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四肢 > 关节酸痛 > 内容

关节酸痛内容

感冒吃不吃药都要7天才好?千...

病请描述:许多人对「感冒」的概念并不清楚,存在许多误解。那么感冒到底是一种什么病呢?我们常说的感冒俗称伤风,是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中最常见的病种。主要有以下的特征: 1、起病较急,全年皆可发病,冬春季较多。 2、一般5~7天就会痊愈。 3、咽部干痒或灼热感、可能伴有咽痛。 4、流涕,开始为清水样鼻涕,2~3天后变稠。 5、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头痛。 那些年妈妈说的治感冒方法都靠谱吗? 感冒不用吃药,反正吃不吃都要7天才好? 普通感冒有自限性,一般5~7天会自然痊愈,如果实在难受,可选用一些缓解症状的药,但是不会缩短病程。 但是,「感冒不用吃药就能自愈」这句话也不能通用,还是要根据病情而定。普通感冒可以通过多喝水、休息、通风得到缓解,但对于流行性感冒或其他细菌感染,还是要谨遵医嘱。 感冒了应该吃抗生素(消炎药)? 大多数普通感冒及流感都是由病毒引起的,而抗生素只能用来对抗细菌。滥用抗生素反而会造成体内菌群失调、延误病情等,还会增加细菌的耐药性。所以,普通感冒不应该吃抗生素。 多运动可以治疗感冒? 现在很多年轻人一旦患上感冒,就会刻意地进行一些运动,比如到运动场上跑上几圈、打一场篮球等。其实这种做法往往会适得其反,因为单纯加大运动量会增加体力消耗,使抗病能力下降,有可能导致病情加重。 感冒了就捂被子里,捂一身汗就好了? 相信许多人都这么认为,得了感冒出了汗就好了,所以习惯用传统的捂汗法来治疗感冒。其实这样做并不一定能减轻病情、缩短病程,更不能痊愈。如果大量出汗,极易引起脱水和虚脱,使得抵抗力降低,病情进一步加重。 你曾被「感冒」欺骗过吗? 有些疾病在早期有着类似感冒的症状,也常常被当成了“感冒”在拖延。 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的主要症状有鼻塞、流涕、打喷嚏,这些症状和感冒有很多相似之处,临床上很多患者在患病初期仅服用简单的感冒药进行治疗,结果延误了最佳的诊断治疗时间。过敏性鼻炎一般喷嚏较为频繁,会伴随着大量的鼻涕,会有鼻腔和咽喉部发痒的现象。 流行性感冒 感冒和流行性感冒虽然都是由病毒感染呼吸道引起的,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疾病。流行性感冒发病率较高,病原体为甲、乙、丙3种类型流行性感冒病毒,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流行性感冒的最主要特点是流行,易引起暴发性流行或大流行;一般都会出现高热的现象。 麻疹 由于麻疹发病早期症状有发热、流鼻涕、咳嗽等,与儿童感冒症状类似,很多不太了解麻疹症状的家长误以为孩子只是感冒发烧。麻疹发病期间会出现全身皮疹和颊黏膜有麻疹白斑,3~5天即蔓延全身。若无异常2周就会痊愈,反之则可能引起脑炎、肺炎和眼角膜炎等。 肺结核 咳嗽是肺结核常见且很重要的症状,此外还会出现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等肺部症状,并伴有发烧、盗汗、疲乏无力等全身症状。这些症状与感冒很相似,但肺结核是慢性病不像感冒5~7天就好了。因此,咳嗽、咳痰持续两周以上者就要警惕自己是否患了肺结核。 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刚发病时仅表现为一般感冒症状,如发热、头痛、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约1~3周后才出现胸闷、心悸、胸痛等不适。如有此类症状,应警惕发生心肌炎的可能,不能掉以轻心,需及早找医生诊治。 流行性腮腺炎 腮腺炎多发于春季和冬季,初期症状和感冒很类似,如辨别不清,很容易被当成感冒治。腮腺炎和感冒症状不同的是,腮腺炎的特征是腮腺处出现肿大、疼痛、热感等症状。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美国"健康"网站数据显示,每10个流脑病例中,几乎就有1个被误认为感冒。但仔细辨别,除了发热、头痛、咽痛、咳嗽等和感冒相似的症状外,两者还是有区别的,流脑头痛要比感冒剧烈,常有喷射性呕吐现象。 风湿性疾病 风湿性疾病是由于人体的免疫功能紊乱导致抵抗力下降,因此,也很容易感冒,有些风湿性疾病,比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最初的表现就是发烧感冒,伴有漫长的病史,逐渐出现关节肿大疼痛的现象。若发现感冒后不明原因的四肢关节红肿热疼,应考虑到风湿热的可能。 微医君提醒,有些疾病也会出现感冒的症状,如果仅仅当成小感冒治疗,会耽误最佳的治疗时机,反而会越治越严重,这时一定要尽快就医。 *本文为微医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图片来源:123RF正版图库

健康资讯 2019-12-13阅读量1.1万

关爱老年健康,三阶梯治疗骨性...

