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生长激素治疗与孩子成年后的身体影响 一、引言 生长激素是由人体脑垂体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对人体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在医学上,生长激素主要用于治疗生长激素缺乏症、特纳综合症等疾病。然而,一些家长担心生长激素治疗会对孩子成年后的身体造成影响。比如,是否会影响孩子的生殖,是否会使得孩子肢端肥大,是否会影响孩子的视力等。本文将围绕生长激素治疗对孩子成年后身体影响的问题展开讨论。 二、生长激素治疗的原理与目的 1. 生长激素治疗的原理 生长激素治疗是通过补充外源性生长激素,来促进患者的生长发育。对于生长激素缺乏症等疾病患者来说,他们的身体无法产生足够的生长激素,导致生长发育迟缓。通过补充生长激素,可以促进他们的生长发育,达到正常水平。 2. 生长激素治疗的目的 生长激素治疗的目的是促进患者的生长发育,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对于儿童来说,生长激素治疗可以帮助他们达到正常的身高和体重,改善体型和面貌。对于成人来说,生长激素治疗可以增加肌肉质量,减少脂肪积累,提高体能和精力。 三、生长激素治疗对孩子成年后身体的影响 1. 生长激素治疗对孩子成年后身体的影响 目前,关于生长激素治疗对孩子成年后身体影响的研究还相对较少。但从已有的研究和实践中可以看出,生长激素治疗对孩子成年后的身体并没有明显的不良影响。 2. 生长激素治疗对孩子成年后身体的影响案例 小明(化名)是一名10岁的男孩,患有生长激素缺乏症。经过检查和评估,小明开始接受生长激素治疗。经过一年的治疗,小明的身高从原来的倒数几名跃升至班级中等水平,他的体能和精力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如今,小明已经成年,停止了生长激素治疗。他身高正常,身体健康,没有任何不良反应。他在大学期间参加了各种体育活动,如篮球、足球等。他还参加了学校的马拉松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些经历充分说明,生长激素治疗对他成年后的身体并没有造成不良影响。 四、生长激素治疗的副作用与风险 虽然生长激素治疗对孩子成年后的身体并没有明显的不良影响,但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副作用和风险。如水肿、关节痛、血糖升高等。因此,在生长激素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定期进行体检和监测,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五、结论 生长激素治疗对孩子成年后的身体并没有明显的不良影响。生长激素治疗可以帮助孩子达到正常的生长发育水平,提高生活质量。然而,在生长激素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定期进行体检和监测,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我们期待未来生长激素治疗能为更多患者带来希望和改变。
生长发育 2024-05-25阅读量2675
病请描述:生长激素疗效作用及副作用的探讨 正文: 一、引言 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作为一种重要的内分泌激素,在人体生长发育、代谢和免疫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生长激素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然而,与此同时,生长激素的副作用也日益受到关注。本文旨在探讨生长激素的疗效与副作用,并通过一个具体用药案例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合理应用生长激素提供参考。 二、生长激素的疗效作用 生长激素对生长发育的影响表现在促进骨骼、软组织及内脏的生长,提高蛋白质合成水平,增加细胞体积和数量。生长激素还能调节代谢,降低脂肪分解,增加脂肪酸氧化,提高血糖水平。此外,生长激素对免疫系统也有影响,具有抗炎作用,促进免疫球蛋白的合成。 三、生长激素的副作用 生长激素在用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局部注射疼痛、关节痛、水肿、一过性血糖升高、甲状腺功能减退等。这些副作用的发生与生长激素剂量、用药频率、个体差异等因素有关。但是大家不必谈激素色变,生长激素本身为人体自身合成的激素,与老百姓口中的糖皮质激素不一样,且上述常见不良反应均可通过停药、用药时间延长或剂量调整而消退。且专科医生在用药前及用药后会定期制定复查方案以便检测不良反应情况。 四、生长激素用药案例介绍 患者,男,10岁,因矮小症就诊。患者出生时身长正常,且有青春期发育开始的迹象,但其身高增长缓慢,且身高常年处于P3水平,诊断为特发性矮小。患者家长决定采用生长激素治疗,每周注射一次,共治疗两年。 