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头部 > > 儿童头痛 > 内容

儿童头痛内容

奇怪的高血压

病请描述:王阿姨突然晕倒了.全家人非常着急.连忙把她送到医院。医生马上安排王阿姨急查血并完成影像学检查.然后仔细体格检查。 医生查体后发现王阿姨的身体并无大碍.只是血压有点高.160/90mmHg(毫米汞柱)。接着开始询问病史.王阿姨虚弱地说:“我今年54岁,血压高已经10年了.最高210/120mmHg.每天都在吃降压药.可是血压就是下不去.保持在现在这个水平。奇怪的是.最近两个月总感觉浑身没力气.不知怎么的突然就一不小心跌倒了。这时王阿姨的化验结果出来了,血钾2.8mmol/L(毫摩尔/升),超声检查及腹部CT显示右侧肾上腺占位性病变。医生考虑,是不是得了“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可引起顽固性高血压的肾上腺疾病 肾上腺是位于双侧肾脏上方的一对内分泌腺体.位于腹膜后隔肾之间.包于肾周筋膜和脂肪囊内.单侧重4~5克。别看它体积小.作用却大.是人体神经内分泌调控系统重要构成部分。 肾上腺外科疾病组织学分类主要是肾上腺肿瘤.其他包括肾上腺增生、囊肿、结核等非肿瘤疾病。包括肿瘤在内的某些肾上腺疾病.可过度分泌多种激素.激素不同.引起的疾病也不同.最常见的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皮质醇增多症、嗜铬细胞瘤。 这些疾病引起的症状不同.共同的特点就是可引起顽固性的高血压.还会导致水电解质紊乱、心律失常.以及高血糖、高脂血症、骨质疏松等代谢紊乱甚至会影响患者的外貌、精神状况、抗感染和抗压能力。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怎么回事?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由于肾上腺皮质分泌过量的醛固酮激素.引起以高血压、低血钾、低血浆肾素活性和碱中毒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又称Conn综合征。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表现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最突出的临床表现是顽固性高血压和低血钾。 高血压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在早期血压偏高.随病程进展.部分患者出现头痛的症状.此时服用降压药物效果往往不佳。高血压长期得不到控制会出现不同器官的损害.比如眼部血管损伤引起眼底疾病.此时会有视物模糊、视力减退的症状。 低血钾 健康人血钾的正常参考值为3.5~5.5mmol/L。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中、后期可出现自发性低血钾.血钾水平会小于3.5mmol/L。患者可表现为头痛、肌肉无力和抽搐、乏力、肢体容易麻木、针刺感等症状。 肾脏表现 长期的低血钾使肾脏浓缩功能受损.出现低比重尿、多尿、夜尿增多等临床症状.常继发口渴、多饮,并发尿路感染等。 心脏表现 有些患者心脏功能发生改变.主观上会有心绞痛、心慌、心悸等不适感.这时应该做一下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查。心电图会记录心脏的节律图形.心脏超声可以反映心脏的结构情况.医生评估病情后如有必要还可以做冠脉造影检查.以评估心脏血管情况。 代谢紊乱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由于醛固酮分泌增多.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因此发生糖代谢紊乱、脂代谢紊乱以及腹型肥胖的风险均高于普通人群。 其他表现 儿童患者有生长发育障碍的表现.身高、体重等指标偏离正常值。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筛查 对于难治性高血压的患者.要考虑到继发性高血压的可能.再结合高血压和低血钾的病史,需要进行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筛查。筛查需要专业的临床医生结合病史及相关检查完成。像王阿姨的高血压即使服药也怎么都控制不好的时候.就要考虑是否由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引起的。 王阿姨遵从医生医嘱服药两周后.血钾水平终于恢复正常.整个人精神了很多.于是到上级医院泌尿外科专家门诊寻求诊治。在完善相关检查后.确诊为醛固酮瘤引起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医生为王阿姨做了腹腔镜手术.摘除肿瘤.术后1个月.王阿姨不需要吃任何降压药血压也可以稳定在正常水平。 王阿姨特别高兴.自己多年来治不好的“奇怪的高血压”竟然痊愈了! 引起难治高血压的其他肾上腺疾病 除了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还有两种肾上腺疾病常引起难治的高血压。 皮质醇增多症:皮质醇增多症又称为“库欣综合征”.主要有因慢性糖皮质激素增多导致的一组临床表现:满月脸、水牛背、向心性肥胖、多毛、糖尿病倾向、性功能异常、月经紊乱、精子减少等。需要注意的是.儿童约一半以上由癌肿引起.女性男性化或男性女性化表现明显.也提示癌肿可能性大。在明确病因后.一般首选手术治疗.无法手术或手术失败者可进行药物治疗或其他治疗。 嗜铬细胞瘤:嗜铬细胞瘤常引起阵发性高血压.并伴有剧烈头痛、皮肤苍白尤其是脸色苍白、心跳过快、四肢及头部有震颤、出汗、无力,有时可有胸闷气急、恶心呕吐。

童仙君 2020-08-11阅读量1.0万

病毒疹和病毒性皮肤病

病请描述:作者: 赖伟红  医学博士,杜克大学博士后,临床信息学管理硕士,副研究员        病毒疹是指病毒感染后全身或局部皮肤出现的皮疹,其形态可为红斑、丘疹、丘疱疹或水疱,可伴瘙痒、针刺感、烧灼感或疼痛等自觉症状。引起病毒疹的病毒很多,病毒疹持续时间视病毒种类而不同。下面讨论几种常见的病毒疹:单核细胞增多症        单核细胞增多症,也叫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感染引起,可见于各个年龄段人群。EB病毒主要通过体液(包括唾液)接触传染,被称为“接吻病”。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皮疹表现为,全身(包括颜面和躯干)皮肤出现泛发性的密集的红色丘疹。        在正在使用某些抗生素的病人中,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皮疹尤其多见。例如,在使用青霉素或半合成青霉素的儿童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中,50%-100%发生皮疹。        除了皮疹之外,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其它症状,包括头痛、发热、咽喉痛和疲倦。水痘        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感染引起,可见于儿童和成人,但在儿童中更为常见。自1995年水痘疫苗应用于临床以来,水痘的发病率已经显著下降。在没有接种过水痘疫苗的人群中,水痘的传播速度极快。        水痘的皮疹常常最先出现在胸部,然后蔓延至身体其他部位。皮疹形态随着病情进展而变化。最初表现为疱壁紧张的小水疱,部分水疱有脐凹,2-3天后水疱破裂结痂,而后脱痂愈合。        除皮疹外,水痘还可有发热、食欲不振、头痛等症状。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常见于成人。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而得水痘后,一些病毒潜伏在人体神经根部的某些神经细胞中。这些潜伏病毒长期处于休眠状态,在感冒、劳累或免疫力下降等情况下,潜伏病毒重新激活,病毒疹局部大量增殖,导致带状疱疹。带状疱疹可出现在身体任何部位,表现为身体单侧带状排列的红色疼痛性丘疹和水疱。        除皮疹外,带状疱疹还有神经痛(可持续很长时间)、发热和头痛等症状。麻疹        麻疹由麻疹病毒(rubeola virus)感染引起,发热3-4天后出现皮疹,其皮疹表现为红斑和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皮疹通常先从耳后开始出现,然后蔓延到面、颈和躯干部,最后累及四肢。出疹3-4天后皮疹开始消退,消退顺序与出疹时相同,疹退后,皮肤留有糠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        麻疹与德国麻疹不同。后者也叫风疹,由风疹病毒(rubella virus)感染引起,也出皮疹。风疹的严重程度不如麻疹,但妊娠期妇女感染风疹可导致胎儿严重的先天性异常。        麻疹是可危及生命。2017年,全球有11万人死于麻疹,其中多数为儿童。尽管麻疹疫苗安全有效,但不少地区由于疫苗接种率 下降而出现了麻疹的再度流行。        除了皮疹,麻疹的症状还有发热,流涕,咳嗽和流泪等。传染性红斑(第五病)        传染性红斑,也叫第五病,由细小病毒B19(parvovirus B19)感染引起,多见于儿童。典型皮疹为两面颊部对称性玫瑰色红斑,无鳞屑,边界清楚。皮疹也可累及身体其它部位。        传染性红斑的常见症状,还包括发热、头痛、关节痛和流涕等。幼儿急疹(第六病)        幼儿急疹,也称第六病,通常是由人疱疹病毒6型(human herpesvirus 6)感染引起,也可由人疱疹病毒7型引起。90%的病例为2岁以下小儿,而以6个月至1岁婴儿尤为多见。皮疹表现为玫瑰色斑疹,最先出现在胸腹部,而后蔓延至四肢近端。皮疹多无瘙痒。        幼儿急疹的其它症状包括突发高热、咳嗽和食欲不振等。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引起者最常见。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皮疹表现为口腔和手足部位出现斑丘疹、小水疱和小溃疡,多数一周左右自愈。        手足口病的其它症状包括低热、口腔疼痛和食欲不振等。治疗      病毒疹多数无需治疗,有些病毒疹(如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则通过特效抗病毒药物治疗而迅速消退。通常情况下,随着病毒的清除,病毒疹也就减轻了。        可以试用以下办法,来缓解瘙痒、疼痛或其它不适:外用抗炎止痒洗剂或乳膏,如炉甘石洗剂、皮质类固醇激素类乳膏,以减轻皮肤瘙痒和刺激症状。胶质燕麦浴可以安抚皮肤,减轻瘙痒。燕麦胶与食用燕麦不同,燕麦胶浴可以用于许多泛发性皮肤病的治疗。局部冷敷可以有效缓解疼痛和瘙痒。避免搔抓,以防加重皮损及疼痛,防止继发皮肤感染。口服抗组胺药止痒或缓解皮肤局部不适。        当出现下列表现时,病人需要前往医院就诊:伴脑膜炎、肺炎等系统症状。皮疹迅速泛发全身。皮疹合并细菌感染,如皮疹破损化脓或渗液。皮疹疼痛明显。皮疹持续一周以上而无改善。结语        病毒疹常见于儿童。常见的病毒性皮肤病包括单核细胞增多症、水痘、幼儿急疹、麻疹、手足口病等,各自有其特点。病毒疹主要表现为斑疹、斑丘疹、斑片或水疱等,可累及局部或全身皮肤。多数病毒疹可以自行消退,但有合并肺炎及神经系统并发症等严重系统性症状时,需要及时就诊和治疗。

