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头部 > > 记忆力障碍 > 内容

记忆力障碍内容

脑膜瘤有哪些临床特征?如何分...

病请描述:  脑膜瘤是起源于脑膜及脑膜间隙的衍生物,发病率占颅内肿瘤的19.2%,居第2位,女性:男性为2:1,发病高峰年龄在45岁,儿童少见。许多无症状脑膜瘤多为偶然发现。多发脑膜瘤偶尔可见,文献中有家族史的报告。   内皮细胞型包含砂粒型脑膜瘤,瘤内钙化形成砂样体为特征,x线平片可显示肿瘤钙化影像。脑膜瘤多属良性,呈球形或结节状,生长于脑实质外,但常常嵌入大脑半球之内。脑膜瘤多发部位为矢状窦旁、大脑凸面及颅底。后者包括蝶骨嵴、嗅沟、鞍结节、桥脑小脑角等部位,生长于脑室内者很少。   脑膜瘤的血运极丰富,因为肿瘤常接受颈外动脉、颈内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等多来源的供血。这类肿瘤生长很缓慢,所以有时肿瘤长到很大仍不出现症状。   临床表现依据肿瘤部位而定。位于大脑半球者,常引起癫痫、偏瘫及精神障碍。位于颅底者,常出现相应部位颅神经与脑部受累的症状。颅内压增高症状通常出现较晚。病人可因长期的慢性颅内压增高而致两眼视力减退甚至失明。   治疗时争取将肿瘤完全切除治愈。但肿瘤特别大或已累及重要的脑部中枢如丘脑下部、脑干以及将颈动脉、基底动脉,或颅神经包绕在肿瘤之中者,手术有时困难。手术中应特别注意止血和防止伤及重要的神经与血管。良好的手术显露对脑膜瘤切除成功十分重要。   大脑凸面脑膜瘤:病史一般较长,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头痛,精神障碍,肢体动动障碍及视力、视野的改变,多半患者半年后可出现颅压增高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局部癫痫,面及手抽搐,大发作不常见。   矢状窦旁脑膜瘤:瘤体生长缓慢,一般患者出现症状时,瘤体多已很大,癫痫是本病的首发症状,为局部或大发作,精神障碍表现为痴呆,情感淡漠或欣快,患者出现性格改变,位于枕叶的矢状窦旁脑膜瘤可出现视野障碍。   蝶骨嵴脑膜瘤:肿瘤起源为前床突,可出现视力下降,甚至失明;向眶内或眶上侵犯,可出现眼球突出,眼球运动障碍,瞳孔散大;癫痫,精神症状、嗅觉障碍等鞍结节脑膜瘤:视力视野障碍,80%以上患者以视力障碍为首发症状;头痛,少数患者可出现嗜睡,记忆力减退,焦虑等精神症状;有的患者可出现内分泌功能障碍,如性欲减退、阳痿、闭经等;亦有患者以嗅觉丧失,癫痫、动眼神经麻痹为首发症状就诊。   嗅沟脑膜瘤:早期症状即有嗅觉逐渐丧失,颅内压增高可引起视力障碍,肿瘤影响额叶功能时可有兴奋、幻觉、妄想,迟钝,精神淡漠,少数患者可有癫痫。   桥小脑角脑膜瘤:此部位肿瘤以听神经瘤多见,占70-80%脑膜瘤,占6-8%,胆脂瘤4-5%,临床表现为听力下降,耳鸣,面部麻木,感觉减退,三叉神经瘤,走路不稳,粗大水平震颤,患侧共济失调。   岩骨—斜坡脑膜瘤:常表现为头痛,但往往不被引起注意,Ⅲ—X颅神经受损症状明显。   脑室内脑膜瘤:因在脑室内生长,早期神经系统功能损害不明显,就诊时肿瘤多已较大,常表现为头痛,视乳头水肿,癫痫,同向性偏盲,对侧肢体偏瘫.   中颅窝脑膜瘤:表现为三叉神经痛,眼球活动障碍,眼睑下垂,复视,神力下降,同向性偏盲等。   小脑幕脑膜瘤:患侧粗大水平震颤及共济失调,视野障碍等。   海绵窦旁脑膜瘤:表现为头痛、视力视野改变,眼肌麻痹,三叉神经一二支分布区域疼痛。   枕骨大孔脑膜瘤:早期表现为颈部疼痛,手和上肢麻木,易被误诊。   眼眶及颅眶沟通膜瘤:眼球突出,眼球运动障碍,视力下降等。

赵天智 2024-06-21阅读量1712

自闭症谱系障碍的了解、诊断与...