五、生长激素用药案例分析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身高增长明显,治疗第一年增长10厘米,第二年增长7厘米。该患者已于治疗的第二年追赶上该年龄段的平均身高,遂停止治疗。在用药两年的过程中,患者定期做好了3个月随诊,及时复查相关血象以及定期测量身高情况,以便临床医生及时调整剂量,在用药过程中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六、结论 生长激素具有显著的疗效作用,可以改善生长发育、调节代谢和增强免疫功能。临床应用中药品必然存在一定的副作用。本案例中,患者在生长激素治疗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但并未出现了明显的副作用。这表明,在生长激素用药过程中,老百姓并不需要过度的担心其副作用,关键在于用药前应完善相关检查,以及在用药过程中应当及时定期复查,以便临床医生调整治疗方案及剂量。
生长发育 2024-05-16阅读量2140
病请描述:小美今年7岁,身高在同龄儿童中一直属于矮的范围,在生长曲线图中属于P3位置。家长一直比较在意孩子的身高发育情况,在朋友的建议下,到当地生长发育专科门诊进行检查。医生在了解基本情况过后,让小美先做一个生长因子的检查,对此家长表示不太理解生长因子对于身高增长有什么作用。 身高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话题之一。高个子不仅在视觉上更加显得挺拔,更可以带来许多优势,如更具吸引力、更容易受到他人尊重等。因此,许多人都希望能够通过一些方法来增加自己的身高。在这个过程中,生长因子被认为是一种可能能够帮助身高增长的方法。本文将会探讨生长因子对身高增长的作用,并分析其适用性、效果和潜在风险。 一、生长因子的定义与作用原理 生长因子是一类存在于人体内的蛋白质分子,能够刺激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它们通过与细胞上的受体结合,传递信号并促进细胞生长。在人体内,生长因子参与了多个方面的生理过程,包括胚胎发育、组织修复和身体发育等。 生长因子对身高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促进骨骼的生长和发育来实现的。其中,最重要的生长因子是生长激素,它可以促进骨骼的长大。除了生长激素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生长因子,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促甲状腺激素(TSH)等,它们对身高的增长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生长因子对身高增长的适用性 生长因子对身高增长的适用性主要取决于个体的年龄和生长潜力。一般来说,生长因子对于尚未发育完全的青少年和儿童的身高增长效果最为明显。这是因为在这个阶段,骨骼还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生长因子能够刺激骨骼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从而促进骨骼的生长。而在成年人身高增长的过程中,骨骼的生长发育已经停止,生长因子对身高增长的作用会减弱。 此外,对于身高增长潜力较小的人群,生长因子的作用可能并不明显。因为身高的增长主要取决于骨骼的生长发育程度,如果个体的骨骼生长潜力已经达到了极限,那么即使使用生长因子,也很难实现明显的身高增长。 三、生长因子的效果与潜在风险 生长因子对身高增长的效果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许多研究表明,使用生长因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骨骼的生长,从而实现身高的增长。对于那些生长激素缺乏的个体,使用生长因子还可以对生长激素进行替代治疗,帮助他们实现正常的身高增长。 然而,使用生长因子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首先,使用生长因子需要经过医生的处方和监督,过量使用可能会导致生长过快和骨骼畸形等问题。其次,生长因子的价格较高,需要付出较大的经济代价。最后,使用生长因子也可能会产生一些副作用,如头痛、关节痛、肌肉痛等,这些副作用可能会对个体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结论: 总的来说,生长因子对身高增长的作用是确实存在的,尤其对于尚未发育完全的青少年和儿童。然而,使用生长因子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限制。因此,在考虑使用生长因子来增加身高之前,个体应该充分了解其适用性、效果和潜在风险,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决策。同时,个体也应该注意其他因素对身高增长的影响,如合理的饮食、适量的运动等。只有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才能够达到更为理想的身高增长效果。