赖伟红 2020-07-07阅读量1.9万

生殖器疱疹系列之一:真相

病请描述:作者: 赖伟红  医学博士,临床信息学管理硕士,副研究员 作者注:这是十余年前本人在全国性病控制中心网站上发表的系列科普文章之一,至今读来仍有新意。在稍作修改订正后,特此转载于微医,以飨广大读者。 引言     什么是生殖器疱疹?生殖器疱疹感染意味着什么?本系列文章包含了生殖器疱疹的医学概念、治疗选择,也涉及到感染者如何处理性关系或婚姻关系、妊娠期疱疹感染的处理等信息。目的是为了提高人们对生殖器疱疹的认识水平,以便感染者能够更好地面对和处理这种性传播疾病。 医学概念 生殖器疱疹的定义    生殖器疱疹是由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 HSV)引起的一种常见病毒感染。单纯疱疹病毒有两种类型:1型(HSV-1)和2型(HSV-2)。除了感染生殖器外,这种病毒还能感染肛门、臀部、股部上段、口腔、唇或颜面部。如感染唇或颜面,则引起颜面疱疹(包括唇疱疹)。从外观上看,这些感染的临床表现是基本相同的。 病毒感染过程    单纯疱疹病毒常通过皮肤的裂纹或通过口腔和生殖器部位粘膜侵入人体。一旦进入人体细胞,病毒就能利用宿主细胞物质进行繁殖(复制)。在这一过程中,细胞被破坏。正是由于宿主细胞的破坏,从而产生了疱疹发作的特征性体征(水疱等)和症状(麻刺感、疼痛等)。    除了进入和破坏感染部位的细胞外,病毒还进入感染部位的感觉神经纤维,并进而上行至神经纤维的起始端。感觉神经纤维携带有令人判别痛觉、触觉、冷觉、光感等的信号。感觉神经纤维起始于小的神经细胞丛,后者被称为感觉神经节。在颜面疱疹患者中,病毒定居在位于颅底的一个神经节内,后者被称为三叉神经节。在生殖器疱疹患者中,病毒进入位于脊髓尾部附近的骶神经节内。一旦病毒到达神经节中,它就能一直存在那里从而与感染者终生相伴。在神经节中,单纯疱疹病毒可再次繁殖复制,病毒沿神经纤维下行至皮肤或粘膜,从而引起复发症状。    一旦病毒进入人体,人体能够产生抵抗病毒的血清抗体,这对人体的自然防御(免疫反应)非常重要。在疱疹初次发作后的数周内,抗体可持续产生。    对于生殖器疱疹而言,抗体可让复发症状比初发时更轻微。有趣的是,在从来没有生殖器疱疹发作病史的人中,检出血清抗体的情况很常见。在这些人中,有可能疱疹发作极其轻微以致未能觉察到,或者这种发作被诊断为其它疾病,或者感染后完全无症状。在与有活动性疱疹的性伴发生性接触时,生殖器暴露在病毒中而传染上此病,无论是生殖器性交,还是口交,均可引起传染。初次疱疹发作被称为初发或原发感染。在这一阶段,一些病毒进入到了神经节。随后的发作被称为复发,发生在病毒在神经节中繁殖复制之时,释放的病毒沿神经纤维回到初发感染部位。 病毒感染部位    在女性中,最常受累部位是外阴和阴道入口处,有时疱疹也发生于宫颈。在男性中,疱疹最常见于龟头、包皮和阴茎干,有时也发生于阴囊。少数情况下,疱疹可发生男性和女性肛周、臀部和股部上段。 初发的生殖器疱疹    由于人体此前可能从未接触过疱疹病毒,也未能产生抗体来启动机体对疱疹的免疫反应,初发感染的症状常常较严重。初发生殖器疱疹发作可持续20天以上,除了特征性的生殖器局部症状外,还常见发热、头痛、全身不适、淋巴结肿大等一系列全身症状。但有些患者,初发症状可极轻微。    在多数患者中,最初症状在病毒感染后2~12天开始出现。在某些患者中,症状的出现时间更晚或症状较轻,这种情况尤其多见于既往曾患唇疱疹等颜面疱疹而对病毒产生了不完全免疫的个体中。初起症状表现为刺麻、瘙痒、烧灼感或疼痛,继而出现疼痛性红斑,然后在1~2天内发展为疱液清亮的水疱,后者迅速变成黄白色。水疱破裂后,形成疼痛性溃疡,后者在大约10天内经干燥、结痂而愈合。有时,在溃疡阶段还可有新水疱发生,病程迁延。另一方面,也可完全不出现水疱,而且溃疡可类似于皮肤的小切口或裂纹。    有时伴排尿疼痛,尤其在女性中尿痛很常见。发生这种情况时,重要的是饮入充足的液体(水)来稀释尿液,以减轻疼痛和刺激症状,从而避免尿潴留。一些女性患者还可出现阴道分泌物(或白带)增多。 复发的生殖器疱疹    有些患者可不出现复发,但复发者通常病程较短且病情较轻。随着时间的延长,复发的病情严重程度和频率可下降。在疱疹复发之前,通常有刺麻、瘙痒、烧灼感或疼痛等先兆症状(也称为前驱症状)。    在有初发症状的HSV-2感染者中,大约80%出现至少一次复发;而在有初发症状的HSV-1感染者中,50%的患者出现复发。在大多数情况下,复发次数少(大约每年4次),但少数患者复发频繁。 生殖器疱疹表现多样    对于不同的个体而言,生殖器疱疹症状的严重程度变化很大。初发症状可很轻微以致未被注意到,而第一次复发可发生在初发感染多年之后。    高达60%的生殖器疱疹感染者可不出现疱疹的体征,因而未意识到自己被感染。但这些感染者能够将病毒传播给他人。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不能理解感染的突然发生和感染源自他人的人来说,生殖器疱疹的出现可导致疑惑、猜忌和迷茫。 生殖器疱疹复发的诱因    生殖器疱疹的初次发作通常出现在与有活动性感染的人发生性接触后2~12天。当病毒在神经节内复制,病毒颗粒沿神经纤维运送至皮肤或粘膜的原发感染部位(如口腔、阴道湿润内壁等部位)时,即发生疱疹复发。虽然尚不知病毒再活动的次数为何变化很大的确切原因,但可将疱疹复发的诱因分为物理性和心理性两类。l 物理性诱因物理性诱因存在个体差异。疲劳、同时患其它生殖器感染(影响到局部皮区)、月经、酗酒、感染区域受强烈日光照射、引起人们免疫缺陷或不全(机体的免疫系统不能正常运行)的情况、长期紧张、紫外线(在少数情况下)等因素,均能触发疱疹的复发。皮肤的磨擦或损害,如由性交造成的这些损伤,也可导致复发。总之,任何引起机体免疫系统功能下降,或引起局部损伤的因素,都能触发疱疹复发。l 心理性诱因长期的精神紧张也能够引起疱疹频繁复发。而疱疹的复发,反过来也常常导致紧张和焦虑。 生殖器疱疹的传染性    人感染疱疹后,无论是在有疱疹发作的症状时,还是在无症状时,均可有传染性。对于出现疱疹发作的患者,无论是颜面疱疹还是生殖器疱疹,从发作开始至最后一个溃疡面的愈合,均具有传染性。颜面疱疹(如唇疱疹)皮损也是一种传染源,可通过口交传播。因此,如果性伴有颜面疱疹发作,应避免口交。在无症状病毒排放期间,虽然感染者无明显皮损,但可排放具有传染性的病毒。无症状病毒排放无法预先知道,但已知无症状病毒排放时间至少占无症状期的5%。    少数情况下,长期配偶(或婚姻)关系中的一方可出现疱疹的首次发作症状。通常是由于配偶中的一方或双方为病毒携带者,但他们并未意识到这点。疱疹的突然发生并不表明,是新近从配偶关系之外或婚外的他人传染上该病。在疱疹症状发生时避免性接触,在性伴疱疹发作的间歇期使用安全套(避孕套),通过这样做可减少性伴间疱疹传播的机会。 生殖器疱疹的诊断    由于生殖器疱疹临床表现和个体差异变化大,而性传播感染的治疗都有特殊性和特异性,确诊往往是必需的。    在疱疹感染有症状时,尤其是有初发症状时,较容易确诊。医生需要采集病史、作体格检查和采集标本以检测病毒。 实验室诊断    为了证实生殖器疱疹,有必要检测单纯疱疹病毒。通常程序是采集水疱的疱液、溃疡组织液或生殖器分泌物标本,送检分析。可进行病毒培养、核酸检测或抗原检测。    单纯疱疹病毒血清抗体检测,可判断是否有病毒感染,但不能确定感染部位。如果检出HSV-2血清抗体,那么生殖器疱疹感染的可能性较大,但并不能确诊。可要求患者在出现生殖器局部症状时复诊,以采集标本作实验室确诊。    由于患者可能同时合并其它性传播感染,应作全面的泌尿生殖道检查。 生殖器疱疹对人生的影响 全身健康    原发性生殖器疱疹可表现为全身性流感样症状。