病请描述:自闭症谱系障碍的了解、诊断与支持的全方位指南 自闭症,或称为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是一种从儿童期开始的发展性障碍,影响着孩子的社交交往、沟通能力以及行为模式。自闭症的特点在于它是一个“谱系”障碍,意味着它包括了一系列的状况,从轻微的社交障碍到严重的沟通和行为问题不等。 一、自闭症的症状 自闭症的症状通常在儿童3岁前开始显现,但在某些情况下,早在18个月大时就能被诊断出来。主要症状包括: - 社交互动困难:包括与人眼神接触困难、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差、以及与同龄人建立和维持关系的能力不足。 - 沟通障碍:可能表现为延迟开始说话,对话时回避眼神接触,或是重复某些词语或短语(即回声言语)。 - 刻板行为和兴趣:重复同一动作(如拍手、旋转、整理物品等),对某些活动或物品表现出过度的兴趣或专注。 - 对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可能对光、声音或触感异常敏感,对日常生活的小变化反应过度。 二、自闭症的原因 自闭症的确切原因至今不完全清楚,但研究显示,遗传因素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环境因素,如出生前和出生时的环境,也可能对自闭症的发展有影响。值得注意的是,科学研究已经明确否定了过去一些流行的观点,比如疫苗接种与自闭症之间存在关联的说法。 三、自闭症的诊断 自闭症的诊断主要依靠行为观察和发展史的评估。医生会使用特定的工具和量表来评估儿童的行为和技能,了解他们在社交互动、沟通能力和典型行为模式方面的差异。家长和照顾者的观察和报告对于诊断过程非常重要。 四、自闭症的治疗 目前,自闭症没有根治的方法,但早期介入和持续的教育以及行为治疗可以极大地改善孩子的能力和生活质量。治疗方法可能包括: - 行为和沟通疗法:旨在改善社交技能、沟通能力和日常生活技能。 - 教育干预:通过特殊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来支持孩子的学习和发展。 - 家庭支持:为家庭成员提供资源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支持自闭症儿童。 - 药物治疗:虽然不能治愈自闭症本身,但在某些情况下可以用来管理与自闭症相关的特定行为或情绪问题。 五、家庭和社会的角色 对于自闭症儿童及其家庭而言,社会的支持和理解至关重要。这包括提供适当的教育资源、医疗和治疗服务,以及在社区中建立一个包容和支持的环境。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需要获得足够的支持和资源,以便他们能够为自闭症儿童提供必要的照顾和干预。 自闭症案例分析 (一)基本情况介绍 患者小涵,男,6岁,自出生起由爷爷奶奶抚养。父母受教育程度较高,对孩子早期发展有较高期待。小涵在2岁时被诊断出患有自闭症。 (二)症状表现特点 小涵的主要症状包括社交障碍、语言发展迟缓、重复刻板行为和兴趣狭窄。他不愿与人眼神交流,常常独自玩耍,对父母的呼唤反应迟钝。语言发展滞后于同龄期儿童,只能使用简单的词汇和短句。小涵喜欢按照一定的模式摆放物品,如反复开关门、排列玩具等。 (三)诊断依据过程 小涵的诊断依据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医学检查和心理学评估。临床表现方面,小涵的症状符合自闭症的诊断标准。医学检查排除了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器质性疾病。心理学评估结果显示,小涵在社交互动、沟通、认知和行为等方面存在明显障碍。 (四)治疗方法与手段 针对小涵的症状,医生采用了综合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行为疗法。药物治疗主要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和抗抑郁药物,以改善小涵的情绪和行为问题。心理治疗方面,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和游戏疗法帮助小涵提高社交技能和沟通能力。行为疗法则采用正面强化和负面惩罚相结合的方法,纠正小涵的不良行为。 (五)家庭干预措施 家庭在小涵的治疗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父母接受了专业的自闭症知识培训,学会了如何在家里为小涵创造一个安全、舒适、有序的环境。他们通过定期与小涵进行互动游戏、阅读故事、进行生活技能训练等活动,帮助小涵提高生活质量。同时,父母还学会了如何正确应对小涵的情绪问题和行为挑战,增强了家庭的支持和凝聚力。 (六)教育训练计划 为了提升小涵的社交技能和学习能力,我们制定了个性化的教育训练计划。该计划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语言沟通能力培养:利用图片、实物和手势等方法,引导小涵表达需求和情感,逐渐扩展他的词汇量和句子结构。 2. 社交技能训练:通过角色扮演、小组活动等方式,教授小涵如何与他人建立联系、分享情感、解决问题和遵守社交规则。 3. 生活技能培养:教授小涵基本的自理能力,如穿衣、洗漱、进餐等,为他将来独立生活打下基础。 4. 认知能力训练:通过游戏、拼图等活动,培养小涵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提高他的学习效率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结论 自闭症是一个复杂的发展性障碍,它对孩子及其家庭的生活产生深远影响。尽管面临挑战,但通过早期诊断、适当的治疗和社会支持,自闭症儿童可以在许多方面取得进步,享有充实和有意义的生活。社会的理解、接纳和支持对于这些儿童及其家庭的幸福至关重要。

生长发育 2024-06-12阅读量2744

儿童多动症:深入了解与治疗-...