病请描述:随着老龄化时代的到来,中国的老年人口越来越多,骨性关节炎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使得老年患者饱受病痛折磨,同时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许多负担。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关节外科主任王相利医生希望大家能认识骨性关节炎,关爱老年人健康!   骨性关节炎是最常见的一种关节炎,以中老年患者居多, 是老年人关节致残的主要原因。骨性关节炎是由于多种因素引起的关节结构的退行性变,以及继发于退行性变而导致的关节软骨的破坏或增生性变化,从而引起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的关节疾病。骨性关节炎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关节软骨的退化和损伤。  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骨性关节炎在女性患病率中占第四位,在男性患病率中占第八位。在我国,老年人口约2.2亿,其中约1亿有骨性关节炎的X线表现,约8000万人有骨性关节炎的相关症状。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其致残率可高达53%,成为50岁以后人群丧失劳动力的第二大常见原因,仅次于心脏病。  骨性关节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疼痛,常在关节负重时,如上下楼时或下蹲起立时髋、膝关节酸痛胀。发病初期,休息后关节疼痛可缓解,但随病情的发展,即使休息时疼痛也较明显,甚至出现跛行,影响日常活动。临床表现第二个方面是关节僵硬,如晨起时或久坐起立时出现髋关节或膝关节僵硬。临床表现第三个方面是关节功能障碍,可出现受累膝关节邻近肌肉萎缩、关节畸形,最终导致功能障碍。      俗话说,人老先老腿,防老先护膝。虽然目前尚不能完全防止骨性关节炎发生,但是通过一些措施,可以减少或延缓骨性关节炎的发生。这些措施包括减轻体重,尽量不穿高跟鞋,保护关节不要受到损伤,如避免关节受到反复的冲击力或扭力,尽量减少做频繁登高运动,如果有半月板损伤应及时通过关节镜进行修补或缝合,如果有关节韧带损伤要及时治疗,关节内骨折要手术解剖复位。如果关节周围有畸形要及时手术矫型。另外,服用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及补足维生素D等对骨性关节炎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1.应尽量减少关节的负重和大幅度活动,以延缓病变的进程。2.肥胖的人,应减轻体重,减少关节的负荷。     3.下肢关节有病变时,可用拐杖或手杖,以减轻关节负担。4.发作期应遵医嘱服用消炎镇痛药,尽量饭后服用。关节局部可用湿热敷。5.病变的关节应用护套保护。6.注意天气变化,避免潮湿受冷。  物理疗法对于非常早期、症状非常轻的骨性关节炎患者,可以不用药物治疗,可以考虑单独采用物理方法治疗。物理方法包括:对患者的教育、减轻体重、调整运动方式、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运动、做增强肌肉力量的锻炼、减轻体重、使用辅助措施(如助行器及拐杖等),还可以使用内低外高的鞋垫和膝关节内侧支具等。药物治疗治疗骨关节炎的药物有:(1)控制症状的药物。此类药物能较快地止痛和改善症状,但对骨关节炎的基本病变不产生影响。·  非甾体类抗炎药。对骨关节炎病人的炎性表现如关节肿胀、疼痛、积液及活动受限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但有的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如阿司匹林、消炎痛等,对软骨基质的合成有抑制作用,长期应用虽然关节疼痛改善,但是骨性关节炎的基本病变反会加重。  ·  镇痛剂。经研究,镇痛剂和非甾体类抗炎药两者的止痛作用无显著差别,而止痛剂的胃肠道不良反应较少。  ·  肾上腺皮质激素。当骨性关节炎伴发滑膜炎,出现关节腔积液时,则可在严密消毒下,予关节腔内或病变部位局部注射得保松、利美达松等。    (2)改变病情药。即过去所称的软骨保护剂。这一类药物见效较慢,一般需治疗数周后才见效,但停药后疗效仍持续一定时间,同时又能减缓、稳定甚至逆转骨关节炎软骨降解过程。1. 透明质酸。透明质酸是关节液的主要成分,也见于软骨。  2. 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能清除氧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从而减少对关节软骨的损害。  3. 盐酸氨基葡萄糖。    手术治疗 只要是出现严重关节骨破坏,关节发生了疼痛、畸形和功能受限,在没有出现细菌性感染的时候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1)人工关节置换术。  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骨性关节炎在过去的20年中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现在无论是材料学、假体设计、制作工艺还是手术技术均已达到了相当成熟的阶段。人工关节置换术是将已磨损破坏的关节面切除,如同为磨损的车轴换一副"轴瓦"和给坏牙安装一副"牙套"一样。目前它已用于治疗肩、肘、腕、指、髋、膝及踝等关节的疾患,但以人工髋关节与膝关节置换最为普遍。(2)关节镜清理术。  关节镜清理术的效用在于切除或修整引起关节机械性障碍的软骨碎片、半月板碎片以及骨赘,并通过术中大剂量关节灌洗,清除致滑膜炎的炎性因子。关节镜清理术通过消除机械性障碍因素及致炎因素而减轻症状。对退变的软骨和半月板进行刨削并不能使其修复,因此手术目的不是希望有新的软骨再生(相反可能加速退变),而只是为了缓解症状,它不会改变骨性关节炎的病理改变和进程。    骨性关节炎的治疗目的是减轻症状,延缓关节结构改变,维持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所以骨性关节炎治疗基本包括三个方面,即物理(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然而骨性关节炎作为一种多病因、临床表现不尽相同的慢性疾病,应进行综合治疗,并遵循个体化原则,因此这三方面的治疗并不完全拘泥于先后顺序。另外还要强调体育疗法,适当的关节活动是必要的,它可增强肌力,改善关节的稳定性,但应适可而止。对于骨关节炎不应采取无能为力的消极态度,应早期进行积极治疗,其中应特别重视对患者的教育和生活指导。作者简介:王相利。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关节外科 主任医师