这种症状同时合并有疱疹局部的疼痛和不适,少数情况下发生继发细菌和真菌感染。但一旦皮损愈合,身体很快恢复正常。 性关系    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可能要对性关系隐私的某些方面进行重新考虑。例如,在疱疹发作期间采用非生殖器接触方式进行性活动。这也就意味着病人要如何告诉性伴或配偶,自己患上了生殖器疱疹。在正常性关系中,如果双方均完全了解疱疹传播的机率,可能会赞同不使用安全套的决定。对于疱疹复发频繁,而性关系被严重破坏的病人来说,接受抗疱疹病毒治疗可以减少复发频率,从而有助于重建满意的性生活。 生育能力    生殖器疱疹不会遗传。病毒对人的生育能力没有影响,而且不会通过男性的精液或女性的卵子传播给后代。 妊娠    患生殖器疱疹的妇女能够安全地妊娠和正常地阴道分娩。在怀孕之前即诊断患了生殖器疱疹的妇女中,尤其如此。在孕妇有生殖器疱疹感染史的情况下,其血液循环中即存在抗体,在妊娠期和分娩时,抗体将能够保护胎儿。    仅在下面两种情况下,胎儿有感染疱疹的危险:l  在妊娠早期(妊娠后的12周内)初次疱疹感染时,可导致流产。这种情况很少见。在流感等其它病毒感染时,这种危险同样存在。l  在妊娠后期(妊娠的最后三个月)发生初次感染时,母体内存在大量病毒,而且没有足够的时间产生抗体来保护胎儿。病毒可传播给胎儿,尤其是新生儿疱疹,可导致新生儿死亡。细致及时的监测、使用抗病毒治疗、剖宫产术,可降低发生新生儿疱疹的风险。 妊娠期注意事项    如果孕妇本人或性伴患生殖器疱疹,要将情况告诉医生。复发性生殖器疱疹对孕妇的危险性极小,但可能干扰女性因妊娠带来的快乐。    当男性伴患生殖器疱疹,而女方没有感染时,下列措施有助于避免妊娠期疱疹感染:l  作血液检查以确定妇女是否有单纯疱疹病毒血清抗体;l  受孕后坚持使用安全套直至分娩;l  妊娠期间,男性伴接受抗疱疹病毒药物治疗以抑制生殖器疱疹的复发;l  如果性伴有颜面疱疹或口唇疱疹,妊娠期间应避免口交。    在临产期,应作定期检查,同时要考虑剖宫产的可能性,或考虑抗病毒药物治疗。 为人父母    在正常的卫生条件下,父母中的任何一方或双方患有生殖器疱疹,一般不会影响子女,传播给子女的危险性极小。然而,父母应认识到,患有口唇疱疹时,仅仅通过亲吻,疱疹病毒可传播而引起新生儿疱疹感染。当被口唇疱疹患者亲吻之后,婴儿和儿童初次暴露于疱疹病毒时,可引起疱疹性齿龈炎,但这种口腔和齿龈感染可自行愈合,易被忽视。 生殖器疱疹的治疗     生殖器疱疹的处理比较容易,多种治疗方法均能有效减轻生殖器疱疹的发作症状。 减轻局部不适的办法    以下方法可减轻生殖器皮损部位的疼痛或不适:l  盐水浴:清洗生殖器部位,能够清洁、安抚和干燥皮损。将1茶匙盐加入到600mL水中配成盐水。l  镇痛方法:使用单纯的止痛剂(如阿司匹林、扑热息痛)、冰块(当直接用于皮损时具有安抚作用)和含有麻醉药物的霜剂(乳膏)。这种霜剂可延缓皮损的干燥,用量要少,仅用于减轻疼痛。在潮湿的粘膜表面,尤其女性患者中,外用霜剂的价值很有限。l  穿宽松的内衣:穿棉内衣,有助于减轻不适和促进皮损愈合。    对于排尿疼痛的病人,在冷水浴中排尿可减轻疼痛。但更要大量饮水以稀释尿液。 抗病毒治疗    生殖器疱疹的特异性疗法是抗病毒治疗,通常口服给药。抗病毒药物能阻止病毒在人体的复制。这种治疗仅在服药期间有效,而不能防止将来的复发(一旦停药,疱疹仍可复发)。    抗病毒治疗能够达到以下作用:l  缩短生殖器疱疹发作时的病程,加速皮损愈合。l  减少疱疹复发次数,长期服药甚至可完全防止复发。    抗病毒药物给药方法:    1.发作时治疗:疱疹发作时给药,目的在于缩短发作的持续时间和减轻症状。若发作不太频繁,发作时治疗是最合适的治疗选择。如果采用发作时治疗,要在发作症状刚开始出现后即给药,治疗得越早,疗效也将越好。    2.抑制疗法:可防止或延缓疱疹的复发。如果病人复发频繁而严重,或者对复发感到特别烦恼,可推荐病人每天口服抗病毒药物来防止发生疱疹的复发。抑制疗法需要持续性给药(如每天或隔天服药),治疗数月甚至一年以上。 特效抗病毒药物1、伐昔洛韦    当用于发作时治疗时,伐昔洛韦有助于加速皮损愈合,迅速止痛。伐昔洛韦能缩短生殖器皮肤表面检测出病毒的时间,即缩短病毒排放时间,而在此期间该病可传染给性伴。    如果一发现有疱疹发作的早期症状(如刺麻、瘙痒和局部红斑等)就口服伐昔洛韦治疗,则可以完全防止疼痛性水疱的出现。临床试验表明,与口服安慰剂相比较,在疱疹发作早期症状出现后24小时内即开始服用伐昔洛韦的病人中,有1/3以上可防止疼痛性水疱和溃疡的发生。    进行发作时治疗时,伐昔洛韦每天2次给药。伐昔洛韦可用于抑制疗法中。临床试验证明,该药可防止或延缓高达85%的疱疹发作。抑制疗法时,病人服用伐昔洛韦只需每天1次,但发作非常频繁时,也可能需要每天2次。    伐昔洛韦的副作用通常轻微,包括头痛或恶心等。2、阿昔洛韦    当阿昔洛韦用于发作时治疗时,能够减轻生殖器疱疹发作症状,缩短病程,这点与伐昔洛韦相似。与伐昔洛韦一样,阿昔洛韦也能缩短生殖器皮肤粘膜表面病毒排放时间。    进行发作时治疗时,阿昔洛韦应每天5次给药。阿昔洛韦也可用于抑制疗法,以减少发作次数。如果病人采用阿昔洛韦进行抑制疗法,需要口服该药每天2次、3次或4次。    阿昔洛韦的副作用通常轻微,包括恶心和腹泻等。3、泛昔洛韦    当用于发作时治疗时,泛昔洛韦能够缩短疱疹发作的持续时间,也能减轻发作时疼痛的严重程度。与伐昔洛韦和阿昔洛韦一样,泛昔洛韦也能缩短生殖器部位的病毒排放时间。    用于初发生殖器疱疹的发作时治疗时,口服泛昔洛韦每天3次。用于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发作时治疗时,口服泛昔洛韦每天2次。用于抑制疗法时,口服泛昔洛韦每天2次。    泛昔洛韦的副作用普遍轻微,可有头痛和恶心。 医学咨询和支持    患上了生殖器疱疹,对病人常常是一个打击。病人应获得有关生殖器疱疹及其对未来生活的影响的足够信息,这是临床处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医学咨询为解决病人关心的问题提供了途径。    对疱疹病人来说,其他病人的经验和支持是极为有价值的。有些国家,存在疱疹病人互助团体,其目的在于为疱疹病人提供帮助和教育。对因患生殖器疱疹而感到孤立无助者而言,互助团体提供了必需的空间(场所),以公开探讨和交流信息。 正确面对生殖器疱疹     积极的生活态度对人会有巨大的帮助,它可以激发人们对自身产生良好的看法。    对于感到心理紧张已成问题或难于放松自己的人来说,有些特定技术,如针对精神紧张治疗的干预和训练,可以帮助他们改变这种状况。    生殖器疱疹反复发作者应设法了解疱疹发作的模式或规律。这样他们就可能发现疱疹发作的特定诱因,并学会避免这些诱因。    抗病毒治疗有助于抑制疱疹的频繁复发。这种抑制疗法能够防止某些特定(如新婚、妊娠等)情况下的复发,并提供“喘息时间”,此间病人能够寻求办法来增强自身体质,以改善境况。 进一步的信息     如果想要获得有关生殖器疱疹的更多信息,可以带着问题去咨询皮肤病与性病专业医务人员。 致谢    参考资料来自国际疱疹联盟公益网站www.herpesalliance.org,由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皮肤病医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副研究员赖伟红医学博士义务全文翻译。

赖伟红 2020-07-04阅读量1.4万

咳嗽如何正确选用中成药?就是...