生长发育 2024-05-12阅读量2329
病请描述:氨甲环酸你了解多少?氨甲环酸是一种赖氨酸衍生物,又称凝血酸,其具有多种药理学活性,最早发现其具有较好的止血效果,用作抗纤溶剂,以降低血友病、月经过多以及临床外科手术中出血过多的风险。此后研究发现氨甲环酸基于其抗炎和抗黑色素生成特性在皮肤病学领域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包括治疗黄褐斑、玫瑰痤疮、荨麻疹和炎症后色素沉着过度等多种疾病。本文我们来看看它在玫瑰痤疮与痤疮中是如何发挥它的超能力!作用机制: 你知道玫瑰痤疮的发病机制吗?玫瑰痤疮这个听起来很浪漫的名字,却是困扰着很多人并且难以根治的一种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具体机制还在研究中。但既往研究表明本病与遗传、免疫、神经血管失调等多种因素有关。外部刺激激活多种天然免疫相关分子,例如Toll样受体(TLR2)、抗菌肽(Camp)等,通过一系列反应导致LL37的过量积累,并生成多种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促进血管增生扩张,加重炎症反应。你知道痤疮的发病机制吗?痤疮,俗称“青春痘”,是一种好发于面颈部、胸背部的皮脂腺毛囊的慢性皮肤病。痤疮的发病机制涉及多种因素,主要与皮脂分泌过多,毛囊皮脂腺导管堵塞、微生物感染和炎症反应等因素密切相关。例如痤疮丙酸杆菌可能通过toll样受体(TLR)刺激皮脂腺,主要是TLR2,TLR2 依赖性通路激活导致核转录因子触发,然后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此外,痤疮丙酸杆菌可以通过激活角质形成细胞表面的蛋白酶激活受体-2或PAR-2来释放各种外源性蛋白酶。这些蛋白酶可以增强促炎细胞因子的转录,例如 IL-1a、IL-8、TNF-α 和多种基质金属蛋白酶。玫瑰痤疮和痤疮虽然是两种疾病,但据研究表明,其有着一些相同的发病机制,例如炎症、精神压力、遗传和皮肤微生态等。氨甲环酸又是如何治疗玫瑰痤疮和痤疮的呢?氨甲环酸具有强大的超能力,可以从多个方面来发挥其作用,例如:①有研究发现氨甲环酸可以降低先天免疫基因的表达,包括TLR2、KLK5、和Camp,以及玫瑰痤疮病变中的中性粒细胞相关基因;②氨甲环酸通过抑制LL37激活的HaCaT细胞中的TLR2、IL-6、TNF-α和CCL10的表达而表现出抗炎作用,其显著降低了炎症性痤疮、丘疹和脓疱的计数;③随着CD4 T细胞的增加以及玫瑰痤疮病变中Th1和Th17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上调,适应性免疫系统在玫瑰痤疮中被显著激活,LL37诱导的Th1和Th17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也可被氨甲环酸降低;④氨甲环酸可通过降低CD31+细胞和下调玫瑰痤疮病变中VEGF的表达水平来抑制血管生成;⑤氨甲环酸可抑制丝氨酸蛋白酶(SP)的PAR-2激活,导致角质形成细胞中钙内流,从而减轻痤疮与玫瑰痤疮的临床症状。★总之,氨甲环酸可以通过抗炎、抑制血管生成扩张、改善皮肤屏障功能和免疫调节特性等方面来改善玫瑰痤疮和痤疮的症状。❗此外 氨甲环酸不止对玫瑰痤疮与痤疮有效,大家很担心的痘印即炎症色素沉着、炎症后红斑也可以被氨甲环酸改善哦!①促炎因子增多和血管生成和扩张会导致炎症后的色素沉着,氨甲环酸可以通过阻断纤溶酶减少缓激肽的释放,并且还可通过降低肥大细胞活性从而抑制白三烯和血小板活性因子释放,从而改善炎症后色素沉着。②促炎因子(TNF-α、IL-6)和趋化因子等导致玫瑰痤疮后的红斑也可以被氨甲环酸一举消灭。PS:现市面上有很多精华液都宣传自己添加了5%、10%的氨甲环酸,浓度过高容易对皮肤产生刺激性,浓度过低没有明显疗效,所以口服氨甲环酸较外用氨甲环酸来说,其治疗效果更好,更易把握疗效,也更具有性价比哦~看完本文你知道为什么氨甲环酸可以用于玫瑰痤疮、痤疮的治疗了吗?不良反应:胃肠道不适、月经减少、头痛、肌痛和心悸,眩晕、关节痛、视力模糊、倦怠和脱发等,通常程度轻微且持续时间短。禁忌症:患有获得性色觉缺失的患者、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活动性血管内凝血的患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心绞痛、心肌梗塞、脑缺血病史者不宜使用。吴教授温馨提示:虽然氨甲环酸功能强大,但其药理学机制较为复杂,存在相关不良反应及禁忌症,切不可自行随意服用,具体用药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参考文献:1. Li Y, Xie H, Deng Z, Wang B, Tang Y, Zhao Z, Yuan X, Zuo Z, Xu S, Zhang Y, Li J. Tranexamic acid ameliorates rosacea symptoms through regulating immune response and angiogenesis. Int Immunopharmacol. 