健康资讯 2019-11-27阅读量2.3万

有一种膝关节疼痛叫隐神经卡压

病请描述:关于隐神经卡压症的报道并不多,早期有House教授在1977年报道了4例,Lippitt教授在1993年报道了5例,共同的表现就是膝下内侧局部的酸痛不适,或阵痛或隐痛,活动时疼痛会加剧。相关研究少,所以包括很多医生在内也存在认识不足,往往容易误诊为膝关节炎、半月板损伤、韧带拉伤,反复治疗效果不佳。今天我们就共同掀开它的面纱,一睹真容。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根叫“隐神经”的究竟长在哪儿,究竟长什么样,为什么会引起膝关节内侧的疼痛。 话说,万物皆有其来源。这里,请允许我借用龙母的台词——隐神经髌下支,是脊神经家族的血脉传承者、腰丛的铁王座继承人、股神经三世、隐神经二世、膝内的感觉之王......接下来,具体认识一下这几位大腕——“隐神经髌下支”随父姓,它爹叫“隐神经”;“隐神经”的父亲叫“股神经”。股神经很有势力,来自于腰丛,是腰丛中最大的神经。股神经在腰大肌和髂肌之间向下穿行,大约在越过腹股沟、刚刚进入大腿这个区域时,它的儿子“隐神经”诞生了。 虽然股神经分出了很多分支,也就是有很多孩子,但是隐神经是其中最长的一根皮支,也是股神经的终支——是嫡长子! ?隐神经沿着大腿、小腿一路向下穿行,一直走到足的内侧缘——换句话说,从膝盖下方开始,到小腿内侧、足内侧的皮肤感觉都归它管。重点来了,当隐神经路过膝盖内侧的时候,它突然发出了一个分支,就是今天的主角——髌下支。越长的神经,就越代表它暴露的范围广,容易被软组织、筋膜、肌腱卡压。就以髌下支来说,它陪伴父亲隐神经来自遥远的腹股沟(大腿叉)一带,有时在腹股沟韧带这个地方就会被卡一下,在穿过大腿各种肌肉间隙的时候,那也是像碰碰车一样,磕磕碰碰一路下行。而很多时候这种卡压,都会以髌下支分布区域,也就是膝盖内侧的疼痛、麻木表现出来。但是有一点,如果被卡出的部分是隐神经,那么表现出的症状是髌下支及其他同父兄弟共同的症状,而单纯的髌下支卡压症状,来自于一个特殊的部位——髌下支的诞生之地:收肌管。隐神经就是在收肌管内正式发出了髌下支。收肌管又称Hunter管,三棱形,在大腿内侧靠下的地方,长约5cm,是由大收肌腱、股内侧肌、缝匠肌包裹形成。这几条肌腱可是大腿内侧的重要肌腱,也是人们在拉伤大腿时主要伤及的肌腱——这就是髌下支之所以会因为拉伤而被卡压的主要原因。大腿内侧肌群的拉伤一般来讲,主要是剧烈的对抗运动,或者劈叉等特殊动作。但是,我本人在临床遇到的,更多的是青年女性长期穿高跟鞋造成大腿内侧肌肉紧张而造成的髌下支卡压症,表现出以膝下内侧的酸痛为主要困扰,活动时疼痛还会显著加剧,有一部分患者局部会有麻木、刺痛的感觉,行走时打软腿。这些患者之前的就诊经历都被认为是保暖不当、膝盖着凉引起的关节酸痛,却反复治疗效果不佳。隐神经髌下支卡压症的治疗并不复杂,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就是局部封闭,能解决大部分患者的问题。一小部分症状比较顽固的,连带髌下支和周围筋膜、骨膜一并切掉就OK了。 但是,大多数病史并不是太长、症状并没有那么严重的患者,其实可以通过按摩相关位置、肌肉拉伸、物理治疗等方式自己解决。而我们今天这篇科普文章的主要目的就是告诉大家,有膝下内侧酸痛症状的朋友,尤其是有剧烈运动习惯的男性或长期穿高跟鞋的青年女性,年龄并不是一个出现关节炎的阶段,同时又存在大腿内侧肌肉劳损、紧张的时候,或许要考虑隐神经髌下支卡压的可能性。如果确实如此,虽然疼是在膝盖,但是治疗不要盯着膝盖,它是无辜的——腹股沟韧带及大腿内侧肌群的放松才是最为关键的。

