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 开篇先讲个案例:数年前,在一个沪上医学青年专业群里,有位同行发了个求助,他上传了CT报告,问这个疾病哪里可以治疗。CT是在沪上某知名三甲医院拍的,报告提示:肠系膜低密度影伴渗出。患者主要是慢性腹痛,在多家医院治疗过,效果不明显,最后在这家三甲医院确诊,但是治疗也仅仅是非甾体类抗炎药口服止痛治疗,遗憾的是效果不佳。患者疼痛特别剧烈,每天疼痛几十次,严重时走路或吃饭就会诱发或加重疼痛体重减轻了二十多斤,也无法正常上班,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 肠系膜脂膜炎,也有翻译为肠系膜脂肪炎(国家疾病分类代码中用的该名称),是指累及肠系膜脂肪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这个炎症属于无菌性炎症,不是由微生物(细菌、真菌等)感染引起的炎症。所以,抗生素治疗是无效的。 该病以男性多见,常见于50岁以上,少见于儿童,在儿童患者中,要与肠系膜淋巴结炎引起的腹痛相区别。 引起该病的病因不明,但常见的情况可能有:自身免疫、腹部手术、外伤、感染、溃疡及局部缺血、恶性肿瘤、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系统性红班狼疮等。所以,在医生看到CT的特征性表现后,会做些排除性检查,尤其是要排除下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 该病的临床表现,早期主要以慢性腹痛为主,可有腹胀、腹痛、恶心、发热等,疾病后期会有腹部包块。 该疾病有个初步的分期,早期:肠系膜脂膜炎(以慢性炎症为主);中期:肠系膜脂肪营养不良(以脂肪坏死为主);后期:回缩性肠系膜炎(以纤维化为主伴有肠系膜结节或包块形成)。早中期患者,一般是对症治疗为主,如止痛、营养支持治疗等,后期患者,如果引起肠粘连或梗阻,需要外科手术治疗。 该病的早中期,中医药治疗效果很明显,开篇的这个案例,治疗2周左右时,疼痛就减轻一半以上,经过3个多月的中医药治疗,疼痛完全消失,随访了数年也没有再发作。 该病早中期因为无需外科干预,外科医生接诊后大多建议患者保守治疗,但是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疾病康复方面,着实没有特别有效的办法。所以,此时,中医药的参与,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
余奎 2022-07-25阅读量1.2万
病请描述:控制体重一般来说,中心型肥胖者更容易发生高脂血症。肥胖者的体重减轻后,血脂紊乱亦可恢复正常。控制饮食日常生活中,要尽量避免食用油炸食物和动物内脏,控制体内胆固醇摄入。比如猪肝、蟹黄、脑花等食物里含有较高的胆固醇,经常食用,身体就容易出现血脂升高的情况。运动锻炼适当的运动不但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葡萄糖耐量,而且还可减轻体重。限盐每日的摄盐量应该控制在6克以内,不要过多食用。关注我们,有医生、健管师在线指导,您的健康无顾虑
健共体慢病管理中心 2022-07-04阅读量9558
病请描述:减体重体重减轻10%为大多数治疗方案的目标。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吃饭细嚼慢咽,少吃或者不吃炸薯片、甜点等等高能量密度的食物。减少食盐摄入量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为宜。酱油、味精、咸菜、咸鱼、咸肉、酱菜等富含食盐和钠离子的食物要尽量少吃。减少脂肪摄入减少食用烹调油、减少动物脂肪摄入。适量增加钙和钾的摄入量吃富含钾和钙的食物,最好每天至少摄入250毫升牛奶。多吃蔬菜和水果限制饮酒过量饮酒会增加高血压脑卒中的危险,而且饮酒可降低药物的疗效。增加身体锻炼。 一般通过这些措施就可以达到一定程度的降压目的。关注我们,有医生、健管师在线指导,您的健康无顾虑
健共体慢病管理中心 2022-06-06阅读量8915