病请描述:      咳嗽是呼吸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也是人体祛邪外达的一种病理表现, 治疗绝不能单纯的见咳止咳, 必须按照中医的辩证体系,按照不同的病因和临床表现针对性地选择中成药,如果只是单纯的见咳止咳,则不会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还可能导致不良反应,甚至使病情加重,因此正确选择止咳中成药至关重要。笔者结合多年来临床经验,就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止咳类中成药进行鉴别,读者可参照选择,必要时在有经验的中医师指导下选择。 1 针对“热”咳嗽-咳嗽、黄痰、舌红苔黄腻 1.1 橘红丸 临床表现为痰多色黄、黏稠难咯、舌红苔黄腻。成分为化橘红、陈皮、制半夏、茯苓、甘草、桔梗、苦杏仁、紫苏子、紫菀、款冬花、瓜蒌皮、浙贝母、地黄、麦冬、石膏。功能为清肺、化痰、止咳。 1.2 急支糖浆 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咳嗽,症见发热、恶寒、胸膈满闷、咳嗽咽痛。包括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见上述症候者。成分为鱼腥草、金荞麦、四季青、麻黄、紫菀、前胡、枳壳、甘草。功能为清热化痰、宣肺止咳。 1.3 强力枇杷露 用于支气管炎,咳嗽经久不愈。成分为枇杷叶、罂粟壳、百部、白前、桑白皮、桔梗、薄荷脑。功能为养阴清热、敛肺止咳。本方含有的罂粟壳和吗啡具有强力镇咳作用,但有成瘾性,故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应禁用或慎用。 1.4 蛇胆川贝液 主要针对热咳嗽,成分为蛇胆汁、川贝母。具有祛风止咳、除痰散结的作用。组方中川贝母性味苦、甘、凉,入肺经,有清热散结、润肺之功,蛇胆汁可清热解毒。所以蛇胆川贝液对肺热咳嗽确有显著疗效。 2 针对“寒”咳嗽-咳嗽、白色泡沫痰、恶寒、舌质淡苔水滑 2.1 通宣理肺丸 风寒咳嗽临床最为多见,建议家庭必备止咳药。主治风寒束表、肺气不宣所致感冒咳嗽。临床表现为咳嗽、咽痒、咳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涕、恶寒、发热等表寒证。成分为麻黄、苦杏仁、桔梗、前胡、陈皮、制半夏、茯苓、甘草、紫苏叶、枳壳、黄芩。功能为解表散寒,宣肺止咳。 2.2 风寒咳嗽颗粒 针对的也是“寒咳嗽”。用于外感风寒、肺气不宣所致的咳喘,症见头痛鼻塞、痰多咳嗽、胸闷气气喘。成分为麻黄、苦杏仁、法半夏、紫苏叶、陈皮、桑白皮、五味子、青皮、生姜、炙甘草。功能为宣肺散寒,祛痰止咳。 2.3 小青龙合剂 如果您大量使用抗生素和输液后效果仍然不佳,且伴随恶寒、咳嗽、咳痰,痰色稀白泡沫,舌质淡,水滑,这在中医被称为“外寒里饮”,这时选用小青龙合剂最适合。其成分为麻黄、桂枝、细辛、干姜、法半夏、五味子、白芍、炙甘草。功能为解表化饮、止咳平喘。小青龙汤内温外散,温散结合,被奉为治疗哮病之祖方。 2.4 杏苏止咳糖浆 功能为宣肺气,散风寒,镇咳祛痰。用于外感凉燥证。症见咳嗽痰多、色白质稀、鼻干咽燥、胸闷气急、舌淡苔白、脉弦。本方中以杏仁为君,与桔梗相配宣降肺气,紫苏叶疏风散寒,陈皮、前胡理气止咳化痰,甘草调和诸药。为表里同治之方,外可轻宣发表解凉燥,内可理肺化痰止咳嗽,既是治疗轻宣凉燥的代表方,又是治疗风寒咳嗽的常用方。 3.针对“燥”咳嗽-咳嗽、痰少、咽痛、舌红少苔 3.1 蜜炼川贝枇杷膏 适用于肺燥之咳嗽,痰多,胸闷,咽喉痛痒,声音沙哑。成分为川贝母、枇杷叶、桔梗、陈皮、水半夏、北沙参、五味子、款冬花、杏仁水、薄荷脑。辅料为蔗糖、蜂蜜。功能清热润肺,止咳平喘,理气化痰。 3.2 雪梨膏 适用于肺燥咳嗽,其表现为干咳,咽喉疼痛,鼻唇干燥,痰少而质黏,不易咯出。成分为梨功能为清肺热、润燥止咳。 3.3 养阴清肺丸 临床表现为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咽喉干痛,鼻干唇燥,脉细数。临床中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放射性肺炎、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等证属阴虚肺燥者可用之。成分为地黄、麦冬、玄参、川贝母、白芍、牡丹皮、薄荷、甘草,辅料为赋形剂蜂蜜。功能为养阴润燥、清肺利咽。用于阴虚肺燥之咳嗽。 3.4 百合固金丸 临床表现为燥咳少痰、咳声嘶哑,咽干喉痛,舌红少苔,脉细数。临床常用于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咽炎、特发性肺纤维化、肺癌鼻咽癌化疗及术后辨证属肺肾阴虚、虚火上炎证所致燥咳者。成分为百合、生地黄、熟地黄、玄参、麦冬、川贝母、当归、白芍、桔梗、甘草。功能为养阴润肺、化痰止咳。用于肺肾阴虚、虚火上炎证。

刘宝君 2020-05-17阅读量2.1万

感冒与鼻炎的症状与治疗

病请描述:   所谓感冒其实就是急性病毒性鼻-鼻窦炎,是由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鼻腔鼻窦粘膜的急性炎性疾病。常在人体疲劳受凉等抵抗力降低或鼻粘膜的防卸功能遭到破坏时而发病。病毒的感染又加重了人体免疫力的下降,继而引起寄居于鼻部和咽部的致病细菌增生,形成继发感染。急性鼻-鼻窦炎的症状常分为三个阶段:1.前驱期:约1~2天,多表现为一般性的全身酸困,鼻及鼻咽部发干灼热,鼻干燥。2. 急性期:约2-7天,鼻塞加重,鼻涕增多,喷嚏,说话呈闭塞性鼻音,嗅觉减退。鼻腔内充满粘液性或粘脓性鼻涕,后为黄色脓样。同时可伴有发热、头胀、头痛等。3. 末期(恢复期):鼻塞逐渐减轻,脓涕也减少,机体免疫力逐渐恢复,则数日后可自愈。感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飞沫直接吸入,所以具有一定传染性的,在患病期间,注意休息与适当隔离。上海市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李晓艳    过敏性鼻炎,是鼻腔粘膜对吸入空气中的某些成分高度敏感所致。它的症状与感冒很相似,但一日内可多次发作;不发作时,则完全正常。过敏性鼻炎的发作有时与季节密切相关,也有常年性发病的,具有打喷嚏(每日连续三个以上),流清涕和鼻粘膜肿胀3个主要临床表现。变应性鼻炎属于特应性变应性疾病,发病的条件是具有环境和遗传两种因素,而且环境因素可能更具有重要性。所以说变应性鼻炎具有遗传性,但发病的更重要原因可能是其所处环境的影响。    另有些儿童系特异性变应性体质(即过敏性体质),在遇到过敏性物质时,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鼻腔、鼻窦黏膜的水肿,影响引流,也会导致病毒和细菌感染而致炎症的发生或加重。急、慢性儿童鼻-鼻窦炎患者大多都有流涕、咳嗽的症状,另外急性患者还有发热、疼痛不适,慢性患者大多有鼻塞、张口呼吸现象,少数会罹患中耳炎。有些家长发现小孩子感冒后鼻塞、脓涕时,一味给予消炎药、滴鼻药,并不能有效缓解,原因在于儿童鼻-鼻窦炎的治疗有别于成年人,按成人治疗鼻炎的方式并不能照搬于儿童。对于儿童急性鼻-鼻窦炎伴有严重并发症或化脓者,可以静脉应用抗生素,对于症状严重的但是未产生并发症者可以口服抗生素。对于过敏体质的患儿抗组胺类药如开瑞坦也是常选药物,可有效控制过敏症状。鼻腔冲洗和鼻用糖皮质激素也是有效的缓解方法,有的家长对于给儿童应用激素特别忌讳,认为小小孩子就用激素,会产生终身影响;但是局部应用激素,尤其是第二、三代鼻用激素(如内舒拿鼻用喷剂)已经证明不会对儿童的生长发育等产生长期不利影响。

陈伟 2020-05-15阅读量1.0万

治疗间质性膀胱炎口服药物&m...

