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头部 > > 小眼球 > 内容

小眼球内容

眼睑闭合不全常见原因

病请描述:上图是一位多年前在外院做过右眼上睑下垂矫正手术的患者、同时伴有双眼下睑内翻倒睫(尚未进行手术)。患者存在双眼闭合不全的情况,这是由于先天性和后天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尽管上睑下垂手术后的闭合不全比先天性闭合不全更为明显,但这并未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患者是因倒睫的刺激症状就医),因为眼睛有Bell征(闭眼时眼球向上转动)保护作用。眼睑疾病小知识:眼睑闭合不全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除了一些病理性的因素(突眼、面瘫、眼睑缺损等等)外,先天性(出生就有)和上睑下垂术后(尤其中重度上睑下垂术后较为常见)导致的闭合不全也比较常见。

郭昊晨 2024-10-28阅读量2220

脑膜瘤生长速度快吗?出现哪些...

病请描述:  在颅内肿瘤中,脑膜瘤很常见,占颅内肿瘤的19.2%。发病以成人多见,儿童较少,女性多于男性。脑膜瘤原发于蛛网膜内皮细胞,颅内蛛网膜颗粒与蛛网膜绒毛分布较多之处,都是脑膜瘤的好发部位。脑膜瘤在颅内分布很广,几乎各部位都可发生。此外,脑膜瘤有多发的特点,大的如拳头,小的如核桃或粟粒。   虽然脑膜瘤多为良性,但随着肿瘤的长大,同样会导致颅内压升高,压迫脑组织,形成脑疝,导致中枢神经损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早期患者应当引起重视。   什么样的生长速度算正常的?生长速度多快时,就必须要手术了?   文献报道,脑膜瘤的平均生长速度大约是每年直径长1~2mm,每种肿瘤、每个人的肿瘤生长速度都是不一样的,而且也不是匀速生长。只要肿瘤有生长,就不正常,需要尽早做手术,特别是那些生长速度很快的脑膜瘤,越早做手术越好。   比如,发现脑膜瘤,半年后第一次复查时,发现肿瘤有明显增大,就应该及早手术。如果说第一次复查时没什么变化,第二、三次复查时,发现肿瘤明显增大了,也要尽早手术。   脑膜瘤患者出现哪些症状就说明要手术了?   只要脑膜瘤引起了症状,就需要尽快手术。脑膜瘤引起的症状非常多,取决于肿瘤的位置、大小。比如有的肿瘤很大,会导致脑内压增高,出现颅内压高的表现,比如头痛、恶心、呕吐。但通常脑膜瘤引起颅内压高的问题时,表明病情已经很严重了。   对于那些颅底脑膜瘤,由于颅底分布着12对非常重要的神经,肿瘤压迫哪根神经,相应的神经功能就会受到影响。比如肿瘤压迫控制眼球活动的动眼神经,眼球活动受到影响,看东西有重影。如果肿瘤压迫了管听力的听神经,会出现听力减退甚至耳聋。肿瘤压迫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会出现吞咽困难、说话含糊不清、声音嘶哑、饮水呛咳等症状。   观察期间,脑膜瘤的大小没怎么变化,但是不同位置又出现新的脑膜瘤,这是为什么?是转移吗?   脑膜瘤大多是良性肿瘤,不会转移。这种情况,在医学上称为多发的脑膜瘤,发病率非常低,大概1%~8%。为什么会出现多个脑膜瘤,目前还不清楚,有多种学说试图解释这种现象。比如“多起源学说”认为,脑膜瘤既然会在这个地方长,就有可能在别的地方长。还有“单独起源学说”,认为肿瘤细胞会随着脑脊液的流动,播散到脑膜其他位置,从而出现多个脑膜瘤。还有一种非常少见的遗传性疾病——神经纤维瘤病,也会导致脑膜瘤多发。

赵天智 2024-10-24阅读量1910

脑膜瘤早治疗会比晚治疗好吗?...

病请描述:  脑膜瘤是一种颅内良性肿瘤,具有生长慢,病程长等特点,患上脑膜瘤,除了忧思惊恐之外,及时治疗非常重要。那么患上脑膜瘤到底应该怎么治疗?   脑膜瘤早治疗会不会比晚治效果好?   原则上是这样的。脑膜瘤基本上没有特别好的非手术治疗的方法,原则上趁肿瘤比较小的时候,及早治疗,手术的难度和风险也会小一些。   意外查出脑膜瘤,不管有没有症状,都要做手术吗?   随着人们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烈,核磁、CT等检查已经非常普及了,有的人只是体检,或者因为其他疾病做头部核磁时,意外发现脑膜瘤,但实际上患者完全没有症状。   那么,意外发现脑膜瘤,是否需要马上做手术,要根据脑瘤的大小、位置、生长速度,以及是否合并脑水肿,是否出现症状,比如头晕、头痛,来综合判断。意外发现脑膜瘤,绝大多数患者早晚还是得手术,具体手术的时机应该找经验丰富的医生来判断。   脑膜瘤患者出现哪些症状就说明要手术了?   只要脑膜瘤引起了症状,就需要尽快手术。脑膜瘤引起的症状非常多,取决于肿瘤的位置、大小。比如有的肿瘤很大,会导致脑内压增高,出现颅内压高的表现,比如头痛、恶心、呕吐。但通常脑膜瘤引起颅内压高的问题时,表明病情已经很严重了。   脑膜瘤还会引发癫痫,也就是俗话说的“羊癫疯”,患者会突然四肢抽搐,意识丧失、口吐白沫、小便失禁等症状。   对于那些颅底脑膜瘤,由于颅底分布着12对非常重要的神经,肿瘤压迫哪根神经,相应的神经功能就会受到影响。比如肿瘤压迫控制眼球活动的动眼神经,眼球活动受到影响,看东西有重影。如果肿瘤压迫了管听力的听神经,会出现听力减退甚至耳聋。肿瘤压迫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会出现吞咽困难、说话含糊不清、声音嘶哑、饮水呛咳等症状。

赵天智 2024-10-15阅读量1739

缝纫式复位、囊膜拉钩固定联合...

