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 晕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短暂的意识丧失,通常与大脑一过性的缺血、缺氧有关。晕厥与昏迷和休克不同,昏迷的意识丧失时间较长,而休克早期无意识障碍,但周围循环衰竭征象较明显且持久。晕厥的诊断和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等多方面信息。 晕厥的常见类型 心原性晕厥:与心脏疾病相关,如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通常较为严重,预后较差。 非心原性晕厥:包括神经介导性晕厥(如血管迷走性晕厥)、情境性晕厥(如咳嗽性晕厥、排尿性晕厥)、tiwei性低血压等,通常预后良好。 晕厥的诊断 诊断晕厥需要详细的病史采集,包括晕厥的前驱症状、身体tiwei、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发作后恢复情况等。体格检查应包括血压、心率的测量以及心脏和神经系统的检查。心电图是晕厥患者的基本检查,可以发现心律失常等潜在原因。对于心原性晕厥的诊断,可能还需要进行超声心动图、心电监测等进一步检查。 晕厥的治疗 治疗晕厥应根据具体原因进行。对于心原性晕厥,可能需要药物治疗、心脏起搏器植入或手术治疗等。非心原性晕厥的治疗可能包括增加水盐摄入、避免诱因、物理对抗动作等。在某些情况下,如血管迷走性晕厥,可能需要药物治疗或倾斜训练。 急救措施 当发现有人晕厥时,应立即保护患者防止摔伤,将其安置成平卧位,解开衣领,抬高下肢,保持呼吸道通畅,并拨打急救电话120。如果患者意识清醒后再次出现晕厥,应将患者头部放在两腿之间,并及时就医。 预防措施 预防晕厥的措施包括避免紧张、恐惧、疼痛等刺激性因素,按时服药、定期体检,以及避免低血糖等。对于有特定晕厥风险的患者,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糖尿病患者应注意血糖水平。 晕厥的诊断和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及时就医和正确的急救措施对于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王亮 2024-09-14阅读量6716
病请描述: 一、“预激”,全称叫“心室预激”,是一种心电图的异常表现,意味着,心脏的电流传导系统(电路),存在额外的(附加)传导通路。这种情况,大概有千分之三的人群发生率。 二、预激最大的潜在后果,就是可能会引起与它相关的心动过速事件,这个心动过速,不是指那种平时情绪紧张或运动时,常常出现的“窦性心动过速”(这是极常见的正常现象),而是指下面所讲的特定的心动过速。当预激合并心动过速发作的时候,就叫“预激综合征”。 (1)最常见的是引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简称“室上速”。预激是室上速的常见类型,这种情况下,后果一般不严重。但射频消融微创手术仍是首选根治方案。 (2)少见的是,预激合并出现“心房颤动”,此时有较高的潜在心脏风险,某些情况下可导致晕厥、猝死,20岁-50岁的男性预激患者,出现这种危急情况的可能性,高于其它预激患者,一旦证实是此种情况,或预激患者,出现难以用其它原因解释的一过性晕厥、意识丧失,应尽快进行射频消融微创手术,消除预激,以除后患。(3)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平时心电图有预激(或从来不做心电图,不知道有预激),从没有发生过明显的心动过速症状,也称“无症状预激”。这种情况也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多年没有心动过速发作,但最终于人生的某个年龄段(甚至是在70-80岁的高龄),才出现与“预激”相关的心动过速,从这个角度讲,对于暂时没有症状的预激,不能过多地抱以侥幸心理,早一点判断它是否有致病能力(致心动过速能力)、尽早决定是否消除预激,是合理的选择。还有一种情况,虽然极罕见,但客观上的确存在,就是这个预激,终生不会引起心动过速,保持“沉默状态”。 三、束室旁道,就是上面提到的罕见的“预激”。 (1)束室旁道,最大的特点,就是:虽然心电图有“预激”的诊断,但它自身几乎从不引发与它相关的心动过速,也就是说,它从不“惹事”,而且今后一辈子也几乎不可能“惹事”,类似于“无辜的旁观者”。如果没有特别需求,确定它是束室旁道以后,患者完全可以对它置之不理,顺其自然,该怎么生活就怎么生活,就当正常普通人那样。但是,讨厌的是,每次做心电图检查,总是有“预激”的诊断,让人心里有些不踏实。 (2)束室旁道的第二个特点是,现有的射频消融技术(包括冷冻消融技术),几乎无法消除它。从道理上来讲,束室旁道从不惹事,没有必要进行射频消融消除它。但某些情况下,比如为了体检时心电图没有“预激”从而获得心电图合格,这时候就会陷入两难的境地,一方面需要“消融成功”,去掉“预激”的诊断,而另一方面又不可能成功。目前,这种情况可能还无法得到很好的解决方案。以现有的技术实力来讲,几乎所有的预激(包括所谓的His旁预激),都能被射频消融成功消除,换句话说,即使是复杂、困难的His旁预激,只要它不是束室旁道,就有极大概率获得射频消融成功。但,目前唯独对束室旁道,还没有消除它的好办法(实际上,客观来说,它也无需消融)。 (3)束室旁道的患者临床类型。 第一种,最常见的临床情境,从无心动过速症状,因某种情况体检而无意间发现(招工、入伍、考编制等),患者年龄18-30岁左右最常见。心电图诊断为“预激”或“B型预激”,但它与真正可能射频消融成功的预激,在心电图表现上,是有着细微的差别的。某些患者,是在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的手术台上,被确定是束室旁道的,最终以放弃消融而结束。某些因“His旁”而失败的预激,其本质,实际是束室旁道。有经验的医生,通过询问病史,阅读心电图,能大致判断出是不是束室旁道,从而在术前进行预判。当然,可通过食管调搏术获得大致的判断,若通过心脏电生理检查(射频消融术有前奏步骤),则更能获得精确的判断,从而决定下一步的处理策略(是否消融)。此种类型的束室旁道,程医生至少经历过或听说过50例以上。 第二种临床情境,束室旁道合并了其它类型的预激或心动过速,它并不是孤立的存在。患者因“预激”或“阵发性室上速”,而进行了心脏电生理+射频消融微创手术,这种情况下,射频消融是为了消除了真正的致病预激或心动过速,而不是消除束室旁道。不过,在成功射频消融手术后,复查心电图,仍有“预激”,其实这个预激就是那个无需消融的束室旁道,虽然心电图还带有“预激”诊断,但患者今后也并不会出现“室上速”发作。这种“复合”情况虽然很少见,但客观上的确存在。程医生遇到过至少5例。识别这一点,有助于解读、解释为什么在成功的射频消融手术后,某些患者的心电图仍然有“预激”,从而消除误会。当然,前提条件是,要排除“预激”复发,不可一概而论。
程宽 2023-11-27阅读量5429
病请描述: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蹲在地上看蚂蚁搬家时间长了,突然站起来就会感觉到一阵天旋地转、甚至眼前发黑冒金星?又或者是时常感觉疲倦乏力、头晕耳鸣等症状?如果你的回答是YES,那么你有可能患 体~位性低血压。 一、低血压诊断 低血压一般出现在体型消瘦的中青年女性或者虚弱老人。所谓低血压是指收缩压(高压)低于90mmHg,舒张压(低压)低于60mmHg,并且出现头晕、乏力、黑曚等症状者。所以说,大家体检之后得到的体检表上,收缩压数值最好不要低于90mmHg、舒张压最好不要低于60mmHg。 低血压分为生理性低血压和病理性低血压。 生理性低血压 生理性低血压指的是部分健康人群,其血压测量值已达到低血压标准,但没有任何症状,全身所有系统器官均没有出现缺血缺氧情况。而病理性低血压就不同了,它就对人类充满了深深的恶意。除了血压低于正常以外,还伴有不同程度的系统、器官缺血及其相应的症状。 病理性低血压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原发性低血压 又称为体质性低血压,多见于20~50岁体质瘦弱的中青年女性和老人。病状较轻的无任何症状,但部分患者易疲乏,收缩压低于80mmHg时多有头晕、心悸、乏力、胸闷等症状,少数有一过性黑矇和晕厥,夏季气温高时症状更明显。体质性低血压预后良好,可与正常人一样工作、生活,多数人终身处于低血压状态,在老年时易发生跌倒骨折。有极少数女性患者在更年期后又从低血压转为高血压。此类患者的血管舒缩功能较差,且大多数缺乏体育运动。 2.体~位性低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指患者从卧位突然变为坐位或直立位,或长时间站立时,出现血压突然下降超过20~30mmHg。有些患者伴有明显的头晕、视力模糊、乏力、恶心等症状。此类低血压与多种疾病有关,如颈椎病、多系统萎缩、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病等。久病卧床、体质虚弱的老年人也容易发生 体~位性低血压。 3.继发性低血压 由某些继发性疾病引起的低血压,如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心血管疾病、心排出量不足,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慢性消耗性疾病,减肥过度,营养不良,结核病,肿瘤晚期,重症糖尿病,使用抗抑郁药和血液透析的患者,均可能出现继发性低血压。 