病请描述:随着电脑手机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普及,工作时低头看电脑、休息时低头玩手机成为常态,很多人出现颈肩部不适的症状,颈肩痛成为临床上十分常见的疾患,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并趋于年轻化。 门诊常会30岁左右的办公室白领,自述颈肩部疼痛不适,偶伴头晕、眼胀,平日睡眠质量较差,注意力不易集中,严重者甚至影响到日常工作及生活。到医院就诊后,检查结果多无阳性发现,或X线摄片显示颈椎退行性改变,疼痛发作时除了依靠止痛药物或膏药外无更好办法。既往多将其归于“颈椎病”范畴,认为多因椎管内因素如:颈椎退变、颈椎间盘突出及椎管狭窄而刺激或压迫颈髓和颈神经根所致,然而相当一部分患者按此对症治疗无效或效果不佳而反复发作。 通过对颈肩痛的深入研究,认识到椎孔外的颈神经及其主要分支均可能由于颈部周围肌肉、韧带等软组织压迫而产生疼痛和不适的临床症状,因此对椎孔外神经卡压综合征和颈椎病的鉴别和诊治进行分析。 何为椎孔外颈神经卡压综合征 颈神经在出颈椎骨性组织出口(医学上称为椎间孔)后受其周围肌肉、韧带等软组织压迫而产生症状的一类疾病,我们称之为椎孔外颈神经卡压。 由于颈椎关节频繁的伸屈、旋转等活动,可使走行于颈部的颈丛、臂丛以及颈神经后支在关节、肌肉、韧带等走行转折处或骨纤维管内受到长期的慢性刺激。同时,颈神经的长期慢性损伤可导致所支配颈部肌群的持续痉挛和纤维化,痉挛的颈部肌群又可使颈神经后支、颈丛以及臂丛神经部分或全部受到卡压,从而引起相应支配区的疼痛和感觉减退。 诊断 由于神经在椎孔外行径的距离远远长于椎孔内的神经起始部分,因此椎孔外颈神经发生卡压的几率也远大于椎孔内。在临床上此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颈椎病。根据我们的经验,在所有颈肩痛患者中约30-40%存在不同程度的椎孔外颈神经卡压。但目前对此病的认知度较差,部分病人多往返于神经科,康复科,骨科及疼痛科,而不能对其作出正确的诊断,有些甚至被诊断为“神经官能症”,以至于贻误治疗。 颈肩痛均伴有一定的感觉障碍和运动异常,当临床影像检查与椎管内病变不符合时,应高度考虑本病。当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时应高度怀疑椎孔外颈神经卡压综合征: (一) 椎间盘造影诱发颈痛为阴性反应的患者; (二) 前路或后路颈椎手术后仍有长期颈痛的患者; (三) 体检发现有颈肩痛体征而影像学检查无阳性发现的患者: (四) 其他原因无法解释的颈肩痛或头痛患者。 鉴别: 椎孔外神经卡压多容易与颈椎病混淆,而实际上两种疾病有很大的差别。颈椎病多发于多见壮年、老年人;而椎孔外神经卡压在老、中、青及少年均可发生。颈椎病主要表现为肩颈酸痛,颈部在特定角度出现特别的疼痛,主要呈现出头颈部的不适;而椎孔外神经卡压则表现为肢体麻痛,主要呈现上肢的不适表现。就体征而言,颈椎病棘突间有压痛、两项部或颈外侧有压痛,前臂后上方内侧偶有感觉障碍;椎孔外神经卡压背部压痛点在脊柱旁并向患侧放射。若以上方法都无法鉴别,可通过对颈部痛点进行局部封闭的诊断性治疗,能够缓解即为椎孔外神经卡压,反之为颈椎病。 椎孔外神经卡压综合征的治疗: (一)保守治疗 一般的保守治疗方法是热水淋浴、局部封闭、理疗和颈椎牵引等,这些治疗方法均有一定效果。对于很大一部分的颈椎病患者,如果仅仅感到颈肩背酸胀、疼痛,颈项僵硬,可以采用热水淋浴患处的办法缓解症状,也可用热毛巾和热水袋局部外敷。 平日里也要注意使用高度合适的枕头,也可以使用颈椎枕进行睡姿矫正,以维持颈椎曲度。购买颈椎枕的时候要注意判断,易变形的软质枕头不能很好地起到改善颈椎曲度的作用。 三维扫描 计算机三维设计 3D打印颈椎枕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3D打印中心王金武教授团队推出3D打印个性化颈椎枕,通过对颈部进行光学扫描与颈椎侧位X光检查,测量颈椎曲度,由专业矫形器师结合患者的情况设计个性化颈椎枕,并进行网格拓扑设计通过3D打印工艺制作完成,进行颈椎曲度与颈椎周围肌腱、韧带等软组织弹性的个性化矫正。患者适配后拍摄X光片,做到精准矫正与治疗,避免使用不适和矫枉过正。 颈椎枕适配 3D打印颈椎枕患者矫正效果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颈椎病,都不能随意推拿按摩,必须由专业人员进行,特别是脊髓型颈椎病,极易加重症状,一般该类颈椎病推荐手术治疗。 (二)手术治疗 因严重颈肩背痛影响工作和休息,头面部、颈部上肢部分感觉明显消失的患者行手术治疗,可作前、中斜角肌在C5、C6颈椎起点切断术和小斜角肌切断术。对于存在头颈部颈丛支配区感觉减退、颈部压痛的患者可行颈丛松懈术。患者术后头痛、耳鸣及颈肩痛消失,嗅觉、味觉基本正常,头面部、颈肩部及上肢感觉恢复正常,肩外展、屈肘及握力均恢复正常。手术治疗后不仅效果显著,同时术后复发率也较低,对于患者心理康复也有很大的帮助。 此病早期往往不被人们重视,颈肩痛的症状也轻重不一,重症患者由于多次就医未果,认为患上“颈椎病”无法根治,对疾病恢复持悲观态度,甚至失去信心。而此时恰恰是治疗的最佳时期。一旦病情进展至后期,神经因长时间受压发生变性以至于其支配的肌肉发生萎缩,则不仅治疗难度变大,且完全恢复的可能大大降低。 颈肩痛的患者不要轻易给自己扣上“颈椎病”的帽子,其中很大一部分并非颈椎病,而是椎孔外颈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这部分患者如能及时就诊,尽早从专业医师处获得正确的建议和指导,可防可治。根据我们的实际治疗经验,大多数患者经治疗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尤其对早期患者而言,疗效则更为理想,治疗后,大部分患者均告别了病痛的折磨,摆脱了他人的误解,重新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生活中。 参考文献: 1.王金武等. 经皮射频热凝治疗颈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的解剖学研究. 上海医学,2004,27(suppl):188-189. 2.王金武,陈德松,方有生,顾玉东.颈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0,7(7):650-652. 文 | 戴莹菲、柳毅浩 编辑 | 王彩萍 专家介绍 王金武 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导。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医师,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民政部智能控制与康复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上海市卫计委骨与关节康复医学科重点学科带头人,上海交通大学康复辅具创新中心主任,十三五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上海市优秀技术带头人。先后承担了包括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生物3D打印)、科技部“863”(高精度3D打印装备制造)与“973”(多级微纳骨修复生物材料)子课题、国家自然基金在内的国家级课题7项,省部级课题16项;同时领衔民政部3D打印康复辅具标准研究课题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康复辅具产业发展策略研究课题各一项,参编专著10部(副主编3部),在上海交大设立数字医学与3D打印前沿医工交叉转化研究生课程,第一作者发表包括SCI论文60余篇(其中Nature与Science旗下子刊共3篇)。 在戴尅戎院士的指导与支持下,率先申请到国内第一个3D打印医疗器械注册证,也是注册人制度下科研机构申请到的国内首张医疗器械注册证。 专长:复杂的肩关节周围骨折的微创治疗;肩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与肩关节不稳的微创治疗;肩肘关节置换;3D打印康复辅具与骨关节内植物3D打印的临床转化,通过显微外科和定制式人工关节技术进行肩关节肿瘤的保肢治疗。 门诊时间 周四下午, 专家门诊 黄浦区瞿溪路500号 九院新门诊大楼3楼1号诊室 周二、周四上午, 3D打印门诊 黄浦区制造局路639号 九院10号楼5楼3D打印中心