病请描述:[摘 要] 目的:探讨连续缝纫式复位、囊膜拉钩固定联合囊袋张力环(CTR)植入超声乳化治疗外伤性虹 膜根部离断合并晶状体半脱位的效果。方法: 对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台州市眼科医院收治的19例(19 眼)外伤性虹膜根部离断和晶状体半脱位伴外伤性白内障患者行内路连续缝纫式虹膜根部离断复位,联合临时性自制囊膜拉钩囊袋固定下的晶状体半脱位超声乳化及CTR和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视力、眼压、虹膜根部复位、瞳孔形状和IOL位置情况。结果:19眼手术成功,术中无虹膜损伤及后囊膜破裂等并发症。术后所有术眼虹膜根部离断完全复位;瞳孔基本圆形15眼,近似圆形或竖椭圆形各2眼;IOL位置均良好。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眼压正常,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缝纫式复位、囊膜拉钩固定联合CTR植入超声乳化治疗外伤性虹膜根部离断和晶状体半脱位,手术损伤小,提高了超声乳化手术的安全性。术后虹膜离断根部复 位 ,IOL位正,视力恢复理想。[关键词] 虹膜根部离断;晶状体半脱位;缝纫式复位;超声乳化眼球钝挫伤可造成虹膜根部离断、悬韧带离断、晶状体半脱位等闭合性复合伤。大的虹膜根部离断,可产生双瞳,出现单眼复视、眩光和畏光等 症状。晶状体半脱位和外伤性白内障除引起视力下降外,还可能导致继发性青光眼。这种复合伤严重危害患者眼内结构及视功能,应适时手术治疗,以达到离断的虹膜根部解剖复位和视力提高的目的 [1-2]。本研究对虹膜根部离断合并晶状体半脱位伴外伤性白内障患者19例(19眼)采用微创方式的联合手术,一期同时行内路连续缝纫式虹膜根部离 断复位联合自制临时性囊膜拉钩囊袋固定下的白内 障超声乳化,以及囊袋张力环(capsular tension ring, CTR)和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 IOL) 植入。经临床观察,效果良好,达到了虹膜离断根部解剖复位和视力提高的目的,现报告如下。对象和方法1.1 对象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台州市眼科医院收治的因眼球钝挫伤所致的虹膜根部离断合并晶状体半脱位患者19例(19眼),其中男13例,女 6例;左8眼,右11眼; 年龄31~65(48±17)岁。眼外伤距手术时间为5~7 d者3眼,8~10 d者7眼,13~15 d者5眼,18~20 d者3眼,24 d者1眼。本研究经台州市眼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 或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1.2 术前检查裂隙灯显微镜检查:19眼均见虹 膜震颤,虹膜根部不同程度离断。离断范围≤ 90°者5眼,100°~120°者12眼,130°~150°者2眼。虹膜根部离断位于鼻侧者9 眼,位于下方者2 眼,位于颞侧者8眼。瞳孔呈“D”形或不规则形,其中虹膜背面翻转遮掩部分瞳孔并粘连者4 眼。19 眼均见晶状体半脱位并伴外伤性白内障。核硬度I级者 7 眼,II级者 11 眼,III级者 1 眼。超声生物显微镜 (ultrasound biomicroscopy, UBM)检查:虹膜根部离断,离断范围与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所见相当。悬韧带部分离断,晶状体半脱位。悬韧带离断范围< 90者4 眼,90°~120°者10 眼,130°~150°者4 眼,160°~180°者1眼。悬韧带离断部位与虹膜根部离断部位相仿。19 眼均无睫状体离断。眼B超检查:19眼均无视网膜脱离。对伴玻璃体前房脱出、积血或继发青光眼者本研究排除在外。1.3 囊膜拉钩制作于手术台上取5/0 聚丙烯缝 线约15 mm长,用眼科电凝或球形止血器将其一端 热处理,弯成头端呈钝圆的钩状。将硅胶块切成 3 mm&times;3 mm大小,作为能起定位作用的拉钩塞子。25G注射针头穿过硅胶塞子,将制作成囊膜拉钩形状的5/0聚丙烯缝线尾端引入针尖孔内;再把针头上的硅胶塞子前推,套在5/0聚丙烯缝线上;从针头上拔出5/0 聚丙烯缝线,完成囊膜拉钩的制作。拉钩头部的弯钩约2 mm长或根据术中需要,弯曲角 度根据术中情况调整。1.4 手术方法以右眼为例,局部或表面麻醉后,作颞侧或颞上方透明角膜1.8 mm切口及相应的辅助 切口,前房注入黏弹剂。按以下步骤依次手术:① 内路连续缝纫式虹膜根部离断复位:经角膜主切 口,对离断虹膜呈翻转卷曲的用黏弹剂展平。29G注 射针头经角膜主切口进入前房,从虹膜根部离断一 端的虹膜缘穿过;于原虹膜根部位置穿出眼外。将 10/0尼龙缝线自针尖孔处引入并从其尾端拔出,两头各留一定长度后针头尾端套入针管。带缝针一 侧的缝线留于眼外,针头退回前房;再次从虹膜离 断缘穿过,亦从相应的虹膜根部位置穿出。