马彩毓 2019-09-28阅读量1.3万

有一种膝关节疼痛叫隐神经卡压

病请描述:关于隐神经卡压症的报道并不多,早期有House教授在1977年报道了4例,Lippitt教授在1993年报道了5例,共同的表现就是膝下内侧局部的酸痛不适,或阵痛或隐痛,活动时疼痛会加剧。相关研究少,所以包括很多医生在内也存在认识不足,往往容易误诊为膝关节炎、半月板损伤、韧带拉伤,反复治疗效果不佳。今天我们就共同掀开它的面纱,一睹真容。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根叫“隐神经”的究竟长在哪儿,究竟长什么样,为什么会引起膝关节内侧的疼痛。 话说,万物皆有其来源。这里,请允许我借用龙母的台词——隐神经髌下支,是脊神经家族的血脉传承者、腰丛的铁王座继承人、股神经三世、隐神经二世、膝内的感觉之王......接下来,具体认识一下这几位大腕——“隐神经髌下支”随父姓,它爹叫“隐神经”;“隐神经”的父亲叫“股神经”。股神经很有势力,来自于腰丛,是腰丛中最大的神经。股神经在腰大肌和髂肌之间向下穿行,大约在越过腹股沟、刚刚进入大腿这个区域时,它的儿子“隐神经”诞生了。 虽然股神经分出了很多分支,也就是有很多孩子,但是隐神经是其中最长的一根皮支,也是股神经的终支——是嫡长子! ?隐神经沿着大腿、小腿一路向下穿行,一直走到足的内侧缘——换句话说,从膝盖下方开始,到小腿内侧、足内侧的皮肤感觉都归它管。重点来了,当隐神经路过膝盖内侧的时候,它突然发出了一个分支,就是今天的主角——髌下支。越长的神经,就越代表它暴露的范围广,容易被软组织、筋膜、肌腱卡压。就以髌下支来说,它陪伴父亲隐神经来自遥远的腹股沟(大腿叉)一带,有时在腹股沟韧带这个地方就会被卡一下,在穿过大腿各种肌肉间隙的时候,那也是像碰碰车一样,磕磕碰碰一路下行。而很多时候这种卡压,都会以髌下支分布区域,也就是膝盖内侧的疼痛、麻木表现出来。但是有一点,如果被卡出的部分是隐神经,那么表现出的症状是髌下支及其他同父兄弟共同的症状,而单纯的髌下支卡压症状,来自于一个特殊的部位——髌下支的诞生之地:收肌管。隐神经就是在收肌管内正式发出了髌下支。收肌管又称Hunter管,三棱形,在大腿内侧靠下的地方,长约5cm,是由大收肌腱、股内侧肌、缝匠肌包裹形成。这几条肌腱可是大腿内侧的重要肌腱,也是人们在拉伤大腿时主要伤及的肌腱——这就是髌下支之所以会因为拉伤而被卡压的主要原因。大腿内侧肌群的拉伤一般来讲,主要是剧烈的对抗运动,或者劈叉等特殊动作。但是,我本人在临床遇到的,更多的是青年女性长期穿高跟鞋造成大腿内侧肌肉紧张而造成的髌下支卡压症,表现出以膝下内侧的酸痛为主要困扰,活动时疼痛还会显著加剧,有一部分患者局部会有麻木、刺痛的感觉,行走时打软腿。这些患者之前的就诊经历都被认为是保暖不当、膝盖着凉引起的关节酸痛,却反复治疗效果不佳。隐神经髌下支卡压症的治疗并不复杂,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就是局部封闭,能解决大部分患者的问题。一小部分症状比较顽固的,连带髌下支和周围筋膜、骨膜一并切掉就OK了。 但是,大多数病史并不是太长、症状并没有那么严重的患者,其实可以通过按摩相关位置、肌肉拉伸、物理治疗等方式自己解决。而我们今天这篇科普文章的主要目的就是告诉大家,有膝下内侧酸痛症状的朋友,尤其是有剧烈运动习惯的男性或长期穿高跟鞋的青年女性,年龄并不是一个出现关节炎的阶段,同时又存在大腿内侧肌肉劳损、紧张的时候,或许要考虑隐神经髌下支卡压的可能性。如果确实如此,虽然疼是在膝盖,但是治疗不要盯着膝盖,它是无辜的——腹股沟韧带及大腿内侧肌群的放松才是最为关键的。

马彩毓 2019-09-28阅读量1.1万

论“中年女性&r...

病请描述:姑且把40~60岁的女性称为中年女性吧~当然你的心理年龄可以非常年轻~我们谈身体年龄~这个时期的女性,比较容易出现膝关节酸痛或者刺痛,甚至伴有水肿,肿得跟馒头似的,核磁共振往往提示有半月瓣的损伤,关节腔积液等等,是不是一定要手术治疗呢?非也,如果确实有碎片,反复刺激的,可以考虑关节镜去除碎片,减少进一步的伤害~大部分患者,可以先尝试一下中医的针灸配合中药内服~疗效不错~但是,最关键的,还是生活中的一些活动,比如反复爬楼梯,长期徒步者,长期跑步的,或者半蹲姿势打太极拳之类的运动,对膝关节腔内的压力都会增加,从而增加软骨磨损!如果已经出现了症状,那么可能要调整一下自己的运动方式了~40岁左右,轻度症状的患者,如果只是软骨边缘磨损,部分患者确实是可以获得修复的~或者,可以达到症状的完全缓解!

