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头部 > > 眼胀 > 内容

眼胀内容

中医如何帮助应对青光眼?

病请描述:每年的“世界青光眼周”旨在提高公众对青光眼的认知,并推动早期筛查和有效治疗。现代医学常用药物、激光或手术控制青光眼,但有些患者即使眼压正常,视力损伤仍难以恢复。这让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中医的调理作用。那么,中医能治青光眼吗?它能为患者带来哪些帮助? 一、青光眼是什么?青光眼简单来说,就是眼内压力过高,损伤了传递视觉信号的“视神经”。它可能悄悄发生(比如开角型青光眼),也可能突然发作(比如闭角型青光眼),症状包括视力模糊、眼睛胀痛、头疼等。现代医学通过降眼压来延缓病情,但已损伤的视神经无法复原。  二、中医眼中的青光眼中医把青光眼归为“五风内障”,认为它和情绪、疲劳、饮食不当等密切相关。例如:- 情绪不好、压力大:中医说“肝火旺”,容易让眼睛充血、胀痛。- 熬夜、吃太油腻:可能导致体内“湿气重”,阻碍眼部气血循环,加重不适。- 体质虚弱:尤其是肝肾不足的中老年人,更容易出现视力衰退。中医治疗不单盯着眼睛,而是通过调理全身的气血和脏腑功能,帮助眼睛恢复“自我修复”的能力。 三、中医的“护眼法宝”1. 中药调理     中医会根据症状开方,比如:   - 眼睛胀痛、头疼剧烈:用清热降火的药,比如含菊花、决明子的方子。   - 长期视力模糊、腰酸腿软:用枸杞、女贞子等补肝肾的药材。   - 头晕恶心、痰多:用化痰降火的药方,比如含半夏、黄芩的配伍。2. 针灸与按摩     - 针灸:扎睛明穴、太阳穴等,能缓解眼胀、改善血液循环。研究显示,配合现代治疗,可能帮助降低眼压。   - 穴位按摩:每天按揉太阳穴、合谷穴,或用指尖轻刮眼眶,能放松眼周肌肉。 3. 情绪和习惯调整     - 少生气、多放松:焦虑、压力大会让眼压波动,试试冥想、练八段锦或听音乐。   - 别关灯玩手机:黑暗环境用眼会加重疲劳,睡前少刷手机。   - 喝水要小口:一次性喝太多水可能让眼压突然升高。 四、中西医结合,效果更好- 优势互补:西医快速降眼压,中医帮助调理体质、缓解症状。比如术后用针灸促进恢复,或用药时搭配中药保护视神经。- 日常调理:中医的养生法(如规律作息、适度运动)能延缓青光眼病情的进展。 五、给患者的建议1. 定期检查:所有40岁以上人群都应每年查一次眼底,糖尿病、高度近视人群更需警惕。已经确诊青光眼的患者应遵嘱用药,定期随访。2. 控制诱因:避免熬夜、情绪激动,少吃油腻高糖食物。3. 科学用眼:每看屏幕30分钟,闭眼休息1分钟,或看看远处。总结  中医治青光眼,采用“整体调理”的思路,帮眼睛减轻负担。就像养护一棵树,既要修剪枝叶(控制眼压),也要松土施肥(调理气血)。在世界青光眼周,希望每个人都能科学护眼,用中医智慧为双眸点亮更多光明!

俞莹 2025-05-06阅读量220

静脉曲张除了常见的并发症,什...