病请描述: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可以看到,周围一些体态肥胖的人脖子总是黢黑的,感觉怎么洗也洗不干净,即便用了美白产品还是显效不大。如果体型超重、脖颈腋窝大腿根等几个地方都黑,那就要警惕黑棘皮病了。 黑棘皮病是一种表现为人曲弯部位皮肤(脖颈部、腋窝和腹股沟)对称性、天鹅绒样增厚、色素沉着性皮肤病,多见于肥胖者、糖尿病患者,皮肤变黑增厚正是由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作用于表皮细胞,使之增生的结果,因此黑棘皮病的出现多提示胰岛素抵抗。肥胖者眼睑、额头发黑也与黑棘皮病有关。目前认为,诱发黑棘皮病的病因除了胰岛素抵抗外,身体的其他异常(高雄性激素、恶性肿瘤、代谢异常等)也可导致。比如高雄性激素引起的皮肤改变就包括有:多毛、反复长痘痘、月经不调、秃发、黑棘皮病。有报道,一些药物,如避孕药、皮质类固醇激素、雌激素等也是导致黑棘皮病的罪魁祸首。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发烧、盗汗应排除体内伴随恶性肿瘤的可能。黑棘皮病在医院通常需要检测胰岛素受体血清自身抗体、风湿性抗体、血清性激素水平。 对于肥胖相关的黑棘皮病患者,应测量血压,检验空腹血清胰岛素和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脂。怀疑是多囊卵巢导致的青年女性黑棘皮病,需要尽早确诊并系统治疗。 对疑似伴有恶性肿瘤的患者应进行相应的恶性肿瘤筛查,如CT扫描、内窥镜检查、结肠镜检查、乳房x光检查和盆腔超声等。
赵玉磊 2022-06-06阅读量1.1万
病请描述:减轻体重,必须关注的8个问题1.减肥的动机是什么?确保你的减肥动机是积极的:比如“我能延长预期寿命”“、当我变老的时候,能享受更好的生活”、“服用较少的药物”。2.逐渐改变习惯要求自己每天都去健身房锻炼是不切实际的做法。一种更好的选择是把运动融入日常生活。如果你还没有制定出完整的运动方案,那么就先从步行通勤开始,每天遛狗,吃完午饭围着办公楼转几圈,插播电视广告期间起身做些锻炼等。3.选择合适的饮食对一个人起效的饮食方案可能在另一个人身上完全不奏效。例如,低碳饮食可能更适合你,但另一些人则需要吃一些健康的碳水化合物(如藜麦和燕麦)才能有饱腹感。4.是否有药物影响要知道治疗的糖尿病药物可能影响体重,例如,虽然二甲双胍可以导致一些人的体重减轻,但胰岛素可能会增加额外的体重。如果你减肥困难,向医生请教,看看你服用的药物是不是影响了腰围。 5.是否做减肥手术如果体重严重超标,你可以咨询医生是否做减肥手术,有研究表明减重手术有助于改善血糖控制。 6.严格监测血糖控制血糖对减肥至关重要。监测可以为患者提供重要的反馈,了解行为如何影响血糖水平。7.寻求帮助不要害怕求援,告诉周围的人你的减重目标,让他们督促你执行。配偶、家庭成员、朋友和同事的帮助是很有价值的,他们构成了你强有力的后援团队。8.从大局考虑即使在减肥过程中遇到反复、坎坷和障碍,也不要轻易放弃,尽快回到正轨。减肥是一种长期努力,而不是快速解决办法,一定要有耐心和毅力。关注我们,有医生、健管师在线指导,您的健康无顾虑
健共体慢病管理中心 2022-05-11阅读量8833
病请描述:与胆道肿瘤抗争4年,她走后,家属感言登上了NEJM 大力 医学界外科频道 2022-03-14 19:30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年轻宝妈与癌症斗争4年后离世,这种癌真那么难治? 年轻美丽的Sarah被诊断出肝内胆管癌时,儿子仅18个月大。 由于胆管癌缺乏常规筛查方法且临床特征不具有特异性,因此只有25%~30%的患者能在疾病早期就诊且肿瘤可切除,当时并无标准治疗方案。此时的Sarah就像被困在悬崖边,底下是一眼望不到头的深渊。与癌症斗争长达4年之久的Sarah的故事发布在了顶级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令人惊讶的是,病例报告的结尾罕见刊登了Sarah的父母感言。 不明所以的急性腹痛和背痛找上了门 Sarah过去身体一直很好,却在3年前突然腹痛和背部疼痛,于是去了一家医院检查。影像学检查提示原发癌或转移癌,病理活检显示中分化腺癌,排除肝外原发肿瘤的情况下,这些特征与肝内胆管癌的诊断一致。但Sarah根本没有时间来接受这一晴天霹雳,等待她的是更为棘手的问题。大多数肝脏肿瘤是由肝脏外的原发部位扩散而来的,只有少部分肿瘤发生在肝脏内部。