张平 2019-03-12阅读量8859

颈腰椎的保健与自我治疗

病请描述:  颈腰椎的保健与自我治疗 发表者:许鹏 颈腰痛等脊柱疾病成为困扰人们生活的常见疾病之一。无论是夏季吹冷空调,还是长期低头或者久坐后,常常出现颈肩部酸痛、前臂疼痛、肩胛疼痛、腰酸腿痛等现象,都表明可能得了脊柱疾病。“预防胜于治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日常保健与防治是解决颈腰痛的最重要途径。 保持良好的坐姿、站姿。 坐位时应“坐如钟”,保持上身挺直,避免弯腰驼背;站立时最好抬头挺胸,女性避免穿过高的高跟鞋。建议腰部与椅背之间放一靠垫起到支撑腰部的作用。同时桌椅的高度要合适,避免过度屈曲颈部。 保持工作间隙休息。 在电脑前长时间工作、压力的加大、长时间坐着不动、缺少运动和不良习惯以及病变性退化都将会让脊椎及关节成为困扰我们日常生活的最主要疾病。工作空隙多做伸颈、耸肩运动,经常锻炼身体。 选择合适的床垫和枕头。 枕头、床垫是人一生的重要“伴侣”。应选择软硬适中、一拳高的枕头,按照颈部曲度塑形后放置于枕颈部;同时,选择软硬适度的床垫有利于放松腰部的肌肉,应选用棕绷床、硬板床,不要睡尼龙丝绷床和太软的席梦思床,以维持脊柱的放松和平衡状态。 选择“拈轻怕重”。 在生活中,尽量不要搬抬重物,以免用力不当伤及腰部。如果需要弯腰搬抬重物,可以屈膝、屈髋代替弯腰,即保持腰部直立,下蹲抬起重物,可以一定程度避免腰部的损伤。 加强颈部肌肉和腰背肌锻炼。 加强颈部肌肉和腰背肌锻炼,可以明显预防颈腰痛或降低颈腰痛发生的频率。对于许多因颈腰痛就诊的年轻患者来说,偶然一次疼痛来就诊可能还属正常现象,如果反复出现疼痛就要注意了。举个例子大家更好理解,把脊柱后部肌肉比作吊桥的绳索,而桥梁就是我们的脊柱。肌肉越强壮,则吊桥的绳索就越结实,这个桥就越稳定,脊柱的不同姿势就越容易维持。反之,吊桥绳索松弛,桥晃动得厉害,我们的脊柱就会越不稳定,过度的活动就会进一步加重肌肉的负担,诱发疼痛。更严重的情况是长期的不稳定所带来的颈腰椎间盘的加速退变。所以,加强颈部肌肉和腰背肌锻炼是降低疼痛频率、保护脊柱的最佳办法。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上海长征医院骨科     担任国际AO内固定协会会员(AO Spine)、北美脊柱学会会员(NASS)、上海市医学会骨科专科分会第十届委员会微创学组机器人技术研究小组副组长、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肢残委脊柱康复学组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专业委员会创伤学组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毕业后与继续医学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医师协会转化医学分会委员、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官、第二军医大学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导师、《中国组织工程研究》青年审稿专家、《转化医学电子杂志》编委和《Translational Surgery》青年编委等。先后以优异成绩通过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及专科医师培训,获得AOSpine Fellowship和CAOS-NASS Fellowship并多次前往美国进修脊柱外科。 近年以第一作者在国家核心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SCI论文7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主持市、校、院级课题3项,主持军事论坛1次,第一发明人获得国家专利3项,参与各级课题10余项,参与编写专著4部。 从事脊柱外科临床及科研工作10余年,以脊柱常见疾病的微创治疗与复杂疑难疾病的综合治疗为特色,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应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等,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压缩骨折,微创通道治疗各型脊柱疾病等;在脊柱退变、外伤、畸形等疑难危重疾病方面有独到诊治经验与特色,如颈椎病、腰椎病(间盘突出、滑脱、椎管狭窄等)、枕颈畸形、脊柱侧弯畸形、脊柱韧带骨化病等。

许鹏 2019-02-28阅读量9518

感冒了不吃药,7天也能好?

病请描述:最近气温反复,许多人毫无意外地感冒了,鼻涕流不停,鼻塞还头晕……这种痛苦相信很多人都了解。感冒了吃药到底有没有用?药那么贵,又那么苦,如果还没效果,那我干啥还要吃呢?相信很多人都有这种疑惑。 感冒到底是一种什么病? 许多人对「感冒」的概念并不清楚,存在许多误解。那么,感冒到底是一种什么病呢?我们常说的感冒俗称伤风,是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中最常见的病种。主要有以下的特征: 1、起病较急,全年皆可发病,冬春季较多。 2、一般5~7天就会痊愈。 3、咽部干痒或灼热感、可能伴有咽痛 4、流涕,开始为清水样鼻涕,2~3天后变稠 5、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头痛。 感冒了不吃药,7天也能好? 普通感冒有自限性,一般5~7天会自然痊愈,如果实在难受,可选用一些缓解症状的药(如止咳、祛痰类药),但是不会缩短病程。 但是,「感冒不用吃药就能自愈」这句话也不能通用,还是要根据病情而定。普通感冒可以通过多喝水、休息、通风得到缓解,但对于流行性感冒或其他细菌感染,还是要谨遵医嘱。 与普通感冒相比,流行性感冒的全身症状比较重,如:畏寒、高热、头晕、头痛、全身酸痛无力等症状;而鼻部症状(鼻塞、流鼻涕等)轻微。到医院做病毒学血清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7天都没好,须考虑其他疾病 有些疾病在早期有着类似感冒的症状,也常常被当成了“感冒”在拖延。 过敏性鼻炎:过敏性鼻炎的主要症状有鼻塞、流涕、打喷嚏,这些症状和感冒有很多相似之处。但过敏性鼻炎一般打喷嚏较为频繁,会伴随着大量的鼻涕,会有鼻腔和咽喉部发痒的现象。如果服用简单的感冒药进行治疗,反而会延误最佳的诊断治疗时间。 麻疹:由于麻疹发病早期症状有发热、流鼻涕、咳嗽等,与儿童感冒症状类似,很多不太了解麻疹症状的家长误以为孩子只是感冒发烧。麻疹发病期间会出现全身皮疹和颊黏膜有麻疹白斑,3~5天即蔓延全身。若无异常2周就会痊愈,反之则可能引起脑炎、肺炎和眼角膜炎等。 肺结核:咳嗽是肺结核常见且很重要的症状,此外还会出现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等肺部症状,并伴有发烧、盗汗、疲乏无力等全身症状。这些症状与感冒很相似,但肺结核是慢性病不像感冒5~7天就好了。因此,咳嗽、咳痰持续2周以上者就要警惕自己是否患了肺结核。 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刚发病时仅表现为一般感冒症状,如发热、头痛、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约1~3周后才出现胸闷、心悸、胸痛等不适。如有此类症状,应警惕发生心肌炎的可能,不能掉以轻心,需及早找医生诊治。 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多发于春季和冬季,初期症状和感冒很类似;但两者不同的是,腮腺炎会出现腮腺处(脸颊)肿大、疼痛、热感等症状。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美国"健康"网站数据显示,每10个流脑病例中,几乎就有1个被误认为感冒。但仔细辨别,除了发热、头痛、咽痛、咳嗽等和感冒相似的症状外,两者还是有区别的,流脑头痛要比感冒剧烈,常有喷射性呕吐现象。 风湿性疾病:有些风湿性疾病,比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最初的表现就是发烧感冒,伴有漫长的病史,并逐渐出现关节肿大疼痛的现象。若发现感冒后不明原因的四肢关节红肿热疼,应考虑风湿热的可能。 微医提醒:有些疾病也会出现感冒的症状,如果仅仅当成小感冒治疗,会耽误最佳的治疗时机,反而会越治越严重,这时一定要尽快就医。 *本文为微医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图片来源:123RF正版图库