病请描述:  从很多人的角度来看,静脉曲张它仅仅是血管变形的问题。它影响腿部的美观,在很多人眼里面是小问题。  事实并非如此,静脉曲张它会迂曲扩张的血管,产生滞留的血液。滞留的血液会导致腿部出现酸胀、沉重、胀痛或者瘙痒等等症状。严重的时候会发现皮肤颜色的改变,引发慢性的溃疡,并且这种溃疡它会经久不愈。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比较典型的情况,那就是合并的血栓性静脉炎。在这个时候,静脉淤血的位置会出现比较急性的疼痛、肿胀感,并且局部的皮肤温度会增高,形成比较硬的肿块。  并且皮肤往往会发红,如果这时候超声检查会显示静脉管腔内有血栓形成,这样就会明确发生了血栓性静脉炎。一旦这种情况下,建议及时的进行正规的手术治疗。  为什么需要手术治疗?因为下肢静脉曲张而诱发的血栓,最后血栓随机产生的脱落,而导致了肺栓塞的产生危及生命,甚至进ICU的都有。因为肺栓塞是极其危险的情况,本身是可以危及生命的疾病。  当然,医学需要讲究实事求是,不能危言耸听。如果单纯的血栓性浅静脉炎,导致肺栓性的可能性并不大。  但是得了血栓性静脉炎症状态下,代表了一个信号,就是下肢的血液,处于相对于高凝的状态,这样的结果就是,血栓性浅静脉的血栓延伸到深静脉了,要么就是深静脉本身也合并了血栓。只有在这两者结合的情况下,肺栓塞的可能性才会比较大。  #下肢静脉曲张##仙桃静脉曲张案例对比#

钟若雷 2025-01-13阅读量1517

三叉神经痛易和哪些面部疼痛疾...

病请描述:  三叉神经痛是最常见的脑神经疾病,以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痛为主要表现,发病率为0.4%,主要好发于中老年女性。王景教授介绍,由于疼痛部位会辐射整个面部,因此很容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如牙痛、三叉神经炎、中间神经痛、蝶腭神经痛、偏头痛、舌咽神经痛等。   三叉神经痛:最大特点是突发突止   三叉神经痛非常剧烈,有人称之为天下第一痛,比生孩子还痛。三叉神经痛发作时,既像遭遇电击,又像在被刀割,还像被撕裂了一样,而且是突发突止。这种疼痛会沿神经支配区进行放射,每次持续数秒至数十秒,有的也可达数分钟。这种疼痛的发作,常常会随着病程的延长而变频繁、间歇期缩短和疼痛加剧。   三叉神经痛很容易发作,有时候仅仅是说话、咀嚼、刷牙和洗脸等面部的随意运动或不小心触摸到面部某一区域,就有可能被诱发。因为剧痛,患者在发作时常常用手揉擦面部以求减轻疼痛,久而久之面部皮肤变得粗糙、增厚和眉毛脱落,也有的患者为避免发作,不敢吃饭、洗脸,最终发展到面容憔悴,情绪抑郁。   六种误诊:最容易被误诊为牙痛   由于都是发生在面部的疼痛,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常常以几种“假面目”出现,从而导致患者“投错医”,医生“断错案”。   1、牙痛   三叉神经痛发病初期,最容易被误诊为牙痛,不少患者甚至将患侧的牙齿全部拔除,也没能缓解疼痛。“但事实上,三叉神经痛和牙痛很好区别,三叉神经痛的特点是电击样、刀割样和撕裂样疼痛,突发突止,而牙痛的特点是持续性钝痛或跳痛,而且,牙痛用X线或CT一检查,即可明确。”   2、三叉神经炎   患者通常有炎性感染史,病史短,疼痛通常是持续性的,如果压迫感染分支的局部,会使疼痛加剧。而三叉神经痛通常每次只持续数秒至数十秒。   3、中间神经痛   疼痛主要位于一侧外耳道、耳廓及乳突等部位,严重的可向同侧面部、舌外侧、咽部以及枕部放射,因而容易与三叉神经痛混淆。“但其实,中间神经痛通常只是发作性烧灼痛,持续时间往往数小时,短的也有数分钟。而且,中间神经痛局部常伴有带状疱疹,还可能有周围性面瘫、味觉和听觉改变。   4、蝶腭神经痛   虽然跟三叉神经痛疼痛的部位有些相近,但蝶腭神经痛发作时一般持续数分钟到几小时,而且伴有患侧鼻黏膜肿胀,会出现鼻塞、鼻腔分泌物增加。同时,可能会伴有耳鸣、耳聋、流眼泪、畏光及下颌皮肤灼热感和刺痛。而三叉神经痛没有这些症状。   5、偏头痛   虽然偏头痛的疼痛性质也为剧烈头痛,呈搏动性、刺痛及撕裂痛或胀痛,也会反复发作,但偏头痛一般是在疲劳、月经、情绪激动不安时诱发,每次发作前都会有先兆,如视物模糊、闪光、暗点、眼胀等。而且,一般会伴有恶心、呕吐、流眼泪、面色苍白或潮红等症状。   6、舌咽神经痛   疼痛性质也是突然发作、骤然停止,每次发作的持续时间跟三叉神经痛一样,也是数秒或数十秒,也是似针刺样、刀割样、烧灼样、撕裂样及电击样的剧烈性疼痛。但跟三叉神经痛不同的是,舌咽神经痛的疼痛部位在患侧舌根、咽喉、扁桃体、耳深部及下颌后部,有时以耳深部疼痛为主要表现。