2019 Feb;67:326-334. doi: 10.1016/j.intimp.2018.12.031. Epub 2018 Dec 19. PMID: 30578968.2. Kim KM, Lim HW. The uses of tranexamic acid in dermatology: a review. Int J Dermatol. 2023 May;62(5):589-598. doi: 10.1111/ijd.16160. Epub 2022 Mar 24. PMID: 35323992.3. Charoenwattanayothin A, Saiwichai T, Chaichalotornkul S. Adjunctive treatment for acne vulgaris by tranexamic acid. J Cosmet Dermatol. 2022 Oct;21(10):4515-4522. doi: 10.1111/jocd.14972. Epub 2022 May 10. PMID: 35388589.4. Jakhar D, Kaur I, Misri R. Topical 10% tranexamic acid for erythematotelangiectatic steroid-induced rosacea. J Am Acad Dermatol. 2022 Jan;86(1):e1-e2. doi: 10.1016/j.jaad.2019.12.067. Epub 2020 Jan 11. PMID: 31931084.5. Bageorgou F, Vasalou V, Tzanetakou V, Kontochristopoulos G. The new therapeutic choice of tranexamic acid solution in treatment of erythematotelangiectatic rosacea. J Cosmet Dermatol. 2019; 18(2): 563-567.6. 孙楠,牛悦青,陈璨,等.氨甲环酸对玫瑰痤疮患者皮肤屏障功能和炎症反应的影响[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3,42(06):345-347.7. 唐文,陈爱军.氨甲环酸在皮肤科的应用进展[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21,37(03):180-184.
吴佳纹 2024-04-03阅读量7590
病请描述: 痛风是一种常见疾病,但在日常诊疗里,常常见到一些对痛风的错误理解。认为只要关节痛,一查血尿酸高,这就是痛风,而查血尿酸正常,那就不是痛风。说到底,这就是不从疾病的临床特征出发,而是过分信赖检验结果。这种只看检验结果的思维,会导致了出现很低级的误诊。判断是否为痛风,要先了解痛风的流行特征出发,再考虑症状体征。比如,对于一个30 岁女性,出现关节的红肿热痛时,虽然其症状体征跟痛风相似,但不应首先考虑痛风,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女性有痛风发作的可能性极小。典型痛风发作有如下特征:1、关节剧烈肿痛、发红、皮温升高、严重影响活动,通常在发作后12-24小时内达到顶峰。2、最常发作于夜间和清晨3、至少80%的初始发作累及单个关节,最常为第一跖趾关节、其次有踝关节、足背、膝关节,渐渐可至上肢关节。如果临床特征符合这些痛风表现的关节痛,我们才需要结合血尿酸,关节超声、关节双能CT等来明确诊断是否是痛风。哪些疾病易跟痛风混淆呢?比如化脓性关节炎、丹毒、反应性关节炎、假性痛风等是我们必须鉴别的,如何鉴别就交给我们专科医生来解决。
杨宁 2024-03-27阅读量2081
病请描述:生长激素对青春期早期ISS患儿生长发育状况及骨代谢指标的影响 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是一种用于治疗矮小症的生物制品,它通过模拟人体内天然生长激素的作用,促进骨骼和身体的生长发育。在青春期早期,特发性矮小症(ISS)的患儿由于生长发育迟缓,导致骨代谢指标异常。本文将探讨rhGH对青春期早期特发性矮小症患儿生长发育状况及骨代谢指标的影响。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特发性矮小症(ISS)。ISS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生长发育障碍,患儿生长激素水平正常或接近正常,但由于某些未知因素,他们的生长发育仍然受到阻碍,导致身高明显低于同龄人。ISS患儿的骨代谢指标,如骨龄和骨密度,往往与实际年龄不符,表现为骨龄落后。 研究表明,青春期早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生长激素水平对最终身高有着重要影响。rhGH治疗已被证实可以显著提高ISS患儿的终身高。在一项研究中,对青春期早期的ISS患儿进行了rhGH治疗,结果发现,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儿的身高增长明显,骨龄也追赶到了同龄人的水平。 rhGH对骨代谢指标的影响也是研究的热点。骨代谢指标包括骨密度、骨钙素、碱性磷酸酶等,它们反映了骨骼的生长和健康状态。