将针尖旁的缝线拉出成圈状,把留置眼外的缝针从第一针缝线根部的结膜针孔处穿入,经结膜下或巩膜浅层,紧贴注射针头穿出,再穿过线圈。带线针头再次退回前房,如此反复至虹膜根部离断另侧端。抽紧眼内外缝线,确定虹膜根部复位后,两线头打结并剪断缝线,线结埋于结膜下。②囊膜拉钩固定联合CTR植入超声乳化:前囊膜连续环形撕囊(continuous circular capsulorhexis, CCC)后,依晶状体悬韧带断裂范围,于靠近虹膜根部的透明角膜做1~4个穿刺口,间距均匀。自穿刺口向前房置入拉钩,钩住CCC边缘,固定囊袋;硅胶塞子固定 拉钩位置。轻柔水分离分层后做晶状体超声乳化 I/A吸净皮质。前房及囊袋内注入黏弹剂,植入CTR 于囊袋赤道部后,推注器囊袋内植入美国博士伦 Akreos MI60或蔡司CT ASPHINA 509M型折叠式IOL。撤除拉钩,吸净前房黏弹剂,水密角膜切口。1.5 术后处理术后术眼局部予以托吡卡胺滴眼 液每晨1次以活动瞳孔,共2~3 d。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4 次/d,2 周后停用。随后局部予以双 氯酚酸钠滴眼液,4 次/d,持续 1 个月。视术眼炎 症反应情况,酌情全身予以皮质类固醇药物。术 后及随访期间检查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 BCVA)、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 UCVA),并通过非接触性眼压计(non contact tonometer, NCT)测量眼压。观察前房、虹 膜根部复位和IOL位置等情况。术后3 个月随访时 做UBM和前房角镜检查以进一步了解前房角、虹膜 根部复位和IOL位置情况,术后随访6个月。1.6 统计学处理方法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 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不同时间点间的比 较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频数 和百分比表示,2组间比较采用χ2 检验或Fisher确 切概率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1 术中情况19眼手术均顺利完成,无虹膜误 吸、后囊膜破裂、悬韧带离断范围扩大等情况。囊 膜拉钩植入数量为悬韧带断裂范围< 90°的4 眼植 入1~2 个拉钩,90~120° 的10眼植入3~4个拉钩, 其余5 眼植入4 个拉钩。CTR均顺利植入。其中CCC完成后,行囊袋水分离再加弥散型黏弹剂(Viscoat, 美国Alcon公司)分离后植入3眼,核吸除后植入7眼,皮质吸除后植入9眼。2.2 术后情况术后检查所见:出院时裂隙灯显微镜检查:19眼前房深度可,虹膜离断根部复位,原根部离断 处未见裂隙。瞳孔基本圆形 15 眼,近似圆形2 眼,竖椭圆形并鼻侧轻度移位2眼。瞳孔直径约3 mm者 15眼,4~5 mm者4眼。19眼IOL位置良好。随访时 19眼虹膜根部均完全复位,瞳孔形态与出院时基本 相同;IOL居中。术后3个月UBM检查证实19眼离断 的虹膜根部均复位;IOL位置可,末见明显偏位或倾 斜者。图2 为 1例患者的右眼外伤性虹膜根部离断 及晶状体半脱位术前、术中及术后3个月UBM检查图 像。前房角镜检查19眼虹膜根部离断处复位良好, 基本附着于巩膜突部位。16眼房角开放,未见与小 梁明显粘连者,亦无周边虹膜前粘连者。3 眼见虹 膜根部离断复位处房角局限性狭窄,范围为1~2钟 点。随访期间无黄斑水肿、视网膜脱离、脉络膜脱 离或玻璃体积血等与手术相关的术后并发症。19眼术后BCVA均较术前明显提 高,术前BCVA(LogMAR)为1.19±0.39,术后1 d提高至0.40±0.14,术后 1、3、6 个月进一步提高至 0.18±0.07、0.17±0.16、0.15±0.06,差异均有统 计学意义(P<0.01)。19眼术前UCVA为眼前指数者 3眼,0.06者4眼,0.08者4眼,0.1者6眼,0.2者2眼; 视力均无法矫正。3 眼术后有轻度畏光症状,可能 与外伤性瞳孔散大有关。术前19眼眼压为10.2~19.6 mmHg (1 mmHg=0.133 kPa),平均(14.9±4.7)mmHg;术后 1 d所有术眼眼压为11.4~18.6 mmHg,平均(15.0± 3.6)mmHg;术后 1 个月眼压为 10.6~19.8 mmHg, 平均(15.2±4.6)mmHg;术后3个月眼压为12.6~ 19.4 mmHg,平均(16.0±3.4)mmHg;术后6个月眼 压为13.4~18.6 mmHg,平均(16.0±2.7)mmHg;术 前和术后不同时间相比,眼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讨论本研究为外伤性虹膜根部离断合并晶状体悬 韧带离断伴外伤性白内障复合伤的手术处理,采用 的是微创方式的一期联合手术。