病请描述:近期经常有患者询问一种治疗间质性膀胱炎口服药物——戊聚糖多硫酸钠(爱必罗),在这里就此药向大家做个简要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商标注册名字是:ELMIRON,中文翻译爱泌罗。通用名,或者,仿制药名字,Pentosan polysulfate sodium capsule,中文翻译: 戊糖多硫酸钠胶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泌尿外科张鹏只要是同一个商品名字,ELMIRON,从不同国家采购的,应该都是出自一家,授权转让的。如果买到的是Pentosan polysulfate sodium capsule,戊糖多硫酸钠胶囊,就是仿制的,和爱泌罗不是一个来源的。  爱泌罗胶囊 ELMIRON®-100MG 戊糖多硫酸钠胶囊(Pentosan polysulfate sodium)2018年5月修订的美国FDA药品说明书翻译  【性状】戊糖多硫酸钠Pentosan polysulfate sodium是一种半合成的肝素类大分子碳水化合物衍生物,化学性质和结构式类似于糖胺聚糖。它是一种白色无味粉末,轻微吸湿,在pH6时溶于水至50%。它的分子量为4000到6000道尔顿,化学结构式如下:ELMIRON®(爱泌罗)是一种白色不透明的硬明胶胶囊,含100mg 戊糖多硫酸钠、微晶纤维素和硬脂酸镁。口服给药。 【临床药理学】一般戊糖多硫酸钠是一种低分子量的类肝素化合物。具有抗凝和纤溶作用。戊糖多硫酸钠在间质性膀胱炎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 药代动力学吸收:在临床药理学研究中,健康女性志愿者在禁食条件下只口服300mg或450mg剂量的含放射性标记物的戊糖多硫酸钠,在给药后的中位数为2小时(0.6~120小时)的范围内,观察到血浆放射性水平的最大值。基于尿排泄的放射性,平均约6%的放射性标记口服剂量的戊糖多硫酸钠被吸收并达到全身循环。 食物影响:在临床试验中,ELMIRON®(爱泌罗)在饭前1小时或饭后2小时用水给药;食物对戊糖多硫酸钠吸收的影响尚不清楚。 代谢:戊糖多硫酸钠吸收的一部分在肝脏和脾脏部分,在肾脏有部分产生大量代谢物。脱硫和解聚都可以通过连续加药达到饱和。 排泄:健康受试者组口服300或450 mg剂量的含放射性标记物的戊糖多硫酸钠后,血浆放射性分别下降,平均半衰期分别为27h和20h。口服戊糖多硫酸钠(300mg组平均84%,450mg组平均58%)的很大一部分原形药物会排出粪便。平均6%的口服剂量通过尿液排出,主要是作为脱硫和解聚的代谢物。只有一小部分给药剂量(平均0.14%)在尿液中恢复为完整药物。  药效动力学戊糖多硫酸钠在患者中发挥药效作用的机制尚不清楚。在初步的临床模型中,戊糖多硫酸钠粘附在膀胱壁的粘膜上。该药物可以作为缓冲液来控制细胞的通透性,避免尿液中的刺激性溶质到达细胞。 【临床试验】以两项临床试验来评估ELMIRON®对(IC)患者疼痛缓解的疗效。根据膀胱镜检查、细胞学检查和活检结果,所有患者符合NIH对慢性间质性膀胱炎的定义。在一个单盲、随机、安慰剂的对照研究中,评估了151名患者(145名女性,5名男性,1名性别未知),平均年龄44岁(18岁至81岁)。大约相等数量的患者接受为期三个月一天三次的安慰剂或ELMLIN®100mg。膀胱疼痛的临床改善是基于患者自身的评估。在这项研究中,28/74(38%)接受ELMIRON®(爱泌罗)治疗的患者膀胱疼痛评分改善超过50%(p=0.005)。 第二个临床试验中是为医生使用的研究,是一个对2499名每天服用ELMIRON®300mg的患者所做的前瞻性设计,且试验完成后分析的临床试验。在2499例患者中,女性2220例,男性254例,不明性别25例。患者平均年龄47岁,60岁以上占23%。经过3个月,1307名(52%)患者退出试验或不符合分析条件,总体而言,有1192名(48%)患者接受ELMIRON®(爱泌罗)治疗3个月;892名(36%)患者接受ELMIRON®(爱泌罗)治疗6个月;598名(24%)患者接受ELMIRON®(爱泌罗)治疗1年。 每3个月对患者进行一次非盲评估,比较在治疗前后疼痛程度的整体变化和“疼痛/不适”分数的差异。在治疗前,“疼痛/不适”分数的比例在最初2499名患者中,严重或无法忍受占60%,中度占33%,轻度或无占7%。患者疼痛改善程度见表1。在3个月时,722/2499(29%)最初参与研究的患者在疼痛分数改善有1或2等级的进步。到6个月,在892名继续服用ELMIRON®的患者中,有额外的116/2499(5%)患者的疼痛分数有所改善。6个月后,首次出现疼痛解除的患者所占百分比低于最初参与研究的患者的1.5%(见表2)。【适应症】ELMIRON®用于缓解因间质性膀胱炎引起的膀胱疼痛或相关不适。 【禁忌症】ELMIRON®禁止用于已知对此药物、化学结构相关的化合物或辅料过敏的患者。 【注意事项】一般事项ELMIRON®是一种微弱的抗凝血剂(相当于肝素活性的1/15)。每日剂量为300mg(n=128)时,6.3%的患者出现直肠出血的不良事件。曾有瘀血、流鼻血和牙龈出血的出血性并发症产生(见“不良反应”部分)。患者接受侵入性手术治疗过程中,或有潜在凝血障碍或其他出血性风险增加时,(例如:使用香豆素抗凝剂、肝素、t-PA、链激酶、大剂量阿司匹林或非甾体抗炎药)应评估出血情况。患有动脉瘤、血小板减少症、血友病、胃肠道溃疡、息肉或憩室等疾病的患者,在开始ELMIRON®(爱泌罗)治疗前应谨慎评估。 经由皮下、舌下或肌肉注射的类似产品(最初不是由肝脏代谢)与具有血栓和出血症状的迟发性免疫过敏性血小板减少症相关。在有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病史的患者中使用ELMIRON®(爱泌罗)时应谨慎。 脱发与戊糖多硫酸钠和肝素产品有关。在ELMIRON®(爱泌罗)的临床试验中,脱发开始于治疗的前4周。报告的脱发病例中97%为斑秃,仅限于头皮上的一个区域。 肝功能不全ELMIRON®尚未在肝功能不全患者中进行研究。因为有研究表明肝脏有助于ELMIRON®(爱泌罗)的消除,肝脏损伤可能会对ELMIRON®(爱泌罗)的药代动力学产生影响。在这种患者群体中使用ELMIRON®(爱泌罗)时应谨慎。 1.2%的患者转氨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和乳酸脱氢酶会轻微升高(<2.5倍正常值)。这种增加通常出现在ELMIRON®治疗开始后3至12个月,与黄疸或其他临床症状或体征无关。这些异常通常是暂时的,可能基本上保持不变,或者很少随着继续使用而进展。PTT和PT升高(两者均<1%)或血小板减少(0.2%)。 患者信息病人应按规定的剂量服药,但不得超过规定的次数。应提醒患者ELMIRON®具有弱抗凝作用。这种效果可能会增加出血时间。 怀孕对每天静脉注射15 mg/kg的小鼠和大鼠以及每天7.5 mg/kg的家兔,进行生殖研究。此剂量以体表面积计算分别为是人体每日口服ELMIRON®(爱泌罗)剂量的0.42倍和0.14倍。这些研究显示ELMIRON®(爱泌罗)不会影响生殖或对胎儿有损害。直接用浓度为1 mg/mL的戊糖多硫酸钠做小鼠胚胎培养的体外实验,可引起可逆的肢芽异常。在怀孕妇女方面尚未进行适合和良好的对照研究。因为动物实验结果并无法预测人类的反应,所以只有在明确需要的情况下,才可以在怀孕期间使用这种药物。 哺乳期妇女目前尚不清楚这种药物是否在母乳中排泄。由于许多药物都是从母乳中排出的,因此在给哺乳期妇女服用ELMIRON®(爱泌罗)时应谨慎。 儿科使用尚未确定16岁以下儿童患者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不良反应】(爱泌罗)在总共2627名患者(2343名女性,262名男性,22名未知)的临床试验中进行了评估,这些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7岁[范围18至88,其中581名(22%)超过60岁]。在2627名患者中,128名患者接受了为期3个月的试验,其余2499名患者接受了长期的非盲试验。 6/2627(0.2%)的患者在服用该药3-75个月内死亡。死亡与其他并发疾病或手术有关,但一名患者的死因不明。 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3%(33/2627)。两个病人有严重的腹痛或腹泻和脱水,需要住院治疗。由于没有间质性膀胱炎患者的对照组同时接受评估,因此很难确定那些不良反应与ELMIRON®相关,而那些不良反应与并发疾病、药物或其他因素相关。下面描述的是ELMIRON®治疗2499名间质性膀胱炎患者的非盲临床试验的不良事件报告。在最初的2499名患者中,1192名(48%)接受ELMIRON®(爱泌罗)治疗3个月;892名(36%)接受ELMIRON®(爱泌罗)治疗6个月;598名(24%)接受ELMIRON®(爱泌罗)治疗1年,355名(14%)接受ELMIRON®(爱泌罗)治疗2年,145名(6%)接受4年。 频率(1-4%)的不良反应:脱发(4%)、腹泻(4%)、恶心(4%)、头痛(3%)、皮疹(3%)、消化不良(2%)、腹痛(2%)、肝功能异常(1%)、头晕(1%)。 频率(≤ 1%)的不良反应:消化方面:呕吐,口腔溃疡,结肠炎,食道炎,胃炎,肠胃胀气,便秘,厌食,牙龈出血。血液方面:贫血、瘀斑、凝血酶原时间延长、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过敏反应:过敏反应,光敏性。呼吸系统:咽炎,鼻炎,鼻出血,呼吸困难。皮肤及其附属器:瘙痒,荨麻疹。特殊感觉:结膜炎,耳鸣,视神经炎,弱视,视网膜出血。 上市后情况在批准使用戊糖多硫酸钠期间,发现了以下不良反应;由于这些反应是来自不确定人群的自愿报告,因此并不总是能够可靠地估计其发生频率或确定体重增加和水肿与药物接触的因果关系。 直肠出血:ELMIRON®在一项随机、双盲、平行组的4期研究中进行评估,该研究对380名间质性膀胱炎患者进行了为期32周的治疗。每日剂量为300mg(n=128)时,6.3%的患者报告直肠出血为不良事件。在大多数患者中,事件的严重程度被描述为“轻微”。在该研究中,每天服用ELMIRON®900 mg(剂量高于批准剂量)的患者直肠出血的发生率更高,为15%。 肝功能异常:在100名男性(51名ELMIRON®和49名安慰剂)中进行为期16周的随机、双盲、平行组2期研究。在每天900mg的剂量(高于批准的剂量)下,ELMIRON®治疗的11.8%(n=6)和安慰剂治疗的2%(n=1)患者的肝功能升高被报告为不良事件。 【过量使用】尚未有过量用药的报告。根据药物的药效学,毒性可能反映为抗凝、出血、血小板减少、肝功能异常和胃不适。(见临床药理学和预防措施章节)在一项临床试验中,以每天900mg的剂量持续32周(n=127),15%的患者报告直肠出血为不良事件。在ELMIRON®组51名患者和安慰剂组49名患者参加的临床试验中,每天服用ELMIRON®900 mg,持续16周,ELMIRON®组11.8%和安慰剂组2%的患者的肝功能升高被报告为不良事件。如果出现急性过量,应尽可能给患者洗胃,仔细观察并给予症状和支持性治疗。 用法用量ELMIRON®的推荐剂量为300mg/天,每次一颗100mg胶囊口服,每日三次。胶囊应在饭前1小时或饭后2小时用水服用。 接受ELMIRON®治疗的患者应在3个月后必须重新评估。如果没有改善,并且没有出现不良事件,ELMIRON®(爱泌罗)可以再继续使用3个月。患者在服用6个月后,疼痛未改善时,不建议继续服用。 包装ELMIRON®是一种白色不透明印有“BNP7600”的硬明胶胶囊,含有100mg的戊糖多硫酸钠。每瓶装100粒胶囊。  贮存在受控室温下储存15°-30°C(59°-86°F)。放置在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 患者有可能提出的一些问题:ELMIRON®(爱泌罗)是否能代替止痛药?ELMIRON®用于治疗间质性膀胱炎(IC)的疼痛或不适。目前尚不清楚ELMIRON®的确切工作原理,但它不是阿司匹林或对乙酰氨基酚之类的止痛药,因此必须按照规定持续服用止痛药以缓解疼痛。 不能服用ELMIRON®(爱泌罗)的患者l 接受手术的患者应在手术前咨询医生何时停止使用ELMIRON®(爱泌罗)。l 只有在明确需要的情况下,才应在怀孕期间使用ELMIRON®(爱泌罗)。 什么情况下慎重服用此药?l 你正在服用抗凝治疗,如华法林钠,肝素,大剂量阿司匹林,或抗炎药物,如布洛芬。你怀孕了。你有肝脏问题 ELMIRON®(爱泌罗)用法用量每天三次口服1粒ELMIRON®(爱泌罗)胶囊,饭前至少1小时或饭后2小时用水。每粒胶囊含有100mgELMIRON®(爱泌罗)。 使用注意事项在接受抗凝治疗,如华法林钠,肝素,大剂量阿司匹林或消炎药,如布洛芬,咨询你的医生。 常见副作用最常见的副作用是脱发、腹泻、恶心、便血、头痛、皮疹、胃部不适、肝功能检查异常、头晕和瘀伤。据报道,服用ELMIRON®(爱泌罗)的患者因体内液体积聚而导致体重增加和肿胀。 如果这些副作用持续存在或令人烦恼,或大便中有血,请咨询你的医生。如果您怀疑有人服用了超量的药物,请及时与当地急诊中心取得联系。请放在小孩无法接触的地方。  个人建议间质性膀胱炎的粘膜保护方案(仅供参考):1.  初次服用爱泌罗前3-6个月,建议每日服用爱泌罗3次,一次1粒,每月灌注西施泰两次,两周一次。2.  6-12个月,建议口服爱泌罗可酌情减量至每天2粒,早晚各一粒,膀胱灌注可酌情延长灌注间隔,最长间隔不超过4周。3.  第二年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的情况下,可逐渐停用爱泌罗,继续西施泰灌注,每月一次,再维持半年至一年。4.  口服爱泌罗和灌注西施泰3-6个月,无症状改善,或症状加重并出现会阴疼痛,建议口服爱泌罗+西施泰持续灌注+二线微创疗法干预(骶神经调节或肉毒素注射)综合维持治疗。必要时面诊医生具体分析。 