病请描述:儿童多动症:深入了解与治疗 小明是一个7岁的男孩,他在学校总是坐不住,经常打断老师的讲话。在家里,他也不能安静地玩耍或做作业。他的父母发现他经常忘记事情,例如忘记带钥匙或书包。经过一系列的评估和测试,医生确诊小明患有多动症。 小明的父母对他的行为感到非常困惑和担忧。他们注意到小明与其他同龄孩子相比,表现出更多的冲动和活动过度。在学校里,小明经常在课堂上离开座位,四处走动,甚至有时候会打扰其他同学的学习。尽管老师多次提醒他保持安静和集中注意力,但小明似乎很难控制自己的行为。 除了在学校的问题,小明在家里也表现出类似的症状。他无法长时间专注于任何一项任务,经常分心或失去兴趣。他的父母尝试给他提供各种玩具和游戏,希望能够吸引他的注意力并帮助他集中精力。然而,小明往往很快就对新事物失去兴趣,转而寻找其他刺激的活动。 此外,小明还表现出记忆力问题。他经常忘记一些重要的事情,比如带钥匙或书包去学校。他的父母不得不反复提醒他这些基本的日常事务,以确保他不会忘记。这种情况给他们带来了额外的负担和压力。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小明的父母决定寻求专业帮助。他们咨询了一位儿童心理学家,并进行了详细的评估和测试。经过与专家的交流和观察,医生最终确诊小明患有多动症。 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其主要特征是注意力不集中、过度活跃和冲动行为。这种病症可能会对儿童的学习、社交和日常生活产生负面影响。然而,通过适当的治疗和支持,许多患有多动症的孩子能够克服困难并取得进步。 在得知小明的诊断后,他的父母感到一丝安慰。他们意识到小明的行为并不是故意的,而是由于他的大脑功能发育不完全所致。他们开始积极寻找适合小明的治疗方法和教育策略。 首先,他们与学校的老师合作,制定了一个个性化的教育计划。这个计划包括定期的休息时间、小组活动和个别辅导,以帮助小明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和控制冲动行为。此外,他们还鼓励小明参加一些有益的体育活动,如游泳或武术,以提高他的自我控制能力和专注力。 同时,小明的父母也开始关注他的饮食习惯和睡眠模式。他们确保小明每天有足够的营养摄入,并建立了规律的作息时间表,以帮助他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他们还学习了一些行为管理技巧,如使用积极的反馈和奖励来激励小明的良好行为。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明逐渐取得了进步。他在课堂上更加专注,不再频繁地打断老师的讲话。他也开始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冲动行为,并与同学们建立更好的关系。虽然小明仍然面临一些挑战,但他的父母看到了他的努力和进步,并对他的未来充满信心。 尽管多动症可能给孩子、家庭和教育者带来挑战,但通过适当的干预和支持,大多数患有多动症的孩子都能够实现他们的潜力。重要的是,家长和老师应该了解这一障碍,并与医疗和教育专家合作,为孩子提供最佳的支持。

生长发育 2024-06-12阅读量1882

世界无烟日为什么要强调保护青...