眼下最要紧的事是区分转移性腺癌和胆管癌,Sarah的经典免疫组化模式CK7+、CK19+和CK20−也可见于胰腺、胃、小肠以及较少见的结肠转移癌患者。然而,肿瘤标本的苏木素-伊红染色为Sarah胆管癌的确诊提供了关键证据(图1A和1B),胆管细胞模式是胆管癌的一个显著特征。图1:肿瘤标本图1A(右上区域):苏木素-伊红染色显示低分化腺癌和邻近肝组织;图1B(箭头):高倍镜下,肿瘤细胞排列成类似鹿角的胆管图案后来,Sarah接受了以治愈疾病为目的的扩大右肝切除术和Roux-en-Y肝空肠吻合术。病理检查结果显示6.5 cm×6.5 cm×6.0 cm腺癌,并有3个直径为0.3~1.4 cm的卫星结节。切缘阴性,但接近肿瘤(切缘与肿瘤之间距离<1 mm),3个淋巴结为阴性。 术后辅助治疗或许能救她一命 在美国,胆管癌很少见,每年大约只有8000例。Sarah突发的腹痛恰恰是胆管癌的常见表现之一,另外胆管癌还能表现为体重减轻、恶心、食欲不振或偶尔黄疸等。胆管癌切除后的复发率高达60%,为了提高治愈率,Sarah能考虑的只有辅助化疗清除微转移病灶这一条路。BILCAP试验数据支持对胆管癌切除术后患者应用卡培他滨辅助治疗;在符合方案分析中,卡培他滨治疗组患者的总生存率显著高于积极监测组患者。Sarah在术后2个月开始接受吉西他滨和顺铂辅助治疗,而当时BILCAP试验还没有获得结果。 癌症不是她的梦魇,而是热爱生活的推力 辅助治疗结束12个月后,CT监测显示肝左叶有新发病变(直径1.4 cm),其特征与胆管癌复发吻合(图2A)。Sarah被纳入了OX40激动剂的Ⅰ临床试验,但在3个月后因肝脏病变进展而停止治疗(图2B)。此时,肝脏病变活检结果证实为复发性转移性胆管癌。图2:辅助治疗后的肝脏CT图像图2A(箭头):左肝叶出现一个直径为1.4 cm的新的低密度病变;图2B(箭头):肿瘤增大,与疾病进展一致 又是一记闷棍,辅助治疗和临床试验的路就这样走到头了吗? Sarah重新开始接受吉西他滨和顺铂治疗,之后对顺铂产生了过敏反应。为了再次明确分期,影像学检查显示肝脏病变进展,之前观察到的肝脏病变现在直径已达到3.6 cm,并出现了直径1.5 cm的第二处肝脏病变。另外还发现了意义不明、直径<1 cm的新发肺部病变。医生对肝脏病变处进行了微波消融治疗,两次微波消融术间隔1个月,术后增强CT显示消融区内无增强(图3C)。幸好,这次治疗是有效的。Sarah两处明确的癌症病灶都已经得到了有效治疗,但还不能高枕无忧,接下去要开始积极监测。过去这段时间的治疗虽遭遇坎坷,但仍保持稳中求进的态势,然而接下来的事情有了急转直下的变化。3个月后的PET-CT检查发现左肝叶有两处摄取FDG的新发病变,无其他摄取FDG的部位。于是Sarah接受了左肝部分切除术,病理检查证实胆管癌复发。术后5个月,胸部、腹部和盆腔CT显示肝脏内有多处新发病变(图3D),最大直径达3.0 cm,并且肺部有多处新发和增大病变,最大直径的有1.2 cm。胆管癌复发了……图3:肝脏CT图像图3C(箭头):两次微波消融后,消融区域内没有增强;图3D(箭头):多个新的低密度肝脏病变至此,似乎已经没什么转机,而Sarah却没有倒下,她去了美国麻省总医院门诊接受评估和治疗。年纪轻轻就身患癌症的Sarah很孤独,治疗正一点点陷入困境,而她却愿意表现出自己脆弱的一面,这为她赢得了很多社会支持。Sarah的父母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感言说他们的女儿积极寻求人际联系,创建了“胆管癌战士”患友群,这个群给她带来了归属感,而且现在仍为数以百计的其他患者带来归属感。 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对她很不友好 对于复发性或不可切除的胆管癌患者,十多年来,吉西他滨+顺铂联合化疗一直是标准一线治疗方案。但Sarah在之前胆管癌复发时接受了这一方案治疗后出现进展,因此得把视线转移到另外两大类用于治疗实体瘤的药物:免疫疗法和分子靶向药物。与传统化疗相比,免疫疗法可使患者达到长期缓解,甚至偶尔可治愈患者。2017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了帕博利珠单抗的无关癌症部位的适应证,可用于治疗有错配修复缺陷或微卫星不稳定性高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难治性实体瘤患者。而Sarah患的是具备错配修复功能、微卫星稳定且在免疫治疗期间快速进展的肿瘤,免疫疗法的路看来是走不通的。