研究表明,rhGH治疗可以改善ISS患儿的骨代谢状况。治疗后的患儿骨密度通常会得到显著提高,骨钙素和碱性磷酸酶等指标也会趋于正常。这些变化表明,rhGH治疗有助于优化骨生长环境,促进骨骼的健康发育。 然而,rhGH治疗并非没有副作用。长期使用rhGH可能会导致一些不良反应,如水肿、关节痛、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升高等。因此,在使用rhGH治疗青春期早期特发性矮小症患儿时,医生需要密切监测患儿的生长发育状况和骨代谢指标,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为了更直观地展示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青春期早期特发性矮小症患儿生长发育状况及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假设的案例来说明治疗前后的具体数据对比。 假设案例: 患儿小明,12岁,被诊断为特发性矮小症。治疗前,他的身高为130厘米,骨龄为10岁,骨密度指数(BMI)为-2.5(低于正常范围),碱性磷酸酶(ALP)水平为200 U/L(正常范围为100-300 U/L),IGF-1水平为100 ng/ml(正常范围为100-300 ng/ml)。 在医生的建议下,小明开始了rhGH治疗,每周注射一次,持续了一年。治疗后,小明的身高增长到了145厘米,增长了15厘米,骨龄进展到了12岁,与实际年龄相符。BMI指数上升至-1.5,进入了正常范围,ALP水平上升至250 U/L,表明骨骼生长活跃,IGF-1水平上升至150 ng/ml,显示出良好的生长激素效应。 通过上述数据对比,我们可以看到,rhGH治疗对小明的生长发育产生了显著影响。他的身高明显增长,骨龄追赶到了同龄人水平,骨代谢指标也得到了显著改善。这些变化表明,rhGH治疗有助于优化骨生长环境,促进骨骼的健康发育。 总结来说,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青春期早期特发性矮小症患儿的生长发育状况和骨代谢指标有着积极的影响。rhGH治疗可以促进患儿的身高增长,改善骨代谢状况,帮助他们在青春期的生长发育关键时期达到更理想的生长发育水平。然而,医生需要在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患儿的情况,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家长也应该与医生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治疗的全过程,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最佳的支持。
生长发育 2024-03-26阅读量2311
病请描述: 图源网络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步入,老年人口数的不断上升,骨关节炎也成为威胁中老年人群健康、致残中老年人群的主要因素之一。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骨关节炎的最常见类型,多患于中老年人群,其症状多表现为膝盖红肿痛、上下楼梯痛、坐起立行时膝部酸痛不适等,也会有患者表现肿胀、弹响、积液等。如不及时治疗,则会引起关节畸形、残废。 如何治疗? 一旦得了膝关节炎骨关节炎,应尽早治疗,预防病情进一步发展。治疗上一是要缓解症状,二是要保护关节的功能。 1、休息:当关节出现疼痛和积液时,应减少运动,适当休息,避免过度负重、受凉受潮,避免久坐。对于体重超重者,要减轻体重。 2、功能锻炼 :以不负重活动为主,可在床上进行下肢屈伸关节和收缩肌肉的锻炼。 3、理疗:可解除疼痛和肌肉痉挛,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减轻肿胀,常用的理疗方法有湿热敷、热气浴、温泉浴、超激光、超短波等,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选用。 4、消炎止痛药:此类药物通过消除局部的无菌性炎症来达到止痛目的,效果还是不错的。 5、中药治疗:具有舒筋活血作用的内服或外用的中成药或中草药有助于病情的康复。 图源网络 物理治疗及药物治疗虽可有效地帮助患者减轻患侧关节的疼痛,但由于不能矫正畸形的膝关节轴向对线,故而长期效果不甚理想。手术治疗由于费用高昂且创伤较大难以被患者普遍接受。而生物力学治疗的膝关节矫形器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模式,因其花费较低,无创伤,且能有效地减轻疼痛,目前正被广泛地运用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中。 膝关节矫形器 膝关节矫形器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可靠方法,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膝关节的稳定性。常见膝关节矫形器包括三(四)点力式与整体免荷式。 