王景 2025-01-07阅读量1837

三叉神经痛容易与哪些疾病相混...

病请描述: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常因为无法明确发病原因,而不能根治。三叉神经痛多好发于中年及老年人,患病率为182/10万人,其中患者女性多于男性,男女比例为2:3。同时有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等慢性疾病的人更易患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发病年龄较广,从10-90岁发病均有报告,近来儿童发病也有所增加。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多好发于中年及老年人,患病率为182/10万人,年发病率为4~4.7/10万人,70%~80%的病例发生于40岁以上,高峰年龄50岁组。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多发于中青年人,临床上非常少见,发病率很低。   三叉神经痛可分为原发性(症状性)三叉神经痛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两大类,其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较常见。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指找不到确切病因的三叉神经痛。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是指由于肿瘤压迫、炎症、血管畸形引起的三叉神经痛。此型有别于原发性的特点,疼痛常呈持续性,并可查出三叉神经邻近结构的病变体征。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多数认为其病变在三叉神经的周围,即在三叉神经半月节感觉根内。根据显微外科和电镜观察,可能与小血管畸形、岩骨部位的骨质畸形等因素有关,而引起疼痛发作。   发作时间方面,三叉神经痛属于阵发性疼痛。也就是一会儿疼、一会儿不疼,不会一整天或者几天连着疼,一般疼一会儿就好了。   疼痛性质方面,类似于“电击样痛”。疼痛沿着神经走形的方向,一发作就传到面部或者耳朵,感觉像过电一样。有些剧烈的疼痛像刀割一样,又叫“刀割样痛”。   疼痛位置方面,只在三叉神经分布的区域疼痛,才是三叉神经痛。其他部位的疼痛,不属于三叉神经痛。   诱发因素方面,三叉神经痛有些常见的诱发因素,比如洗脸、刷牙、吃饭、说话等。某些病人面部有些特殊的地方,一碰就疼,常见的部位有嘴唇上或者鼻子旁边。我们管这个地方叫“扳机点”,也就是可以触发疼痛的地方。   由于都是发生在面部的疼痛,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常常以几种“假面目”出现,从而导致患者“投错医”,医生“断错案”。   1、牙痛   三叉神经痛发病初期,最容易被误诊为牙痛,不少患者甚至将患侧的牙齿全部拔除,也没能缓解疼痛。“但事实上,三叉神经痛和牙痛很好区别,三叉神经痛的特点是电击样、刀割样和撕裂样疼痛,突发突止,而牙痛的特点是持续性钝痛或跳痛,而且,牙痛用X线或CT一检查,即可明确。”   2、三叉神经炎   患者通常有炎性感染史,病史短,疼痛通常是持续性的,如果压迫感染分支的局部,会使疼痛加剧。而三叉神经痛通常每次只持续数秒至数十秒。   3、中间神经痛   疼痛主要位于一侧外耳道、耳廓及乳突等部位,严重的可向同侧面部、舌外侧、咽部以及枕部放射,因而容易与三叉神经痛混淆。“但其实,中间神经痛通常只是发作性烧灼痛,持续时间往往数小时,短的也有数分钟。而且,中间神经痛局部常伴有带状疱疹,还可能有周围性面瘫、味觉和听觉改变。   4、蝶腭神经痛   虽然跟三叉神经痛疼痛的部位有些相近,但蝶腭神经痛发作时一般持续数分钟到几小时,而且伴有患侧鼻黏膜肿胀,会出现鼻塞、鼻腔分泌物增加。同时,可能会伴有耳鸣、耳聋、流眼泪、畏光及下颌皮肤灼热感和刺痛。而三叉神经痛没有这些症状。   5、偏头痛   虽然偏头痛的疼痛性质也为剧烈头痛,呈搏动性、刺痛及撕裂痛或胀痛,也会反复发作,但偏头痛一般是在疲劳、月经、情绪激动不安时诱发,每次发作前都会有先兆,如视物模糊、闪光、暗点、眼胀等。而且,一般会伴有恶心、呕吐、流眼泪、面色苍白或潮红等症状。   6、舌咽神经痛   疼痛性质也是突然发作、骤然停止,每次发作的持续时间跟三叉神经痛一样,也是数秒或数十秒,也是似针刺样、刀割样、烧灼样、撕裂样及电击样的剧烈性疼痛。但跟三叉神经痛不同的是,舌咽神经痛的疼痛部位在患侧舌根、咽喉、扁桃体、耳深部及下颌后部,有时以耳深部疼痛为主要表现。