病请描述:       2024年5月31日是第37个世界无烟日,主题是“保护青少年免受烟草危害”。重点围绕青少年控烟、强化监督执法、无烟环境巩固提升、推广专业戒烟支持等领域,依托控烟“六个一”模式,持续深入推进“控烟行动三部曲”,即“室内全面禁烟、室外不吸游烟、吸烟请看标识”。        为什么要强调保护青少年免受烟草危害?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8年成人烟草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青少年吸烟率为6.9%,尝试吸烟率为19.9%,15~24岁青少年电子烟使用率为1.5%,1.8亿儿童遭受二手烟(second hand smoking,SHS)危害。环境烟草烟雾(environmental tobacco smoke,ETS)可导致未成年人注意力和语言能力下降,进而发生注意缺陷多动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等认知功能障碍。        一、环境烟草烟雾对儿童认知功能的影响       1.对记忆力的影响, 有研究报道 Carboni等将小鼠分别暴露在香烟烟雾(cigarette smoke,CS)或电子烟蒸气中,每天3次,每次30min,持续7周;最后一次治疗后进行空间物体辨别测试,辨别指数降低表明空间记忆缺陷。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上述两组小鼠在24h内空间物体记忆缺陷受损明显(P<0.05);延至48h,空间物体记忆缺陷受损更加明显(暴露于CS的小鼠P<0.05,暴露于电子烟蒸气的小鼠P<0.01)。这些结果表明,香烟烟雾、电子烟蒸气的暴露均会导致小鼠记忆缺陷。        另外有研究报道,Hall等在对大鼠认知和行为障碍的研究中评估大鼠的空间学习、工作及参考空间记忆。从妊娠前、妊娠期到产后第二周对大鼠使用烟草烟雾提取物(tobacco smoke extract,TSE),然后放入16臂径向迷宫中进行测试。结果显示,暴露于低剂量 TSE[0.2 mg/(kg·d)]或尼古丁[2 mg/(kg·d)]对工作记忆有显著影响(P<0.05),表现为学习速度较慢和工作记忆错误显著增加。        2.对 ADHD的影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attention deficit and hyperactive disorder, ADHD),俗称多动症,是一种起病于儿童时期,以与年龄水平不相称的注意缺陷、行为多动和情绪冲动为主要表现的神经发育障碍。 ADH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精神疾病,影响着全世界的未成年人。在中国,大约6.25%的未成年人患有ADHD。Liu 等对 2477名平均年龄为7岁的未成年人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生物样本(血、尿、便)收集数据。结果显示,与父母从未吸烟或接触过 SHS的儿童比较,父亲在母亲妊娠前1年内吸烟但母亲没有接触过 SHS组的儿童患ADHD的可能性高2.59倍[比值比(OR)2.59,95%可信区间(CI)1.35~4.98]。父母在母亲妊娠前或妊娠期间吸烟并接触 SHS组的儿童患 ADHD的风险更高(OR 1.96,95%CI 1.19~3.22或 OR 2.09,95%CI 1.27~3.44)。此项研究还表明,在2477名未成年人中,ADHD的患病率为4.2%,在患有ADHD的未成年人中,7.0%的未成年人的父亲在母亲妊娠前吸烟,7.6%的未成年人的父亲在妊娠期间吸烟。        Ruckinger通过前瞻性出生队列研究调查生产前后在家中接触 ETS对未成年人的影响。运用评估力量和困难问卷测量行为问题,根据子量表“情绪症状”“行为问题”“ADHD”“同伴关系问题”和总困难得分,经过10年随访发现,长期接触 ETS的未成年人中7.9%存在ADHD行为异常。生产前后 ETS暴露与 ADHD的相关性最强。在剂量-效应方面,产前重度接触 ETS(母亲吸烟≥5支/天)及轻度接触 ETS(母亲吸烟<5支/天)的未成年人与未接触ETS组相比,前两者出现 ADHD行为异常的风险显著高于后者,并存在剂量-效应正相关。       Lin对48 612名2~14岁未成年人的横断面调查发现,与 SHS未暴露组比较,SHS曾经暴露组和长期暴露组的未成年人出现 ADHD 的概率显著增高(分别为 OR1.50,95% CI 1.36~1.66;OR 2.88,95% CI 2.55~3.25),发现 ADHD亚型(注意力不集中和/或多动冲动)的概率亦显著增高(分别为OR 1.46,95% CI 1.31~1.62;OR 2.94,95% CI 2.09~4.13)。研究还发现父亲在工作日和周末每天吸烟≥10支的家庭与孩子出现 ADHD症状和亚型的相关性分别为OR 1.48 (95% CI 1.28~1.70)和OR 2.25(95% CI 1.29~3.93)。故SHS暴露可显著增加未成年人ADHD的患病风险。        二、烟草烟雾成分对未成年人认知功能影响的机制        目前发现烟草烟雾成分CS中的一氧化碳(carbonic oxide,CO)、铅(plumbum,Pb)、尼古丁和4-甲基亚硝氨基-1-(3-吡啶基)-1-丁酮(NNK)可影响未成年人神经系统发育,导致认知功能障碍。        1.一氧化碳 CO相关的认知功能障碍包括记忆力、注意力、执行功能、运动和视觉空间障碍及心理处理速度缓慢。CO与血红蛋白(Hb)的亲和力是氧气(02)的250倍,可置换Hb中的氧并阻止其充分输送到组织,发生缺氧,所以短暂暴露于高水平CO或长期暴露于较低水平CO均可导致CO中毒。健康非吸烟者的碳氧血红蛋白(carboxyhemoglobin,COHb)值平均为1%,若>2%则考虑存在CO中毒;长期吸烟者的COHb值平均为7.45%,说明吸烟者处于慢性CO中毒状态。Parkinson通过对73例CO中毒患者在中毒后第1天(36h内)、6周和4个月进行神经认知测试,30%中毒者有认知后遗症。也有文献显示50%的CO中毒者会出现神经系统、神经行为或认知后遗症。       2.铅 Pb可损害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是ADHD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特别是未成年人累积性低水平Pb暴露可导致注意力、学习、记忆力及执行能力受损。Li等在小鼠从妊娠到断奶期的饮用水中加入乙酸铅,于产后第21天通过莫里斯水迷宫测试幼崽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并收集幼崽的血液和脑组织进行金属和蛋白质分析。结果显示,围产期Pb暴露导致后代血液、海马体和大脑皮质中的Pb浓度呈剂量依赖性增加(P<0.05)。相比对照组,Pb暴露组学习及记忆能力受损更加明显(P<0.05)。钙黏蛋白-2(CLSTN-2)是一种神经元细胞表面突触蛋白,在学习和记忆中具有进化保守的作用,它的缺失可导致多动症及空间学习和记忆缺陷。Li发现围产期暴露于0.1%、0.2%和0.5%Pb的妊娠小鼠后代,CLSTN-2在其海马体中表达分别降低39.2%、76.5%和96.1%,在大脑皮质中表达分别降低12.5%、59.4%和78.1%,说明Pb所致的学习障碍与钙黏蛋白表达有关。        Joo等通过对49所学校中的214对6~10岁的儿童使用ADHD评定量表进行的社区调查,测定了尿和血中可替宁和Pb的水平,并通过问卷调查获得了与SHS暴露有关的信息。结果显示,暴露于低水平Pb(几何平均值=1.65μg/dl)与ADHD有关,特别是注意力不集中(OR 1.67,95%CI 1.07~2.59),而SHS暴露主要与多动/冲动有关(OR 3.85,95%CI 1.55~9.56)。未成年人SHS暴露是血Pb导致多动/冲动的重要因素,约占73%。Pb和SHS的联合暴露还协同增加患ADHD的风险,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和多动/冲动。       3.尼古丁 尼古丁具有高脂溶性,是烟草烟雾成分CS中的主要精神活性成分,被认为是主要的神经致畸剂,可通过药物奖励对大脑生化和行为产生急慢性影响。海马体是记忆和学习的关键区域,尼古丁可严重影响海马体,导致其持续的分子变化和损伤;未成年人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强,受到的影响较成人更为显著。Nakauchi用出生后第1~15天的小鼠建立早期尼古丁暴露模型,发现其可影响海马体整个发育过程,导致持久性海马体细胞受损,造成认知、学习与记忆能力的长期缺陷。        母乳暴露于尼古丁的小鼠幼崽进入青春期后,依赖于海马体功能的长期记忆可严重受损。长时间接触尼古丁还将对认知行为产生长期影响。         可替宁是尼古丁的代谢物,血或尿可替宁被评价为SHS暴露的生物标志物。Kim等对520例未成年人(ADHD200例、孤独症谱系障碍67例、正常对照253例)进行认知功能评估。结果显示,尿可替宁水平与ADHD的OR增加有关(OR 1.55,95%CI 1.05~2.30,P = 0 . 0 2 8 ),表明SHS暴露对ADHD的症状表现有负面影响。         尼古丁对健康的危害众所周知,但有一些证据表明其对认知功能有有益的影响。Alhowail等研究发现,尼古丁可以通过增强蛋白激酶B(也称为Akt)活性和刺激磷酸化肌苷3激酶/Akt信号传导来改善认知功能障碍,磷酸化肌苷3激酶/Akt信号传导调节学习和记忆过程。也可能激活甲状腺受体信号通路,改善甲状腺功能减退引起的记忆障碍,最终可改善阿尔茨海默病的认知功能障碍。尼古丁还可以通过抑制应激性蛋白去乙酰化酶Sirtuin 6减缓帕金森病的运动障碍和记忆障碍。Lindson等对戒烟的尼古丁替代疗法研究发现,尼古丁可通过皮肤贴片,口香糖,鼻腔和口腔喷雾剂、吸入器,锭剂和片剂等方式输送到大脑,取代吸烟者通常从香烟中获得的尼古丁,从而减少吸烟的冲动,使其可以完全戒烟。        4.4-甲基亚硝氨基-1-(3-吡啶基)-1-丁酮 NNK是一种烟草特异性致癌物。Debapriya通过动物研究发现,NNK可激活常驻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引起显著的大脑炎症改变,造成神经元损伤,导致认知和学习能力下降、记忆力减退及情绪变化。SHS是NNK暴露的一种接触途径。长期低剂量(0.5mg/kg)NNK摄入即可造成神经元不可逆损害,导致认知能力降低。        综上所述,ETS对未成年人的大脑神经发育可造成显著影响,尤其是烟草烟雾成分CS的暴露,导致其注意力、记忆力和学业成绩下降,严重危害身心健康。虽然尼古丁在戒烟及帕金森病治疗中存在一定的积极作用,但ETS暴露对人体的身心健康是弊远远大于利。减少ETS暴露,降低其对未成年人的认知功能损害是健康中国的重要决策。 无烟,请大家为成长护航!