三(四)点力式与整体免荷式矫形原理 三(四)点力式膝关节矫形器,依靠三点力学受力原理平衡部分膝关节力矩降低单侧软骨的压力,矫正下肢力线,减轻疼痛。这种免荷方式增大患侧髁间隙,减小负荷;但同时也增加了对侧髁的负荷,对侧腔室的间隙减小,对侧软骨承受的压力增大,软骨磨损增大。 整体免荷式膝关节矫形器通过矫形器分担部分股骨对胫骨的压力,通过增大整个膝关节间室间隙,减小膝关节的整体负荷和关节软骨及骨的摩擦。虽然减少膝关节负荷,却未能从根本矫正下肢力线。 单(双)侧减荷式膝关节矫形器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王金武教授团队,综合了三(四)点力式原理和整体免荷式矫形原理的特点,在整体免荷式矫形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的单侧减荷式矫形原理,设计了单侧减荷式膝关节矫形支具。 通过对膝关节两侧分别施加大小不等的轴向拉伸力,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原理、杠杆平衡原理及力的分解原理,产生一个向力较小侧方向的矫正力矩,在矫正力线,减轻患者患侧负荷的同时,对对侧进行局部减荷,从而避免加剧对侧的磨损。 在此基础上,王金武教授团队还将3D打印技术运用在了膝关节矫形支具的设计制造中,研发了新型个性化3D打印单侧减荷式膝关节支具,在个性化治疗的同时还减轻了矫形支具的重量,大幅度提升了患者佩戴矫形支具时的舒适度。
王金武 2024-03-26阅读量1304
病请描述: 膝关节痛是由关节老化或者运动过量超过关节负荷导致的疾病,它是中老年人常见的问题之一。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半月板损伤、韧带损伤、膝关节周围肌肉拉伤等都会导致膝关节疼痛,其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中老年人膝痛最常见的原因。如果您不幸得了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不要排斥药物治疗,适当的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还是对您有很大的帮助的。 首先我们要先了解一下,什么是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通俗的来讲,膝关节就像汽车轮胎一样,如果保养不好的话,就会磨损,时间久了功能肯定会受影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以关节软骨退变和骨质增生为特征的疾病,疾病进展缓慢,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逐渐出现膝关节疼痛、肿胀、僵硬、畸形等问题,膝关节功能受到影响。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率逐年提高,我国中老年人症状性膝关节炎的累计发病率为8.5%。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往往累及关节软骨或整个关节,包括软骨下骨、关节囊、滑膜和关节周围肌肉。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发展到一定程度,关节腔里会出现游离体或者骨赘,这时的关节就像卡了沙子的滑轮一样,久而久之,会出现疼痛、关节卡顿感等各种问题。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主要分为原发性膝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膝关节骨性炎的病因尚未探明,目前认为它的发生发展是一种长期、缓慢进展的病理过程,一般认为它是由机械性和生物性因素等多种致病因素的相互作用所致。年龄是发生膝关节骨性炎主要高危因素,可能与老化有关,老年人的机体处于不断退化的过程中;其他常见的因素包括有外伤史、超重、家族遗传、炎症刺激、代谢异常等; 女性发病率比男性高,在绝经后女性发病率明显增加,可能雌激素激素分泌有关;骨质疏松病人的承受压力的能力下降,因此骨关节炎的发病率增高。而继发性膝关节骨性炎主要由外伤导致,多见于青壮年患者。膝关节骨性炎根据病情可以为4期:初期,偶发膝关节痛,活动不受影响;早期,经常出现膝关节痛,日常活动基本不受影响;中期,经常出现膝关节严重疼痛,日常活动因疼痛受限;晚期,膝关节疼痛非常严重,日常活动严重受限。专家共识根据膝关节骨性炎分期相应提出四级阶梯方案:基础治疗、药物治疗、修复性治疗和重建性治疗,其中基础性治疗和药物治疗在膝关节炎的整个病程期间都可以实施。 当您得了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要不要口服止疼药物治疗?实际上药物治疗是膝关节炎非手术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分为局部药物治疗、全身镇痛药和关节腔镇痛药。 (1)局部药物治疗:可选择非甾体抗炎药的乳胶剂、膏剂、贴剂和擦剂等局部外用药,比如氟比洛芬贴剂、洛索洛芬贴剂等。