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肌肉骨骼慢性疼痛诊治专家共识》解读 肌肉骨骼慢性疼痛(CMP)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指的是发生在肌肉、骨骼、关节、肌腱或软组织等部位超过3个月的疼痛[1]。CMP多发生在40岁以后,且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1]。而近年来,其发病率更是不断攀升,并逐渐呈年轻化的趋势。 CMP不仅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严重者还可能致残,或引发焦虑、甚至抑郁等心理障碍。2021年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发布《肌肉骨骼慢性疼痛诊治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对CMP的分型、发生机制、疼痛评估、治疗方法等各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本文就共识中的要点进行解读,以期帮助医务工作者理解并应用此共识。 一、分门别类,助力CMP诊断 共识选用世界卫生组织2018年公布的国际疾病分类第11次修订(ICD-11)内容,将CMP分为以下三种类型[2]: ①慢性原发性肌肉骨骼疼痛 ②慢性继发性肌肉骨骼疼痛 ③慢性术后或创伤后疼痛 同时,共识还参考现有CMP的中医辨证分型,将其分为风寒湿痹、气滞血瘀、痰瘀痹阻、气血亏虚、肝肾亏虚五种证型[2]。 二、中西结合,阐述CMP发生机制 共识从中医和西医两个角度出发,阐述了CMP的中医病机及西医方向的可能机制: 1、中医病机 (1)不通则痛: 饮食、情志、外感或外伤,致机体阴阳失衡、气血失和、痰瘀互阻,使经脉闭阻、不通则痛。可表现为刺痛、胀痛、冷痛、走窜痛等,常见于风寒湿痹型、气滞血瘀型和痰瘀痹阻型[2]。 (2)不荣则痛: 先天禀赋不足或病久体虚,气血不足、阳气虚衰、阴.精亏损,使人体脏腑经脉、四肢百骸失于温煦濡养引起疼痛。 多表现为隐痛、空痛或绵绵作痛,可见于气血亏虚型和肝肾亏虚型[2]。 2、西医机制 目前CMP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共识认为其可能机制包括炎性反应、纤维化瘢痕形成、神经递质大量释放和神经免疫异常改变、外周敏化和中枢敏化等[2]。 三、疼痛评估,完善治疗方案 CMP明确诊断后,需要对疼痛及其相关情况进行多方面的评估,有利于病情的判断和治疗方案的确定。共识列举了各项指标的评估工具,供临床医生选用。 (1)疼痛强度评估: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和McGill疼痛问卷(MPQ)是最为常用的疼痛强度评估工具,此外也可以采用数字评分法(NRS)、口述分级评分法(VRS)和面部表情疼痛量表(FPS)[2]。 (2)疼痛性质评估:ID pain量表是最常用且可靠的工具,可用于评估是否伴发神经病理性疼痛等因素[2]。 (3)功能评估:评估工具包括SF-36评估表和睡眠评估等,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OMAC)疼痛评分、北欧标准化肌肉骨骼症状调查问卷(NMQ)[2]。 (4)心理评估:包括睡眠、情感低落、焦虑心境、愤怒、焦虑与抑郁组合、消极/积极影响组合等方面。可通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流行病调查中心抑郁量表(CESD)等工具进行评估。 四、突出阶梯化综合治疗 共识提出,CMP治疗前须明确诊断,并对患者的疼痛病史、体格检查和功能方面进行全面、动态的评估,同时还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共识认为肌肉骨骼慢性疼痛的治疗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应采用阶梯化综合治疗模式。可根据病人病情和证候变化特点,首选非药物疗法,包括中医、西医或中西医结合手段。若症状改善不明显或有进展,在非药物疗法的基础上,可逐级选择外用药物、内服药物或手术干预。 1.非药物治疗: 主要包括健康管理、心理干预、运动疗法、中医疗法、物理疗法、躯体保护等方法,可帮助患者缓解痛感及伴随的抑郁、焦虑、失眠等症状,还能指导患者对体重、生活方式、运动习惯和心理状态进行管理[2]。 2.药物治疗: (1)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口服NSAIDs药物是CMP治疗的一线用药。应最低有效剂量,短疗程使用,长期使用时需要注意其引发胃肠道症状、肾功能损害、影响血小板功能和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 外用NSAIDs经皮肤直接渗透,在疼痛组织局部浓度高,起效迅速,是治疗部位局限的轻、中度慢性疼痛的首选用药,也可以作为口服给药的局部增效剂联合用于控制中、重度疼痛。目前已经上市的外用NSAIDs包括洛索洛芬钠、氟比洛芬、双氯芬酸等[2]。 (2)阿片类药物: 口服阿片类药物主要适用于NSAIDs无效,或无法耐受NSAIDs消化道、心血管等不良反应的中、重度慢性疼痛病人,以及手术后CMP等。常见药物有强阿片类药物吗啡、羟考酮芬太尼等;弱阿片类药物可待因、双氢可待因等。 外用型阿片类药物如缓释型透皮贴剂适用于非阿片类止痛剂不能控制的中、重度慢性疼痛[2]。 PS: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嗜睡、呼吸抑制、便秘等,长期使用可能导致成瘾。另需注意避免同时使用阿片类药物和苯二氮草类药物。 (3)抗抑郁药: 目前在慢性疼痛治疗中常用的抗抑郁药主要包括5-HT及NE再摄取抑制剂(如度洛西汀)、三环类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等。为减少抗抑郁药物口干、便秘、视物模糊及心血管反应等不良反应,一般推荐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到有效剂量并维持[2]。 (4)抗惊厥药: 常用的抗惊厥药为钙离子通道阻断剂(如加巴喷丁和普瑞巴林),主要作为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一线用药,但目前也用于治疗纤维肌痛等[2]。 (5)肌肉松弛剂: 包括外周性肌肉松弛剂和中枢性肌肉松弛剂(CAMR)。外周肌肉松弛剂多用于麻醉,CAMR多用于治疗颈肩腰腿痛[2]。 (6)抗骨质疏松药: 骨质疏松症慢性疼痛的基础治疗药物包括钙剂和维生素D,根据病人骨密度及骨质疏松骨折情况,可联用骨吸收抑制剂(如双膦酸盐、降钙素、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或RANKL抑制剂等)或骨形成促进剂(如甲状旁腺激素、四烯甲奈醌等)[2]。 (7)改善循环药物: 改善循环药物可以改善循环、减轻炎性水肿,从而缓解慢性疼痛。目前常用药物如甘露醇、地奧司明、草木犀流浸液片[2]。 (8)中药: 中医药也是CMP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2]。与西药相比,中药具有作用靶点多,半衰期长等优势,通过药物配伍应用力求恢复全身的健康状态。共识还对不同中医证型的用药给予了推荐,我们已整理成表格放在文字下方,供参考。 其中复方杜仲健骨颗粒等口服中成药被用于多种证型的治疗,成分中所含的杜仲和续断可补肝肾、强筋骨,牛膝能化瘀通筋,三七、鸡血藤养血活血、舒筋活络,因而可同时用于肝肾亏虚和气滞血瘀两种证型,实现对症治疗CMP的目标。中药安全性高,尤其对于老年患者而言,用药风险明显降低,更适合长期使用。 此外,外用类中药,如:骨通贴膏、消痛贴膏、田七镇痛膏等,通过熏、贴敷、涂搽等形式刺激患处或穴位,起调节脏腑气血阴阳、疏通经络、缓解疼痛的作用。 3.注射治疗: 适用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手术指征不明确或手术意愿不强的患者。神经系统和影像学检查无明显阳性发现的肌肉骨骼慢性疼痛病人,可以行周围神经阻滞或硬膜外类固醇注射术。对于痛点局限的慢性疼痛可以行封闭治疗。对于关节疼痛的病人,可以行关节腔内药物注射或臭氧注射[2]。 4.外科治疗: 适用于原因明确的原发性或继发性肌肉骨骼慢性疼痛,如腰椎间盘突出、膝骨关节炎、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可以采用对应的微创或开放手术治疗。 对于非手术综合管理疗效不佳,且神经系统和影像学检查无明显阳性发现的肌肉骨骼慢性疼痛,可以采用射频治疗、周围神经阻滞、硬膜外类固醇注射术等外科诊断和治疗手段[2]。 五、结语 共识认为,肌肉骨骼慢性疼痛是临床常见、复杂难治性疾病,治疗时应融合传统的中医思想和先进的西方医学理论。在利用西医精确的诊断设备和机制探索成果的同时,灵活运用中医“辨证论治”思想,让中医药积极介入,对实现多模式镇痛,防止病情恶化,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图片来源|pexels 参考文献: [1]应振华,于晶晶,李慧敏,等.慢性肌肉骨骼疼痛研究概况及药物治疗进展[J].浙江医学,2020,42(9):883-886. [2]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肌肉骨骼慢性疼痛诊治专家共识[J].骨科,2021,12(5):389-395.