王智刚 2024-05-27阅读量1463

认知训练和社交技能对儿童自闭...

病请描述:认知训练和社交技能对儿童自闭症的重要性 自闭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一旦孩子患上了自闭症,这将达到影响了儿童的社交互动、沟通能力和认知发展。当孩子患上自闭症后,家长和孩子需要积极配合治疗,共同努力帮助孩子跨过心理上的障碍。在所有治疗自闭症的方法中,认知训练和社交技能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认知训练在儿童自闭症的干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自闭症患者常常面临认知困难,包括注意力、记忆、语言和执行功能等方面。认知训练旨在通过不同的方法和策略来帮助儿童自闭症患者改善这些认知能力。例如,通过使用视觉辅助工具和结构化的学习环境,可以帮助他们提高注意力和记忆力。同时,认知训练也可以通过语言和沟通技巧的训练来帮助他们改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其次,社交技能的培养对儿童自闭症的发展至关重要。自闭症患者常常面临社交互动和沟通困难,缺乏理解和运用社交规则的能力。通过社交技能的培养,可以帮助他们学习如何与他人建立联系、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意图,并参与到社交活动中。社交技能的培养可以包括非语言沟通技巧、情绪识别和表达、友谊建立等方面。这些技能的培养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社交情境模拟和群体活动等方式来进行。 让我们通过一个案例来说明认知训练和社交技能对儿童自闭症的影响。我曾经遇到一个名叫小李的孩子,就诊时的年龄为8岁,他在学校和社交场合中常常遇到困难,无法与同龄人进行有效的交流和互动,在课堂上不敢发言,课后只愿意自己待在座位上,不愿意参加任何社交活动。我和儿科医生、语言治疗师一起对孩子进行了评估问卷和专业评估,最终小李被诊断为自闭症患者。为了帮助他改善认知和社交技能,我首先,建议他的家人和学校共同制定一个个性化的干预计划。干预计划包括两个方面:在认知训练方面,他接受了注意力和记忆力的训练,并使用了视觉辅助工具来帮助他理解和组织信息,每天要保持1小时以上的训练时长;在社交技能培养方面,让他参加了小组活动和角色扮演,学习了如何与他人进行交流、分享兴趣和理解他人的情感。通过这个过程,小李逐渐展示出了积极的变化。在班会上,老师也会主动邀请他上台分享,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次数的增加,他的认知能力和社交技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在6个月复诊时,我发现小李的自闭症严重程度减轻很多,也愿意主动跟人交流了。 综上所述,认知训练和社交技能的培养对儿童自闭症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认知训练,可以帮助儿童自闭症患者改善注意力、记忆和语言等认知能力。通过社交技能的培养,可以帮助他们改善社交互动和沟通能力。通过综合认知训练和社交技能的方法,我们可以为儿童自闭症患者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干预,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发展潜力,提高生活质量。

生长发育 2024-05-16阅读量1543

儿童肥胖对心理、行为、认知和...