4.药物性低血压 如降压药物使用过量、利尿剂等,可引起药物性低血压,如:安定类、速尿、硝酸甘油等,服药前仔细阅读说明书,用药后注意观察有无头晕、头痛等,一旦出现,应立即测量血压,必要时坐下或躺下,防止意外发生。 二、低血压的影响因素 有研究表明,女性低血压患病率比男性高、年龄越大低血压患病率越低、不吸烟者或不饮酒者低血压患病率高于吸烟或饮酒者,这些规律和高血压的分布大体相反。 越不经常吃早餐的人低血压患病率也越高,自我感觉身体比较差的人和体重较低的人低血压患病率也较高。澳大利亚一项大型研究显示女性疲乏随血压升高而下降,低血压患者中常常发现合并慢性疲劳综合征。 三、低血压需要治疗吗? 轻症低血压:无任何症状,无需药物治疗。重者低血压:伴有明显临床症状,必须积极治疗、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防止严重危害的发生。 虽然说低血压像高血压一样很难根治,但我们依然可以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来预防和改善。首先我们先说说心态问题,低血压的重灾区——中青年女性中,青春期的少女想减肥、年轻白领和女强人工作忙压力大,导致的后果都是主动的和被动的:吃不好。这就是问题的源头了,因此有必要从源头进行改善。 四、治疗 1.瘦得像竹竿的女孩子们,首先请增肥。 高热量的食物对低血压是有改善作用的,像巧克力之类的,可以放心多吃一些。还可以适当吃咸一点的食品,因为盐能使血压上升。多喝水,多运动,增加血容量。吃些桂圆肉、大枣、红小豆等,还可以尝试喝点红参水、黄芪水等。 2.低血压患者可适量的多吃高脂、高胆固醇的食物,因为胆固醇是人体内多种激素的原料。如果血中胆固醇浓度过低,动脉血管就不够紧张,血压就会比较低。 3.适量运动。生命在于运动,这是一个普世真理,加强锻炼,强身健体,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刺激大脑神经中枢调节血压、增强心血管功能、心肌收缩力与心排血量,久而久之,有提升血压的作用。
陈秀梅 2022-07-27阅读量9296
病请描述:心脏起搏器方面的知识 心脏有天然的起搏器——窦房结,它能自发地、有节律地发放电脉冲,并由上向下传遍整个心脏,使心脏各个腔室顺序收缩,完成运送血液的工作。心脏的正常工作要求心脏节律发放和传导系统结构和功能正常。 但是,在某些病理条件下,窦房结和传导系统发生病变,就会造成心律失常——心跳的节律不规则,太慢、太快或者时快时慢,或者不能根据机体运动和代谢的需要进行调整,更有甚者出现长时间的心脏停跳,出现晕厥、眩晕、疲劳、呼吸短促、心悸、失去知觉等症状,甚至有生命危险。 治疗心跳过快(包括早搏、心动过速等)的药物很多且效果往往都不错,而治疗心跳过慢的药物很少,且作用持续时间短而疗效不确切,尤其是口服的药物,如舒喘灵、阿托品。因此,如果能明确引起心跳慢的原因是长期的、慢性的,并非由于一过性原因(如药物、电解质紊乱等急性病因)引起,必须选择疗效确切的人工心脏起搏器治疗。 心脏起搏器是一个以电池为动力的、体积小、可产生连续稳定的电脉冲的装置,由脉冲发生器和电极导线两部分组成。植入心脏起搏器是微创手术,通常由心内科医生在导管室进行,具有时间短,创伤小和恢复快的特点。脉冲发生器通常被埋植在左侧或右胸上方的皮下组织中,电极导线一端与脉冲发生器连接,另一端通过静脉系统固定在心脏内侧面的心肌上。 起搏器有多种型号,一般可分为单腔(即只有一根导线电极放入心脏的一个心腔,通常放置在右心室)和双腔(即有二根导线,通常分别放置在右心房和右心室)起搏器,前者多是非生理性的,后者多为生理性的,通常双腔起搏器比单腔起搏器的价格贵一倍。脉冲发生器通常比火柴盒还小,有精密的电子线路,能持续监测、分析和记录患者的心跳,在必要时发放电脉冲。电极导线非常纤细,直径不超过2.5mm,能将电脉冲传到心脏,刺激心脏收缩,同时也将心脏的活动信息反馈给脉冲发生器,使得脉冲发生器能根据心脏激动情况调节下一次脉冲发放。 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心律失常得到纠正,生活基本可以恢复到发病以前的水平,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虽然安装了心脏起搏器,但可能还需要同时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来治疗其他的心律失常(如过快的心率),如果没有医生的建议,请不要擅自停用抗心律失常等等药物,并需要在植入术后第一个月和弟三个月到医院复查,此后没有特殊情况可以每半年到一年到医院去复查。
赵飞 2020-06-19阅读量9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