微医药 2022-03-23阅读量1.3万
病请描述:一.病例摘要:患者,女,61岁,因左侧膝关节反复肿胀疼痛,伴活动受限3年,加重1个月入院。患者自诉于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膝关节疼痛,上下楼梯、久坐站立时疼痛加重,稍事休息后症状减轻,但行走过多症状多有加重。在本院门诊行X线片检查示:左侧膝关节退行性改变。在此期间,患者曾间断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1天2次,1次1颗)、舒筋通络颗粒(1天3次,1 次1袋)、骨康胶囊(1天3次,1次3颗)治疗3个月,效果欠佳。近1个月,左侧膝关节肿胀明显,疼痛加重,关节屈曲及伸直活动受限,遂收住入院。患病以来,患者无发热恶寒等症状,饮食可,睡眠及精神欠佳,二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二.既往史:患者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其他慢性病史;否认肝炎、结核、艾滋病等传染病及其接触史;否认重大外伤及输血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三.个人史:患者平时生活饮食规律,生长于原籍并久居此地,否认疫区疫水接触史,否认放射线接触史,否认吸烟酗酒等不良嗜好。 四.婚育史及月经史:13岁初潮,月经周期28~30天,行经天数5~7天,49岁绝经。适龄结婚,育有1子,爱人及儿子均健康。 五.家族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及肿瘤病史。 六.体格检查: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心、肺、腹未见明显异常。左侧下肢无明显肌肉萎缩,轻度跛行,膝关节肿胀明显,轻度内翻畸形。皮温正常,左膝关节活动度:15°-110°,内侧关节间隙压痛(+),膝浮髌试验(+),髌骨研磨实验(-),内侧麦氏征(+),Lachman征(-),抽屉实验(-),侧方挤压、分离实验(-),左下肢肌力V级,肌张力不高,膝腱、跟腱反射引出,病理反射未引出。 七.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血脂:总胆固醇 3.75mmol/L,甘油三酯 2.98 mmol/L, 低密度脂蛋白 3.96 mmol/L,高密度脂蛋白 0.99 mmol/L;肾功能:尿酸 312u mol/L,尿素氮 3.2mmol/L,血肌酐 95 u mol/L;抗“O”:162 IU/ml,类风湿因子:19 IU/ml。肝功能未见明显异常。 2.影像学检查:X 线片:左侧膝关节退行性病变,膝关节间隙变窄,骨赘形成,余未见明显异常。 八.初步中医诊断:痹症 肝肾不足、筋脉瘀滞型。西医诊断:1.左膝骨性关节炎;2.左侧膝关节滑膜炎;3.左侧膝关节腔积液。 九.中医诊断依据:患者中老年女性,慢性病史,病久伤及肝肾,致肝肾日渐亏虚,肝主筋、藏血,肾主骨、生髓,肝肾亏虚则骨髓失充,筋骨失养,造成痉挛骨痹髓亏,局部经络不通,气滞血瘀,血行不畅。经脉不通,故不通则痛;痉挛骨痹则关节活动不利,骨痹髓亏则骨元失养,骨质退变;舌质暗,苔薄白,脉弦细为筋脉瘀滞之症。综合四诊,该患者病位在膝关节,辨病为痹症,辩证为肝肾不足、筋脉瘀滞型。 西医诊断依据:患者为农民,常年辛苦劳作,是导致膝关节软骨、骨质磨损以及关节滑膜组织刺激的主要因素。左侧膝关节肿胀、压痛明显,行走时轻度跛行。左膝关节皮温正常,关节活动度:15°-110°,内侧关节间隙压痛(+),浮髌试验(+),髌骨研磨实验(-),内侧麦氏征(+),Lachman征(-),抽屉实验(-),侧方挤压、分离实验(-)。X 线片:左侧膝关节退行性病变,膝关节间隙变窄,骨赘形成,余未见明显异常。 十.中医鉴别诊断:中医可于与痿症相鉴别:痿、痹虽同为肢体疾病,但二者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均不同,痹病的病机为邪气痹阻经络,气血运行受阻,甚至脏腑功能失调,以致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重着、麻木、屈伸不利、关节畸形,甚至引起脏腑病症为主要临床表现。而痿症的病机为五脏精血亏虚,无以灌溉周流,经脉失养,致使手足痿弱无力,患肢枯萎瘦削为特征,严重者手不能握物,足不能触地,但肢体关节一般不疼痛。本患者以膝关节疼痛为主症,因疼痛而活动受限,并非因肌肉痿软无力而无法活动,故可与之相鉴别。 西医鉴别诊断:1.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好发于育龄期女性,主要表现为慢性进行性多发关节炎,关节受累多呈对称性。患者多有晨僵,可达1小时以上,并可有皮下结节,发热等表现。而该患者仅左侧膝关节出现明显症状,右侧膝关节正常,抗“O” 位于正常范围之内,故排除风湿性关节炎可能。 2.创伤性关节炎:多有较明确的外伤史,运动后疼痛加重,休息后减轻,严重者肢体肌肉萎缩,关节肿大,可出现关节积液,X线检查可见关节内骨质增生、关节面下骨质硬化、关节间隙狭窄等表现。而该患者无明显外伤史,肌肉无明显萎缩,故暂时排除创伤性关节炎可能。 十一. 治疗方案:针对患者病情,首先需要控制并缓解急性期症状。治疗方案的主要原则:控制病情,缓解疼痛,抽取积液,促进消肿,改善膝关节活动功能,对症支持治疗等。 1. 外擦扶他林软膏,均匀涂擦在左膝关节周围皮肤3~5厘米或更多,一天3~4次,每次3~5分钟,可以缓解该患者膝关节疼痛的症状,减轻关节炎肿胀程度[1-3]。 2. 疼痛继续加重,可以口服扶他林双氯芬酸钠缓释片,1天1次,1次1片(75mg每片)。若疼痛缓解欠佳,必要时可增加至每天2次,继续针对性镇痛治疗[4, 5]。 3. 针对膝关节肿胀明显,给予抽积液治疗,共抽取约45ml液体,膝关节肿胀明显减轻。 4. 若后续左侧膝关节肿胀症状反复,可使用甘露醇静脉滴注联合口服中成药迈之灵片,进行脱水消肿治疗,有利于关节消肿。 5. 针对膝关节滑膜炎症状,在上述用药之外,联合使用滑膜炎颗粒,促进滑膜组织抗炎和恢复。 6. 配合使用理疗仪进行理疗,选择特定波普理疗仪,有利于促进患者部位微循环,改善局部血供,加速吸收积液和消肿。 7. 患者急性期症状缓解后,嘱其口服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6]及复方杜仲健骨颗粒[7]一个疗程,滋补肝肾,养血荣筋,营养软骨细胞,保护关节面,为远期预后康复争取更好的条件。 8. 在治疗期间,应严格控制患肢膝关节活动量,下地活动时带外固定护膝,尽量减少膝关节过多活动,从而减少对其刺激。 十二. 康复注意事项: 1. 日常饮食上,应保持清淡低脂饮食,尽量避免辛辣食物的刺激,可适当增加优质高蛋白的摄入量,搭配粗纤维食物,有利于消化吸收和促进恢复。 2. 避免长期负重体力劳动,适当减重,可有效减轻患肢膝关节的负重负荷,避免继续加重损伤,有利于快速恢复。 3. 嘱患者平时练习股四头肌肌力功能锻炼,有助于增加膝关节的稳定性,可以更好地保护膝关节。 4. 日常生活工作中,应尽量避免患肢膝关节扭伤及摔倒等。如果出现上述情况,需及时进行对症治疗,避免迁延不愈,发生创伤性膝骨关节炎等并发症。 5. 定期返院复查,持续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有助于及时调整治疗和康复方案,从而取得更好地预后效果。 