健康资讯 2019-01-29阅读量1.2万

警惕季节性颈椎病的高发

病请描述:警惕季节性颈椎病的发作 颈椎病指因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化及其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邻近组织而引起的各种症状和体征。颈椎病不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而且现在频频发生在年轻人身上。这和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天气变化有密切的关系。                                               主要的不良习惯有:不良的坐姿、熬夜及缺乏锻炼等。现在,电脑、手机的广泛普及,使得人们的颈椎难以及时获得休息。同时,工作强度及节奏的提高,年经人经常熬夜,现在晚上精力充沛,导致睡眠时间大大减少,白天疲劳的颈椎,夜间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恢复。现代年轻人普遍缺乏锻炼,颈椎提前出现退变表现,而且,时常出现颈部酸痛、僵硬不适等基础表现。 颈椎病虽然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期,但不同季节的发病人群仍有一定的特点。早春及秋冬季是颈椎病的高发季节,大多数人都愿意待在室内上网、看电视,这样活动时间大大较少,而颈椎病也就乘虚而入。春季是自然界阴阳交替时节,容易受风寒侵袭,寒性凝滞,气滞血瘀,是颈椎病等关节疾病的高发期。长期的肌肉痉挛会使肌肉劳损以至骨骼、软骨受损,导致颈椎退变增生,并会引发脑部供血、脊柱神经、睡眠等问题。颈椎病患者在环境、气候、温度、湿度突然变化时,症状容易加重。外界环境的风寒潮湿因素可以降低机体对疼痛的耐受力,可使肌肉痉挛、小血管收缩、淋巴回流减慢、软组织血循环障碍,继而产生无菌性炎症。因此,风寒湿因素不仅是诱因,也可作为病因引起病变产生症状。 颈椎病患者应特别注意保暖,避风寒,尽量不在潮湿阴冷的环境中居住。同时,也应该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远离不良生活习惯,预防季节性颈椎病的发作。     副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上海长征医院骨科     担任国际AO内固定协会会员(AO Spine)、北美脊柱学会会员(NASS)、上海市医学会骨科专科分会第十届委员会微创学组机器人技术研究小组副组长、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肢残委脊柱康复学组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专业委员会创伤学组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毕业后与继续医学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医师协会转化医学分会委员、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官、第二军医大学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导师、《中国组织工程研究》青年审稿专家、《转化医学电子杂志》编委和《Translational Surgery》青年编委等。先后以优异成绩通过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及专科医师培训,获得AOSpine Fellowship和CAOS-NASS Fellowship并多次前往美国进修脊柱外科。 近年以第一作者在国家核心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SCI论文7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主持市、校、院级课题3项,主持军事论坛1次,第一发明人获得国家专利3项,参与各级课题10余项,参与编写专著4部。 从事脊柱外科临床及科研工作10余年,以脊柱常见疾病的微创治疗与复杂疑难疾病的综合治疗为特色,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应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等,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压缩骨折,微创通道治疗各型脊柱疾病等;在脊柱退变、外伤、畸形等疑难危重疾病方面有独到诊治经验与特色,如颈椎病、腰椎病(间盘突出、滑脱、椎管狭窄等)、枕颈畸形、脊柱侧弯畸形、脊柱韧带骨化病等。