王金武 2020-05-22阅读量1.1万
病请描述:近期经常有患者询问一种治疗间质性膀胱炎口服药物——戊聚糖多硫酸钠(爱必罗),在这里就此药向大家做个简要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商标注册名字是:ELMIRON,中文翻译爱泌罗。通用名,或者,仿制药名字,Pentosan polysulfate sodium capsule,中文翻译: 戊糖多硫酸钠胶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泌尿外科张鹏只要是同一个商品名字,ELMIRON,从不同国家采购的,应该都是出自一家,授权转让的。如果买到的是Pentosan polysulfate sodium capsule,戊糖多硫酸钠胶囊,就是仿制的,和爱泌罗不是一个来源的。 爱泌罗胶囊 ELMIRON®-100MG 戊糖多硫酸钠胶囊(Pentosan polysulfate sodium)2018年5月修订的美国FDA药品说明书翻译 【性状】戊糖多硫酸钠Pentosan polysulfate sodium是一种半合成的肝素类大分子碳水化合物衍生物,化学性质和结构式类似于糖胺聚糖。它是一种白色无味粉末,轻微吸湿,在pH6时溶于水至50%。它的分子量为4000到6000道尔顿,化学结构式如下:ELMIRON®(爱泌罗)是一种白色不透明的硬明胶胶囊,含100mg 戊糖多硫酸钠、微晶纤维素和硬脂酸镁。口服给药。 【临床药理学】一般戊糖多硫酸钠是一种低分子量的类肝素化合物。具有抗凝和纤溶作用。戊糖多硫酸钠在间质性膀胱炎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 药代动力学吸收:在临床药理学研究中,健康女性志愿者在禁食条件下只口服300mg或450mg剂量的含放射性标记物的戊糖多硫酸钠,在给药后的中位数为2小时(0.6~120小时)的范围内,观察到血浆放射性水平的最大值。基于尿排泄的放射性,平均约6%的放射性标记口服剂量的戊糖多硫酸钠被吸收并达到全身循环。 食物影响:在临床试验中,ELMIRON®(爱泌罗)在饭前1小时或饭后2小时用水给药;食物对戊糖多硫酸钠吸收的影响尚不清楚。 代谢:戊糖多硫酸钠吸收的一部分在肝脏和脾脏部分,在肾脏有部分产生大量代谢物。脱硫和解聚都可以通过连续加药达到饱和。 排泄:健康受试者组口服300或450 mg剂量的含放射性标记物的戊糖多硫酸钠后,血浆放射性分别下降,平均半衰期分别为27h和20h。口服戊糖多硫酸钠(300mg组平均84%,450mg组平均58%)的很大一部分原形药物会排出粪便。平均6%的口服剂量通过尿液排出,主要是作为脱硫和解聚的代谢物。只有一小部分给药剂量(平均0.14%)在尿液中恢复为完整药物。 药效动力学戊糖多硫酸钠在患者中发挥药效作用的机制尚不清楚。在初步的临床模型中,戊糖多硫酸钠粘附在膀胱壁的粘膜上。该药物可以作为缓冲液来控制细胞的通透性,避免尿液中的刺激性溶质到达细胞。 【临床试验】以两项临床试验来评估ELMIRON®对(IC)患者疼痛缓解的疗效。根据膀胱镜检查、细胞学检查和活检结果,所有患者符合NIH对慢性间质性膀胱炎的定义。在一个单盲、随机、安慰剂的对照研究中,评估了151名患者(145名女性,5名男性,1名性别未知),平均年龄44岁(18岁至81岁)。大约相等数量的患者接受为期三个月一天三次的安慰剂或ELMLIN®100mg。膀胱疼痛的临床改善是基于患者自身的评估。在这项研究中,28/74(38%)接受ELMIRON®(爱泌罗)治疗的患者膀胱疼痛评分改善超过50%(p=0.005)。 第二个临床试验中是为医生使用的研究,是一个对2499名每天服用ELMIRON®300mg的患者所做的前瞻性设计,且试验完成后分析的临床试验。在2499例患者中,女性2220例,男性254例,不明性别25例。患者平均年龄47岁,60岁以上占23%。经过3个月,1307名(52%)患者退出试验或不符合分析条件,总体而言,有1192名(48%)患者接受ELMIRON®(爱泌罗)治疗3个月;892名(36%)患者接受ELMIRON®(爱泌罗)治疗6个月;598名(24%)患者接受ELMIRON®(爱泌罗)治疗1年。 每3个月对患者进行一次非盲评估,比较在治疗前后疼痛程度的整体变化和“疼痛/不适”分数的差异。在治疗前,“疼痛/不适”分数的比例在最初2499名患者中,严重或无法忍受占60%,中度占33%,轻度或无占7%。患者疼痛改善程度见表1。在3个月时,722/2499(29%)最初参与研究的患者在疼痛分数改善有1或2等级的进步。到6个月,在892名继续服用ELMIRON®的患者中,有额外的116/2499(5%)患者的疼痛分数有所改善。6个月后,首次出现疼痛解除的患者所占百分比低于最初参与研究的患者的1.5%(见表2)。【适应症】ELMIRON®用于缓解因间质性膀胱炎引起的膀胱疼痛或相关不适。 【禁忌症】ELMIRON®禁止用于已知对此药物、化学结构相关的化合物或辅料过敏的患者。 【注意事项】一般事项ELMIRON®是一种微弱的抗凝血剂(相当于肝素活性的1/15)。每日剂量为300mg(n=128)时,6.3%的患者出现直肠出血的不良事件。曾有瘀血、流鼻血和牙龈出血的出血性并发症产生(见“不良反应”部分)。患者接受侵入性手术治疗过程中,或有潜在凝血障碍或其他出血性风险增加时,(例如:使用香豆素抗凝剂、肝素、t-PA、链激酶、大剂量阿司匹林或非甾体抗炎药)应评估出血情况。患有动脉瘤、血小板减少症、血友病、胃肠道溃疡、息肉或憩室等疾病的患者,在开始ELMIRON®(爱泌罗)治疗前应谨慎评估。 经由皮下、舌下或肌肉注射的类似产品(最初不是由肝脏代谢)与具有血栓和出血症状的迟发性免疫过敏性血小板减少症相关。在有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病史的患者中使用ELMIRON®(爱泌罗)时应谨慎。 脱发与戊糖多硫酸钠和肝素产品有关。在ELMIRON®(爱泌罗)的临床试验中,脱发开始于治疗的前4周。报告的脱发病例中97%为斑秃,仅限于头皮上的一个区域。 肝功能不全ELMIRON®尚未在肝功能不全患者中进行研究。因为有研究表明肝脏有助于ELMIRON®(爱泌罗)的消除,肝脏损伤可能会对ELMIRON®(爱泌罗)的药代动力学产生影响。在这种患者群体中使用ELMIRON®(爱泌罗)时应谨慎。 1.2%的患者转氨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和乳酸脱氢酶会轻微升高(<2.5倍正常值)。这种增加通常出现在ELMIRON®治疗开始后3至12个月,与黄疸或其他临床症状或体征无关。这些异常通常是暂时的,可能基本上保持不变,或者很少随着继续使用而进展。PTT和PT升高(两者均<1%)或血小板减少(0.2%)。 