总结:在本次诊疗过程中,通过详细问诊患者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以及本院诊疗经过等,很好地了解并掌握患者整个病情的发生、发展、诊疗以及疗效,为后续初步诊断及个体化诊疗方案拟定提供了很好的支撑,并提出该病的主要治疗原则:控制病情,缓解疼痛,抽取积液,促进消肿,改善膝关节活动功能,对症支持治疗等。 由于该患者膝关节肿胀疼痛明显,给予外用扶他林乳胶剂,在患处皮肤均匀涂抹,有利于缓解患肢肌肉、软组织及关节等部位疼痛的症状。若疼痛症状缓解不明显,给予患者双氯芬酸钠缓释片进行抗炎镇痛,并对膝关节进行抽积液治疗,进一步减轻膝关节肿胀的症状,从而达到迅速控制病情的目的。此外,联合使用迈之灵片、滑膜炎颗粒、复方杜仲健骨颗粒等中成药,配合理疗和患肢制动等一系列综合治疗措施,有效缓解患者病情,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其中,复方杜仲健骨颗粒可以滋补肝肾,养血荣筋,通络止痛,用于肝肾不足,筋脉瘀滞所导致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具有疗效好,持续时间长,副作用小等优点,在本例膝骨关节炎缓解期的治疗中有着重要的巩固作用,为远期预后康复争取更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 Vinicius T F, Saeid D, Chris T, et al. Oral Versus Topical Diclofenac Sodium in the Treatment of Osteoarthritis.[J]. Journal of pain & palliative care pharmacotherapy, 2017,31(2). [2] Martina H, Mark B. Skin penetration and tissue permeation after topical administration of diclofenac.[J]. Current medical research and opinion, 2017,33(9). [3] Altman R D, Barthel H R. Topical Therapies for Osteoarthritis[J]. Drugs, 2011,71(10). [4] Altman R, Bosch B, Brune K, et al. Advances in NSAID Development: Evolution of Diclofenac Products Using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J]. Drugs, 2015,75(8). [5] S J D. Treatment of osteoarthritis of the knee: evidence-based guideline, 2nd edition.[J].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Orthopaedic Surgeons, 2013,21(9). [6] Silvia S, Laura G, Michelangelo M, et al.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 combination of glucosamine hydrochloride, chondroitin sulfate and bio-curcumin with exercise in the treatment of knee osteoarthritis: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study.[J]. European journal of physical and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2016,52(3). [7] 张晓冬. 杜仲壮骨颗粒制剂学及药效学研究[D].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8.
微医药 2022-02-21阅读量1.4万
病请描述: 虽然我是一名中医肿瘤医生,但在临床诊治患者的过程中,对有条件接受西医治疗的患者,还是建议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让患者最大程度受益。也经常会接诊一些高龄患者,确实没有机会接受西医常规治疗,只能依靠单纯中医药治疗,下面分享一个高龄肺癌患者的成功案例。 初诊时间:2021.6 患者茹**,女性,94岁,2021.5.29因为胸闷咳嗽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查胸部CT提示右肺上叶见一混合磨玻璃结节长径21.8mm,左肺下叶见一实性结节长径22.7mm,MT可能大。因患者年事已高,胸外科医生建议患者中医药治疗。患者就诊时见乏力、胸闷,头晕,稍咳嗽,少痰,胃纳一般,口干,夜寐一般,舌淡暗苔薄,脉细。 患者虽然没有病理学诊断,肿瘤标志物也未检测,根据影像学高度怀疑肺癌,结合患者症候及舌脉,辨证为气虚血瘀,益气健脾,解毒散瘀。 具体药方如下: 生黄芪30 党参18 太子参18 菝葜15 石上柏15 石见穿15 浙贝母9 夏枯草9 蛇舌草15 薤白9 天麻18 川芎30 丹参9 当归9 半枝莲15 重楼9 金荞麦15 鱼腥草15 红景天9 人参9 患者服用后胸闷头晕症状减轻,精神状态及一般情况均可,遂连续服用近5月,建议患者复查胸部CT,2021.10.25上海市中医医院胸部CT示右肺结节18mm,左肺结节21mm,均较前缩小,癌胚抗原高于正常(15.32U/ml),患者及家属备受鼓舞,对于中药的扶正抗癌、带瘤生存功效深信不疑。 结语,中医学认为肿瘤是一种全身性虚,局部性实的疾病,是一种因虚致病,因虚致实,本虚标实的疾病,可见肿瘤的发生,是在人体正气虚弱,气血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失调的情况下,出现气滞、痰凝、血瘀、毒蕴等一系列病理变化而成,总的治疗原则是扶正祛邪,该病例患者年事已高,正气亏虚,依据五行生化关系中,肺脾两者互为母子,在生理和病理上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同时依据肺癌患者临床多伴有气虚症状,扶正以益气健脾,祛邪以解毒散瘀为主,全方共奏养正消积,邪去正安之功。 方志红,肿瘤二科,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医学博士。 门诊时间:总院:周一上午、周四全天、周五上午; 分院:周三上午
方志红 2021-12-01阅读量1.2万