王景 2024-11-08阅读量2239

三叉神经痛的早期症状如何正确...

病请描述:  三叉神经痛发作时,既像遭遇电击,又像在被刀割,还像被撕裂了一样,而且是突发突止。这种疼痛会沿神经支配区进行放射,每次持续数秒至数十秒,有的也可达数分钟。这种疼痛的发作,常常会随着病程的延长而变频繁、间歇期缩短和疼痛加剧。   三叉神经痛很容易发作,有时候仅仅是说话、咀嚼、刷牙和洗脸等面部的随意运动或不小心触摸到面部某一区域,就有可能被诱发。因为剧痛,患者在发作时常常用手揉擦面部以求减轻疼痛,久而久之面部皮肤变得粗糙、增厚和眉毛脱落,也有的患者为避免发作,不敢吃饭、洗脸,最终发展到面容憔悴,情绪抑郁。   六种误诊:最易被误诊为牙痛   由于都是发生在面部的疼痛,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常常以几种“假面目”出现,从而导致患者“投错医”,医生“断错案”。   1、牙痛   三叉神经痛发病初期,最容易被误诊为牙痛,不少患者甚至将患侧的牙齿全部拔除,也没能缓解疼痛。“但事实上,三叉神经痛和牙痛很好区别,三叉神经痛的特点是电击样、刀割样和撕裂样疼痛,突发突止,而牙痛的特点是持续性钝痛或跳痛,而且,牙痛用X线或CT检查,即可明确。”   2、三叉神经炎   患者通常有炎性感染史,病史短,疼痛通常是持续性的,如果压迫感染分支的局部,会使疼痛加剧。而三叉神经痛通常每次只持续数秒至数十秒。   3、中间神经痛   疼痛主要位于一侧外耳道、耳廓及乳突等部位,严重的可向同侧面部、舌外侧、咽部以及枕部放射,因而容易与三叉神经痛混淆。“但其实,中间神经痛通常只是发作性烧灼痛,持续时间往往数小时,短的也有数分钟。而且,中间神经痛局部常伴有带状疱疹,还可能有周围性面瘫、味觉和听觉改变。”   4、蝶腭神经痛   虽然跟三叉神经痛疼痛的部位有些相近,但蝶腭神经痛发作时一般持续数分钟到几小时,而且伴有患侧鼻黏膜肿胀,会出现鼻塞、鼻腔分泌物增加。同时,可能会伴有耳鸣、耳聋、流眼泪、畏光及下颌皮肤灼热感和刺痛。而三叉神经痛没有这些症状。   5、偏头痛   虽然偏头痛的疼痛性质也为剧烈头痛,呈搏动性、刺痛及撕裂痛或胀痛,也会反复发作,但偏头痛一般是在疲劳、月经、情绪激动时诱发,每次发作前都会有先兆,如视物模糊、闪光、暗点、眼胀等。而且,一般会伴有恶心、呕吐、流眼泪、面色苍白或潮红等症状。   6、舌咽神经痛   疼痛性质也是突然发作、骤然停止,每次发作的持续时间跟三叉神经痛一样,也是数秒或数十秒,也是似针刺样、刀割样、烧灼样、撕裂样及电击样的剧烈性疼痛。但跟三叉神经痛不同的是,舌咽神经痛的疼痛部位在患侧舌根、咽喉、扁桃体、耳深部及下颌后部,有时以耳深部疼痛为主要表现。   术前影像学评估   所有三叉神经痛患者,治疗前应常规进行影像学检查(头颅CT或MRI),用于区分原发性或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对于诊断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患者,在实施微血管减压术前均建议接受头颅MRI检查。头颅MRI检查虽然可显示三叉神经根周围的血管及其与三叉神经后根之间的解剖关系,但这并不能确定责任血管。