虹膜根部离断修复 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有外路开放式和内路闭合 式。外路开放式需作虹膜根部离断处相应的角巩膜 缘切开,夹出虹膜根部离断缘,将其缝合或嵌于角 巩膜缘切口内 [3-4],故此类复位手术切口长,创伤 大,术后恢复慢,术源性散光(surgical incision astigmatism, SIA)大,虹膜嵌顿于切口中亦有可能 发生交感性眼炎 [3]。内路闭合式复位系用针芯带线 的注射针头从角膜穿刺口进入并穿过离断的虹膜根 部,从相应的角巩膜缘穿出,作褥式或锁边式缝合来复位离断的虹膜根部 [1,5]。本研究亦为内路法,其连续缝纫式缝合复位源自我院对睫状体离断的复 位方法 [6],用针芯带10/0尼龙线的29G注射针头将 离断的虹膜根部无间断地以缝纫衣服的方式复位于 原先位置上,较内路闭合式复位效果更好,且不作角巩膜缘切开。对虹膜根部离断范围大者而言,术源性创伤小,SIA亦小。1.8 mm的角膜主切口可作在 11点及其附近位置,如虹膜根部或悬韧带离断处恰好位于该处或附 近,则主切口应避开此处,可作在角膜颞侧。另外,因虹膜根部离断的部位和范围不同,如经角膜主切 口不便操作时,可将29G针头从虹膜根部离断位置 中点对侧的角膜穿刺进针,并以此为支点作离断虹 膜根部的连续缝纫式缝合复位。缝合时可经角膜主切口或辅助切口伸入辅助器械双手操作。虹膜根部离断成功复位后,为使半脱位的晶状 体超声乳化顺利进行,应在CCC完成后作角膜穿刺切 口,前房置入囊膜拉钩,钩住CCC边缘以固定囊袋。 置入拉钩的数量可视悬韧带离断范围而定,以囊袋 被充分固定为准。囊膜拉钩可维持术中囊袋的稳定, 防止术中对悬韧带和囊袋的进一步损伤,避免玻璃 体脱出。并能抵抗水分离、转核、抽吸、CTR及IOL植 入时对悬韧带的干扰;使半脱位的晶状体超声乳化 吸除和CTR及IOL的植入更为简便和安全。本研究使 用的临时性囊膜拉钩,在形态和功能上与虹膜拉钩 颇为相似。自制拉钩取材容易,可随时于手术台上 制作,制作简单快捷,成本低廉。5/0聚丙烯缝线直 径细小,有一定的柔韧性,固定囊袋时不会对囊膜和 悬韧带造成进一步损伤,稳定囊袋的作用令人满意。 自制的囊膜拉钩也有不足之处。如制作时对其头部 弯曲的长度、弧度和角度会不甚准确;其头端热处 理后会不甚光滑等,可导致术中操作不理想,而不得 不重新制作,手术会因此暂停而使手术时间延长。为使手术更加可控及术后囊袋的稳定,术中应行CTR囊袋内植入。有研究者 [7]在囊袋水分离后, 再用弥散型黏弹剂作囊袋黏弹剂分离并植入CTR。 其认为可在囊袋和晶状体皮质间产生一定的间隙,使CTR易于进入到囊袋赤道部,与囊膜拉钩一起,加 强囊袋的稳定。亦有研究者 [8-9]认为在超声乳化前 植入CTR,皮质会卡在CTR和囊袋间,不利于皮质的 吸除。本研究认为术中何时植入CTR, 应根据术中 情况而定,估计手术进展顺利者,可在晶状体核超 声乳化吸除后或晶状体皮质吸除后植入。CTR囊袋 内植入后,其于囊袋赤道部360度的支撑力,能均 匀地分布于全周赤道部上。囊袋赤道部会向外伸展,使松驰的囊袋变得平整;减少悬韧带离断部位的囊 袋皱褶、后囊前凸或囊袋赤道部的内陷;维持囊袋 的轮廓,提供足够的囊袋空间。另外,由于CTR固定 支撑于囊袋赤道部,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前囊膜下 晶状体上皮细胞向后囊膜的迁徙增殖,并可对抗术 后可能出现的进行性囊袋收缩;从而减少术后后发 性白内障和囊袋收缩综合征的发生 [10]。因此囊膜 拉钩和CTR的应用,在晶状体半脱位状态下能更好 地稳定囊袋并恢复囊袋的正常形态,提高超声乳化 手术的可操作性和安全性,并避免悬韧带的进一步 损伤,CTR更可稳定术后的囊袋和IOL[8-9,11]。术中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植入临时性囊膜拉钩 时,透明角膜穿刺口要尽量靠近角膜缘;穿刺方向 与虹膜面平行,将拉钩近平行角度接触囊膜,使其 呈放射状向外方式固定囊袋。②尽量避免囊袋内超 声。术中如能使核倾斜或脱出囊袋最为理想,可行 削梨法、倾斜翻转法或囊袋上超声乳化吸除。劈核 最好水平劈核,并尽量避免转核。③瓶高要降低, 避免压力过高或前房涌动致悬韧带损伤。超声乳化 的参数设置应低流量、低灌注压及低负压 [9] 。④拉 钩牵拉囊袋方向为向上向周边,使该处囊膜及赤道 部挤向悬韧带离断区域,使之变窄。在一定程度上 能减少术中灌注液通过悬韧带断裂处的流入,从而 起到防止或降低术中灌注液错流综合征的发生。因 术中灌注液可通过悬韧带断裂处迷流进入玻璃体, 形成水液腔而引起术中灌注液错流综合征 [12] 。如 出现前房变浅,切口处虹膜脱出,应予以高度重视。 ⑤术中植入拉钩的数量根据悬韧带离断范围决定。CTR植入时机亦依术中情况决定,必要时可先行囊 袋水分离再加弥散型黏弹剂分离后植入。综上所述,连续缝纫式虹膜根部离断复位、囊 膜拉钩固定联合CTR植入超声乳化治疗外伤性虹膜 根部离断合并晶状体半脱位,手术损伤小,超声乳 化手术的安全性有所提高。术后虹膜根部离断复位, IOL位置良好,视力提高。达到了恢复眼内解剖结 构和提高视力的双重目的,是处理外伤性虹膜根部 离断合并晶状体半脱位的理想手术方式。