患者信息病人应按规定的剂量服药,但不得超过规定的次数。应提醒患者ELMIRON®具有弱抗凝作用。这种效果可能会增加出血时间。 怀孕对每天静脉注射15 mg/kg的小鼠和大鼠以及每天7.5 mg/kg的家兔,进行生殖研究。此剂量以体表面积计算分别为是人体每日口服ELMIRON®(爱泌罗)剂量的0.42倍和0.14倍。这些研究显示ELMIRON®(爱泌罗)不会影响生殖或对胎儿有损害。直接用浓度为1 mg/mL的戊糖多硫酸钠做小鼠胚胎培养的体外实验,可引起可逆的肢芽异常。在怀孕妇女方面尚未进行适合和良好的对照研究。因为动物实验结果并无法预测人类的反应,所以只有在明确需要的情况下,才可以在怀孕期间使用这种药物。 哺乳期妇女目前尚不清楚这种药物是否在母乳中排泄。由于许多药物都是从母乳中排出的,因此在给哺乳期妇女服用ELMIRON®(爱泌罗)时应谨慎。 儿科使用尚未确定16岁以下儿童患者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不良反应】(爱泌罗)在总共2627名患者(2343名女性,262名男性,22名未知)的临床试验中进行了评估,这些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7岁[范围18至88,其中581名(22%)超过60岁]。在2627名患者中,128名患者接受了为期3个月的试验,其余2499名患者接受了长期的非盲试验。 6/2627(0.2%)的患者在服用该药3-75个月内死亡。死亡与其他并发疾病或手术有关,但一名患者的死因不明。 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3%(33/2627)。两个病人有严重的腹痛或腹泻和脱水,需要住院治疗。由于没有间质性膀胱炎患者的对照组同时接受评估,因此很难确定那些不良反应与ELMIRON®相关,而那些不良反应与并发疾病、药物或其他因素相关。下面描述的是ELMIRON®治疗2499名间质性膀胱炎患者的非盲临床试验的不良事件报告。在最初的2499名患者中,1192名(48%)接受ELMIRON®(爱泌罗)治疗3个月;892名(36%)接受ELMIRON®(爱泌罗)治疗6个月;598名(24%)接受ELMIRON®(爱泌罗)治疗1年,355名(14%)接受ELMIRON®(爱泌罗)治疗2年,145名(6%)接受4年。 频率(1-4%)的不良反应:脱发(4%)、腹泻(4%)、恶心(4%)、头痛(3%)、皮疹(3%)、消化不良(2%)、腹痛(2%)、肝功能异常(1%)、头晕(1%)。 频率(≤ 1%)的不良反应:消化方面:呕吐,口腔溃疡,结肠炎,食道炎,胃炎,肠胃胀气,便秘,厌食,牙龈出血。血液方面:贫血、瘀斑、凝血酶原时间延长、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过敏反应:过敏反应,光敏性。呼吸系统:咽炎,鼻炎,鼻出血,呼吸困难。皮肤及其附属器:瘙痒,荨麻疹。特殊感觉:结膜炎,耳鸣,视神经炎,弱视,视网膜出血。 上市后情况在批准使用戊糖多硫酸钠期间,发现了以下不良反应;由于这些反应是来自不确定人群的自愿报告,因此并不总是能够可靠地估计其发生频率或确定体重增加和水肿与药物接触的因果关系。 直肠出血:ELMIRON®在一项随机、双盲、平行组的4期研究中进行评估,该研究对380名间质性膀胱炎患者进行了为期32周的治疗。每日剂量为300mg(n=128)时,6.3%的患者报告直肠出血为不良事件。在大多数患者中,事件的严重程度被描述为“轻微”。在该研究中,每天服用ELMIRON®900 mg(剂量高于批准剂量)的患者直肠出血的发生率更高,为15%。 肝功能异常:在100名男性(51名ELMIRON®和49名安慰剂)中进行为期16周的随机、双盲、平行组2期研究。在每天900mg的剂量(高于批准的剂量)下,ELMIRON®治疗的11.8%(n=6)和安慰剂治疗的2%(n=1)患者的肝功能升高被报告为不良事件。 【过量使用】尚未有过量用药的报告。根据药物的药效学,毒性可能反映为抗凝、出血、血小板减少、肝功能异常和胃不适。(见临床药理学和预防措施章节)在一项临床试验中,以每天900mg的剂量持续32周(n=127),15%的患者报告直肠出血为不良事件。在ELMIRON®组51名患者和安慰剂组49名患者参加的临床试验中,每天服用ELMIRON®900 mg,持续16周,ELMIRON®组11.8%和安慰剂组2%的患者的肝功能升高被报告为不良事件。如果出现急性过量,应尽可能给患者洗胃,仔细观察并给予症状和支持性治疗。 用法用量ELMIRON®的推荐剂量为300mg/天,每次一颗100mg胶囊口服,每日三次。胶囊应在饭前1小时或饭后2小时用水服用。 接受ELMIRON®治疗的患者应在3个月后必须重新评估。如果没有改善,并且没有出现不良事件,ELMIRON®(爱泌罗)可以再继续使用3个月。患者在服用6个月后,疼痛未改善时,不建议继续服用。 包装ELMIRON®是一种白色不透明印有“BNP7600”的硬明胶胶囊,含有100mg的戊糖多硫酸钠。每瓶装100粒胶囊。 贮存在受控室温下储存15°-30°C(59°-86°F)。放置在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 患者有可能提出的一些问题:ELMIRON®(爱泌罗)是否能代替止痛药?ELMIRON®用于治疗间质性膀胱炎(IC)的疼痛或不适。目前尚不清楚ELMIRON®的确切工作原理,但它不是阿司匹林或对乙酰氨基酚之类的止痛药,因此必须按照规定持续服用止痛药以缓解疼痛。 不能服用ELMIRON®(爱泌罗)的患者l 接受手术的患者应在手术前咨询医生何时停止使用ELMIRON®(爱泌罗)。l 只有在明确需要的情况下,才应在怀孕期间使用ELMIRON®(爱泌罗)。 什么情况下慎重服用此药?l 你正在服用抗凝治疗,如华法林钠,肝素,大剂量阿司匹林,或抗炎药物,如布洛芬。你怀孕了。你有肝脏问题 ELMIRON®(爱泌罗)用法用量每天三次口服1粒ELMIRON®(爱泌罗)胶囊,饭前至少1小时或饭后2小时用水。每粒胶囊含有100mgELMIRON®(爱泌罗)。 使用注意事项在接受抗凝治疗,如华法林钠,肝素,大剂量阿司匹林或消炎药,如布洛芬,咨询你的医生。 常见副作用最常见的副作用是脱发、腹泻、恶心、便血、头痛、皮疹、胃部不适、肝功能检查异常、头晕和瘀伤。据报道,服用ELMIRON®(爱泌罗)的患者因体内液体积聚而导致体重增加和肿胀。 如果这些副作用持续存在或令人烦恼,或大便中有血,请咨询你的医生。如果您怀疑有人服用了超量的药物,请及时与当地急诊中心取得联系。请放在小孩无法接触的地方。 个人建议间质性膀胱炎的粘膜保护方案(仅供参考):1. 初次服用爱泌罗前3-6个月,建议每日服用爱泌罗3次,一次1粒,每月灌注西施泰两次,两周一次。2. 6-12个月,建议口服爱泌罗可酌情减量至每天2粒,早晚各一粒,膀胱灌注可酌情延长灌注间隔,最长间隔不超过4周。3. 第二年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的情况下,可逐渐停用爱泌罗,继续西施泰灌注,每月一次,再维持半年至一年。4. 口服爱泌罗和灌注西施泰3-6个月,无症状改善,或症状加重并出现会阴疼痛,建议口服爱泌罗+西施泰持续灌注+二线微创疗法干预(骶神经调节或肉毒素注射)综合维持治疗。必要时面诊医生具体分析。
张鹏 2020-04-22阅读量1.4万