王景 2024-10-22阅读量2191

中医正骨结合超声引导下治疗颈...

病请描述:颈肩疼痛无创治疗 超声引导下注射结合中医正骨治疗颈间疼痛:开启舒适生活新篇章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颈间疼痛已成为许多人常见的困扰。长时间的低头工作、不良的坐姿以及缺乏运动等因素,都可能导致颈部肌肉紧张、颈椎间盘退变等问题,进而引发颈间疼痛。然而,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一种创新的治疗方法——超声引导下注射结合中医正骨,为缓解颈间疼痛带来了新的希望。 一、认识颈间疼痛的成因与危害 (一)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 现代人们常常长时间保持低头看手机、电脑的姿势,这会使颈部肌肉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就像一根被长时间拉紧的橡皮筋,逐渐失去弹性,变得僵硬。久而久之,肌肉疲劳不堪,就会引发疼痛。此外,坐姿不正确,如弯腰驼背等,也会给颈椎带来额外的压力,导致颈椎的生理曲度发生改变,进一步加重颈间疼痛的症状。 (二)颈椎间盘退变的危害 随着年龄的增长,颈椎间盘会逐渐发生退变。就如同汽车的轮胎使用久了会磨损一样,颈椎间盘的水分会逐渐减少,弹性降低,变得脆弱。当受到外力作用或自身劳损时,颈椎间盘容易突出,压迫周围的神经和血管。这不仅会引起颈间疼痛,还可能导致上肢麻木、无力,头晕、头痛等一系列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症状。 二、超声引导下注射治疗:精准缓解疼痛 (一)超声引导的神奇之处 超声就像是医生的“透视眼”,它能够清晰地显示颈部的组织结构,包括肌肉、血管、神经以及颈椎间盘等。在超声的引导下,医生可以准确地将药物注射到病变部位,如同精确制导的导弹,直击疼痛的“根源”。这种精准的注射方式,不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还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药物对周围正常组织的副作用。 (二)注射药物的作用原理 通常,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注射。例如,一些消炎镇痛药物可以减轻局部的炎症反应,缓解疼痛;营养神经的药物则有助于修复受损的神经,改善神经功能。这些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能够迅速发挥药效,为患者带来即时的缓解。 三、中医正骨:调整颈椎平衡,恢复活力 (一)中医正骨的独特理念 中医正骨源远流长,它强调人体的整体观念和经络气血的运行。通过手法调整颈椎的关节位置,纠正椎间关节的紊乱,使颈椎恢复到正常的生理曲度和平衡状态。就好比是将一座倾斜的大厦重新扶正,让其结构更加稳固。这样不仅能够缓解疼痛,还能促进颈部气血的流通,增强颈部肌肉的力量,提高颈椎的稳定性,预防疼痛的再次发作。 (二)正骨手法的精妙之处 中医正骨手法多种多样,如旋转复位法、侧扳法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灵活运用这些手法。在操作过程中,医生凭借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巧,以恰到好处的力度和角度进行调整,使颈椎在安全的范围内得到有效的矫正。这种个性化的治疗方式,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患者的需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超声引导下注射与中医正骨的联合优势 (一)协同增效,标本兼治 超声引导下注射能够快速缓解疼痛症状,为患者减轻痛苦;中医正骨则从根本上调整颈椎的结构和功能,恢复其正常的生理状态。两者相结合,既能治标又能治本,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就像是一场接力赛,注射治疗先为患者缓解疼痛,为正骨治疗创造良好的条件;正骨治疗则进一步巩固疗效,防止疼痛的复发,让患者的颈部真正恢复健康。 (二)提高安全性,减少并发症 超声引导确保了注射的准确性,避免了盲目操作可能带来的风险,如损伤神经、血管等重要结构。