张鹏 2020-04-22阅读量1.4万

沈文俊医师访问哈佛大学波士顿...

病请描述:波士顿地处美国东海岸,世界闻名的哈佛大学无疑是它的掌上明珠。波士顿儿童医院作为哈佛大学附属的儿童专科教学医院,其各项专业在美国长期排名居前。神经外科专业排名第一,其中脑血管专业主要医治烟雾病、动静脉畸形。2016年复旦儿科医院沈文俊医师应哈佛专家Edward Smith邀请,赴波士顿儿童医院学术访问。总共3周的时间内,参加了美方的病例讨论、专科门诊以及观摩手术。非常有幸与波士顿儿童医院烟雾病事业的奠基人 Scott M. 教授见面,一例烟雾病术后10年因为外伤需要再次探查的病人让我得以直观观察术后的慢性血管融合。波士顿儿童医院的学术观点认为血管融合术非常有效地改善烟雾病缺血的皮层,一经诊断建议早期手术治疗。波士顿儿童医院在烟雾病诊疗方面很有经验,他们对于哪些病人术后能够从血管融合获益改善临床症状,从复查的影响学资料能够找到一定的特征。得益于术中神经监护和磁共振的应用,波士顿儿童医院有能力一次全麻手术中施行双侧的血管融合术。手术中每隔20分钟进行感觉及运动电位的诱导记录,完成第一侧术后在手术室中行MRI检查除外新发脑梗。这样的手术方案在保证手术安全的前提下避免了等待第二次手术期间带来的风险。哈佛的专家同样发现虽然很多病人症状得到缓解,但是头痛依然存在,其中的机制有待研究。烟雾病的病人术后需要长期规范的随访,波士顿儿童医院有专门的医疗秘书负责联系、登记、统计,对于总结规律和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很有帮助。这次学术访问,我们两个烟雾病中心充分交流了临床经验和科研思路,相信广大的患者一定会获益匪浅。

沈文俊 2019-11-13阅读量9136

儿童偏头痛的诊疗建议--美国...

病请描述:OBJECTIVE 为偏头痛儿童和青少年的急性对症治疗提供循证建议。 METHODS 我们根据美国神经病学会的证据分类标准对文献进行了系统的综述,并对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进行了评估。一个多学科小组制定了实践建议,整合了系统评价的结果并遵循医学研究所的相关流程,以确保透明度和患者参与度。建议由结构化的理由支持,整合了系统评价的证据,相关证据,护理原则以及证据推断。 RESULTS 有证据支持使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和曲坦类药物(主要在青少年中)缓解偏头痛的功效,尽管对证据的信心因药物而异。高度肯定的是,接受口服舒马曲坦/萘普生和佐米曲普坦鼻喷雾剂的青少年比接受安慰剂的青少年在2小时内无头痛的可能性更高。没有急性疗法可有效治疗偏头痛相关的恶心或呕吐。一些曲普坦对偏头痛相关的恐惧症和畏光症有效。 RECOMMENDATIONS 儿童和青少年急性偏头痛的治疗建议着重于早期治疗的重要性,选择最适合个体偏头痛发作特征的给药途径,并就可能加重偏头痛的生活方式因素提供咨询,包括避免触发和用药过度。

刘建仁 2019-10-21阅读量9165

抑郁、焦虑、失眠该不该用5-...