靶向药物有赖于检出并抑制对肿瘤生存至关重要的特定分子改变。2020年,口服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小分子抑制剂Pemigatinib成为首个获FDA批准专门用于治疗胆管癌的药物。医生分析肿瘤分子表达谱发现,Sarah的10号染色体FGFR2和12号染色体POC1B之间发生了框内染色体间融合。FGFR通路活化会驱动一系列细胞内事件,进而导致肿瘤发生、增殖和细胞迁移。加之Sarah接受治疗期间,Pemigatinib尚未获得FDA批准,胆管癌也没有标准治疗方案。靶向治疗也没辙了。 她在荆棘丛中找一条坦途 这次,身陷囹圄的Sarah看到了新的希望。对共价结合口服FGFR抑制剂futibatinib开展的Ⅰ期、首项人体临床试验正在招募患者。医生们详细讨论了分子靶向治疗的概念,以及该疗法的风险和获益。Sarah的父母也表示他们打从一开始就明确知道试验药物的获益还没有得到证实,但Sarah思考之后还是签署了参与试验的知情同意书。纵使前面等着她的全是未知,Sarah仍怀揣最大的动力与热情。“我们的女儿想通过试验尽可能延长生命,她想有更多的时间陪伴自己的儿子,她是一位真正的慈母。她觉得参与研究不仅给自己,也给其他患者的治疗带来进步的理念。她相信医师的判断,她也相信,如果在试验期间感到不适,临床医生团队会好好照顾她。” Sarah的父母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感言中这么谈道。她在治疗期间出现了轻度腹泻和恶心等副作用,但幸运的是,除此之外并发症很少。futibatinib治疗6周后,复查CT显示多处病变缩小或消失(图4E),按照RECIST v1.1评估,Sarah的肿瘤负荷总体下降37% ,肿瘤负担得到控制达7.2个月,这时再次分期的CT检查显示出的疗效不一,肝和肺出现多处新发或不断增大的病变(图4F),而另外一些病变则消退。图4:肝脏CT图像图4E(箭头):一个病灶的大小显著减小,另一个转移灶的分辨率显著降低;图4F(箭头):出现多个新的或正在增长的肝脏病变疾病进展后,Sarah参与了TNO155的Ⅰ期临床试验,TNO155是SHP2(含Src同源2结构域的蛋白酪氨酸磷酸酶2)抑制剂。她出现了发热和不适,并被诊断为肺炎后,TNO155被停药。接受针对肺炎的治疗期间,她的症状仍持续了1个月。当时的CT检查显示肝和肺转移灶增大,上腹部有新发淋巴结肿大。由于再无其他治疗方案,Sarah在最初诊断为胆管癌4年后接受临终关怀。2个月后,她在家人陪伴下平静过世。从新泽西长途驱车到波士顿参与临床试验,Sarah患病的4年艰难时光至此画上了句号。诚如Sarah的父母所言“尽管癌症让大多数患者觉得自己站在悬崖边上,但临床实践和科研探索中不乏有强大的力量正寻找治愈方法,大家有理由心怀希望”。参考文献:[1].Goyal Lipika,Chen Christopher T,Pierce Theodore T et al. Case 8-2021: A 34-Year-Old Woman with Cholangiocarcinoma.[J] .N Engl J Med, 2021, 384: 1054-1064. 本文首发:医学界肿瘤频道本文作者:大力本文审核:徐蔚然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责任编辑:小杨 版权声明 本文转载 欢迎转发朋友圈 - End - 医学界力求其发表内容在审核通过时的准确可靠,但并不对已发表内容的适时性,以及所引用资料(如有)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等作出任何承诺和保证,亦不承担因该些内容已过时、所引用资料可能的不准确或不完整等情况引起的任何责任。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者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费健 2022-05-03阅读量9605