这些局部治疗的药物可以有效减轻轻中度关节疼痛,且不良反应轻微,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皮肤过敏。 (2)全身镇痛药物:根据给药途径,分为口服药物、针剂以及栓剂。 (3)关节腔药物注射:目前临床常见的有注射透明质酸钠、激素类药物、生物制剂等。 目前,常用药物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关节软骨保护剂等。下面将为大家一一介绍他们的作用机制及常见药物类型: 一、非甾体类抗炎药是最常用的止痛药之一,其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环氧化酶,减少炎症介质前列腺素的合成。而前列腺素是炎症反应的主要介质,参与了发热、疼痛和局部炎症的发生。所以非甾体抗炎药可以通过抑制环氧化酶,从而阻断前列腺素的合成,达到缓解疼痛和抗炎的效果。非甾体药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等作用的药物,主要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的疼痛,如头痛、关节痛、肌肉痛等。非甾体止痛药的种类较多,其中一些常见的药物包括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塞来昔布等。比如,艾瑞昔布是一种非甾体消炎镇痛药,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体内的环氧合酶-2生成来发挥镇痛、抗炎作用,用药方法为口服,一般成人常用剂量为每次0.1g,每日两次,疗程8周,同时需注意,多疗程积累用药时间暂限定为≤24周。这些非甾体抗炎药物在临床应用广泛,但也有一些副作用,如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等。因此,在使用非甾体止痛药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严格按照医嘱用药。 二、关节软骨保护剂则可以促进关节软骨的修复和再生,延缓病情的发展。部分药物如维骨力、硫酸软骨素可参与关节软骨代谢,减缓软骨退变。 三、抗生素则是在细菌感染等特殊情况下使用:很多膝关节炎患者问医生为什么不给他们开抗生素,实际上抗生素往往是用来治疗细菌感染的。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并非由细菌感染引起,因此不需要使用抗生素。特殊情况下,外伤或者手术导致细菌感染引起的膝关节炎需要及时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以防止炎症扩散和关节破坏。抗生素的选择应根据检查结果和药敏试验结果确定的细菌种类来决定,一般采用口服或静脉注射给药方式。 当出现膝关节疼痛且休息后不能缓解时,要及时到医院寻求医生的帮助。遵医嘱服用止痛药,以缓解疼痛造成的膝关节功能受限等问题。但是,止痛药不是万能的,每个人对疼痛的敏感程度是不一样的,药物只能暂时减缓疼痛,不能彻底治好关节疼痛。而且一味服用药物止痛可能掩盖病情,疼痛也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机制,它在提醒我们不要过度使用膝关节,要适当休息来保护膝关节。如果服用止痛药物效果不明显时,及时找医生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程千 2024-03-20阅读量1667
病请描述:乙肝表面抗原(HBsAg)、HBV-DNA均为阴性,称为乙肝的功能性治愈,也叫拿“金牌”。 一、抗乙肝病毒药物的分类 核苷酸类似物:作用于病毒,属于直接抗病毒药物,可强效抑制HBV复制。 干扰素:主要作用于宿主,激活免疫调节,诱导抗病毒蛋白的表达,干扰病毒感染复制,因此具有发挥免疫调节和抗病毒的双重作用。 二、干扰素的优点 (1)疗程1年,血清学应答较高且应答更持久。 (2)抗病毒、免疫调节、抗肿瘤等作用。 (3)有机会乙肝临床治愈。 三、干扰素的缺点 (1)仅在部分患者中有效,总体应答率约30%(指治疗48周乙肝表明抗原转阴定义为应答) (2)皮下注射,不如口服药方便。 (3)有较多的不良反应。 (4)价格稍贵,医保报销约80%。 四、干扰素副作用(此处仅列出发生率大于10%的副作用) (1)血常规异常(22%) (2)头晕(24%)、头痛(40%) (3)关节痛(11%)、肌肉痛(32%) (4)脱发(28%) (5)乏力(52%)、发热(76%)、畏寒(12%) (6)牙龈出血(12%) 五、禁忌症 (1)怀孕、备孕前半年内。(也就意味着女性患者在妊娠期前6个月完成治疗,男性患者停药后6个月方可考虑生育) (2)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甲状腺功能疾病、血液性疾病。 (3)肝硬化失代偿期。 六、干扰素治疗的优势人群 小三阳并且HBsAg定量<1500IU/ml,属于优势人群,使用干扰素的转阴率较高。 多因素分析显示: · 年龄、基线HBsAg水平、12周ALT水平和12周、24周HBsAg水平及下降幅度与临床治愈相关。 12周和24周HBsAg下降幅度对疗效有预测价值: · 12周HBsAg下降>0.5log10IU/mL的患者48周HBsAg清除率可达58.8%; · 24周HBsAg下降>1log10IU/mL的患者48周HBsAg清除率可达58.6%。 干扰素治疗中ALT水平升高说明机体免疫功能的激活,治疗疗效将会提高: · 12周ALT升高>2倍最高值上限的患者HBsAg清除率可超过40%。