病请描述: 5-HTP(5-羟基色氨酸)是蛋白质结构单元L-色氨酸的化学副产物。目前市售5-HTP主要由非洲植物加纳籽Griffonia simplicifolia的种子商业化生产。在5-HTP到底是该用于日常保健或者医疗用药上,国内外专家看法不一。让我们看看5-HTP在国内外都被分别用于了哪些疾病?简单总结:失眠、抑郁症、焦虑症、偏头痛和紧张型头痛、纤维肌痛、肥胖症,经前期综合症、经前期烦躁不安症、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癫痫症和帕金森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中医科王永志一、5-HTP如何发挥作用5-HTP通过增加化学物质血清素(Serotonin)的产生在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中起作用。5-羟色胺可以影响睡眠、食欲、体温、性行为和疼痛感。由于5-HTP可以增加5-羟色胺的合成,因此它被推荐用于多种疾病,其中5-羟色胺被认为在抑郁症、失眠、肥胖症和许多其他病症中起重要作用。二、5-HTP的用途和有效性1.可能有效:⑴抑郁症。一些临床研究表明,口服5-HTP可改善抑郁症状。几项研究发现,每日服用150-3000毫克2-4周可改善抑郁症状。一些早期的研究表明5-HTP对于某些人的作用可能与传统的抗抑郁药疗法一样有益。2.可能没有效果⑴唐氏综合症:研究表明给予唐氏综合征婴儿5-HTP可能会改善肌肉和活动,而另外的研究表明,从婴儿到3至4岁时,它不会改善肌肉或发育。研究还表明,与传统处方药一起联用5-HTP确实可以提高发育,社交技能或语言技能。3.证据不足⑴酗酒:5-HTP与D-苯丙氨酸和L-谷氨酰胺40天可减少酒精戒断症状。然而,一年中每天都服用5-HTP似乎不能帮助人们停止饮酒,5-HTP单独用于酒精中毒的作用尚不清楚。⑵阿尔茨海默氏病:早期研究表明,口服5-HTP不会有助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症状。⑶焦虑:有关5-HTP对焦虑症的影响证据尚不清楚,每日口服25-150mg 5-HTP和卡比多巴貌似可以减轻患者的焦虑症状,但是服用较高剂量的5-HTP,每日225 mg或更多,则有可能使焦虑恶化。此外,通过静脉每日应用60毫克5-HTP并不会减轻患者的焦虑。⑷神经系统障碍(共济失调):关于使用5-HTP治疗小脑性共济失调的证据尚不清楚。早期的证据表明每天服用5mg/kg的5-HTP 4个月可以减少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然而,其他研究表明,每日服用5-HTP长达1年不会改善小脑性共济失调症状。⑸纤维肌痛:每日三次口服100mg 5-HTP 30-90天可改善患有纤维肌痛的人的疼痛,压痛,睡眠,焦虑,疲劳和晨僵。⑹更年期症状:每日服用150毫克5-HTP达4周并不能减少绝经后妇女的潮热。⑺偏头痛:关于5-HTP预防或治疗成人偏头痛的证据尚不清楚。一些研究表明,每日服用5-HTP不会减少偏头痛,而其他研究表明它可能与处方药一样有益。另外,5-HTP并不能减少儿童偏头痛。⑻帕金森病:每日口服100-150毫克5-HTP与常规药物联用似乎可以减少震颤,但这些益处只能持续5个月。服用较大剂量的5-HTP,每日服用275-1500毫克以及卡比多巴有可能会使症状恶化。⑼精神分裂症:每天服用800 mg至6克5-HTP与卡比多巴90天可能会改善一些年轻男性的精神分裂症症状。⑽紧张头痛:5-HTP不会减少疼痛或紧张性头痛的时间⑾海洛因戒断症状:200毫克5-HTP连同6天的酪氨酸,磷脂酰胆碱和L-谷氨酰胺,可能会减少失眠和戒断症状。⑿肥胖:5-HTP可能有助于减少肥胖人群的食欲、热量摄入和体重。⒀其它:失眠、经前期综合症、经前烦躁不安症、注意缺陷-多动症以及其他一些疾病,均需要更多证据来评估5-HTP用途的有效性。三、副作用和安全性1.适当口服5-HTP可能是安全的,5-HTP已经在临床或保健市场安全使用,剂量最高至每天400毫克,长达1年。然而,一些服用过它的人已经出现了称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肌痛综合症(EMS)的情况,这是一种严重的情况,涉及极度肌肉压痛(肌痛)和血液异常(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有些人认为EMS可能是由某些5-HTP产品中的意外成分或污染物引起的,然而,目前伤没有足够的科学证据来知道EMS是否由5-HTP、污染物或其他因素引起。针对这种意外,应该谨慎使用5-HTP。5-HTP的其他潜在副作用包括胃灼热,胃痛,恶心,呕吐,腹泻,嗜睡,性问题和肌肉问题。大剂量口服5-HTP可能不安全。每日6-10克的剂量与严重的胃病和肌肉痉挛直接相关。2.哪些是应该特别注意的事项?⑴儿童:适当口服5-HTP可能是安全的,在12岁以下的婴儿和儿童中,每日剂量高达5 mg/kg可安全使用达3年。与成年人一样,儿童也患有嗜酸细胞增多症-肌痛综合征(EMS)的可能性,这是一种涉及极度肌肉压痛(肌痛)和血液异常(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严重疾病。⑵怀孕和哺乳:如果怀孕或哺乳,没有足够的证据来证明服用5-HTP的安全性,应该避免使用。⑶手术:5-HTP可以影响大脑血清素的分泌,手术期间的一些药物也可能影响血清素。手术前服用5-HTP可能会导致大脑中血清素过多,并可能导致严重的副作用,包括心脏问题、寒战和焦虑,应至少在手术前2周停止服用5-HTP。四、5-HTP与哪些药物容易产生相互作用?1.抗抑郁药与5-HTP相互作用5-HTP增加了血清素的分泌,一些抑郁症药物也会增加5-羟色胺,同时服用5-HTP以及这些抑郁症药物可能会造成血清素分泌急剧增多导致严重的副作用,形成可能危及生命的不良药物反应,出现精神状态改变、自主神经机能亢进和神经肌肉异常的临床三联征,又称5-羟色胺综合征,症状包括心律失常等心脏问题,寒战、出汗或瞳孔散大的自主神经症状和间断性震颤或肌阵挛及反射亢进等异常表现。这些抗抑郁症药物可能包括:氟西汀、帕罗西汀、左洛复、阿米替林、氯米帕明、丙咪嗪、苯乙肼、反苯环丙胺等。5-HTP和以上药物合用请一定持谨慎态度,某些人在不耐受的情况下,可能一个治疗剂量的抗抑郁药就能导致5-羟色胺综合征。2.帕金森药物左旋多巴/卡比多巴与5-HTP相互作用5-HTP可以影响大脑,左旋多巴/卡比多巴也会影响大脑,将5-HTP与卡比多巴一起服用会增加严重副作用的风险,包括言语加快、焦虑、攻击性等。3.右美沙芬与5-HTP相互作用右美沙芬为中枢性镇咳药,主要抑制延脑的咳嗽中枢,通过外周途径作用于σ1受体而发挥镇咳作用但机制不明,它的活性代谢物右啡烷拮抗NMDA受体,会导致烦躁不安和焦虑,右美沙芬又能与5-HT2A受体结合,联用5-HTP极有可能引起5-羟色胺综合征,如果咳嗽服用右美沙芬,请勿服用5-HTP。4.类似相互作用药物:哌替啶(度冷丁)、喷他佐辛、曲马多、芬太尼、羟考酮等,任何可以导致中枢5-HT能神经传递增加的药物或者联合用药均有引起5-HT综合征的风险。常见可能导致5-HT综合征的药物如下图: 五、用法用量:用法:成人口服。用量:鉴于保健剂量和医疗用药剂量差别很大,建议向有经验医生仔细咨询,尤其要告知两周内正在服用的药物,避免药物不良相互作用引起危及生命的5-羟色胺综合征。六、最后:感谢您的通读,同时欢迎您关注我的微博“医生王永志”,有问题可以给我留言,我会定时上线回答大家的问题!参考文献:1.五羟基色氨酸对抑郁症的影响及其机制.中国新药杂志.20122.5-羟基色氨酸研究进展.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143.加纳籽中5-羟基色氨酸的研究进展.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84.5-Hydroxytryptophan(5-HTP)University of Maryland Medical Center.20125.5-Hydroxytryptophan:a clinically-effective serotonin precursor".Alternative Medicine Review.19986.An open-label trial of L-5-hydroxytryptophan in subjects with romantic stress.Neuro endocrinology letters.20107.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bsorption of 5-hydroxytryptophan from an integrated diet,by means of Griffonia simplicifolia extract,and the effect on satiety in overweight females after oral spray administration.Eat Weight Disord.20128.Restoration of 3,4-methylenedioxymethamphetamine-induced 5-HT depletion by the administration of L-5-hydroxytryptophan.Neuroscience.2007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王永志 2019-08-27阅读量2.1万