病请描述:岁数大了,很多慢性疾病“接踵而来”。例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等等,就像几顶“高帽字”,扣在了老年人的头上,甩也甩不掉。其中高血压尤为常见,是老年人的流行“高帽子”。 老年“高血压”,这顶“高帽子”有多流行? 每5个老年人,就有3个患有高血压。 高血压是一个形式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影响了全球近10亿人口。2015年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显示2012年我国60岁以上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上升至58.9%,也就说每5个老年人,就有3个患有高血压! 老年“高血压”,这顶“高帽子”有什么危害? 1)冠心病危险因素之一,高血压患者冠心病风险增加5倍; 2) 伤害大脑:脑出血、脑血栓、脑供血不足、脑卒中; 3)伤害心脏:左心室肥厚、心脏扩大; 4)伤害肾脏:肾萎缩、肾衰; 5)加快身体其他部位的动脉粥样硬化过程; 6)患者感觉头晕、眼花、面目潮红、头重脚轻、耳鸣、心悸、乏力等等。 得了老年“高血压”,需要注意些什么呢?以下总结了五个常见误区,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老年高血压,不可擅自停药 “高血压”这顶高帽子一旦带上,通常都要终身服用药物。因为一旦停药,血压会再次升高,伤害心、脑、肾等器官,造成不可预估的影响。对于老年高血压的患者朋友们来说,科学的做法应该是:长期控制血压并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后,在医生的指导下,谨慎的减少药物的剂量和种类,同时要注意密切监测血压变化。 2、老年高血压,“根治”不可信 很多老年人都有这样的疑问:高血压能不能治愈?有没有什么特效药?作者今天给您一个正确的答案:截止目前,还没有哪个药物专家研制出可以根治高血压的药物,所以当您听到或者看到可以“根治”高血压的宣传资料时,千万不要相信,这些都是不科学的虚假宣传。 3、老年高血压,“没症状”也要治 高血压的临床表现常见有:头痛、头晕、耳鸣、心悸等等。有些老年人虽然患有高血压,却没有这些症状,认为自己不需要治疗。实际上,我们治疗高血压的最终目的,绝不单纯的是为了缓解症状,而是防治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 高血压可以对脑、肾脏、心脏等多处脏器造成损伤,例如:冠心病、脑卒中、肾衰竭等等,号称“隐形杀手”,降压治疗可以降低心血管相关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4、老年高血压,生活方式要调整 不要以为进行药物治疗就万事大吉,改善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缺一不可。烟、酒、盐摄入等都要进行控制。 饮食上以低盐低脂清淡饮食为主,可以选择多吃一些含钾丰富的食物,例如香蕉、橘子等。同时老年朋友们还要适量的进行一些运动,像太极拳等都是很好的选择。 5、老年高血压,药物有选择 常用的降压药物包括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等等,选择哪类或哪几类降压药,用量多少,都要严格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目前有一种较佳的药物治疗方式为使用长效降压制剂。 当老年患者确定有清晨高血压现象时,使用作用较强、持续时间较长、且降压平稳的长效制剂药物能够控制24 小时血压水平,有效阻遏服药最后6 小时血压上升的幅度,对靶器官有更好的保护作用,且每天清晨给药1次,不易漏服,这是目前较为推崇的药物治疗方式。 小结 老年高血压是非常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不仅患病率高,而且可对心、脑、肾造成极大的损伤,是脑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老年高血压虽然可怕,但却是可防可控的,只要老年朋友们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遵从医嘱进行药物治疗,完全可以使血压长期平稳,老年高血压患者同样可以健康长寿!
微医健康 2020-04-02阅读量1.1万
病请描述: 经常有宝宝私信留言问到此类问题,又是一个跨科室的问题呀。来,让我们首先来区分一下上面两个名词。 1.颞下颌关节弹响不等于功能紊乱。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症是一个大概念,其主要临床表现有局部酸胀疼痛、弾响、运动障碍,严重时还可能颞部疼痛、头晕、耳鸣等。也就是说,如果只是单纯性弾响,可以复位、没有其他症状或者经口外科医生检查没有功能紊乱的话,只能算作生理性弾响(区别于病理性)。这类单纯性生理性弾响,是可以做下颌角截骨手术的。如果是病理性的弾响,一般需要检查疑似关节紊乱所致。 2.如果是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症,这类暂时不可以做下颌角手术,需要先治疗。如果能治疗好得到缓解不影响健康的程度,经医生检查可以做下颌角手术。否则就不可以,如果一直治不好,就建议暂时不要考虑下颌角手术啦。 3.那么到底是单纯性弾响还是关节功能紊乱呢?到底能不能治好呢?治疗到什么程度算缓解了么?这些问题不是本人自己猜的,也不是听身边人说感觉的,更不是网上随便问问来的。说得再直白点,不是你说了算的,也不是我说了算的,那么应该听谁说呢?答曰听口腔外科医生的。也就是说,如果怀疑自己有此类问题或困扰,思路要清嗓,不要先问整形医生,也不要怀疑不分青红皂白到处问然后各种担忧,应该找一家正规的医院挂个口腔外科的门诊号,检查一下听听口外科医生的专业诊断(有片子有诊断报告的那种)。口外医生他(她)说可以就可以,他(她)说了不可以,你先找我说也没用呀。 这个道理有点类似于前面讲过的“有蛀牙能不能做下颌角”,判断是否会发炎能不能做,有没有风险,得先看看口腔科医生嘛。毕竟有病得先治病不是么?
柴岗 2020-03-13阅读量1.0万
病请描述: 经常有患者跟我咨询:"尹医生,我觉得自己得了不好的病,全身上下不舒服的地方特别多,但做了很多检查都正常,现在整天很担心、紧张,觉得自己肯定是有病,只是还没有查到而已,吃饭也没胃口了,晚上睡觉也睡不着"。如果你或者身边的亲人、朋友出现以上情况,考虑是存在情绪问题导致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了,也称为"躯体化症状"。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都有哪些表现? 现在社会生活节奏快,来自于工作、生活、家庭、自身健康状况、子女、亲人等各方面的压力和担心越来越多,很多人在各方面压力甚至工作生活中突发事件的影响下,出现了身体很多地方的不舒服,比如"头晕、头发紧及沉重感、头昏沉不清醒感、头痛、心慌或心跳加快、气促、气短、胸闷、憋气、窒息感、耳鸣、多汗、面部发红或发白、口干、吞咽困难感、食欲减退、胃部不适、恶心、腹痛、腹泻、便秘、尿频等。有时可伴有例如阳痿、早泄、月经紊乱、性欲减退和尿频等其他症状。此外,一部分患者还可出现肌肉紧张,颈部发硬及肩背部僵硬、疼痛和不适感,全身位置不确定的跳动感,感觉身上肉跳,头部、双手及肢体轻微抖动,或表现措手顿足、来回走动等"。 以上这些症状都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一些常见表现。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情绪问题,这里所提到的情绪问题主要是指"焦虑抑郁情绪"。"