病请描述:中医能不能消除已经形成的结节和肿瘤?答案是能的。 肺结节不是突然就变成肺癌的,从肺结节发展到肺癌往往要经过很长时间(一般10-30年),通常是经过多阶段的不断演化才最终在体内形成,即单细胞-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原位癌(AIS)-微浸润性腺癌(MIA)-浸润性腺癌(IA)-转移癌。那为什么不能把凭空长出来的结节再通过内科的治疗方法消下去呢?理论上完全可以。 那目前临床上肿瘤的治愈率为什么这么低呢?那是因为肿瘤进展太快了。肺脏的血供非常好,肿瘤得到充足的营养供应之后就会长得飞快,单纯吃内科方法消瘤有些力不从心。如果结节或肿瘤长在乳腺、甲状腺、子宫这些器官,一般来说发展不会太快,可以给中医(或者说内科)治疗的时间,所以这些部位的结节或肌瘤或肿瘤,中医治疗效果尚可。 中医消结节的关键是辨证论治。或是痰浊、或是瘀血、或是寒凝…或者诸证兼杂,只要辨对方向并且坚持下去,效果一定是有的。 那为什么临床有些结节能消,有些消不了呢?那是因为常常是难以坚持,有医生的问题、也有患者的问题。医生对自己的方案不自信,不断地调整治疗思路;或者病人对医生的信任不足,不断的更换医生。肺结节就和许多慢病一样最忌讳频繁的换医生,换思路,这就像挖井:本来盯着一个地方一直挖下去就能出水。但经常是挖了一半就放弃了,另换地方再挖,挖一会没出水,继续换地方。普通的病没问题,意识到了错误之后回过头来再亡羊补牢还不晚。但肿瘤不行。肿瘤发展太快了,根本不会给医患双方纠正错误的机会。下面这个活生生的例子就很好的说明坚持的重要性。 去年5月份,家住青浦的李阿姨受凉感冒了,咳嗽非常厉害,晚上咳的无法平卧,去中医院呼吸科就诊,立即安排做了肺CT平扫,检查报告显示右上肺有3枚磨玻璃结节,直径最大的5mm,李阿姨拿到报告看到肺结节,心生恐惧不安,当天就去了市里三级医院呼吸科,医生告知半年随访就可以,没有专门消结节的药物,也没必要立即手术。机缘巧合之下,陈阿姨经朋友介绍来我门诊选择了中医药治疗,出人意料的是,前几天李阿姨欣喜地拿着肺CT报告来门诊,说吃了10个月的中药,大部分肺结节居然消失了,真的太神奇了,简直不敢相信。 那么,中医治疗肺结节的神奇之处到底在哪里呢?现代医学发现肺结节以后并没有什么治疗手段,也没有消肺结节的药物,只能随访动态观察肺结节的发展变化,然后再出解决方案,如果增大就手术切除。但对于肺结节患者朋友来说肯定都非常急切,都不会选择坐以待毙。中国人对健康的理解跟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咱们有两套医学体系来保证人民的健康,一个是现代医学体系,另外一个就是以中医药为代表的这种传统的医学体系。 因此西医认为的肺结节的观察期正是吃中药的好时期。中医认为,肺结节的病因属于外邪霾毒隐袭犯肺,其病机属于气滞、湿滞、痰瘀内阻、肺气亏虚、气滞瘀痰胶结日益加重化毒则形成肺癌。有些肺结节早期没有症状,只有通过CT检查才能发现。此时虽然没有症状,但中医仍有方法治疗。结合患者平时的整体体质状态与CT影像显示的结节良恶性程度,处方用药,效果很好。 经过调查研究和多年的临床经验发现,肺结节人群常出现三种体质状态,这三种状态人群最应当预防肺结节癌变。第一、脾胃湿热。特点是抽烟喝酒,喜欢吃辛辣刺激的食物,痰多,大便偏干,舌质偏暗,舌苔黄厚腻。湿热人群的肺结节恶变的几率比较高。第二、肝郁气滞。工作压力大,长期精神紧张,思虑过度、睡眠少,容易着急上火,这种状态会导致肝郁气滞化火,这类体质状态的体内肺结节也容易癌变。第三、气阴两虚。都属于体弱状态,包括脾虚痰湿、主要表现为疲乏无力,纳差,怕风怕冷,爱感冒,食欲不佳,容易腹泻,脉细,舌淡胖;阴虚人群比较消瘦、经常盗汗潮热,心烦失眠,心慌,手足心热,很多老年人都属于体弱状态的范畴,这种状态也容易导致肺结节癌变,而且容易出现肺内多发结节。 中医药治疗肺结节的最大优势是,中药复方的整体调节性和多靶点性可以改善肺部结节患者机体的微环境,给予结节健康的土壤,从而抑制其生长,从而使结节保持稳定,那么就成功地完成了肺部结节的治疗及肺癌的预防工作。对于我们的广大肺结节患者朋友来说要做到的就是“坚持服药”,把中医当成一种生活方式,不要半途而废。因此,在肺癌发病率依旧居高不下的今天,如果我们能够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谨遵医嘱,合理用药,就能将肺结节这一肺癌的萌芽状态消灭,打好防治肺癌的持久攻坚战。
刘宝君 2021-04-05阅读量1.2万
病请描述: 对于慢阻肺的并发症骨质疏松的防治对策,建议如下: 1、对骨质疏松的专病治疗,可以挂骨质疏松专病门诊诊治。 2、对于慢阻肺患者,吸入糖皮质激素(ICS)、全身用糖皮质激素的临床精准化治疗 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长期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治疗是骨质疏松症的常见原因,因此精准化使用激素获得治疗慢阻肺患者的获益最大化非常重要。 ICS通过发挥其抗感染作用在慢阻肺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ICS的使用如何更加精准,慢阻肺患者可以通过ICS的治疗达到最大的临床获益,之前还没有更好的临床推荐。GOLD2020对此给出了详细的推荐意见:对于有慢阻肺急性加重住院病史、中度慢阻肺急性加重≥2次/年(均在适当的长效支气管扩张剂维持治疗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EOS)>300/μl,具有哮喘病史或者合并哮喘的患者,强烈支持在慢阻肺的初始治疗中包含ICS,对于每年1次中度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患者、外周血EOS在100~300/μl的患者,可考虑使用ICS。注意,如果患者有反复的肺炎,外周血EOS<100/μl,存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史,则反对使用ICS。既往的研究报道使用ICS可能会增加慢阻肺患者的肺炎发生率,增加结核感染的风险。 GOLD2020首次对ICS的使用与否提出了临床推荐,为慢阻肺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进一步的参考建议。鉴于中国慢阻肺患者人群既往多有不规则使用全身糖皮质激素而影响外周血常规结果,临床见到急性加重频繁具有严重气道炎症特征的患者EOS并不高。因此,中国患者可以尝试以100/μl为使用ICS的界值,更精确的中国慢阻肺患者EOS临界值还在探索研究中。 近年的研究强调了COPD患者基线(EOS)计数与ICS降低急性加重频率之间的关系。IMPACT试验显示,与双重疗法相比,每日1次单吸入三联疗法显著减少了急性加重。2019年LancetRespiratoryMedicine报道了IMPACT研究的事后分析,探索血液EOS计数和吸烟状况对ICS治疗反应的影响。该分析通过多种建模方式,发现与不含ICS的双支扩剂组(乌美澳铵维兰特罗)相比,含ICS方案(糠酸氟替卡松-乌美溴铵-维兰特罗,糠酸氟替卡松-维兰特罗)降低中重度急性加重频率的获益幅度与血液EOS计数成正比。血EOS计数少于90/μl时,三联疗法与双支扩剂之间中重度急性加重率比为0.88(95%CI0.74~1.04);血EOS计数>310/μl时,该率比为0.56(95%Cl0.47~0.66);在这2种EOS水平,糠酸氟替卡松-维兰特罗与乌美溴铵-维兰特罗的相应率比分别为1.09(95%Cl0.91~1.29)和0.56(95%CI0.47~0.66)。不同水平的血EOS,三联疗法与双支扩剂组在FEV,、TDI和SGRQ总评分等方面的差异类似。吸烟状态改变了EOS计数与疗效(包括中重度急性加重,TDI和FEV,)之间的关系,在任何EOS水平,既往吸烟者对ICS的治疗反应都比正在吸烟者更敏感。这表明,对于有急性加重病史的COPD患者,血液EOS计数和吸烟状况有潜力在临床实践中优化ICS的使用。 近年来的研究关注到EOS计数在慢阻肺治疗中的潜在标志物价值,可用于指导患者是否使用ICS治疗,然而目前关于EOS在慢阻肺中的指导地位仍有争论。 GOLD2020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总结。