许鹏 2018-09-02阅读量1.1万

膝关节:我是如此容易受伤

病请描述:膝关节损伤可以占到运动损伤总数量的25%左右[1],是运动损伤的高发部位。这是由于膝关节是人体下肢重要的骨连接,除了起着承重作用以外,人体的下肢活动、转向变向都需要膝关节的协同作用,这就导致其受伤风险陡增。膝关节作为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关节,由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髌骨共同构成。其中胫骨上端基本上是一个平面,而股骨下端的关节面则是一个椭圆形,两个关节面一圆一平,并不完全贴和,所以需要半月板来帮助关节面完整贴和[2]。同时,由于构成膝关节的关节窝比较浅,需要依靠周围的大量软组织来维持关节稳定,所以软组织受伤的可能性也比较高。下面我就跟大家说几种常见的膝关节运动损伤。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王金武膝关节X光片(矢状面)。看门狗总是先受伤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国外有些地方也叫“看门狗韧带”(watchdog ligament),因为它对于维持膝关节的稳定非常重要,其主要作用是限制胫骨过度前移、膝关节过伸、胫骨旋转等。正是由于其重要作用,这才造成了在各种膝关节的急性伤病中,它总是很不幸的首当其冲。图:膝关节解剖结构及各处韧带。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防止胫骨过度前移。图片来自:hardsnow.blogspot.com。(配图出现错误,经果壳网友guanjiaoyang指出,已经做出修改。)前交叉韧带的受伤一般是由于膝关节过伸或者过度外展造成的。这种损伤在需要急停、急转这样结合各种变向动作的运动中会非常的常见,典型的就是足球、篮球。足球运动中抬脚射门时出现的“踢漏脚”(也就是一脚踢空),是比较典型的会导致前交叉韧带受伤的动作,这是由于突然失去受力点导致了膝关节过度前伸。另外,在身体对抗后失去重心导致膝关节过度外展也很可能造成前交叉韧带撕裂。今年的NBA常规赛中,雷霆后卫梅诺(蓝色球衣运动员)受伤离场的视频截图,赛后梅诺被诊断出右膝前交叉韧带撕裂,赛季报销。图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他的右膝明显过度外展。另外,在一些短时内急速发力动作较多的运动中,前交叉韧带的损伤同样比较常见,比如棒球、垒球、短跑等;而暴力撞击也是造成各种膝关节损伤的重要原因,因此摔跤、跆拳道等等则也有可能导致受伤。不过,膝关节的外翻所造成的伤病不只是前交叉韧带撕裂,就以前面梅诺的受伤视频为例,由于膝关节过度外翻,梅诺在前交叉韧带断裂的同时一定还有内侧副韧带的损伤。相反,如果梅诺出现的是膝关节内翻过度,则有可能发生外侧副韧带损伤。这些损伤在足球、橄榄球、跳远、滑雪等运动中比较常见。左右为难的缓冲垫半月板是在股骨和胫骨之间的两块半月形的纤维软骨,分别被称为内侧和外侧半月板。它的主要作用是传导载荷、协助维持膝关节稳定、增强润滑、调节关节压、吸收震荡、感受本体感觉等[3]。半月板常常会因为膝关节活动中突然出现变化而导致受伤。内外侧半月板位置。图片来自:consoleandhollawell.com。例如,当膝关节同时进行屈伸运动和旋转运动时,半月板需要按照这两种运动的不同要求进行移位变化。结果,一心不能二用的半月板就有可能出现“自相矛盾”,导致半月板没有出现在合适的位置上,被膝关节关节面挤压,造成半月板挤伤或者破裂。半月板损伤在足球、体操等等运动中比较常见。在足球运动中,右脚向左踢球用力过猛,造成身体过度左旋,左小腿内收内旋,就造成了左侧半月板损伤。在跳箱时落地重心不稳,身体左偏,左小腿内收内旋导致左膝半月板损伤。在举重中,两侧膝盖有可能同时外翻并膝,这也容易导致半月板损伤。虽然举重不是我们的常见运动,但在体育爱好者的力量训练中依旧有可能出现类似情况,需要注意。我们可以清晰地解释每一种伤病的主要形成原因以及高危因素,但是正可谓是“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绝大多数的膝关节伤病都会形成多重的损伤。最常见的就是我们所说的“膝关节三联征”,这一般是膝关节受到强大的旋转暴力造成的,内侧副韧带、内侧半月板和前交叉韧带同时受伤的三重打击。躲得了急性伤,却逃不过劳损病大家千万别以为只有啥急性扭伤拉伤才是伤病,也不要以为只要小心点就能够躲得开这些膝关节伤病。要知道,我们的身体就好像一台机器,总会有零件磨损,唯一的区别是机器齿轮老化你能买个新的,但是如果你的膝关节老化了……最常见的膝关节慢性病变当属髌骨末端病了,它是指由于运动损伤或者劳损造成的髌腱组织变性。其中,髌腱是连接髌骨到小腿胫骨的肌腱结构,与股四头肌、髌骨共同构成“伸膝装置”。而髌骨末端病就是由于反复进行伸膝动作造成“伸膝装置”过度载荷,而形成的髌腱微损伤。什么动作最需要伸膝?显然就是跳跃了。跳跃较多的项目,比如篮球、排球、田径等是主要的诱发髌骨末端病的运动。也是由于这个原因,髌骨软骨病也被叫做“跳跃膝”或者“篮球膝”。此外一些长时间进行伸膝动作的项目也可发生,比如举重、自行车等[4]。另外一个容易被我们过度使用的是刚刚还左右为难的半月板,由于半月板有吸收震荡的作用,在跳跃落地、转向等动作中都要起到很重要的缓冲作用。所以,长期的运动可能会造成半月板的反复磨损或者微小创伤,从而形成疲劳伤。在需要频繁跳跃的篮球、排球等项目中比较常见。前一段在NBA中大红大紫的纽约尼克斯后卫林书豪最终赛季报销的原因,就是膝关节过度使用造成的半月板损伤。林书豪照片。预防和低调是最好的医生膝关节伤病确实常常在运动中困扰我们,对于运动爱好者来说,进行预防是最为重要的。那么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点(当然,这些都是老生常谈的几点):热身运动不能少。热身运动能够帮助体温提升,肌肉深部的血液循环增加,增强关节柔韧性,很大程度上可以减小膝关节伤病(当然也是所有运动损伤)的发生机率。建议在运动之前进行15-20分钟的热身运动,内容应该包括慢跑、韧带拉伸、肌肉拉伸等,在外界温度较低的情况下热身运动最好能进行到30分钟。运动环境要挑好。一个安全的环境对于防止受伤是非常重要的。对于足球、篮球这种高危运动来说,雨后潮湿的场地应该避免,转向发力时脚下打滑对于膝关节来说可是非常危险的(如今的职业足球总是喜欢比赛前在球场上洒水,这可是坑了不少的球员。另外我们踢球可没有职业球员们那样的防滑长钉鞋。)。整理运动不要忘。这往往是很多运动爱好者忽略的。在运动结束后进行整理和放松活动能够让体温、心率等恢复到正常水平,有效减轻运动后的肌肉、关节的疲劳和酸痛,也能够起到防止伤病的作用。当然,有条件的话进行一些物理手段的恢复(电疗、水疗、热疗法等等)同样是不错的选择。重点部位重点防。对于身体来说,保护自然是必要的。对运动来说,保护就分作两种:自身的保护和外界的保护。所谓自己的保护,就是我们需要把这些重点部位训练得更加强壮来保护自己的身体,那么在膝关节,我们加强一些股四头肌的锻炼,提升膝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对防止膝关节伤病自然是有益无害的。而在此同时,使用一些护具来保护也会是不错的办法。做人还是要低调。对于防止伤病,我们还有最后一条、也是最实用的一条,就是运动的时候一定要对自己的能力有清楚的认识,对于自己的能力达不到的动作千万不要轻易尝试,否则为了耍帅搞伤了自己绝对得不偿失。能够记住以上几点,相信我们可以一起安心地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保护好自己,才能让我们的膝盖“伤不起来”。参考文献: [1]实用运动医学,第四版[M],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系统解剖学,第六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3]张东龙,高顺生,章晓霜,膝关节半月板的形态学研究进展及其临床意义,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4]运动创伤学,第一版[M],人民军医出版社[5]运动解剖学,第二版[M],人民体育出版社