微医药 2024-10-14阅读量2577

听神经瘤如何选择治疗方法?必...

病请描述:  听神经瘤是颅内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早期表现主要为单侧、持续性、顽固性耳鸣,耳鸣治疗效果常不明显,久之可伴听力下降。由于这种耳鸣有时并不是很剧烈,因此也常常被患者本人所忽视。随诊肿瘤的生长,患者听力可进行性下降,最后完全丧失;个别患者还伴发三叉神经受累,感觉面部麻木或疼痛,以及面神经受累,出现口角歪斜等症状。桥小脑角区有复杂的神经、血管、脑结构,如听神经、面神经、三叉神经、舌咽、迷走、副神经,小脑前下动脉和后下动脉及其分支,以及小脑和脑干。   除瘤体较小(2cm以下)可观察或行立体定向非手术治疗外,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式。   听神经瘤的切除中,如何保护这些重要神经、血管和脑结构,最大限度的减少手术并发症和后遗症,是此类手术的难点和关键。目前国际上十分重视听神经瘤术中对面神经的保护问题,甚至还提倡对听神经保护的理念。   对于小的听神经瘤,做到面神经解剖保留而功能尽管术后早期轻度障碍,数月内获得满意恢复,已不是难事;目前医生面临的最大窘境是,切除瘤体越多,神经功能损害的可能性,或是严重度,将会增大;而遗留肿瘤越多,复发可能性越大。   一旦发生听神经瘤术后面神经功能障碍,患者表现为手术侧眼睑闭合困难,眼结膜或/和角膜长期暴露,造成结膜炎、角膜炎,需终生点眼药水,保护角膜和结膜;严重的导致角膜穿孔,重者甚至还要缝合眼睑以保护眼球内结构和组织。除此当后组颅神经,如舌咽、迷走、副神经受到损伤,患者口角歪斜,吃饭漏食。凡此,日常起居和社会交往受到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大减。   现代显微外科理念,娴熟的分离、显露和切除技术,以及神经电生理监测手段,是实现肿瘤全切、颅神经完美解剖与功能保护的前提。