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一般而言,ICS对于外周血EOS<100/μl的慢阻肺患者可能效果欠佳,对于外周血EOS>300/μl的慢阻肺患者可能效果较好,这2个阈值可初步预测患者是否会从ICS的治疗中获得临床获益。同时GOLD2020也指出,将外周血EOS计数用于预测ICS时还需要与患者的临床特征相结合,比如既往的急性加重病史。其他影响因素比如吸姻、人种、地域等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关于EOS在慢阻肺急性加重的指导作用,GOLD2020总结了来自丹麦的一项随机对照研究,该研究发现糖皮质激素治疗外周血EOS较低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的临床疗效可能较差,嗜酸性粒细胞指导的治疗有助于减少系统性糖皮质激素使用的持续时间。目前的研究关于外周血EOS计数与ICS疗效的关系仍存在不同的结果,ICS用于慢阻肺患者一定要进行个体化评估,进行个体化治疗。 3、中医药脏腑辩证综合治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病名为喘病、肺胀,中医认为因气根于肾,主于肺,慢阻肺患者年老体虚,下元虚惫,加之喘咳日久,积年不愈,必伤肺气,反复发作,由肺及肾,必致肺肾俱虚。肺不主气而气滞,肾不纳气而气逆,气机当升不升,当降不降,肺肾之气不能交相贯通,以致清气难人,浊气难出,滞于胸中,壅埋于肺而成肺胀。长期患病,肺肾气虚,症状见呼吸浅短难续,咳声低怯,胸满短气,甚则张口抬肩,倚息不能平卧,咳嗽,痰如白沫,咯吐不利,心慌,形寒汗出,面色晦暗,舌淡或黯紫,苔白润,脉沉细无力等等。慢阻肺疾病过程中会表现多种证型。 慢阻肺患者在长期患病过程中常常会表现为骨质疏松的中医临证表现。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细结构退化为特征,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全身代谢性骨骼疾病。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发展与“肾气”密切相关,“肾不生,则髓不能满”,“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主要有以下四种骨质疏松的中医证型: (1)肾虚证,肾虚又分肾阳虚、肾阴虚和肾阴阳两虚。患者主要有腰背疼痛、腰膝酸软、小便清长、夜尿增多、舌胖嫩,边有齿印,脉沉迟或无力等等; (2)肝肾阴虚证,患者主要表现为腰膝酸痛、膝软无力、驼背弯腰、形体消瘦、五心烦热,失眠多梦、舌红少津,少苔,脉沉细数。 (3)脾肾两虚证,患者常表现为腰髋冷痛、腰膝酸软、弯腰驼背、畏寒喜暖、面色苍白、舌淡胖,苔白滑,脉沉弱或沉迟; (4)血瘀气滞证,患者表现为骨节疼痛、痛有定处、舌质紫暗、有瘀点或瘀斑,脉涩或弦。 此外,还有一些人会伴有痰湿比较重,苔黄腻等等。 临床上常用人参、黄芪、茯苓、甘草补益肺脾之气;蛤蚧、五味子、熟地黄、紫河车、补骨脂、煅磁石补肺纳肾;龟胶、鹿角胶、狗脊、杜仲、牛膝、锁阳、狗骨、威灵仙滋补肝肾强筋壮骨;干姜、半夏温肺化饮;厚朴、陈皮行气消痰,降逆平喘。还可加桃仁、川芎、水蛭活血化瘀。若有寒,怕冷,舌质淡,加桂枝、细辛温阳散寒。兼阴伤,低热,舌红苔少,加麦冬、玉竹、知母养阴清热等等。这些治疗用药对慢阻肺有明确治疗效果,对防治骨质疏松也有明确的治疗效果。
王智刚 2021-03-20阅读量1.1万
病请描述:一、中、西医分述慢性胆囊炎的病因病机慢性胆囊炎系胆囊的慢性炎症,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在10%左右,大多为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少数为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发病人群中女性居多,男女比率约为1:1.9,发病年龄集中于30-55岁之间。祖国医学无慢性胆囊炎病名,但在两千多年前《皇帝内径》中的别篇《灵柩·胀论》早有相关记载,不仅明确了病位在胆,还陈述了其症状为胀,即胆囊胀大之意。其发病率占总体2%-10%,下列为常见病因:①感染:由来自于肠道或胆道的细菌逆行上至胆囊,包括以大肠杆菌为主的、链球菌、产气杆菌、绿脓杆菌等等;②运动功能障碍:包括胆囊收缩功能障碍或oddi括约肌痉挛为主的功能性减退;③代谢因素:与人体脂质代谢障碍密切相关,且肝细胞产生的病理性胆汁是结石形成的重要因素;④过敏因素:可引起非结石性慢性胆囊炎,临床发现在注入血清等后患者会出现胆绞痛的症状,胆囊壁炎性浸润性改变;⑤血管因素:走行经过胆囊内的血管发生病变,引起胆囊内供血不足,长期导致胆囊粘膜缺血、缺氧引起慢性炎症性病变;⑥心理因素:慢性胆囊炎患者性格趋向热情外向,同时心理特定具有易怒、急躁、敏感、忍耐度降低、恐惧、抑郁等性格特点,会引起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紊乱,导致肝胆功能紊乱,诱发本病。中医认为,足少阳经属胆络肝,两者互为表里,生理上相互滋生,同司疏泄,病理上相互影响,瘀堵不通,病因病机不外乎:①饮食所伤:嗜食肥甘厚腻、酒肉之品,食积不化,损伤脾胃,使脾胃功能减退,长期饮食、消化功能下降,气血虚弱,致肝胆之功失衡,或气机壅滞,致脾胃升降失司,内生湿热,或暴饮暴食,或食不果腹,饮食失常,脾胃功能受损,土虚木乘,影响肝胆疏泄之功,而成胆胀;②七情内伤:《金匮要略》中有所阐述,怒为肝志,过怒则伤肝,使肝胆疏泄失常,故有口苦,善太息之症;思为脾志,忧思伤脾,气机壅滞,运化不及,气机升降失司,故有食少、纳呆,反酸、呃逆之表现,其次为喜、悲、恐、惊皆伤心耗气,使气机失调,肝气郁而不畅,诱发本病;③气郁曰久:气为血之帅,可行血,亦可生血,气郁则血流不畅,生血乏源,瘀血阻痹胁络,故胁下胀痛;④久病或劳欲过度:久病伤气,劳则耗气伤血,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机体正气不足,易受邪而发病,再者肝藏血,体阴而用阳,血虚则肝经失养,故胁肋隐痛,胆腑功能下降,故诱发本病;⑤寒邪外感;外寒侵袭经脉,寒则收引,经脉因感受寒邪而收缩,收缩则经脉像缝一样屈曲着,所以身体远端的孙络、浮络,因体内经脉收缩牵引而骤然产生疼痛,寒甚则加重;《病源论》中亦曾有所阐述,肝、胆、肾此三经脉的正经循行经过胸胁,邪气沿经脉循行至胸胁,伤其经脉,邪气与正气相争,故引胸胁疼痛。刘荣民根据临床观察,将慢性胆囊炎根据疾病发展分为缓解期与发作期,缓解期的病因病机主要有三个方面:①情志不畅,气机失调,肝胆失疏;②饮食不节,胃土虚弱,胆木乘湿土;③肝胆气滞,疏泄失常,气滞血瘀;急性发作期病因病机主要有两个方面:①过食肥甘、厚腻,脾胃运化不及,内生湿热,湿热熏蒸肝胆,气机不畅;②病情进展,邪热伤津,大肠津亏,燥屎内结,腑气不通,见阳明腑实证。姜树民教授等认为可划分为两大方面,肝郁气滞与肝胆湿热。肝郁气滞每因情志抑郁,焦虑或暴怒,皆能使气机阻滞,肝脏功能异常,气血失和,气阻络痹而致胁痛。肝胆湿热常因饮食内伤,或湿热浸渍,脾失健运,内生湿热,阻遏中焦,肝胆失其疏泄,导致本病。本文选自安娜,慢性胆囊炎研究进展。
赵刚 2021-03-07阅读量9946