中医正骨在专业医生的操作下,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两者联合应用时,医生会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从而进一步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五、治疗过程与注意事项 (一)治疗前的准备 在进行超声引导下注射结合中医正骨治疗前,患者需要进行全面的检查,包括颈部的影像学检查(如X光、CT或MRI),以明确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病变部位。医生还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症状以及过敏史等,为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此外,患者在治疗前应保持放松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 (二)治疗过程中的感受 超声引导下注射时,患者可能会感到轻微的疼痛或酸胀感,这是正常的现象。医生会在注射过程中与患者保持沟通,随时调整操作,确保患者的舒适度。中医正骨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听到一些关节的弹响声,这是关节位置调整时的正常反应,一般不会引起疼痛。整个治疗过程通常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但患者会明显感受到颈部的轻松和舒适。 (三)治疗后的注意事项 治疗后,患者需要注意休息,避免颈部过度活动。可以佩戴一段时间的颈托,以保护颈椎,促进恢复。同时,要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适当的颈部锻炼,如颈部屈伸、旋转等运动,但要注意运动的强度和幅度,避免再次损伤。在饮食方面,应注意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有助于身体的恢复。 六、真实案例分享:见证康复奇迹 案例一:上班族小李 小李是一名长期坐在办公室对着电脑工作的上班族,近几个月来,他经常感到颈间疼痛,严重时甚至影响到了工作和睡眠。经过检查,发现他的颈椎间盘有轻度突出,并且颈部肌肉紧张。医生为他制定了超声引导下注射结合中医正骨的治疗方案。经过几次治疗后,小李的颈间疼痛明显减轻,工作效率也大大提高了。他感慨道:“这种治疗方法真的很神奇,让我又能轻松地面对工作和生活了。” 案例二:老年患者张大爷 张大爷多年来一直被颈间疼痛所困扰,随着年龄的增长,病情逐渐加重。他尝试过多种治疗方法,但效果都不理想。后来,他来到医院接受了超声引导下注射结合中医正骨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康复训练,张大爷的颈椎功能得到了明显改善,头晕、头痛等症状也消失了。他高兴地说:“现在我又能像以前一样出去散步、锻炼身体了,真的要感谢医生的高超技术。” 七、结语 超声引导下注射结合中医正骨治疗颈间疼痛,是一种创新、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它融合了现代医学的精准技术和中医传统疗法的精髓,为广大颈间疼痛患者带来了福音。如果您正在遭受颈间疼痛的折磨,不妨尝试一下这种治疗方法,让专业的医生为您量身定制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开启您的舒适生活新篇章。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您将告别疼痛,重新拥有健康、灵活的颈部,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 记住,健康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关注颈部健康,从现在开始!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为自己的身体加油,为美好的生活助力!

马彩毓 2024-10-17阅读量1413

胃总感觉不舒服?有可能是你的...