赵天智 2024-10-12阅读量2237

脑出血和脑梗塞的诊断与治疗

病请描述:脑血栓和脑栓塞都是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上统称为脑梗塞。 一、两者症状相似,常易混淆,但两者病因不同,治疗也有区别,不可混为一谈。 1、脑血栓形成多发生在中年以后,起病缓慢,常于数十小时或数日内病情达到高峰。一般在发病前有先兆症状。而脑栓塞多见40岁以下的青壮年,起病急骤,数秒钟至2~3分钟,症状便全部出现,且多无前躯症状。 2、脑血栓形成是由于脑血管自身的狭窄或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软化、坏死而产生偏瘫、失语、感觉障碍等一系列中枢神经症状;而脑栓塞则是由于脑血管被血流中所带来的固体、气体、液体等栓子阻塞而引起,发病在脑内,病根却在脑外,如羊水栓塞、骨折后脂肪栓塞等。 3、脑血栓形成常在安静和睡眠状态下发病,醒来后发现自己不能随意活动或失语;脑栓塞发病前常有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病史,突然发病。 4、脑血栓形成多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糖尿病等病史。脑栓塞既往病史多种多样,但主要见于心脏病、术后、外伤等。 5、脑血栓形成以半身不遂和语言不利为主要症状,多无意识障碍或头痛、呕吐等;脑栓塞发病后常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失语、偏瘫等临床表现。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可靠诊断方法,是脑血管造影,它可以显示血管狭窄,或闭塞的部位。但脑血管造影有使病情加重的危险,一定要慎重。 二、脑出血和脑梗塞的区别,脑出血和脑梗塞性质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因此,需及早明确诊断,在没有条件进行CT或核磁共振检查的情况下,可按以下几条鉴别: 1、脑出血病人多有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病史,而脑梗塞病人多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心脏病史。 2、脑出血多在情绪激动或用力的情况下发病,脑梗塞多在安静休息时发病。 3、脑出血发病急、进展快,常在数小时内达高峰,发病前多无先兆;而脑梗塞进展缓慢,常在1~2天后逐渐加重,发病前常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 4、脑出血病人发病后常有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血压亦高,意识障碍重;脑梗塞发病时血压多较正常,亦无头痛、呕吐等症状,神志清醒。 5、脑出血病人腰穿脑脊液压力高,多为血性,而脑梗塞病人脑脊液压力不高,清晰无血。 6、脑出血病人中枢性呼吸障碍多见,瞳孔常不对称,或双瞳孔缩小,眼球同向偏视、浮动;脑梗塞病人中枢性呼吸障碍少见,瞳孔两侧对称,眼球少见偏视、浮动。当然,个别轻度脑出血病人临床症状轻,与脑梗塞相似,两者难以鉴别。而大面积脑梗塞病人,出现颅内压增高,意识障碍时,也酷似脑出血,临床上不好区分。要力争尽早做CT扫描检查。脑出血的CT表现为高密度阴影,而脑梗塞表现为低密度阴影,两者截然不同。 大面积脑梗塞与脑出血的鉴别大面积脑梗塞是由脑动脉主干阻塞所致,CT呈现大片状低密度阴影,多为脑叶或跨脑叶分布,脑组织损害范围较大,临床上除表现脑梗塞的一般症状外,还伴有意识障碍及颅内压增高。 三、大面积脑梗塞意识障碍和颅内压增高症状较突出时,与脑出血酷似,给诊断带来困难。头颅CT扫描是诊断的必要条件,但若无条件作CT、MRI时,以下几点可作为鉴别诊断的依据: 1、大面积脑梗塞常有脑血栓病史,在发病前数日或数周常有一侧肢体乏力、麻木、头昏等前躯症状。 2、起病于劳动、排便、饮酒、激动时,脑出血可能性大,传统观念认为脑梗塞常于安静状态下发病。 3、脑出血病人70%以上有高血压病史,且绝大多数在病初即有血压明显升高;大面积脑梗塞多无类似现象。 4、脑出血病人起病时,就有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大面积脑梗塞颅内压增高出现相对较晚,多呈进行性加重。 5、脑膜刺激征,脑出血多见,而且出现得较早;大面积脑梗塞一般不易查出,或出现较晚。 脑梗塞俗称“中风”或“脑卒中”。“中风”分为“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缺血性中风”即脑梗塞,它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脑梗塞在所有中风中占70%至80%,近几年来明显增多,且向年轻化发展。有的病人仅仅27岁,但大多数为45岁以上的中老年。 中医中风有中经络、中脏腑、内风和外风之说。 脑梗塞的主要病理变化是在脑动脉硬化的基础上,血管内形成血栓,阻塞了血流,造成脑组织的缺血、缺氧和坏死,使病人出现偏瘫、失语、偏侧肢体麻木、走路不稳、大小便失禁、精神错乱、痴呆、甚至成为植物人,部分脑干梗塞和大面积脑梗塞可致命。 四、早期治疗、早期干预可以改善病人预后,减轻和减少致残。因为大量临床资料表明,发病后6小时内经过有效的溶栓治疗,可以使血栓溶解血管再通、使脑梗塞痊愈率达到70%至80%,个别资料报道可达近90%,不留有任何后遗症。 治法:益气和血,通络降脂,活血,化痰 药方:黄芪30克、丹参20克、广地龙12克、川芎15克、赤芍12克、当归15克、胆南星10克、白芍12克、石菖蒲15克、葛根20克、水蛭10克、生山楂30克、制首乌20克。水煎服,每日一副。 化裁: 1、肝阳偏亢者,加天麻10克、钩藤12克; 2、血压偏高者,加夏枯草18克、石决明20克、代赭石30克; 3、痰多者,加天竺黄12克; 4、大便干结者,加大黄10克; 5、出现面瘫者,加全蝎10克、白附子8克; 6、失语者,加远志12克、郁金12克; 7、上肢不遂者,加桑枝15克、姜黄12克; 8、下肢不遂者,加桑寄生15克、杜仲15 克。 五、急性脑梗塞的治疗原则: 个体化、分型、分期进行治疗: 1、溶栓治疗 即发病后3天以内进行,可静脉给药溶栓,也可动脉给药溶栓,动脉溶栓未广泛应用于临床。常用药物有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溶栓治疗的主要危险性和副作用是颅内出血,心源性栓塞脑出血的机会更高。 2、抗凝治疗 常用的药物有肝素、低分子肝素,必须作凝血检测。主要的副作用是出血,其中低分子肝素较普通肝素更安全。 3、抗血小板药物 (1)阿司匹林,是经济、实惠、安全及最常规的抗血小板预防用药,最低有效剂量为50mg或75mg/天。急性 期可增加剂量至300mg/天。用药过程不需要血液学方面的检测,肠溶阿司匹林可明显降低副作用。 (2)抵克立得,可作为治疗用药和预防用药,剂量及用法是125~250mg/天,进餐时口服。用药过程中应检测血象、肝功能及出凝血等。少数病人可能出现粒细胞减少、黄疸和转氨酶升高等副作用,出血时间延长,溃疡病、血小板减少症及出血性疾病者慎用,药价格较阿司匹林贵。 (3)氯吡格雷:欧美已经开始使用,该药75mg与抵克立得250mg的疗效相同。 4、降纤治疗 作用是增加纤溶系统活性和抑制血栓形成,常用药物有降纤酶、东菱精纯克栓酶及蝮蛇抗栓酶等。发病24小时内使用。用药过程中应检测纤维蛋白原等。 5、血液稀释疗法 目的是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和补充血容量不足,常用药物有低分子右旋糖苷和706代血浆等。 6、脑保护剂 (1)钙离子拮抗剂:阻止细胞内钙超载、防止血管痉挛、增加血流量。常用药物有尼莫地平、尼卡地平、盐酸氟桂嗪和脑益嗪等。 (2)胞二磷胆碱:具有稳定细胞膜的作用。 (3)谷氨酸拮抗剂和GABA增强剂。 (4)其它:维生素E、维生素C和甘露醇也具有抗氧化和自由基清除的作用。 7、中医中药 中药有复方丹参、川穹嗪等。同时辅以针灸及按摩等治疗。 8、康复治疗 是国外治疗脑血管病最主要的方法,一般在发病后3~7天便天始进行系统、规范及个体化的康复治疗。 9、一般治疗: (1)调整血压,脑梗塞时要慎重使用降压药,如血压为150~160/100时不需要使用降压药,血压降的过低可加重脑缺血。  (2)保持呼吸通畅,呼吸困难者可给予吸氧、必要时气管切开。  (3)降低颅内压和脑水肿,急性特别是大面积脑梗塞时可出现脑水肿,是发病后1周内死亡的常见原因,应使用甘露醇降低颅内压,肾功能异常者可用甘油果糖和速尿。 (4)预防和治疗呼吸道和泌尿系感染,合理应用抗生素。 (5)防止肺栓塞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或肝素制剂。 (6)早期活动防止褥疮形成,每2小时翻身拍背和被动活动瘫痪肢体。避免受压和褥疮形成。 (7)加强营养。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行鼻饲、静脉高营养等,给病人创造恢复的机会。 脑梗塞的食疗方处方: 瘦猪肉50克,大蒜瓣20克,青萝卜100克,黑木耳10克,生姜10克,大枣5枚,精盐4克,味精2克,加水适量煮烂熟,连汤食用,每日一顿。脑梗塞为老年常见多发病,常伴有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脑血栓、冠心病等血液循环系统疾病,一旦发病就需长期用药,维持治疗。发生药物反应也是常有的事。 食疗验方的优点是对身体有利而无害,可以长期食用,且少毒副作用。患者不妨留心观察,照方试用,以验证疗效。 六、脑出血的中医治疗,可以用镇肝熄风汤、建领汤、安宫牛黄丸等治疗。                    点击此处查看具体防治方法   http://ahongyi.000.pe/?i=1