王金武 2018-08-04阅读量8683

雪地靴成“足疾制...

病请描述:雪地靴成“足疾制造者” 骨科专家:儿童勿长时候穿着上海新闻晨报。新闻中心-中国网时间: 2012-12-21董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副主任、教授、博导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脊柱外科董健  “一般来说,医生不主张在室外行走时穿在脚上的鞋子过于柔软。雪地靴的鞋底非常柔软,鞋内相对也很宽松,在家里穿,比较保暖、舒适,但不适合在室外长距离行走。”  董健关注到了英国关于雪地靴的相关研究,对于太软的鞋子对足部造成的损伤,他做了通俗的解释。“人的前半足脚骨有5块长骨头。正常站立时,由于足的横弓和纵弓的作用,人的足是三点着地,即脚后跟(足跟骨)、前半足的内侧和外侧着地,而中间的三块骨头是悬空的。这样走路时就像脚下装了一个弹簧,能够缓冲走路时产生的冲击力,从而保护身体和大脑,如果缺少了这种缓冲,地面对人体的反作用力就可能引起全身各个关节及脊柱的慢性损伤,造成关节和腰背酸痛。严重时会引起脑震荡。”  最适宜行走的鞋子,据董健介绍,是有一点跟的硬底鞋,“正常人的鞋跟厚度在1-2厘米较适合”,“皮鞋、运动鞋里面不是完全平整的,通常中间部分内侧高、外侧低,有一个足弓塑形,这样走路和运动时能够借把力。鞋的松紧合适,以伸进一个手指为宜。”  因此,雪地靴的“第一宗罪”是鞋底过软过平,穿上后短时间内会感觉很舒适,但时间一长,会导致脚部的纵弓和横弓塌陷,韧带被人为地拉长拉伤,小肌肉也会产生劳损。  “第二宗罪”是鞋子内部太宽松,不跟脚,足可以在鞋里滑动,“走路时感觉像是踩到了油”。董健指出,穿着这样的鞋走路,为了脚底不打滑,就要调动全身关节(如膝关节、髋关节、腰椎甚至脊柱)以保持平衡,时间长了,各个部位零件过度疲劳会导致足及下肢关节、脊柱慢性损伤,也可能出现腰突症,“近年来腰突症的确有过于年轻化的趋势”,不合适的鞋或许是诱因之一。  此外,针对儿童这一特殊人群,董健给出了特别提醒:“儿童还在发育阶段,如果长时间穿雪地靴,足痛损伤的危害更大。”  他建议两岁以上、能够正常行走的儿童,一定要穿比较硬底的鞋。  除了雪地靴,近年来风靡一时的“洞洞鞋”在董健看来也不适合在长距离、长时间走路时穿,“沙滩较软,人的活动量不大的话可以穿穿,正常行走时穿,时间长了也会造成脚和其它部位的损伤,会感觉足部和下肢酸痛”。

董健 2018-07-10阅读量8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