病请描述:警惕转移、复发,肿瘤患者在家出现这8种情况,请马上就医! 觅健科普君 胰腺癌关爱圈 2022-04-30 11:00 如何避免康复过程中的复发和转移是病友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这就需要我们十分注重康复生活,不仅要做到生活规律健康,在饮食方面也需特别注意,还需要患者配合科学的运动增强身体素质来与癌症对抗。 在康复的生活中,出现什么样的情况,病友们需要十分警惕,立马就医呢? 01 体重下降 癌症是一种慢性的消耗疾病,肿瘤细胞在生长的过程中会肆无忌惮的掠夺人体摄入的营养,营养满足不了自己,还要侵蚀正常组织的营养为自己所用,肿瘤就像一个强 盗。 因此病人体重下降是肿瘤常见的体征之一。但是病人通过治疗后,体重应保持平稳。如果在较长时间内又出现原因不明的体重下降,就应检查有无肿瘤复发的可能。 02 不明原因疲乏 癌症是一种消耗性疾病,同时导致人体新陈代谢紊乱,因而疲乏是其特征性表现之一。当康复患者出现一段时间的不明原因疲乏无力时,应高度重视,排除肿瘤复发转移的可能。 策略:可以回归健康生活和工作,但一定注意避免过度劳累。 03 不明原因发热 肿瘤病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发热现象,这在临床上称为“癌瘤热”。肿瘤组织坏死,瘤体侵入腹腔神经丛,肿瘤代谢物进入血流,肿瘤脑转移等,均可引起发。 较长时间发热是很多肿瘤的临床表现,也是人体免疫力低下的表现。如果康复患者排除其它生物学(细菌病毒等)发热因素,应该高度怀疑肿瘤的复发。 策略:及时查明发热原因,对症下药,避免出现严重情况。 04 疼痛征象 肿瘤患者往往有转移病灶,病痛非常明显。一般多见于骨转移、脑转移。瘤体直接浸润神经组织,或较大的瘤体压迫了体内管腔,都可引起组织坏死和产生炎症,出现疼痛征象。 骨转移症状 骨转移的患者最常见,也是最早出现的症状是骨头疼痛。早期患者会出现间歇性的疼痛,且较轻,卧床休息后可以得到化解。随着转移灶扩大,疼痛加剧,且表现为持续性疼痛。 还有一个常见症状为病理性骨折。椎骨的病理性骨折表现为椎体变形,塌陷,骨髓压迫症状,患者可以察觉到神经根痛或者感觉障碍。当病变发展到脊髓时,脊髓受压迫会引起截瘫。 此外,患者还伴有低热,乏力,贫血,消瘦,食欲减退等症状。值得一提的是,很多晚期患者发生病理性骨折,尤其是表现为脊柱骨折时,常被误诊为老年骨质疏松所致的骨折。 05 淋巴结肿大 患者通过治疗后,应关注自身各部位的淋巴结是否肿大。可经常检查淋巴系统,防患于未然。如颈下三角区(颈部、下颌、锁骨窝)、腋窝、腹股沟等部。这些淋巴区域是肿瘤转移的重要途径,一旦发现肿大,应立即就医。有可能出现淋巴转。 策略:出现淋巴转后,立即治疗,可手术可放疗具体与主治医生讨论方案,避免进一步扩展。 06 出血征象 出血也是肿瘤病人常见的症状之一。肿瘤体坏死往往会引起局部小量出血,但若肿瘤体侵蚀周围的血管,则会造成严重的大出血。常见的有呕血、黑便、阴道流血、尿血、流鼻血、痰中带血等。 提醒:有些靶向药会导致部分患者少量鼻腔出血,这是靶向药的副作用,不与这类出血归为一谈。 07 阻塞征象 体内任何管腔内的肿瘤体增大,都会引起管腔变化,最常见的是管腔狭窄,更有甚者会造成管腔阻塞。 如食管内肿瘤增大,会造成进食时吞咽困难、打噎甚至阻塞等;气管和咽喉肿瘤增大,会压迫气管和咽喉部神经,从而出现气短和声音嘶哑、语不出声的征象。 08 包块的出现 实性肿块、边界不清、推不动、质地较硬这通常是恶性肿瘤、或转移灶的出现,必需到专科医院检查排除恶性肿瘤的复发。 处在康复阶段的患者,一定要时刻注意调节生活规律。如果出现以上8种表现,请立即就医,作进一步检查,排除肿瘤的复发和转移。即使确定为复发和转移也不要过于害怕,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对于肿瘤的复发和转移的治疗也有重大的意义。 如何预防肿瘤的复发转移? 第一,制定系统科学的治疗方案 在治疗前要由有经验的包括外科、放疗、化疗、靶向治疗、中医药肿瘤专家在内的专家组进行会诊讨论,制定详细的、完整的、系统的、科学的治疗方案。 显然,只有到综合性的专科医院才有条件做到这一点。在这里要提醒各位觅友,在决定自己或亲戚朋友治疗方案时要多问一问,想一想,不要贸然做决定。 第二,要完成治疗计划 手术、放疗、化疗、免疫和靶向治疗是目前常用的有效办法,但没有任何一种治疗方法单用就可以保证治愈肿瘤,绝大多数都需要综合治疗。 不要认为已经做了手术,甚至还是根治术就万事大吉。 有些患者手术和放疗以后还要继续化疗,这是防止肿瘤复发和转移的重要手段,也是手术以后还要做放化疗的重要原因。 术后放化疗可以大大降低复发率,提高生存率。当然,也不是放化疗以后就可以高枕无忧,有些病人手术或放化疗以前已经有远处转移,只是当时转移肿瘤很小,一般的检查发现不了。 