病请描述:在现代社会,儿童肥胖问题日益凸显,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肥胖不仅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更会对他们的心理、行为和认知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将详细阐述儿童肥胖对心理、行为、认知和智力的危害,以引起广大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 一、儿童肥胖对心理的危害 肥胖儿童常常因为体型问题而遭受同学的嘲笑和排挤,这种负面的人际交往经验会使他们感到自卑和焦虑。他们可能会因为害怕被嘲笑而避免参与集体活动,进一步加剧了社交障碍。这种长期的心理压力可能导致孩子出现抑郁、孤独等心理问题,甚至产生自残、自杀等极端行为。 此外,肥胖儿童还可能因为对自己的体型不满而产生厌食或暴食等不健康的饮食习惯,进一步加剧了肥胖问题,形成了恶性循环。 二、儿童肥胖对行为的危害 肥胖儿童在行为上常常表现出懒散、不愿活动的特点。由于体重过大,他们在进行体育活动时可能会感到吃力,从而逐渐失去对运动的兴趣。这种缺乏运动的生活方式不仅不利于减肥,还可能加重肥胖程度,形成恶性循环。 此外,肥胖儿童在学习上也可能因为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等问题而表现出较差的学习效果。这种学习上的困难,可能会使自己的自信心、自尊心进一步受到影响,心理问题加重。 三、儿童肥胖对认知的危害 肥胖儿童的认知能力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由于体内脂肪过多,可能会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和功能,导致孩子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效果和未来发展。 此外,肥胖还可能导致孩子的大脑供血不足,进一步影响认知功能。长期的大脑供血不足可能会对孩子的智力发展产生不可逆的影响。 四、儿童肥胖对智力的危害 肥胖对儿童的智力发育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首先,肥胖儿童体内脂肪含量过高,可能会影响神经元的正常功能和连接,进而影响大脑的信息处理速度和准确性。这种生理变化可能导致孩子在学习、记忆和思维方面出现困难,从而限制了他们的智力发展。 其次,肥胖还可能影响儿童的睡眠质量。肥胖儿童在睡眠时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打鼾等症状,导致睡眠质量下降。长期睡眠不足会影响大脑的正常发育和功能,对智力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再者,肥胖儿童可能由于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导致学习兴趣下降,注意力不集中,从而影响学习效果和智力发展。这种心理压力还可能影响孩子的情绪稳定性和社交能力,进一步加剧智力发展的障碍。 五、预防与干预措施 面对儿童肥胖对心理、行为、认知和智力的危害,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鼓励孩子参加体育锻炼,增加身体活动量,消耗多余脂肪,改善身体状况。此外,学校和医疗机构也应加强对儿童肥胖的宣传教育,提高家长和孩子的健康意识。 六、结论 儿童肥胖对心理、行为、认知和智力的危害不容忽视。广大家长和社会各界应充分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积极采取措施预防和治疗儿童肥胖。通过改善饮食结构、增加体育锻炼、接受专业治疗等方式,我们可以有效减少儿童肥胖问题,保护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生长发育 2024-05-02阅读量2824

自闭症儿童的智力障碍与常人的...

病请描述:自闭症,又称为孤独症,是一种复杂的神经发育性疾病,主要影响个体的社交互动、语言交流以及行为模式。而智力障碍,是指个体在智力水平上存在显著下降或损害,影响其生活、工作、学习和社交等方面。自闭症儿童中,有一部分确实存在智力障碍,但他们的智力障碍与常人相比,既有相似之处,也有其独特性。 首先,我们来看看自闭症儿童智力障碍与常人智力障碍的相似之处。无论是自闭症儿童还是常人,智力障碍都可能导致他们在语言、思维、行为和社会交往等各方面发展迟缓。他们可能难以理解复杂的指令或问题,难以掌握新知识和技能,难以适应新的环境或情境。此外,他们还可能存在与人沟通和社会适应的困难,对社会规则的理解和正确情感的表达都有困难。 然而,自闭症儿童的智力障碍与常人相比,又有着其独特之处。自闭症儿童的智力障碍往往伴随着特定的行为特征和社交障碍。他们可能表现出对环境的特殊要求,坚持用固定方式进行游戏,对所处的环境要求严格,不容许有任何变化。这种刻板的行为模式可能限制了他们的学习和适应能力。同时,他们在社交互动方面也存在显著障碍,如缺乏眼神接触、难以理解他人情绪状态等,这使得他们在理解和处理社交信息时面临更大的困难。 此外,自闭症儿童的智力障碍也可能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有的自闭症儿童可能在某些特定领域表现出超常的能力,如记忆力、计算能力或空间感知能力等,这被称为“孤岛技能”或“局部才能”。这种局部才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他们在其他领域的智力缺陷,使得他们在某些特定任务上能够表现出色。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整体智力水平得到了提升,他们仍然面临着社交、语言和行为等方面的挑战。 对于自闭症儿童智力障碍的治疗,我们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这包括通过药物治疗来改善他们的注意缺陷和多动障碍,通过心理治疗来矫正他们的心理问题和行为模式,通过康复训练来提升他们的语言能力和社交技能,以及通过物理治疗来缓解他们的症状。同时,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也需要关注,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情绪疏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自尊,提高生活质量。 总的来说,自闭症儿童的智力障碍与常人相比既有相似之处,也有其独特性。我们需要深入了解这些差异,以便为他们提供更精准、更有效的治疗和支持。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对自闭症和智力障碍的科普宣传,提高社会对这一群体的认识和理解,为他们创造一个更加包容和友好的社会环境。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教育工作者、医疗工作者和社会各界都需要共同努力,形成一个多学科的协作团队,为自闭症儿童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理解他们、接纳他们、帮助他们,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

生长发育 2024-04-16阅读量2175

生长激素缺乏对儿童智力的影响...