病请描述:当胃不舒服时,许多人理所当然认为胃出了问题,但有时候吃了几天胃药却也不见有效果,这是为什么呢?王明杰博士提示:如果胃不舒服,吃胃药不见好转,检查后也发现没有溃疡或胃炎,就不能盲目继续用药了,这时应该考虑另一种可能——颈胃综合征。 颈胃综合征痛在胃,病在颈,颈椎和胃相距较远,它们的结构和功能各不相同,怎么会有联系呢? 什么是颈胃综合征?所谓颈胃综合征,就是颈椎骨刺激了内脏神经,进而引起了胃部的不适感症状。 当颈椎发生骨质增生时,增生的骨刺、退化的椎间盘以及变得狭窄的椎间隙,对颈部分布极其丰富的交感神经会产生不良刺激,这些刺激就会传入下丘脑植物神经中枢,产生优势灶。 该优势灶的兴奋再沿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下传到胃及十二指肠,促使胃及十二指肠功能或器质出现问题。 颈胃综合征多见于长期从事伏案低头工作的人。 这类患者常会感到颈项强痛不舒,或颈项容易疲劳,或有强硬感,出现头晕、头痛、头脑沉重、耳鸣、听力下降;或感到眼胀、眼干、眼痛;或心烦、急躁、汗多、失眠;同时还可能伴有上腹饱胀、疼痛、烧心、泛酸、呕吐、口干、口苦、便秘等胃肠症状。这些与一般胃病很相似的表现,很可能是因颈椎病所引起的胃部炎症。 当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时,会抑制胃的蠕动和胃液的分泌,就会出现口干舌燥、不思饮食、腹胀不适、打嗝嗳气,上腹隐痛甚至恶心、呕吐等一系列症状。 而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时,胃蠕动加快,胃液分泌增多,胃内容物反流进入食管,出现烧心感、反酸、嗳气、上腹部饥饿性疼痛进食后缓解等溃疡症状。 如果你感觉胃部不适而消化系统又没什么问题的话,可以考虑到骨科门诊检查颈椎是否出现了异常病变。颈椎病与胃病相互关联、相互影响,随着颈椎病的加重与好转,胃病也会随之加重与减轻,若不重视颈椎病的治疗,胃病也难以好转。 所以,对于颈椎病患者来说,若同时出现慢性胃炎和其他交感神经亢进等症状时,应想到患有“颈胃综合征”的可能。

王明杰 2024-09-06阅读量1718

交感神经性颈椎病特点

病请描述:很多病人表现为周身多处的疼痛,心慌,胸闷气短,腹胀腹痛。。失眠头晕,耳鸣等等,但到医院检查医生就查不出问题。这种情况可能是交感神经性颈椎病。 一,临床表现症状复杂而体征少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特点是患者主诉多但客观体征少,症状多种多样。 1.头部症状 如头晕或眩晕、头痛或偏头痛、头沉、枕部痛,睡眠欠佳、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易集中等。患者常主诉头脑不清,昏昏沉沉,有的甚至出现记忆力减退;有些患者还伴有恶心,少有呕吐。偶有因头晕而跌倒者。 2.眼耳鼻喉部症状 眼胀、干涩或多泪、视力变化、眼皮跳,视物不清;耳鸣、耳堵、听力下降;鼻塞、“过敏性鼻炎”,咽部异物感、口干、声带疲劳等;嗅觉味觉改变等。 3.内脏胃肠道症状 恶心甚至呕吐、腹胀、腹泻、消化不良、嗳气气短,以及咽部异物感等。 4.心血管系统症状 心悸、胸闷、心率变化、心律失常、血压变化等。 5.面部或某一肢体症状 多汗、无汗、畏寒或发热,有时感觉疼痛、麻木,但是又不按神经节段或走行分布。 以上症状往往与颈部活动有明显关系,坐位或站立时加重,卧位时减轻或消失。颈部活动多、长时间低头、在电脑前工作时间过长或劳累时明显,休息后好转。 6.其他 肢体发凉怕冷,多汗,还可有一侧肢体少汗,头颈、颜面或肢体麻木等现象。 二,辅助检查多数病情轻微,诊断困难       目前尚缺乏客观的诊断指标。出现交感神经功能紊乱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显示颈椎节段性不稳定。心脏交感神经功能检测以及红外成像有利于诊断,对部分症状不典型的患者,可能需要诊断性治疗比如,星状神经节结神经阻滞,症状有所减轻,则有助于诊断。 三,治疗后容易反复,多数病人在合理的治疗后都会得到缓解,但是如果劳累,精神紧张或者是睡眠不足,长期低头或姿态不对等都可能出现症状反复。

马彩毓 2023-07-25阅读量2109

脑血管疾病名方—...