神经内镜新技术的临床应用

病请描述: 神经内镜技术问世已百年,其真正快速发展却只有20年的历史,尤其近10年,随着技术、设备、器械的不断进步,神经内镜技术已成为微创神经外科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在许多常见神经外科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神经外科高阳内镜下手术包括全内镜下手术和神经内镜辅助下手术。1. 全程内镜下手术a. 经鼻蝶入路治疗颅中、后窝底病变。1909年,Cushing第1次采用经鼻蝶入路治疗鞍区病变。同年,Halstead采用经鼻蝶入路切除1例颅咽管瘤。1963年后Hardy引进显微外科技术,经蝶入路逐渐成为治疗鞍区病变的标准术式。1992年Jankowski等首次在内镜下行经鼻蝶垂体肿瘤切除术。内镜经鼻手术已广泛应用治疗颅底病变,对深部组织有独特优势,术野高清,可观察范围从筛板最前缘到鞍背、枕大孔,两侧到海绵窦外侧、视神经管开口,用角度镜还可以观察Meckel氏囊、海绵窦内、下丘等,神经内镜适合该区域的手术。神经内镜下垂体肿瘤全切率是显微镜手术1.62倍,术后脑脊液鼻漏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显微镜治疗。神经内镜在治疗颅咽管瘤、斜坡胆脂瘤、脊索瘤亦具有一定优势,且可利用经鼻入路处理斜坡后、脑干腹侧的肿瘤及动脉瘤。对位于颅前窝底、鞍区、斜坡的病变,神经内镜具有明显优势,但脑脊液漏的风险明显高于开颅手术,术中止血及规范的脑脊液鼻漏修补术是该入路成功的关键。b. 内镜眶上和眼睑锁孔入路治疗颅前窝底疾病锁孔手术源于上世纪80年代,从眶上锁孔入路到眶外侧入路、经眼睑入路等,其骨瓣面积越来越小。神经内镜可弥补显微镜直视下牵拉脑组织的缺陷,尤其是颅底肿瘤、动脉瘤、囊肿等。神经外科内镜领域的先驱,Pernetzky和Fries证明即使是复杂颅底手术,神经内镜微侵袭治疗也是可能的。锁孔手术技术的核心是精准定位,以最小创伤到达手术区域,以小切口、小骨窗及有效暴露病变为特点。其切口隐藏于发际内、眉间,满足病人的美容需要,同时对血管、神经损伤轻微。在内镜下能充分暴露术区,同时减少暴露无效脑组织,并且在治疗鞍上肿物、巨大垂体肿瘤等突向颅前窝底的病变时,可避免发生脑脊液鼻漏的风险。 锁孔入路手术还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特点,Schramm等报道锁孔手术与常规开颅手术相比,手术时间减少25%。内镜眶上锁孔入路创伤小,术后不留疤痕,在充分减压后可清晰显示额叶底部的神经和血管,对颅前窝底病变、垂体肿瘤突入鞍内可行此入路,但对向后生长的垂体肿瘤及颅咽管瘤难以达到全切除,术中注意保护嗅神经。 c. 前额入路治疗脑室内肿瘤、脑室内出血、脑积水 脑室是脑脊液循环系统,是颅内最大空间,是内镜的最先使用区域。Siomin和Constantini报道利用小儿膀胱镜治疗脑积水。内镜下前额入路适应证包括:①脑积水。目前利用神经内镜治疗脑积水主要有第三脑室底造瘘术(endoscopic third ventriculostomy,EVT)、透明隔造瘘术、中脑导水管再通术、内镜辅助下各种分流术(脑室-腹腔分流术、脑室-心房分流术、脑室-胸腔分流术)等。术中可烧灼脉络丛以减少脑脊液分泌,使脑积水病人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神经内镜辅助分流术可直视下放置脑室段避免插入脉络丛及对侧脑室,期间若有出血可及时处理,如感染性脑积水可行脑室内冲洗后再行ETV,ETV可改变脑脊液动力学,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交通性脑积水。②脑室内出血。相比脑室内注入尿激酶,内镜手术可更快清除血肿,且可行ETV,部分病人可避免二次行脑积水治疗。③脑室内肿物活检术。包括切除脑室内肿瘤和丘脑胶质瘤等手术。 脑室内的巨大空间为内镜提供广阔视野,术前需根据肿瘤的位置决定脑室入口,其缺点主要是出血迅速时难以止血,由于骨孔较小限制穿刺方向,难以全切除向左右生长的肿瘤。 d. 经天幕入路治疗第三脑室后部病变 第三脑室后部病变主要包括:生殖细胞肿瘤、脑膜瘤、室管膜瘤、胶质瘤、动静脉畸形、蛛网膜囊肿,最多见生殖细胞肿瘤,其发生率约占颅内肿瘤的0.4%~1.0%,其中84%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男性多于女性。临床表现常为颅内压增高、邻近组织受压及内分泌症状。经天幕入路可经小脑幕与枕叶间隙、小脑间隙进入,其优点主要是沿天然通道进入,避免损伤正常脑组织;缺点主要有直窦损伤,手术操作空间较小,手术入路取决于肿瘤的性质、部位、大小等特征。由于第三脑室后部肿瘤对放、化疗极为敏感,故神经内镜手术更多用于肿瘤活检。经天幕入路暂无大量内镜手术病例,需解剖实验加以验证,但经天幕入路是治疗第三脑室后部病变的一种方法。 e. 其他入路治疗脑出血、颅内脓肿、蛛网膜囊肿 ①在我国高血压性脑出血约占急性脑血管病的20%~30%,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方式较多,开颅血肿清除术是传统治疗方法,但术后并发症较多、住院时间长。自从1985年Auer首次报道颅内出血的内镜治疗方法后,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已取得巨大进步,手术关键点在于骨窗直径约1.5 cm,并放置透明导管鞘,最后置入神经内镜及血肿碎吸器进行血肿清除术。在术前3D重建血肿位置,并利用导航更有利于神经内镜操作。其优点在于小切口、手术时间短,但不适用于出血量较多引起脑疝需要去骨瓣的病人。 ②慢性硬膜下血肿亦可使用内镜治疗。 ③蛛网膜囊肿。该病变一般位置浅表,可直接经颅开小孔进入。优点是视野清楚、微创、操作简单。缺点主要有:造瘘不当可导致漏口闭合,囊内止血不彻底导致术后头痛,使用电凝造瘘可能导致漏口以下血管痉挛引起脑梗死。 ④单个巨大颅内脓肿。该病变可行神经内镜下引流及冲洗,优点在于小切口。此类病变内镜不作为首选,但可进一步拓展内镜的功能。 f. 乙状窦后入路治疗侧颅底及桥小脑角区病变 乙状窦后入路是微血管减压术的经典入路。目前,显微镜手术已成为微血管减压术的主流治疗方法,也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首选治疗方法。但显微镜术后复发率仍较高,主要原因是桥小脑角区脑神经复杂,血管和神经关系紧密导致术中难以发现责任血管,不能明确分离责任动脉,及过度牵拉脑组织引起脑神经损伤。术前根据3D-TOFMRI可明确血管与神经的关系,便于指导手术。内镜为全景视角、垂直深度观察无需过度牵拉脑组织。该入路临床研究颇多,其手术切口大致同显微镜手术,开骨瓣后可全程内镜。乙状窦后入路内镜和显微镜手术在病变全切率方面无明显异常,但内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显微镜。 g. 脊髓脊柱病变 1983年,Forst和Hausmann首次将关节镜引入脊柱外科减压术,然后经过Schreiber、Kambin、Yeung和Hoogland等学者的逐步发展,现临床上主要有YESS(Yeungendoscopic spine system)和TESSYS(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等技术。手术区域主要包括:①颅颈交界区的Chiari畸形。②颈胸腰骶段的椎间盘突出、蛛网膜囊肿、脊髓空洞、椎管狭窄、脊髓外肿瘤、脊髓栓系等。脊髓疾病症状较为明显,手术目的主要是减轻病人症状,保证脊柱稳定性。显微镜手术治疗脊髓病变已发展较为成熟,术后恢复良好。 神经内镜作为新型微创技术,其手术切口较之前缩小,如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皮肤切口可仅3 cm,且其高清可视化、微创化对于减少术中出血及神经根保护作用明显,术后病人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最快可于术后第2天出院。但其缺点也尤为突出:操作空间小,调整工作通道较为繁琐,止血困难等无法避免。故手术前需积极评估病情,对严重狭窄、巨大肿瘤等仍需显微镜手术治疗。术后需密切注意切口情况,避免因感染导致手术失败。2. 神经内镜辅助下手术神经内镜作为神经外科必备工具,其不仅可以单独治疗相关疾病,在辅助显微镜手术方面也可发挥其优势。显微镜的特点在于:①立体感较强。②不需要很大操作空间,对脑实质性病变具有明显优势,但难以精准切除深部组织,术中牵拉明显可引起较多并发症。③出血不会导致视野模糊。④手术切口较大。 内镜的特点表现为:①视野高清,但无立体感(在3D内镜出现后会得到改善)。②0°~90°镜头全景无死角观察(变色龙镜)。③其放大效应对细微组织可做到精准定位和切除。④手术切口小、符合微创原则。⑤需要较大操作空间。⑥术区大量出血可导致视野模糊。 神经内镜对术者的操作要求极高,熟练掌握需要很长的训练时间,对较多临床医师而言,全程内镜下操作难度较大。如果显微镜手术同时辅以神经内镜观察则可明显提高手术效率及手术时间。 ①桥小脑角区病变:该区脑干发出神经较多,各神经的位置不一,需要较高的立体视角明确病变及神经位置并进行相关操作,直视下神经下方及侧方难以观察,过度牵拉可能导致神经损伤,此时使用神经内镜可避免此类问题。虽单纯用一种工具可以治疗该区域疾病,但两者相结合可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减少手术并发症。 ②巨大垂体肿瘤:对于HardyD级的垂体肿瘤,其向脑室方向生长,单纯神经内镜经鼻蝶垂体肿瘤切除术只能切除鞍内部分,脑室端肿瘤在仰卧位时难以下降至鞍内,故术后肿瘤残留率极高。术后观察肿瘤仍无法下降者,可行经翼点、眶上、纵裂等入路开颅垂体肿瘤切除术。 ③脑室内占位:神经内镜对脑室内占位具有绝对优势,但微小骨窗会限制内镜的横向切除,故对较大肿瘤可行内镜辅助显微镜联合切除。3.神经内镜的发展趋势随着神经内镜器械发展及微创理念进一步深化,越来越体现出神经内镜在神经外科方面的优势。神经内镜在脑室外科、颅底外科及脊髓脊柱外科方面起到推动作用。神经内镜的发展空间很大,例如经脑室治疗脑室及其周边肿瘤,经鼻蝶斜坡入路治疗脑干前肿瘤等,但在探索新入路前必须保证手术的科学性、微创性及安全性。3D神经内镜是将来的发展趋势,其可弥补神经内镜二维视野的缺陷,机器人手术亦是将来发展的一个目标。但无论内镜器械多么优良,术者必须经过专业的神经内镜技术训练,对手术区域解剖有深刻认识。神经内镜只是一种工具,真正的新技术、新方法的探索需要各级神经外科医师的不懈努力。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高阳 2019-07-15阅读量8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