病请描述:生长激素缺乏对儿童智力的影响 生长激素缺乏症(Growth Hormone Deficiency, GHD)是一种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内分泌疾病。由于生长激素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其缺乏不仅会导致身材矮小,还可能对智力结构产生影响。 一、生长激素缺乏症对智力结构的影响  1. 认知功能受损 生长激素缺乏症儿童在认知功能方面存在明显的障碍。研究表明,GHD儿童在记忆力、注意力、思维能力等方面表现不佳。这些认知功能的受损可能导致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学习成绩普遍低于同龄儿童。此外,GHD儿童在执行功能、视觉空间能力等方面也有所受损,进一步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能力。  2. 情绪和行为问题 生长激素缺乏症儿童的情绪和行为问题较为常见。由于生长发育的迟缓和社会适应的困难,这些儿童可能出现抑郁、焦虑、自卑、易怒等情绪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还可能导致与同伴关系紧张,影响社交能力的培养。  3. 语言能力受损 生长激素缺乏症儿童的语言能力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研究发现,GHD儿童在词汇量、语法结构、阅读理解等方面的表现均低于同龄儿童。这可能与他们的认知功能受损有关,进一步影响他们的学习和沟通能力。 二、病例分析  1. 病例介绍 小华(化名),女,8岁,身高1.2米,体重25公斤。自幼生长迟缓,学习成绩较差,与同龄儿童相比存在明显的生长发育和智力方面的落后。经过一系列检查,诊断为生长激素缺乏症。  2. 治疗过程 在小华的病例中,医生为其制定了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生长激素替代治疗和认知康复训练。在治疗过程中,小华的身高和体重逐渐接近同龄儿童水平,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认知康复训练帮助她改善了注意力、记忆力和语言能力,提高了学习效果。  3. 病例启示 (1)早期诊断和治疗对GHD儿童的智力发展至关重要。及早发现生长发育异常,明确诊断,并及时开展治疗,有助于减轻智力受损程度,促进正常生长发育。 (2)综合治疗手段可有效改善GHD儿童的症状。在生长激素替代治疗的同时,结合认知康复训练、心理疏导等措施,有助于提高儿童的智力水平和生活质量。 (3)家长和教师应关注GHD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心理健康,给予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在教育过程中,耐心指导,鼓励儿童克服困难,培养其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三、总结 生长激素缺乏症儿童的智力结构受损表现为认知功能、情绪和行为问题、语言能力受损等方面。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和综合康复训练是改善GHD儿童智力水平的关键。家长、教师和社会应共同关注GHD儿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健康成长,融入社会。 在结束本文之前,我们应该强调的是,每个GHD儿童的病情和需求都是独特的,因此治疗方案应该根据个体情况量身定制。同时,对于GHD儿童来说,长期的随访和评估也是非常重要的,以确保治疗效果的持续性和稳定性。通过综合的治疗和支持,GHD儿童完全有可能实现智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过上正常而有质量的生活。

生长发育 2024-03-27阅读量1947

理解自闭症希望与支持的探索之...