病请描述:   镇肝熄风汤出自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临床常用于治疗头晕、高血压、脑血栓形成、脑溢血、血管神经性头痛等属于肝肾阴虚,肝风内动。     常见症状可见:头目时常眩晕,脑中时常作疼发热,目胀耳鸣,肢体渐觉不利,口眼变形歪斜,面色如醉,甚或眩晕,至于颠仆,昏不知人,移时始醒,醒后不能撤消,精神短少,或肢体痿废,或成偏枯等。    方药: 怀牛膝30生赭石30生龙骨15生牡蛎15生龟板15生杭芍15玄参15天冬15川楝子6生麦芽12茵陈6甘草6     临证体会:本方在治疗头晕、头痛、高血压等疾病,只要见到,主证头晕或头痛,并见舌红少苔,脉弦细的都可应用。此方用药之妙在于怀牛膝之大剂(30-60克)量使用,张锡纯谓此药引血下行为治疗高血压脑充血的主药。另外大量使用金石介类药意在控制肝阳上亢,而辅以滋阴养血濡润筋脉药,使筋脉血管柔和,对脑血管痉挛,脑梗死,脑萎缩者均有效。   就高血压病而言,证属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者效果是很好的,但非所有血压升高都能使用的,还需仔细辩证施治。血压升高是血量与脉管的病理改变,应从脉内、脉外、脉管三个方面思考。肝经有热,输出血量过多,可用龙胆泻肝汤,清其肝热,理其疏泄;血中水分太多,以致血压升高,可以用真武汤,五苓散等温阳,行其水湿;风寒外束,脉络收引一致血压上升,可用疏散外邪方。   临症时还需结合不同症状,辩证分析加减用药。

王贻江 2023-04-18阅读量1808

镇肝熄风汤临证使用体会

病请描述:   镇肝熄风汤出自出自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临床常用于治疗头晕、高血压、脑血栓形成、脑溢血、血管神经性头痛等属于肝肾阴虚,肝风内动。     其主要常见症状可以见如下:头目时常眩晕,脑中时常作疼发热,目胀耳鸣,肢体渐觉不利,口眼变形歪斜,面色如醉,甚或眩晕,至于颠仆,昏不知人,移时始醒,醒后不能撤消,精神短少,或肢体痿废,或成偏枯。    方药: 怀牛膝30生赭石30生龙骨15生牡蛎15生龟板15生杭芍15玄参15天冬15川楝子6生麦芽12茵陈6甘草6     临证体会:本方在治疗头晕、头痛、高血压等疾病,只要见到,主证头晕或头痛,并见舌红少苔,脉弦细的都可应用,舌脉是辨证是否阴虚阳亢的要点。此方用药之妙在于怀牛膝之大剂(30-60克)量使用,张锡纯谓此药引血下行为治疗高血压脑充血的主药。另外大量使用金石介类药意在控制肝阳上亢,而辅以滋阴养血濡润筋脉药,使筋脉血管柔和,对脑血管痉挛,脑梗死,脑萎缩者均有效。   就高血压病而言,证属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者效果是很好的,但并非所有血压升高都能使用的。血压升高是血量与脉管的病理改变,应从脉内、脉外、脉管三个方面思考。肝经有热,输出血量过多,可用龙胆泻肝汤,清其肝热,理其疏泄;血中水分太多,以致血压升高,可以用真武汤,五苓散等温阳,行其水湿;风寒外束,脉络收引一致血压上升,可用疏散外邪方。因此使用镇肝熄风汤临症需仔细辩证,抓住阴虚阳亢的病变机理,就不会有很好疗效。

王贻江 2023-04-18阅读量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