中医药治疗是降低患者手术和放化疗毒副作用、提高生活质量、防止复发和转移的重要手段,但除非病情太过晚期,一般不宜单独应用。 第三,治疗以后要经常地、定期的复查 任何恶性肿瘤患者在任意治疗后的任何阶段都有可能复发和转移,及时地、仔细地、定期地检查有可能早期发现转移和复发,以便及早采取措施处理,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复查包括病人的自我检查和医院的定期检查。 病人自查主要是注意观察原来的病灶部位及其附近有无新生肿物、结节、破溃等表现, 有无新的疼痛感觉。 此外,还要注意全身变化,有无逐渐加重的乏力、食欲不振、体重减轻、贫血等表现,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应及时去医院检查。 第四,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加强营养和体育锻炼 研究证明,乐观的心态、良好的营养和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利于保持人的免疫机能在最佳状态,充分发挥抗瘤活性,加速康复和防止复发。 患者平时可以多和家人朋友交流,和他们适当享受丰富多彩的正餐;还可以参与相关肿瘤患者互助联盟,和大家分享自己的困惑、寻求帮助。
费健 2022-05-03阅读量9499
病请描述:中国胰腺癌高危人群早期筛查和监测共识意见(2021,南京) 原创 胰腺疾病协作组 PANCREATOLOGY 2022-02-26 08:00 通信作者:邹晓平,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消化内科,Email:zouxp@nju.edu.cn;令狐恩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消化内科,Email:linghuenqiang@vip.sina.com 全文刊载于《中华胰腺病杂志》2022年 第22卷 第1期 1-13页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消化系统肿瘤,5年生存率约为10%。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统计,胰腺癌占我国肿瘤发生率的第9位,死亡率占第6位,主要原因在于早期诊断困难。研究报道从胰腺发生病变开始到发展为转移性胰腺癌需要近21年的时间,这为胰腺癌的早期筛查提供了足够的时间窗。然而,我国胰腺癌的早期诊断率和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胰腺癌高危人群早期筛查尚未普及,因此有必要制定中国高危人群胰腺癌筛查和监测的专家共识。为此,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胰腺疾病协作组牵头,组织国内胰腺疾病领域专家,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采用改良Delphi法,通过多轮投票与集体讨论的方式,针对胰腺癌早期筛查的目标、目标人群、起始筛查年龄、随访间隔、筛查项目及手术时机等问题,共提出了26条推荐意见。由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消化科成立共识起草小组对共识意见进行起草和修订,最终制定本共识意见。本共识基于推荐意见分级的评估、制定及评价(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 assessment,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GRADE)方法,将证据质量分为高(A)、中(B)、低(C)、极低(D)4个等级,将推荐意见分为强、弱2个级别。 一、胰腺癌早期筛查的目标 推荐意见1:发现Ⅰ期胰腺癌和高级别胰腺上皮内瘤变(pancreatic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PanIN)是胰腺癌早期筛查的目标。 证据质量:A 推荐强度:强 二、胰腺癌早期筛查的目标人群 推荐意见2:不推荐对无症状非高危人群进行胰腺癌筛查。 