病请描述:一、肺结节可以靠吃西药消掉吗? 门诊经常能碰到一些常规例行体检胸部CT检查发现肺结节的朋友来咨询“医生,我肺里发现了小结节,医生建议随访观察,但我还是不放心,害怕变为肺癌,我能不能吃点药把它给消掉?”十几年前,放射技术不那么发达的时候,肺结节很少。现在随着大家健康意识的提高和胸部CT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肺结节被发现。一旦肺CT报告上有肺结节三个字就不免折腾和纠结一番。2017年,国内一项关于健康人员体检调查发现,总计3万多人接受胸部CT检查,其中3千多人(16.7%检出率)均发现有“肺结节”的存在。其实,这16.7的人群中90%以上的肺小结节都是良性的,可能是一直伴随我们成长的肺部良性结节或陈旧病变,只是第一次做胸部CT被发现,这就像皮肤上的一颗小黑痣一样正常,良性的肺小结节不需要临床干预,更不需要外科进行手术处理,即使术后病理诊断的肺原位癌,有些5年,甚至10年可能都不会有什么变化。 肺小结节,除了一些是感染导致的肺内磨玻璃结节,比如最常见的细菌感染、结核、真菌感染等,在经过抗感染或者抗结核治疗后或者是感染自愈后,一般是抗炎治疗后1个月再复查肺CT,这些结节可能会消失,其他的肺结节基本上不可能通过口服药物的方式把它消除掉,除非用手术把它切掉,但是非常小的结节是不值得做手术的。如果肺内有微小结节(直径<5mm),需要6-12月随访肺CT检查观察它的变化情况即可。 二、肺结节可以“一切了之”吗?真的对身体没影响吗? 既然没有药物能消掉,那么只要发现肺小结节都“一切了之”可行吗?很多朋友都认为这么小的肺结节不过就是挨一刀,胸腔镜微创剜除结节就行了,对身体也没有大碍,真的就像祛痣那么简单吗?非也,很多人只知道微创手术,但手术后对身体有什么不良影响更是知之甚少,这些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一般的外科医生也不会重点的强调,即使提及也是轻描淡写。虽然我是一个呼吸专业的中西医结合内科医生,但对这个肺结节微创手术有深入的研究。其实,临床拟诊肺癌(没有病理确诊)的肺小结节外科手术没有肺结节剜除术,都是肺部分切除包括肺楔形切除或解剖性肺段切除术,至少大于小结节10倍邻近的正常肺组织被切掉,即使是做肺楔形切除术也要“牺牲”部分肺组织,也就意味着正常肺功能的损失,对中青年恢复快,可能没事,但对中老年人术后康复就需要一定时间,而且,有些朋友发现的肺小结节还不止一个,左、右、上、下肺都有,甚至是双肺多发结节,有时需要解剖型肺叶切除,这都会影响患者的肺功能,即使近期对肺功能的影响感受不到,那么十年、二十年后或许就会更明显,最显著感受的就是走路、爬楼梯气喘吁吁。这里提醒各位肺结节的患者朋友,对于初发的肺结节,也就是说以前没有做过肺CT,或者做了肺CT没有发现肺结节的,必须要经过一次CT复查,有些经过经典的抗感染治疗后,再决定切不切,这样可以大大减少误切的比例。切不可盲目的一切了之,毕竟肺组织是不可再生的,即使不在乎您的肺组织,毕竟还有手术和麻醉带来的风险和后遗症的。 那么那些需要尽快手术切除呢?(1)>15mm实性结节;8mm<结节<15mm,分叶、毛刺、胸膜牵拉、支气管充气征等典型恶性表现;(2)>8mm亚实性结节,复查无变化或实性成分增多;(3)复查过程中,进行性增大或密度增大的磨玻璃结节。只要符合以上任一情况,应该尽早手术,应切尽切。 三、中药对肺结节诊治有独特的优势 处于随访观察期的肺结节无法用药物消掉,也不能一切了之,还有什么办法吗?庆幸的是,作为中国人,我们有中医、西医两套医学体系保障健康。人民英雄张伯礼院士就深情的说过“我们国家有两套医学体系非常好,中西医在维护病人健康上求得共识,各自发挥各自的长处,给中国人民最好的医疗照顾,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我们就聊聊中医在肺结节的诊治中有什么独特优势? 肺结节,因为是长在肺里面的一个结块,很容易让人想到肺癌。虽然90%的肺结节都是良性的,可以随访观察,但肺里长了东西绝对不是什么好事情,不是说一定就不会发展成肺癌就不用管了,肺结节这个事情真的很难说,医学并不是一门纯粹的、完美的科学,没有百分百的确定,万一微小结节真的越长越大,成了肺癌了呢?临床上很多的疾病靠现代技术手段是无法查明原因的,比如体内的各种结节,包括肺结节,其实是肺癌发作前给我们的警告,给我们发出的求救信号,肺在呼唤,希望我们从此刻起好好对她,好好保养她。如果我们置之不理,继续糟蹋肺,肺真有可能破罐子破摔,让我们痛不欲生。有些肺结节切除了,还会在原地或其他地方长出来,而且长得更疯,为什么呢?因为肺结节所处的身体的微环境发生了紊乱,抗病能力减弱,对体内代谢产生的痰饮水湿等垃圾产物无法有效的清除,从而集聚成有形的结节,这时即使手术切除了,环境没改变,照样复发,而且有可能产生报复性生长。有学者对80例肺结节患者进行症候学调查,并根据舌脉等情况进行体质辨识,发现肺结节初期患者多为气阳两虚证,随之形成有形痰、郁等产物。使用中药最大的优势在于通过改善人体的阴阳平衡和微环境,把肺癌消灭于萌芽之中,从而使结节缩小、甚至消失,延缓结节再次复发生长。 肺上长了结节,本不应该长的,类似于田地上本来长的是庄稼,但是长杂草了,这时候不仅仅是要把杂草拔掉,更重要的是改善土壤的结构,让田地不要再具备产生杂草的环境,抑制杂草的产生,这就是中医的治疗理念,不仅治标,关键在于治本。中医学并无“肺结节”之名,肺结节很多一部分会发展为肺癌,可以说是癌前病变。劳逸过度、饮食不合理、情志不舒、外感六淫等都可能会造成气滞水停的症状,从而导致痰气郁结,再加上长时间血行受到阻滞淤积,然后侵入肺胸,在肺胸中淤积,最终导致肺络痹阻而发展成为结节。我们在临床上采用益气化痰、软坚散结的治法取得了不多的疗效,常用清热解毒药有石见穿、石上柏、鬼箭羽、白花蛇舌草、半边莲、龙葵、蜀羊泉等;理气药有八月札、香附、郁金、陈皮等;活血化瘀药有三棱、莪术、桃仁、地龙、丹参等;化痰软坚药有浙贝母、夏枯草、蛇六谷、山慈菇、半夏、僵蚕、猫爪草等。 因此,对待肺结节一定要有正确的态度,结节不等于癌症,癌症不等于绝症,胸部CT检查发现的肺部小结节,不要惊慌失措,更不要第一时间急于手术。我们一方面呼吁要重视肺癌筛查工作,努力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肺癌,但也不能走到另一个极端,一定要警惕肺部小结节的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对于肺结节处于随访观察期、拒绝手术或无手术指征、以及肺结节术后的患者,以中医肺的生理特点为基础,结合辨证论治,一定程度上能缩小结节、防治结节恶变、同时可以很大程度上防治肺结节复发生长。
刘宝君 2020-12-28阅读量2.4万
病请描述: 慢性咽炎为咽部粘膜、粘膜下及淋巴组织的弥漫性炎症,常为上呼吸道慢性炎症的部分,若为局限性炎症则多为咽淋巴环组织的发炎。本病为常见病,多发于成年人。有时病程很长,病因复杂,症状时轻时重,不易治愈。临床以咽干痒隐痛不适,咽粘膜弥漫充血或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为主要特征。 本病属于中医喉痹、嗌痛、喉风、咽喉肿痛范畴。前人对该病的因机证治都有过较细的论述,认识逐步提高。《内经》认为:心肝脾肺肾之病均可致“嗌干”。 《金匮要略》提出: “火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麦门冬汤主之”。可以看出此为气阴两虚之喉痹。李东垣与朱丹溪对于虚证喉痹倡用补牌法和滋阴法,发展了喉痹的治疗方法。以后明清医学家认识到该病病机为“土衰水涸,相火蒸炎,津液枯竭”,提出滋补肺肾、补中益气、归原等治疗大法,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传统医学认为,急喉痹余邪滞留;久病鼻塞流涕之症,邪毒转结咽喉;因鼻息不通而长期张口呼吸,以及烟酒过度,受粉尘或有害气体侵袭,致咽喉受邪等,是诱发本病的重要原因。而肺、脾、肾脏腑的亏虚或失调是其内因。