焦虑抑郁情绪"可能源于上面提到的压力,也可能源于生活工作中的突发事件,比如:自然灾害、经济损失、丧偶、离异、婚姻不和谐、失恋、身体疾病、车祸、外伤、亲人患病或者离世、失业等。当出现"焦虑抑郁情绪"后,患者可表现为:①.总是心烦、紧张、多虑;总是担心害怕;总觉得有什么事情要发生又不知道有什么事情要发生,总是处于一个惶恐不安的状态。②.情绪低落:整天高兴不起来,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思维迟缓:思考问题困难,自觉"脑子好像冻住了"、"脑子像涂了一层糨糊一样";什么都不想做,不愿和人接触交往;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失眠、怎么休息也缓解不了的疲劳感、食欲减退;自我评价过低,认为自己无用,常常自责,反复出现轻生念头,甚至出现自杀想法及自杀行为。 如果自己或亲人、朋友出现以上症状,同时积极就诊排除了其他器质性疾病(切记这一点),就需要考虑患者存在"焦虑抑郁情绪"导致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这个疾病严重吗?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本身不是器质性疾病,身体器官并没有实质性疾病,说白了就是情绪不好导致了身体的各种不舒服,也有人称之为"神经官能症",它的病情严重程度跟"焦虑抑郁情绪"的严重程度相关,毕竟情绪问题严重的有可能出现幻觉,甚至有自杀的倾向。但一般只要情绪问题解决了,情绪好了,"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各种不舒服自然而然就消失了。所以出现以上不适后,要积极就诊诊疗,在"心理科"进行心理咨询辅导治疗,如病情需要积极配合抗情绪药物治疗。 那具体该如何改善和治疗呢? 如果出现情绪问题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主要是改善治疗情绪问题,前面也提到:"情绪好了,"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各种不舒服自然而然就消失了"。一般治疗改善的方法大体可分为3部分:①.自我积极调解;②.心理科心理咨询辅导;③.抗情绪药物治疗。 1.自己调节的关键就是认识到自己的情绪问题,积极调整情绪和心态。①.注意生活行为调节,调整好心态,放松心情,多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劳逸结合,规律作息时间,不熬夜保证好夜间睡眠质量,不要过度饮酒。不要长时间连续操作手机或电脑。②.多参加室外活动,适当运动体育锻炼,跑跑步,打打球,跳跳舞,也可以参加健身房健身,例如报一个健身班,瑜伽班,一般效果不错。(推荐一本自我调节,自我减压的书,可以看看《正念,此刻是一枝花》) 2.心理科心理咨询辅导:积极的心理科就诊,做心理测评,做心理咨询辅导治疗。 3.具体的抗情绪药物治疗,需要根据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决定,现在用的比较广泛的是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或双通道再摄取抑制剂(SSNR)。目前常用的SSRI是: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佛伏沙明、西酞普兰、艾司西酞普兰。SSNR有:文拉法辛、度洛西汀等。药物治疗方案需要由专业医生决定,切记不可私自购买药物自行服药治疗,以免发生危险。
尹延伟 2020-02-27阅读量1.1万
病请描述: 慢性咽炎为咽部粘膜、粘膜下及淋巴组织的弥漫性炎症,常为上呼吸道慢性炎症的部分,若为局限性炎症则多为咽淋巴环组织的发炎。本病为常见病,多发于成年人。有时病程很长,病因复杂,症状时轻时重,不易治愈。临床以咽干痒隐痛不适,咽粘膜弥漫充血或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为主要特征。 本病属于中医喉痹、嗌痛、喉风、咽喉肿痛范畴。前人对该病的因机证治都有过较细的论述,认识逐步提高。《内经》认为:心肝脾肺肾之病均可致“嗌干”。 《金匮要略》提出: “火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麦门冬汤主之”。可以看出此为气阴两虚之喉痹。李东垣与朱丹溪对于虚证喉痹倡用补牌法和滋阴法,发展了喉痹的治疗方法。以后明清医学家认识到该病病机为“土衰水涸,相火蒸炎,津液枯竭”,提出滋补肺肾、补中益气、归原等治疗大法,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传统医学认为,急喉痹余邪滞留;久病鼻塞流涕之症,邪毒转结咽喉;因鼻息不通而长期张口呼吸,以及烟酒过度,受粉尘或有害气体侵袭,致咽喉受邪等,是诱发本病的重要原因。而肺、脾、肾脏腑的亏虚或失调是其内因。由于上述外因的诱发,经咽喉首先影响到肺,肺金主气而生津液,肺病日久,律液不能上输,虚热内生,出现咽燥口干。由于金水相生,进而影响到肾,肾阴亏虚,咽失需养,虚火循经上炎,故有咽干痒微痛,并见咽肌膜潮红,出现哥窖纹,帘珠喉或喉底如涂漆状。因气血同源,金伤日久必使脾土不足, 《外科正宗·卷二》说: “中气不足,脾气不能中护,虚火易致上炎”。脾失键运之职,清阳不升,气虚湿郁生痰,则有异物梗阻感或痰粘着感,易恶心作呕。脾土亏虚,又可出现阳虚、血虚、血瘀、气滞等一系列病理变化。慢性咽炎的临床表现,各型慢性咽炎的症状大致相似,但常因人而异。咽部有各种不适感觉,如异物感、干燥、发痒、灼热、微痛等。分泌物或多或少,但粘稠,常附于咽后壁。由于分泌物的刺激,可引起刺激性咳嗽,晨起用力清除分泌物时,甚或作呕。全身症状一般不明显。现代医学把慢性咽炎分为慢性单纯性咽炎、慢性肥厚性咽炎、慢性萎缩性咽炎等。 传统医学辨证论治慢性咽炎: 1、虚火上炎型, 喉痹时发,邪热伤阴,肺肾阴亏,虚火内生,上灼咽窍,脉络阻滞,则见咽干痒微痛。伴手足心热,耳鸣眼花,腰膝酸软。喉底、喉关潮红,脉络曲张,小瘰隆生,舌红少苔,脉细数。治疗关键应抓住阴虚,虚火上浮,致咽喉间干涸。以百合固金汤加减,滋阴清热,佐利咽喉之味,药用:生地黄10g,熟地黄15g,贝母、百合、当归各12g,炒芍药、甘草、麦冬各9g,桔梗6g,玄参20g。此时常用生地配玄参,用量比为1:2-4。注重肝肾,注意配伍疏肝平肝之品及滋阴降火之味。平时可以用人参叶9克、藏青果3克,每日这样一付量煎汤泡茶随饮,有清热生津止痒之功。 2、气虚痰阻型,头面清窍,得清阳之气而畅通,浊邪壅塞而罹病。由于思虑过劳,肺脾气虚,痰浊上雍,故出现咽部不适,有异物梗阻感或痰粘着感。伴倦怠乏力,纳差,腹胀,喉底淡红,小瘰丛生甚则云集成块状,咽侧束突起成索状。必须以升阳解毒利咽为治,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25g,党参、白术各20g,炙甘草10g,当归15g,陈皮、升麻、柴胡各5g。若肌膜肥厚,暗红者,酌加丹皮、赤芍、路路通各10g活血通络;易恶心干哕作呕者,加法夏、竹茹10g降逆止呕。 单方、验方方面有效的治疗慢性咽炎药介绍如下。 1、咽喉茶,金银花、麦冬各15g,杭菊花、桔梗各10g,木蝴蝶、粉甘草各3g,胖大海3枚,上为1日量。用时置茶缸中,冲开水代茶频饮, 10日为1疗程。用于慢性咽炎,咽喉部干痛者尤为适宜。 2、新六味片,由生地、山药、女贞子、茯苓、泽泻、丹皮组成,用法为每次5片,每日3次。 3、滋阴补肾片,由生地、山药、山萸肉、茯苓、泽泻、丹皮、柔樵子、五味子、制首鸟、麦冬组成。每日2次,每次3片, 4、慢咽合剂,由生地、玄参、麦冬、南沙参、太子参、银花组成。每日3次,每次10ml,以上均适用于阴虚型慢性咽炎。 