张峰 2024-09-08阅读量1.7万

双眼皮手术再小,这些误区也要...

病请描述:但是问题来了,由于互联网的普及,大家能接收到非常多的医美整形的信息,于是乎不少错误的观点和误区也被肆意的传达,不仅会迷糊大家的判断,而且可能因此增加后期修复的概率! 常见的这些双眼皮手术的误区!大家要注意规避,提高警惕~ (一)双眼皮越宽眼睛越大? 双眼皮的宽度是眼睛睁开的双眼皮褶皱距离睫毛根部的距离,而且眼睛的大小是由整个眼部框架决定的,和眉骨、眼球、以及眼睛睁开的大小都有关,既有单眼皮的大眼睛,也有双眼皮宽的小眼睛,如果想通过把双眼皮割的非常宽来让眼睛变大,当心适得其反。 (眼睛大小由眼部框架等因素决定)   (二)流行什么双眼皮我就做什么款式? 做任何整形项目都不能盲目跟风,所谓的“流行款”或者“网红款”,并不一定是适合,因为每个人的眼部基础、形态都是不一样的,所以适合的双眼皮款式也会有所不同!通过面诊来与医生充分的沟通,将你的想法和需求告知医生,这样医生才能结合你的情况,制定出更适合你的双眼皮款式,这样不仅自然,而且也会让整个五官显得更为协调。   (三)双眼皮的创伤越小效果越自然? 在选择双眼皮手术时,不少求美者会在主观上认为,手术创伤越小越好,做出来的双眼皮也就越自然,其实这是不完全准确的。因为对于大部分亚洲人来说,眼部的皮肤和脂肪肥厚,如果强行通过创伤小的术式,例如埋线法、微创小切口法进行手术,那么多余的皮肤和脂肪难以去除,不仅不够自然,甚至还有可能因为强行调整而损伤组织、提肌,反而造成更大的创伤!所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术式才是将后续修复的风险降到最低。   (四)左右两边的双眼皮一定要做的一模一样? 很多求美者在面诊时会要求医生将左右双眼皮做得一模一样,但其实这是不正确的。首先是因为我们的脸左右两边本身就不是百分之百对称,轻微的差异是正常情况,而且双眼皮的调整都是医生根据你的情况做调整,即使是经验丰富的医生,也只能做到尽量缩小左右双眼皮的差距,让左右两边的双眼皮在视觉上更接近。 所以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手术调整后改善的部分,而不是盯着看眼睛的哪里存在不足。 (眼综合手术调整眼球暴露度更有神,同时填充眼窝更立体)

魏皎 2024-09-06阅读量780

听神经瘤如何选择治疗方法?&...