由于上述外因的诱发,经咽喉首先影响到肺,肺金主气而生津液,肺病日久,律液不能上输,虚热内生,出现咽燥口干。由于金水相生,进而影响到肾,肾阴亏虚,咽失需养,虚火循经上炎,故有咽干痒微痛,并见咽肌膜潮红,出现哥窖纹,帘珠喉或喉底如涂漆状。因气血同源,金伤日久必使脾土不足, 《外科正宗·卷二》说: “中气不足,脾气不能中护,虚火易致上炎”。脾失键运之职,清阳不升,气虚湿郁生痰,则有异物梗阻感或痰粘着感,易恶心作呕。脾土亏虚,又可出现阳虚、血虚、血瘀、气滞等一系列病理变化。慢性咽炎的临床表现,各型慢性咽炎的症状大致相似,但常因人而异。咽部有各种不适感觉,如异物感、干燥、发痒、灼热、微痛等。分泌物或多或少,但粘稠,常附于咽后壁。由于分泌物的刺激,可引起刺激性咳嗽,晨起用力清除分泌物时,甚或作呕。全身症状一般不明显。现代医学把慢性咽炎分为慢性单纯性咽炎、慢性肥厚性咽炎、慢性萎缩性咽炎等。 传统医学辨证论治慢性咽炎: 1、虚火上炎型, 喉痹时发,邪热伤阴,肺肾阴亏,虚火内生,上灼咽窍,脉络阻滞,则见咽干痒微痛。伴手足心热,耳鸣眼花,腰膝酸软。喉底、喉关潮红,脉络曲张,小瘰隆生,舌红少苔,脉细数。治疗关键应抓住阴虚,虚火上浮,致咽喉间干涸。以百合固金汤加减,滋阴清热,佐利咽喉之味,药用:生地黄10g,熟地黄15g,贝母、百合、当归各12g,炒芍药、甘草、麦冬各9g,桔梗6g,玄参20g。此时常用生地配玄参,用量比为1:2-4。注重肝肾,注意配伍疏肝平肝之品及滋阴降火之味。平时可以用人参叶9克、藏青果3克,每日这样一付量煎汤泡茶随饮,有清热生津止痒之功。 2、气虚痰阻型,头面清窍,得清阳之气而畅通,浊邪壅塞而罹病。由于思虑过劳,肺脾气虚,痰浊上雍,故出现咽部不适,有异物梗阻感或痰粘着感。伴倦怠乏力,纳差,腹胀,喉底淡红,小瘰丛生甚则云集成块状,咽侧束突起成索状。必须以升阳解毒利咽为治,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25g,党参、白术各20g,炙甘草10g,当归15g,陈皮、升麻、柴胡各5g。若肌膜肥厚,暗红者,酌加丹皮、赤芍、路路通各10g活血通络;易恶心干哕作呕者,加法夏、竹茹10g降逆止呕。 单方、验方方面有效的治疗慢性咽炎药介绍如下。 1、咽喉茶,金银花、麦冬各15g,杭菊花、桔梗各10g,木蝴蝶、粉甘草各3g,胖大海3枚,上为1日量。用时置茶缸中,冲开水代茶频饮, 10日为1疗程。用于慢性咽炎,咽喉部干痛者尤为适宜。 2、新六味片,由生地、山药、女贞子、茯苓、泽泻、丹皮组成,用法为每次5片,每日3次。 3、滋阴补肾片,由生地、山药、山萸肉、茯苓、泽泻、丹皮、柔樵子、五味子、制首鸟、麦冬组成。每日2次,每次3片, 4、慢咽合剂,由生地、玄参、麦冬、南沙参、太子参、银花组成。每日3次,每次10ml,以上均适用于阴虚型慢性咽炎。 5、温阳利咽汤,熟附片9g,肉桂2g,生地12g,山萸肉、茯苓、丹皮、泽泻、淫羊藿、炒僵蚕各9g。用于治疗阳虚型慢性咽炎。 6、润喉茶:白花蛇舌草6g,绿尊梅、乌梅、甘草、薄荷各3g,泡水代茶。 6、王学让从“瘀”论治咽喉病,提出; (1)解毒活血法,本法用于火毒致瘀之咽喉病,方选解毒活血汤、解毒汤、仙方活命饮等加减,。(2)消痰散瘀法,本法宜于喉痹、梅核气等痰瘀互阻型,方用二陈汤,程氏贝母瓜萎散合当归、赤芍、三棱、莪术、海藻、昆有加减。(3)软坚化瘀法:本法用于气、痰、血互阻咽喉,凝结不散,积聚成块而发之帘珠喉痹、慢喉瘖等,方用海藻玉壶汤,消瘰丸合桃红四物汤加减。(4)理气化瘀法,气郁者,四逆、半夏厚朴汤,气逆者旋复代赭汤合当归、芍药、郁金、三楼、我术等,随证加减。(5)滋阴化瘀法;本法为阴虚血瘀之咽喉病设,选用通幽汤或活血润燥生津汤合养阴生清利咽喉之剂加减。(6)益气化瘀法,气虚血瘀之咽喉疾患用之,选黄芪汤、补阴益气煎、补中益气汤等方,合桃仁、红花、丹参、木蝴蝶、柯子肉等活血化瘀,开音疗哑之品加减。(7)养血活血法;血虚瘀阻之咽喉病宣之,常用加味四物汤、芎归补血汤等方加减。 (8)温阳化瘀法,本法宜于阳虚血瘀所致之阳虚喉痹、方用镇阴煎或金匮肾气丸合当归、丹参、桃仁、红花。 8、《伤寒论》和《金质要略》两书,多处论及咽喉病证,牟克祥将张仲景治咽喉纳为10法。 (1)滋阴退热、和中润燥法,用治少阴虚热咽痛证,病机为肾阴亏耗,虚火上炎、方用猪肤汤。(2)请热解毒、缓急开肺法;用治少阴客热咽痛证,病机为少阴阴扰、客于经脉,或热伤上焦气分,热势不甚用甘草汤,热势较重用桔梗汤。 (3)清热涤痰,敛疮消肿法:用治少阴咽伤生疮证,病机为痰火郁结,灼伤少阴脉络,方用苦酒汤。(4)散寒通阳、涤痰开痹法;用治少阴客寒咽痛证,病机为寒客少阴,痰阻肺系,方用半夏散及汤。(5)清上温下、发越郁阳法:用治上热下寒、正虚阳郁咽喉不利证,病机为肺热脾寒,阳郁不达,方用麻黄升麻汤。(6)解毒清热、活血散瘀法;用治阴阳毒咽痛证,病机感受疫毒,侵入血分,方用升麻鳖甲汤。(7)益胃润肺、止逆下气法:用治火逆上气咽喉不利证,病机为热踞上焦,肺胃津伤,虚火上炎,方用麦门冬汤。(8)开结化痰、调气降逆法:用治咽中梗嗌如有炙脔证,病机为七情郁结,痰凝气滞,方用半夏厚朴汤。(9)温肾祛寒、降逆开塞法:用治肾气上冲咽喉塞噎证,病机为阴寒盛凝,阳气衰微,可用肾气丸、四逆汤等方。 (10)益阴扶阳、调气和血法:用治阴阳两虚阴不配阳咽干口燥证,病机阴阳偏衰失调,气血阴阳亏虚,方用小建中汤。 综上所述,慢性咽炎能不能从肺治疗?回答是可以的,但不全是,需要整体治疗,心肝脾肺肾,脏腑辨证一样也不能少,咽炎不好,就会侵及气管与肺。
王智刚 2019-12-18阅读量1.1万
病请描述: 肺间质纤维化是一组多种病因引起的进展性和致死性肺部疾病,以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和纤维组织增生为特点,病情进行性发展,缺乏有效防治措施。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是肺间质纤维化的代表性疾病,确诊后中位生存期仅2~5年,预后与恶性肿瘤无异。 胃食管反流病(GERD)指十二指肠、胃内容物反流引起的一系列症候群,可累及耳鼻喉、呼吸道和口腔等器官,出现反流性咳嗽综合征、反流性喉炎综合征和反流性哮喘综合征等食管外综合征。 文献报道GERD在IPF中发生率为0~94%,远高于健康人群和其他类型的肺部疾病,其中远端食管酸反流发生率为67%~88%,近端食管酸反流发生率为30%~71%。由于诊断方法、研究对象和检查设备等的差异,不同研究结果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合并GERD的IPF患者往往没有反酸、胃灼热等常见胃食管反流症状,不易引起临床重视。 临床研究显示,GERD与肺间质纤维化具有较强的临床相关性,GERD可能是IPF的一个潜在病因。现有国内外IPF治疗指南有条件推荐对IPF患者进行抗酸治疗,但证据级别较低,而且近来的研究结果对当前IPF指南抗酸治疗的地位提出挑战。 比如近期有研究认为,既往研究中接受PPI抗酸治疗降低IPF死亡风险的作用可能受永恒时间偏倚的影响。永恒时间是指在随访期内不能发生临床结局的一段时间,这是由于研究设计所决定。暴露组的患者需要存活或不发生终点事件,直到明确定义暴露因素。这种偏倚常出现在研究药物疗效的队列研究中,容易认为降低了治疗组的终点事件发生率,从而夸大实际治疗效果。近期一项研究使用随机效应模型对抗酸治疗IPF临床研究的死亡风险比进行汇总分析,纳入的10项观察性研究中,5项研究存在永恒时间偏倚或偏倚情况不明,荟萃分析显示抗酸治疗使IPF患者死亡风险降低54%。而对避免永恒时间偏倚的五项研究荟萃分析发现抗酸治疗对病死率没有影响(合并风险比0.99,95%CⅠ 0.81-1.22)。