5、温阳利咽汤,熟附片9g,肉桂2g,生地12g,山萸肉、茯苓、丹皮、泽泻、淫羊藿、炒僵蚕各9g。用于治疗阳虚型慢性咽炎。 6、润喉茶:白花蛇舌草6g,绿尊梅、乌梅、甘草、薄荷各3g,泡水代茶。 6、王学让从“瘀”论治咽喉病,提出; (1)解毒活血法,本法用于火毒致瘀之咽喉病,方选解毒活血汤、解毒汤、仙方活命饮等加减,。(2)消痰散瘀法,本法宜于喉痹、梅核气等痰瘀互阻型,方用二陈汤,程氏贝母瓜萎散合当归、赤芍、三棱、莪术、海藻、昆有加减。(3)软坚化瘀法:本法用于气、痰、血互阻咽喉,凝结不散,积聚成块而发之帘珠喉痹、慢喉瘖等,方用海藻玉壶汤,消瘰丸合桃红四物汤加减。(4)理气化瘀法,气郁者,四逆、半夏厚朴汤,气逆者旋复代赭汤合当归、芍药、郁金、三楼、我术等,随证加减。(5)滋阴化瘀法;本法为阴虚血瘀之咽喉病设,选用通幽汤或活血润燥生津汤合养阴生清利咽喉之剂加减。(6)益气化瘀法,气虚血瘀之咽喉疾患用之,选黄芪汤、补阴益气煎、补中益气汤等方,合桃仁、红花、丹参、木蝴蝶、柯子肉等活血化瘀,开音疗哑之品加减。(7)养血活血法;血虚瘀阻之咽喉病宣之,常用加味四物汤、芎归补血汤等方加减。 (8)温阳化瘀法,本法宜于阳虚血瘀所致之阳虚喉痹、方用镇阴煎或金匮肾气丸合当归、丹参、桃仁、红花。 8、《伤寒论》和《金质要略》两书,多处论及咽喉病证,牟克祥将张仲景治咽喉纳为10法。 (1)滋阴退热、和中润燥法,用治少阴虚热咽痛证,病机为肾阴亏耗,虚火上炎、方用猪肤汤。(2)请热解毒、缓急开肺法;用治少阴客热咽痛证,病机为少阴阴扰、客于经脉,或热伤上焦气分,热势不甚用甘草汤,热势较重用桔梗汤。 (3)清热涤痰,敛疮消肿法:用治少阴咽伤生疮证,病机为痰火郁结,灼伤少阴脉络,方用苦酒汤。(4)散寒通阳、涤痰开痹法;用治少阴客寒咽痛证,病机为寒客少阴,痰阻肺系,方用半夏散及汤。(5)清上温下、发越郁阳法:用治上热下寒、正虚阳郁咽喉不利证,病机为肺热脾寒,阳郁不达,方用麻黄升麻汤。(6)解毒清热、活血散瘀法;用治阴阳毒咽痛证,病机感受疫毒,侵入血分,方用升麻鳖甲汤。(7)益胃润肺、止逆下气法:用治火逆上气咽喉不利证,病机为热踞上焦,肺胃津伤,虚火上炎,方用麦门冬汤。(8)开结化痰、调气降逆法:用治咽中梗嗌如有炙脔证,病机为七情郁结,痰凝气滞,方用半夏厚朴汤。(9)温肾祛寒、降逆开塞法:用治肾气上冲咽喉塞噎证,病机为阴寒盛凝,阳气衰微,可用肾气丸、四逆汤等方。 (10)益阴扶阳、调气和血法:用治阴阳两虚阴不配阳咽干口燥证,病机阴阳偏衰失调,气血阴阳亏虚,方用小建中汤。 综上所述,慢性咽炎能不能从肺治疗?回答是可以的,但不全是,需要整体治疗,心肝脾肺肾,脏腑辨证一样也不能少,咽炎不好,就会侵及气管与肺。
王智刚 2019-12-18阅读量1.1万
病请描述:焦虑症和焦虑相关疾病,如疑病症、躯体形式障碍等,常有头颈部的症状,如头、颈、肩、背、手臂的疼痛、僵硬、乏力、酸胀不适、发热出汗、手指发麻,有的还有头晕耳鸣,失眠,恐惧、头痛,心悸,胸闷气短,等。 由于这些症状也是颈椎病的常见症状,并且这类患者的颈椎和颈椎血管的检查,如CT、MRI、TCD,CTA等检查,也常能发现一些异常,如狭窄、增生、退行性变等(现在这些辅助检查技术虽然非常敏感,但是经常有患者症状和检查结果相背离的情况,部分没有症状的患者会检查出一些异常来;同样也有很多患者有问题却是检查结果阴性。如果遇上经验不足的医生或者是专家,诊断误差率可能更高)。因此,有相当一部分焦虑症或焦虑相关疾病患者,曾被诊断为颈椎病;也有很多颈源性疾病比如幻术关节半错位,寰枕关节错位,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因为无法诊断清楚,被误诊为焦虑症。但按被诊断的疾病采用药物核物理治疗,却无效,或效果不理想。 鉴于目前医疗技术水平限制,遇到以上症状的患者,一定要进行临床仔细检查和评估,在采用目前诊断系统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时候,请及时找相关科室进行会诊,尤其是疼痛科与心理疾病科的一声联合会诊。进一步明确诊断,并调整治疗方案或者是联合治疗。毕竟还有很多患者是两种疾病都有的患者,有的是抑郁症合并有颈、肩、脊柱疾病,也有很多患者是颈肩疾病尤其是不典型颈椎病长时间得不到明确诊断和合理治疗,进而继发焦虑被误诊为抑郁症的。 典型的焦虑症患者,予抗焦虑药物治疗后,症状常常很快好转,或明显减轻,提示这些症状主要还是由焦虑引起。这类患者的MMPI检查的第1项疑病分和第3项癔症分通常都高,也提示是焦虑症或焦虑相关疾病。 虽然抗焦虑药物可以快速缓解这些焦虑症的症状,但如果只用药物治疗,则病情容易波动,容易反复。如果长期反复发作,可导致疾病慢性化,和治疗难度增加。如果药物治疗能联合心理治疗,或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做积极的自我调整,则有助于提高远期预后率。 为什么焦虑症或焦虑相关疾病患者常与颈椎病以及脊柱相关性疾病混淆,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是焦虑症以及焦虑相关性疾病患者常有很多与脊柱相关性疾病相似症状,很难鉴别,比如不典型型颈椎病模糊多变的症状,常被医生误读为焦虑相关疾病的“述情困难”----即其情绪体验的自我感受和表达方面存在缺陷;尤其是交感神经功能紊乱性型颈椎病得内脏症状和焦虑症的“器官语言”释放很难鉴别。两种患者都具有不善于用语言等方法表达其内心的感知,情绪体验无法被理解等特点。 另外一个原因是颈椎脊柱疾病的不同病变临床症状的身体不适的区域与特殊情感的压抑有一个大致对应的关系,例如,胃痛、隔膜区域的不适可能因为心里有害怕情绪压抑有关,肩颈痛可能是对挫折和愤怒情感的抑制,有怒气未消;对悲痛和伤心情感的压抑与胸痛胸闷、心脏和眼周的不适有关;骨盆及下腹部的不适可能是由于性压抑…… 在心里学的临床经验里,身体不适的区域和特殊情感的压抑有一个大致的对应关系,人们可以根据这个对应关系反观一下自己是不是有相应的情绪压抑。身体的疼痛有两种类型:一是实际的器官伤害造成的疼痛,如受伤缺血缺氧等;另一种是目前的各种医学检查都不能证实有任何器质性病变的疼痛,被叫做躯体形式障碍,目前被认为是由于心理问题,通常是焦虑和抑郁情绪表现在身体上,造成身体不适。 最主要原因是:这两类疾病都具有不稳定性,症状容易反复发作,症状多变等共同特点。 但是这里建议大家注意一下,我们目前的医疗技术水平还不足以查明所有疾病,而临床实践中证明很多不治之症通过中医辩证治疗会获得了良好的疗效,尤其是在中西医联合治疗下,很多不治之症很快的好转并逐渐停药直至痊愈。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对于用药控制良好的患者,如果仍然有严重的颈椎病症状,建议采用合适的中西医结的大方法进行无创的调理治疗,很多患者会取得良好的疗效(详见本人相关文章,很多患者被告知可能需要终生服药)。 从中医角度来认识疾病,疾病都有内脏功能改变相关,病入脏腑同样会影响情志,那个是原因哪个是结果,目前的医疗技术还很难检查清楚。所以对于有典型脊柱疾病症状的患者,建议在用药控制病情的同时,同时采用中医无创治疗,调理脏腑平衡,改善症状,促进功能恢复,直至痊愈。 我相信每个专家都有很多成功的经验,但是还是要多元化看问题。在此借用查理芒格的一句话:“拿着锤子的人,看啥都像钉子”,一元化看病治病,结果是可怕的。 学术观点,欢迎理性沟通:
马彩毓 2019-10-21阅读量1.0万