病请描述:理解自闭症希望与支持的探索之路 自闭症,或称为自闭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在儿童早期发展中出现的复杂神经发展障碍,它深刻地影响个体的社交互动、沟通能力以及行为模式。这种情况通常在儿童三岁前显现,一旦出现,将伴随个体的一生。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全球平均每160个儿童中就有1个受到自闭症的影响。虽然关于自闭症的确切原因至今仍有许多未知,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的复杂相互作用可能是导致其发展的关键。 一、自闭症的早期迹象 自闭症的早期迹象可能在儿童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出现。家长和照顾者应该留意以下几个方面的迹象: 1. 社交互动障碍:婴儿和幼儿可能不会像其他儿童那样寻求父母的注意或眼神交流,也可能对周围人的情绪或感受缺乏响应。 2. 沟通困难:延迟语言发展是自闭症的常见迹象之一。有些儿童可能完全不使用语言交流,而是使用手势或领导成人去他们想要的物品那里。 3. 重复和刻板行为:这可能包括反复摇晃、敲击玩具或对某些物品或活动表现出异常的关注。 二、自闭症的诊断 自闭症的诊断通常依赖于行为观察和发展历史的评估。尽管没有单一的医学测试来确定自闭症,但医生可能会使用一系列的工具和问卷来评估儿童的社交、沟通和行为模式。确诊通常需要多领域专家的团队合作,包括儿科医生、神经科医生、语言治疗师和心理学家。 三、自闭症的治疗 虽然自闭症无法被治愈,但早期干预和个性化的治疗计划可以显著提高受影响儿童的生活质量。治疗方法可能包括: - 行为和沟通疗法:如应用行为分析(ABA)、语言治疗和社交技能训练,旨在改善社交互动和沟通能力。 - 教育干预:特殊教育课程和个性化学习计划可以帮助自闭症儿童在学校中取得进步。 - 家庭支持:为家庭成员提供资源和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自闭症,并支持他们的孩子。 四、家庭和社会的角色 对于自闭症儿童和他们的家庭来说,获得理解和支持是非常重要的。社区资源、自闭症支持组和教育项目可以为受影响的家庭提供宝贵的帮助和信息。通过增强公众对自闭症的了解和接受度,我们可以创造一个更加包容和支持的环境,让所有儿童都有机会实现他们的潜力。 五、结论 自闭症是一个全球性的重要问题,它深刻地影响着数百万家庭的生活。借助早期诊断、多方位治疗和持续的社会支持,我们可以为自闭症儿童创造更为温暖、包容的成长环境,从而提升他们的生活品质。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社会意识的增强,我们对自闭症的认识和治疗方法也将不断完善,为受影响的个体和家庭带来新的希望与可能。 自闭症案例分析 一、基本情况介绍 患者小明,男,6岁,自出生起即由父母抚养。家庭环境和谐,父母受教育程度较高,对孩子早期发展有较高期待。小明在2岁时被诊断出患有自闭症。 二、症状表现特点 小明的主要症状包括社交障碍、语言发展迟缓、重复刻板行为和兴趣狭窄。他不愿与人眼神交流,常常独自玩耍,对父母的呼唤反应迟钝。语言发展明显滞后于同龄儿童,只能使用简单的词汇和短句。小明喜欢按照一定的模式摆放物品,如反复开关门、排列玩具等。他还对某些特定物品(如旋转的电风扇、车轮等)表现出过度兴趣。 三、诊断依据过程 小明的诊断依据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医学检查和心理学评估。临床表现方面,小明的症状符合自闭症的诊断标准。医学检查排除了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器质性疾病。心理学评估结果显示,小明在社交互动、沟通、认知和行为等方面存在明显障碍。 四、治疗方法与手段 针对小明的症状,医生采用了综合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行为疗法。药物治疗主要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和抗抑郁药物,以改善小明的情绪和行为问题。心理治疗方面,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和游戏疗法帮助小明提高社交技能和沟通能力。行为疗法则采用正面强化和负面惩罚相结合的方法,纠正小明的不良行为。 五、家庭干预措施 家庭在小明的治疗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父母接受了专业的自闭症知识培训,学会了如何在家里为小明创造一个安全、舒适、有序的环境。他们通过定期与小明进行互动游戏、阅读故事、进行生活技能训练等活动,帮助小明提高生活质量。同时,父母还学会了如何正确应对小明的情绪问题和行为挑战,增强了家庭的支持和凝聚力。 六、教育训练计划 为了提升小明的社交技能和学习能力,我们制定了个性化的教育训练计划。该计划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社交技能训练**:通过角色扮演、小组活动等方式,教授小明如何与他人建立联系、分享情感、解决问题和遵守社交规则。 2. **语言沟通能力培养**:利用图片、实物和手势等方法,引导小明表达需求和情感,逐渐扩展他的词汇量和句子结构。 3. **认知能力训练**:通过游戏、拼图等活动,培养小明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提高他的学习效率和问题解决能力。 4. **生活技能培养**:教授小明基本的自理能力,如穿衣、洗漱、进餐等,为他将来独立生活打下基础。

生长发育 2024-03-27阅读量1863

儿童心理问题:理解、识别与应...

病请描述: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儿童心理问题逐渐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议题。儿童时期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因此,理解、识别和应对儿童心理问题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本文旨在科普儿童心理问题的相关知识,帮助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儿童的心理问题。 一、儿童心理问题的定义与分类 儿童心理问题是指儿童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异常现象,这些现象可能导致儿童的行为、情感、学习和社交能力等方面出现问题。儿童心理问题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情绪障碍:如焦虑症、抑郁症等,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易怒、过度担忧等。 行为障碍:如多动症、品行障碍等,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攻击性行为、违反规则等。 学习障碍:如阅读障碍、数学障碍等,表现为学习成绩不佳、学习困难等。 社交障碍:如自闭症、社交焦虑等,表现为社交技能不足、难以融入集体等。 二、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 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多种多样,既有生物遗传因素,也有环境因素的影响。生物遗传因素如基因、大脑结构等可能导致儿童心理问题的发生。环境因素如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交环境等也可能对儿童心理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例如,家庭氛围紧张、教育方式不当等都可能导致儿童心理问题的出现。 三、儿童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应对 1、识别儿童心理问题 识别儿童心理问题需要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一般来说,当儿童出现以下情况时,可能表明存在心理问题: 情绪异常:情绪波动大,易怒、焦虑或抑郁; 行为异常:攻击性行为、破坏性行为、退缩性行为等; 学习困难:成绩明显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动力不足等; 社交困难:难以融入集体,缺乏社交技能,人际关系紧张等。 当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发现儿童出现以上情况时,应及时关注并采取相应措施。 2、应对儿童心理问题 (1)建立积极的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家长应努力营造温馨、和谐、支持性的家庭氛围,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同时,家长应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兴趣,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家庭活动,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2)提供适宜的教育方式 教育工作者应根据儿童的年龄、性格和兴趣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儿童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同时,教育者应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并应对儿童的心理问题。 (3)寻求专业帮助 当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发现儿童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时,应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心理咨询师通过评估儿童的心理状况,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帮助儿童解决心理问题。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积极配合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共同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 四、总结 儿童心理问题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议题。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了解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识别方法和应对策略。通过建立积极的家庭环境、提供适宜的教育方式和寻求专业帮助等途径,共同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健康、快乐、自信的下一代。

生长发育 2024-02-27阅读量2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