因此,需要更多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评估抗酸治疗对IPF患者的确切疗效。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抗胃食管反流手术治疗,抑酸剂仅抑制胃酸分泌,不能完全控制胃食管反流,对于非酸性反流无效。而抗反流手术能够同时抑制酸性和非酸性反流,是GERD药物治疗无效时的主要选择,主要术式为腹腔镜胃底折叠术。回顾性研究显示,腹腔镜胃底折叠术能够稳定伴发GERD的IPF患者的氧需求和肺功能,延长IPF患者生存时间。近期公布的1项前瞻性随机对照Ⅱ期临床研究(WRAP-IPF)结果显示,腹腔镜抗反流手术治疗伴GER的IPF患者安全可耐受。该研究纳入58例伴有异常酸反流的IPF患者,分为腹腔镜手术组29例和非手术组29例。与非手术组相比,手术组从基线到治疗48周FVC下降量有延缓的趋势(-0.05Lυs.一0.13L),无统计学意义。手术组不良事件和死亡数量低于非手术组,提示抗反流手术安全可耐受。伴GERD的IPF患者是否能从抗反流手术中获益,还需要更大样本的前瞻性临床研究进一步明确。 另外中药抗胃食管反流治疗肺纤维化也是值得探究。胃食管反流常常合并慢性咳嗽,并发肺间质纤维化时,中医常辩证为升降失调、气机逆乱。治法采用理气和胃健脾、降逆收敛制酸、活血化瘀止咳等治疗方法。而其中病机关键是肝胃不和,可采用柴胡6克、黄芩10克、法半夏6克、太子参15克、生甘草6克、炒白芍10克、炒枳壳6克、煅乌贼骨15克、木蝴蝶3克、白芨9克等中草药,以疏肝和胃,制酸护膜。肝胃不和后,可以肝胃郁热,日久脾胃虚寒,气滞血瘀等。可以用基本方柴胡疏肝散、左金丸、理中丸、启膈散、四逆散、小陷胸汤等治疗。合并痰热时,加用浙贝母、煅瓦楞子、海蛤壳等,及加用黄连、吴茱萸等清热泻肝和胃。如果湿热中阻,加用黄连、茯苓、泽泻、青皮、陈皮等以上下分消。如果胸痛胃脘痛时,加用广郁金、九香虫、玄胡索等活血止痛。如果咽喉异物感,加用藏青果、桔梗、厚朴、茯苓、生姜等利咽化痰。如果食管吞咽不利,加用急性子、王不留行、威灵仙、鹅管石等药通利食管。如果便溏腹泻,加用炒山药、生葛根、神曲、荷叶升阳止泻。如果便秘,加用决明子、莱菔子等通便利肺。如果挟有食积,加用炒麦芽,炒谷芽、炒莱菔子、炙内金、六神曲、炒山楂等消食祛痰。脾胃虚寒甚时,太子参改党参,加用青皮、陈皮消胀,甚至用制附片温中散寒除满。胃镜下粘膜糜烂出血时,可以专用三七粉、白芨粉、藕粉等调服,以肺胃同治。中药抗胃食管反流治疗肺间质纤维化,以及预防肺间质纤维化,还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王智刚 2019-10-03阅读量1.1万
病请描述:警惕季节性颈椎病的发作 颈椎病指因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化及其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邻近组织而引起的各种症状和体征。颈椎病不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而且现在频频发生在年轻人身上。这和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天气变化有密切的关系。 主要的不良习惯有:不良的坐姿、熬夜及缺乏锻炼等。现在,电脑、手机的广泛普及,使得人们的颈椎难以及时获得休息。同时,工作强度及节奏的提高,年经人经常熬夜,现在晚上精力充沛,导致睡眠时间大大减少,白天疲劳的颈椎,夜间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恢复。现代年轻人普遍缺乏锻炼,颈椎提前出现退变表现,而且,时常出现颈部酸痛、僵硬不适等基础表现。 颈椎病虽然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期,但不同季节的发病人群仍有一定的特点。早春及秋冬季是颈椎病的高发季节,大多数人都愿意待在室内上网、看电视,这样活动时间大大较少,而颈椎病也就乘虚而入。春季是自然界阴阳交替时节,容易受风寒侵袭,寒性凝滞,气滞血瘀,是颈椎病等关节疾病的高发期。长期的肌肉痉挛会使肌肉劳损以至骨骼、软骨受损,导致颈椎退变增生,并会引发脑部供血、脊柱神经、睡眠等问题。颈椎病患者在环境、气候、温度、湿度突然变化时,症状容易加重。外界环境的风寒潮湿因素可以降低机体对疼痛的耐受力,可使肌肉痉挛、小血管收缩、淋巴回流减慢、软组织血循环障碍,继而产生无菌性炎症。因此,风寒湿因素不仅是诱因,也可作为病因引起病变产生症状。 颈椎病患者应特别注意保暖,避风寒,尽量不在潮湿阴冷的环境中居住。同时,也应该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远离不良生活习惯,预防季节性颈椎病的发作。 副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上海长征医院骨科 担任国际AO内固定协会会员(AO Spine)、北美脊柱学会会员(NASS)、上海市医学会骨科专科分会第十届委员会微创学组机器人技术研究小组副组长、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肢残委脊柱康复学组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专业委员会创伤学组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毕业后与继续医学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医师协会转化医学分会委员、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官、第二军医大学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导师、《中国组织工程研究》青年审稿专家、《转化医学电子杂志》编委和《Translational Surgery》青年编委等。先后以优异成绩通过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及专科医师培训,获得AOSpine Fellowship和CAOS-NASS Fellowship并多次前往美国进修脊柱外科。 近年以第一作者在国家核心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SCI论文7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主持市、校、院级课题3项,主持军事论坛1次,第一发明人获得国家专利3项,参与各级课题10余项,参与编写专著4部。 从事脊柱外科临床及科研工作10余年,以脊柱常见疾病的微创治疗与复杂疑难疾病的综合治疗为特色,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应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等,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压缩骨折,微创通道治疗各型脊柱疾病等;在脊柱退变、外伤、畸形等疑难危重疾病方面有独到诊治经验与特色,如颈椎病、腰椎病(间盘突出、滑脱、椎管狭窄等)、枕颈畸形、脊柱侧弯畸形、脊柱韧带骨化病等。
许鹏 2018-09-02阅读量1.1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