病请描述: 简介:听神经瘤是指起源于听神经鞘的肿瘤,为良性肿瘤,确切的称谓应是听神经鞘瘤,听神经瘤极少真正发自听神经,而多来自前庭上神经,其次为前庭下神经,一般为单侧,两侧同时发生者较少。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神经外科高阳听神经瘤是常见颅内肿瘤之一,占颅内肿瘤的8%~11%,占桥小脑角肿瘤的75~95%。多见于成年人,高峰在30~50岁,15岁以下和65岁以上少见,无性别差异。左、右发生率相仿,偶见双侧性。临床以桥小脑角综合征和颅内压增高征为主要表现。解剖:听神经包括前庭神经和耳蜗神经,与面神经共同走行于内听道中。周围毗邻小脑、脑干、颅神经。临床症状:耳鸣或发作性眩晕,一侧听力进行性减退至失聪。进食呛咳,声嘶,咽反射消失或减退,同侧角膜反射减退或消失,面瘫等。走路不稳,眼球水平震颤,肢体运动共济功能失调。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检查:头颅增强MRI、头颅骨窗CT、听力检测、前庭功能试验(冷热水试验、前庭神经直流电刺激试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面神经功能试验、听觉脑干反应(ABR)等。 治疗:首选手术治疗:显微镜下或者内镜辅助尽可能安全、彻底地切除肿瘤,避免周围组织的损伤。手术入路主要有:乙状窦后入路、经中颅窝入路、经迷路入路。放射治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γ-刀、X-刀),可以用于肿瘤体积较小(<2cm)、术后残余复发或者身体条件差不能手术者。药物治疗:药物治疗还处于探索阶段。分子生物学发现merline在神经鞘瘤发生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及可干扰靶点提供一定的治疗手段。例如贝伐株单抗、PTC299、曲妥株单抗、厄洛替尼、拉帕替尼等。 病例:女,30岁,因眩晕、进食呛咳伴一侧听力进行性下降入院。头颅MRI示:左侧桥脑小脑角占位性病变,短T1长T2,不均匀强化,脑干、小脑及四脑室受压明显。CT显示左侧内听道扩大。手术:乙状窦后入路听神经瘤切除术术后患者恢复顺利,面神经完整保留。术后即刻头颅CT检查术后随访头颅MRI。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高阳 2019-07-15阅读量8622
病请描述: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上海九院 神经内科 脑卒中中心 刘建仁编译 上周,我们在同一天连续对两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进行了支架植入的治疗。这两个患者都表现为眩晕、肢体发冷等肢体缺血的症状,两侧上臂的血压差异明显,血管造影明确存在狭窄侧椎动脉的逆向血流,就是由于锁骨下动脉严重狭窄,导致上肢的血流不足,从而从颅内盗血,导致颅内缺血的症状。支架植入后,上述所有现象恢复。 “锁骨下动脉盗血”是指锁骨下动脉分支内的血流逆转现象,是近端锁骨下动脉同侧血流动力学显著损伤的结果。除针对潜在病因之外的特殊疗法。“锁骨下窃血综合征”可在一些有动脉功能不全症状的患者中表现出来,这些症状折磨着大脑、上肢、甚至心脏(如果部分冠状动脉循环是通过IMA移植提供的),该患者的情况也是如此。 锁骨下盗血的病理生理学 当锁骨下动脉的严重狭窄影响内乳动脉、椎动脉或腋动脉的远端灌注时,可能会发生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随着锁骨下狭窄程度的发展,狭窄远端的压力最终会低于对侧椎动脉经基底动脉或颈动脉经威利斯和基底动脉环传递的压力(图2)。 血流就会从颅内经过椎动脉反向流到上肢,造成颅内动脉缺血。 动脉粥样硬化是锁骨下狭窄的最常见原因,因此,不管临床表现如何,都会出现盗血综合征。然而,大动脉血管炎、胸廓出口综合征和主动脉缩窄手术修复后的狭窄或法洛四联症(伴有blalock-ta)。ussig分流)是其他可能的原因。先天性畸形,如左锁骨下动脉孤立的右侧主动脉弓,也可导致锁骨下狭窄和窃取综合征,应予以考虑,尤其是在年轻患者出现窃取综合征时。 当近端锁骨下狭窄至少为中度(>50%)时,90%以上的患者椎动脉出现间歇性或持续性血流逆转,但并非所有患者都有症状。双超声和经颅多普勒在检测血流逆转方面比传统血管造影更为敏感。在大多数患者中,锁骨下狭窄伴或不伴同侧椎动脉血流逆转是无症状的。然而,如果椎基底动脉循环的侧支血供应不能适应增加的需求,如在运动或动静脉瘘时,血流逆转患者可能会出现症状。 在少数表现出与锁骨下狭窄相关症状的患者中,手臂跛行是最常见的症状,包括运动引起的手臂疼痛或疲劳。有时,在休息或劳累时可能会注意到四肢的凉爽或感觉异常。在罕见情况下,椎体血流的单侧逆转可能导致椎基底动脉短暂性缺血发作。上肢运动通过降低动脉阻力,增加流向手臂的血流,并可在没有足够侧支血流的人中诱发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横向症状。同样,患有伊普西拉的透析患者也可能出现盗血现象。Teral动静脉瘘。还应注意的是,双侧椎血流逆转与非侧化脑缺血有关。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通常表现为“跌落发作”,但也可能表现为头晕、复视、眼球震颤、耳鸣,甚至听力丧失。然而,即使观察到椎体系统血流逆转,缺血性神经事件也可能归因于其他过程。如血栓栓塞或近端锁骨下疾病的动脉粥样硬化物质栓塞,不一定与盗窃现象有关。 最后,冠状动脉锁骨下动脉窃血现象可能发生在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中,如果在靠近内乳动脉移植术(用于灌注心脏)起飞的锁骨下动脉发生狭窄。如果另一个血管床的动脉血流需求增加,如同侧上肢运动,冠状动脉循环的一部分可能“被盗”,导致心绞痛甚至梗死。 诊断 任何有椎基底动脉区域神经症状、手臂跛行或冠状动脉缺血(内乳动脉已用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患者应怀疑锁骨下狭窄。提示锁骨下狭窄的体格检查结果包括:上肢血压读数差异大于15毫米汞柱,受累侧振幅脉冲延迟或减弱,锁骨上窝有杂音,枕下动脉杂音。也可以听到EA。应检查受影响一侧的皮肤和指甲,以排除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萎缩变化。在多个部位发现的脉搏减少提示Takayasu的动脉炎。 当怀疑有盗血现象时,多种无创成像方式可选择性地用于诊断锁骨下狭窄。连续波多普勒和双相超声检查在有经验的操作人员进行时容易获得、便宜和准确。经颅多普勒在神经症状的设置中可能更有用。磁共振血管造影术和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术也是一种替代方法,但当多普勒技术不确定时,如果锁骨下动脉狭窄的病因不确定,或用于计划干预时,可能最好用来量化锁骨下动脉狭窄的程度。磁共振血管造影术的分辨率与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术相当,但由于成本和可用性的原因,在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术禁用或不确定时最常用。 管理 即使无症状的锁骨下动脉狭窄也与其他血管床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有关。5,6,9锁骨下动脉狭窄与总死亡率(危险比,1.40)和心肌梗死有关。卵血管疾病死亡率(危险比,1.57)5,与进行性颈动脉狭窄和侧支通路受损相关的脑血管缺血性事件风险增加。因此,锁骨下狭窄是心血管风险的一个标志,并确定一个群体将受益于积极的二级预防。包括阿司匹林、β-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和他汀类药物在内的药物治疗可降低下肢外周动脉疾病的长期死亡率。