蒋式骊 2024-03-19阅读量1003
病请描述:儿童脊柱侧弯与生长激素:治疗过程、注意事项和预防措施 本文将继续探讨儿童脊柱侧弯和生长激素的相关内容。我们将详细介绍生长激素治疗脊柱侧弯的过程,包括剂量、疗程和注意事项。此外,我们还将讨论家长和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的姿势和习惯,以及预防脊柱侧弯的措施。 第一节:生长激素治疗脊柱侧弯的过程 生长激素治疗脊柱侧弯通常需要经历以下过程: 1. 评估和诊断:在开始治疗之前,医生会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诊断,包括身体检查、X射线检查和骨龄评估,以确定是否适合接受生长激素治疗。 2. 生长激素剂量和疗程:根据孩子的年龄、身高和生长激素水平,医生会确定适当的生长激素剂量和疗程。通常,生长激素会每天注射一次,持续数年。 3. 定期随访和调整:在治疗期间,孩子需要定期进行随访,医生会监测身高增长和脊柱侧弯的变化,并根据需要进行生长激素剂量的调整。 在生长激素治疗期间,家长需要密切配合医生的指导,确保按时给孩子注射生长激素,并及时报告任何不适或副作用。 第二节:生长激素治疗的注意事项和副作用 在进行生长激素治疗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专业医生指导:生长激素治疗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医生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 注射技巧和卫生:家长需要学习正确的注射技巧,并确保注射过程的卫生和安全。 3. 副作用监测:生长激素治疗可能会引起一些副作用,如关节痛、水肿和高血糖等。家长需要密切观察孩子的身体反应,并及时向医生报告。 4. 忠实执行治疗计划:生长激素治疗需要长期坚持,家长和孩子需要共同努力,按时执行治疗计划,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尽管生长激素治疗在一些脊柱侧弯患者中显示出良好的效果,但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接受生长激素治疗。治疗前应进行全面的评估和专业医生的建议。 第三节:日常生活中的姿势和习惯 除了治疗,家长和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还可以注意以下姿势和习惯,以减轻脊柱侧弯的影响: 1. 坐姿:鼓励孩子保持正确的坐姿,尤其是在学习和使用电子设备时。使用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座椅,并保持腰部和背部的支撑。 2. 站姿:教导孩子保持直立的站姿,双脚平行分开与肩同宽,腹部收紧,肩膀放松。 3. 行走姿势:鼓励孩子保持直立的行走姿势,注意脚步的平稳和身体的平衡。 4. 体育锻炼:参与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游泳、瑜伽和体操,可以增强肌肉力量和柔韧性,有助于维持脊柱的健康。 第四节:预防脊柱侧弯的措施 虽然无法完全预防脊柱侧弯的发生,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减少患病风险: 1. 定期体检:定期带孩子进行体检,包括脊柱的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脊柱侧弯。 2. 背包使用:教导孩子正确佩戴背包,避免过重和不平衡的负荷对脊柱造成压力。 3. 姿势和习惯:教导孩子保持良好的姿势和习惯,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如长时间低头使用手机或电脑。 4. 营养均衡:提供孩子充足的营养,包括钙、维生素D和蛋白质等,以促进骨骼健康和生长发育。 5. 定期运动:鼓励孩子进行适度的运动,如户外活动、跑步或跳绳等,以增强肌肉力量和骨骼健康。 6. 注意背包重量:确保孩子背包的重量适中,不超过孩子体重的10%~15%。 7. 定期休息:鼓励孩子在长时间的学习或坐姿活动后进行适当的休息和放松,避免过度疲劳。 儿童脊柱侧弯是一种常见的脊柱问题,生长激素治疗在一些患者中显示出良好的效果。家长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配合医生的指导,并注意生长激素治疗的注意事项和副作用。此外,家长和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良好的姿势和习惯,以及采取预防措施,以维护脊柱的健康。如果家长有任何疑问或担忧,应及时咨询专业医生以获得更详细的建议和指导。
生长发育 2024-03-11阅读量2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