病请描述:  听神经瘤是颅内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早期表现主要为单侧、持续性、顽固性耳鸣,耳鸣治疗效果常不明显,久之可伴听力下降。由于这种耳鸣有时并不是很剧烈,因此也常常被患者本人所忽视。随诊肿瘤的生长,患者听力可进行性下降,最后完全丧失;个别患者还伴发三叉神经受累,感觉面部麻木或疼痛,以及面神经受累,出现口角歪斜等症状。桥小脑角区有复杂的神经、血管、脑结构,如听神经、面神经、三叉神经、舌咽、迷走、副神经,小脑前下动脉和后下动脉及其分支,以及小脑和脑干。   除瘤体较小(2cm以下)可观察或行立体定向非手术治疗外,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式。   听神经瘤的切除中,如何保护这些重要神经、血管和脑结构,最大限度的减少手术并发症和后遗症,是此类手术的难点和关键。目前国际上十分重视听神经瘤术中对面神经的保护问题,甚至还提倡对听神经保护的理念。   对于小的听神经瘤,做到面神经解剖保留而功能尽管术后早期轻度障碍,数月内获得满意恢复,已不是难事;目前医生面临的最大窘境是,切除瘤体越多,神经功能损害的可能性,或是严重度,将会增大;而遗留肿瘤越多,复发可能性越大。   一旦发生听神经瘤术后面神经功能障碍,患者表现为手术侧眼睑闭合困难,眼结膜或/和角膜长期暴露,造成结膜炎、角膜炎,需终生点眼药水,保护角膜和结膜;严重的导致角膜穿孔,重者甚至还要缝合眼睑以保护眼球内结构和组织。除此当后组颅神经,如舌咽、迷走、副神经受到损伤,患者口角歪斜,吃饭漏食。凡此,日常起居和社会交往受到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大减。   现代显微外科理念,娴熟的分离、显露和切除技术,以及神经电生理监测手段,是实现肿瘤全切、颅神经完美解剖与功能保护的前提。

赵天智 2024-08-30阅读量1824

失眠的药物治疗

病请描述:        苯二氮䓬受体激动剂(BZRAs):包括苯二氮䓬类药物(BZDs,如艾司唑仑)和非苯二氮䓬类药物(non-BZDs,如唑吡坦、右佐匹克隆)。BZDs主要用于短期缓解失眠症状,但长期使用可导致药物依赖风险和戒断症状。non-BZDs一般不产生日间困倦,药物依赖风险较传统BZDs低。右佐匹克隆比唑吡坦有更好的睡眠维持作用。non-BZDs治疗失眠安全、有效,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        双食欲素受体拮抗剂(DORA):如苏沃雷生、莱博雷生和达利雷生,这些药物能延长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持续时间,改善睡眠结构和睡眠质量。常见不良事件是头痛,思睡和疲劳。目前尚无证据表明DORA产生药物依赖,可以长期使用。DORA无次日残留,对认知及呼吸影响小,均可应用于有轻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失眠患者。        褪黑素受体激动剂: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如雷美替胺,可以缩短睡眠潜伏期,提高睡眠效率,用于昼夜节律失调所致的以入睡困难为主要表现的失眠。        抗组胺H1受体药物:如多西拉敏和苯海拉明,用于改善妊娠患者的失眠和呕吐,但应慎用于重症肌无力及青光眼的患者。        具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药物:如多塞平和曲唑酮。前者用于治疗以睡眠维持困难为特征的失眠,闭角型青光眼和尿潴留患者慎用;后者可提高患者主观睡眠质量,失眠患者耐受性良好。

胡迎宾 2024-08-06阅读量1693

发现脑膜瘤早治疗会比晚治疗好...

病请描述:  脑膜瘤是一种颅内良性肿瘤,具有生长慢,病程长等特点,患上脑膜瘤,除了忧思惊恐之外,及时治疗非常重要。那么患上脑膜瘤到底应该怎么治疗?   脑膜瘤早治疗会不会比晚治效果好?   原则上是这样的。脑膜瘤基本上没有特别好的非手术治疗的方法,原则上趁肿瘤比较小的时候,及早治疗,手术的难度和风险也会小一些。   意外查出脑膜瘤,不管有没有症状,都要做手术吗?   随着人们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烈,核磁、CT等检查已经非常普及了,有的人只是体检,或者因为其他疾病做头部核磁时,意外发现脑膜瘤,但实际上患者完全没有症状。   那么,意外发现脑膜瘤,是否需要马上做手术,要根据脑瘤的大小、位置、生长速度,以及是否合并脑水肿,是否出现症状,比如头晕、头痛,来综合判断。意外发现脑膜瘤,绝大多数患者早晚还是得手术,具体手术的时机应该找经验丰富的医生来判断。   脑膜瘤患者出现哪些症状就说明要手术了?   只要脑膜瘤引起了症状,就需要尽快手术。脑膜瘤引起的症状非常多,取决于肿瘤的位置、大小。比如有的肿瘤很大,会导致脑内压增高,出现颅内压高的表现,比如头痛、恶心、呕吐。但通常脑膜瘤引起颅内压高的问题时,表明病情已经很严重了。   脑膜瘤还会引发癫痫,也就是俗话说的“羊癫疯”,患者会突然四肢抽搐,意识丧失、口吐白沫、小便失禁等症状。   对于那些颅底脑膜瘤,由于颅底分布着12对非常重要的神经,肿瘤压迫哪根神经,相应的神经功能就会受到影响。比如肿瘤压迫控制眼球活动的动眼神经,眼球活动受到影响,看东西有重影。如果肿瘤压迫了管听力的听神经,会出现听力减退甚至耳聋。肿瘤压迫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会出现吞咽困难、说话含糊不清、声音嘶哑、饮水呛咳等症状。

赵天智 2024-07-11阅读量1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