13对于锁骨下狭窄患者,建议采用这种治疗方案。 偶发的锁骨下狭窄,在没有症状的情况下,很少需要血运重建治疗,即使血流逆转被证明。唯一的例外是计划采用同侧IMA移植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的患者。在这里,建议先发制人治疗锁骨下狭窄。 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药物治疗和观察是适当的,因为没有干预的症状改善已被描述。 有累赘症状和锁骨下动脉近端闭塞性疾病的患者可以通过手术或经皮手术成功治疗。8,14–20球囊血管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可在支架置入不太可能损害椎体循环的情况下进行。经皮入路的技术成功率可达到90%以上,5年的通畅率为85%。与基线时间歇性血流逆转相比,20次连续血流逆转似乎是更高再狭窄风险的标志。17最终,高达10%的患者将症状性再狭窄,95%的患者可以通过重复的血管内治疗来治疗。 更长或更长的远端闭塞可能更适合手术治疗。外科血运重建包括颈动脉锁骨下旁路、颈动脉转位或腋窝-腋窝旁路手术,总的来说,5年时的通畅率超过70%。然而,如果颈总动脉用于旁路,成功率大于80%。相比之下,腋窝-腋窝旁路术的通畅率(46%)明显较低(18%),因此通常用于围手术期风险较高的患者。对于中枢神经症状占主导地位的患者,在进行锁骨下系统的外科血运重建之前,应先处理好颈动脉狭窄。颈动脉顺行血流恢复正常后,神经症状减轻,即使在锁骨下有明显病变。对于锁骨下狭窄的经皮和外科血运重建没有前瞻性的随机比较。15名手术风险高且解剖结构不适合经皮治疗的患者可以通过抗血小板治疗和一般的心血管预防策略进行治疗。吉斯。 总结 “锁骨下动脉窃血”是指锁骨下动脉分支因血流逆转而出现的与动脉功能不全有关的综合征,可归因于该分支近侧锁骨下动脉闭塞性疾病,通常是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大多数患者无症状,但IMA旁路移植的患者可能表现出由同侧上肢运动引起的心绞痛(即所谓的“冠状动脉锁骨下动脉窃血”)。锁骨下窃血也可能表现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或最常见的手臂跛行。提示性症状的患者应考虑锁骨下盗血。仔细检查节段性脉搏和压力,以及明智地使用双超声、磁共振血管造影、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或常规血管造影可以确认是否存在锁骨下狭窄。有症状的患者受益于经皮或外科血运重建,这取决于解剖和患者因素。锁骨下狭窄,不管症状如何,都是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和心脑血管事件风险增加的标志。 (摘自 CIRCULATION 美国心脏病协会AHA)
刘建仁 2019-07-14阅读量1.4万
病请描述:焦虑症和焦虑相关疾病,如疑病症、躯体形式障碍等,常有头颈部的症状,如头、颈、肩、背、手臂的疼痛、僵硬、乏力、酸胀不适、发热出汗、手指发麻,有的还有头晕耳鸣,失眠,恐惧、头痛,心悸,胸闷气短,等。由于这些症状也是颈椎病的常见症状,并且这类患者的颈椎和颈椎血管的检查,如CT、MRI、TCD,CTA等检查,也常能发现一些异常,如狭窄、增生、退行性变等(现在这些辅助检查技术虽然非常敏感,但是经常有患者症状和检查结果相背离的情况,部分没有症状的患者会检查出一些异常来;同样也有很多患者有问题却是检查结果阴性。如果遇上经验不足的医生或者是专家,诊断误差率可能更高)。因此,有相当一部分焦虑症或焦虑相关疾病患者,曾被诊断为颈椎病;也有很多颈源性疾病比如幻术关节半错位,寰枕关节错位,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因为无法诊断清楚,被误诊为焦虑症。但按被诊断的疾病采用药物核物理治疗,却无效,或效果不理想。鉴于目前医疗技术水平限制,遇到以上症状的患者,一定要进行临床仔细检查和评估,在采用目前诊断系统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时候,请及时找相关科室进行会诊,尤其是疼痛科与心理疾病科的一声联合会诊。进一步明确诊断,并调整治疗方案或者是联合治疗。毕竟还有很多患者是两种疾病都有的患者,有的是抑郁症合并有颈、肩、脊柱疾病,也有很多患者是颈肩疾病尤其是不典型颈椎病长时间得不到明确诊断和合理治疗,进而继发焦虑被误诊为抑郁症的。典型的焦虑症患者,予抗焦虑药物治疗后,症状常常很快好转,或明显减轻,提示这些症状主要还是由焦虑引起。这类患者的MMPI检查的第1项疑病分和第3项癔症分通常都高,也提示是焦虑症或焦虑相关疾病。虽然抗焦虑药物可以快速缓解这些焦虑症的症状,但如果只用药物治疗,则病情容易波动,容易反复。如果长期反复发作,可导致疾病慢性化,和治疗难度增加。如果药物治疗能联合心理治疗,或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做积极的自我调整,则有助于提高远期预后率。为什么焦虑症或焦虑相关疾病患者常与颈椎病以及脊柱相关性疾病混淆,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是焦虑症以及焦虑相关性疾病患者常有很多与脊柱相关性疾病相似症状,很难鉴别,比如不典型型颈椎病模糊多变的症状,常被医生误读为焦虑相关疾病的“述情困难”----即其情绪体验的自我感受和表达方面存在缺陷;尤其是交感神经功能紊乱性型颈椎病得内脏症状和焦虑症的“器官语言”释放很难鉴别。两种患者都具有不善于用语言等方法表达其内心的感知,情绪体验无法被理解等特点。另外一个原因是颈椎脊柱疾病的不同病变临床症状的身体不适的区域与特殊情感的压抑有一个大致对应的关系,例如,胃痛、隔膜区域的不适可能因为心里有害怕情绪压抑有关,肩颈痛可能是对挫折和愤怒情感的抑制,有怒气未消;对悲痛和伤心情感的压抑与胸痛胸闷、心脏和眼周的不适有关;骨盆及下腹部的不适可能是由于性压抑……在心里学的临床经验里,身体不适的区域和特殊情感的压抑有一个大致的对应关系,人们可以根据这个对应关系反观一下自己是不是有相应的情绪压抑。身体的疼痛有两种类型:一是实际的器官伤害造成的疼痛,如受伤缺血缺氧等;另一种是目前的各种医学检查都不能证实有任何器质性病变的疼痛,被叫做躯体形式障碍,目前被认为是由于心理问题,通常是焦虑和抑郁情绪表现在身体上,造成身体不适。最主要原因是:这两类疾病都具有不稳定性,症状容易反复发作,症状多变等共同特点。但是这里建议大家注意一下,我们目前的医疗技术水平还不足以查明所有疾病,而临床实践中证明很多不治之症通过中医辩证治疗会获得了良好的疗效,尤其是在中西医联合治疗下,很多不治之症很快的好转并逐渐停药直至痊愈。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详见本人相关文章,很多患者被告知可能需要终生服药)。从中医角度来认识疾病,疾病都有内脏功能改变相关,病入脏腑同样会影响情志,那个是原因哪个是结果,目前的医疗技术还很难检查清楚。所以对于有典型脊柱疾病症状的患者,建议在用药控制病情的同时,同时采用中医无创治疗,调理脏腑平衡,改善症状,促进功能恢复,直至痊愈。我相信每个专家都有很多成功的经验,但是还是要多元化看问题。在此借用查理芒格的一句话:“拿着锤子的人,看啥都像钉子”,一元化看病治病,结果是可怕的。学术观点,欢迎理性沟通。
马彩毓 2019-06-16阅读量1.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