证据质量:D 推荐强度:弱 推荐意见3:遗传性胰腺癌高危个体、新发糖尿病、慢性胰腺炎、胰腺囊性肿瘤这4类人群为胰腺癌高危人群,推荐进行胰腺癌早期筛查。 证据质量:B 推荐强度:强 1.遗传性胰腺癌高危个体 推荐意见4:推荐对具有胰腺癌家族史的个体进行胰腺癌早期筛查。 证据质量:B 推荐强度:强 推荐意见5:无论患者是否有胰腺癌家族史,推荐对Peutz-Jeghers综合征的患者[种系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1(serine-threonine kinase 11, STK11)基因突变携带者]以及种系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抑制剂2A(cyclin 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 2A, CDKN2A)基因突变携带者进行胰腺癌早期筛查。 证据质量:A 推荐强度:强 推荐意见6:乳腺癌易感基因1(breast-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1, BRCA1)、BRCA2、BRCA2定位协作基因(partner and localizer of breast-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2, PALB2)、共济失调症突变蛋白(ataxia telangiectasia mutated, ATM)、mutL同源物1(mutL homolog 1,MLH1)、mutS同源物2(mutS homolog 2, MSH2)、MSH6或腺瘤性结肠息肉病基因(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 APC)突变携带者,且至少有1个受累的一级亲属,推荐对其进行胰腺癌早期筛查。 证据质量:B 推荐强度:强 2.新发糖尿病 推荐意见7:50岁以上且体重指数低和(或)不明原因体重减轻以及短期内血糖波动较大的新发糖尿病患者,推荐进行胰腺癌早期筛查。 证据质量:B 推荐强度:强 推荐意见8:无论年龄大小,遗传性胰腺癌高危个体中的新发糖尿病患者应接受胰腺癌早期筛查。 证据质量:B 推荐强度:强 3.慢性胰腺炎 推荐意见9:推荐对慢性胰腺炎患者进行胰腺癌早期筛查。 证据质量:B 推荐强度:强 推荐意见10:阳离子胰蛋白酶原基因 1(cationic trypsinogen gene 1, PRSS1)突变携带的慢性胰腺炎患者的癌变风险较其他慢性胰腺炎患者明显升高。对病因不明的慢性胰腺炎患者,推荐进行基因突变检测,尤其是PRSS1突变检测。 证据质量:C 推荐强度:弱 4.胰腺囊性肿瘤 推荐意见11:推荐对较高癌变风险的胰腺囊性肿瘤患者,包括黏液性囊性肿瘤(mucinous cystic neoplasm, MCN)、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neoplasm, SPN)、囊性神经内分泌肿瘤(cystic neuroendocrine tumours,cNET)、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IPMN)进行胰腺癌早期筛查。建议对MCN、SPN、cNET、主胰管型IPMN(MD-IPMN)和混合型IPMN(MT-IPMN)患者进行多学科讨论和择期外科切除术,将分支胰管型IPMN(BD-IPMN)患者纳入筛查程序。 证据质量:B 推荐强度:强 三、胰腺癌早期筛查的起始年龄 推荐意见12:有胰腺癌家族史的个体推荐胰腺癌起始筛查年龄为50岁,或比最年轻的受累血亲年轻10岁;Peutz-Jeghers综合征患者或CDKN2A突变携带者推荐胰腺癌起始筛查年龄为40岁;BRCA1、BRCA2、PALB2、ATM、MLH1、MSH2、MSH6或APC基因突变携带者起始筛查年龄为50岁,或比最年轻的受累血亲年轻10岁。 证据质量:B 推荐强度:强 推荐意见13:50岁以上新发糖尿病患者,若出现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和(或)短期内血糖波动范围较大或新发糖尿病患者中有遗传性胰腺癌高危风险的个体,一经诊断,应开始接受胰腺癌早期筛查。 证据质量:B 推荐强度:强 推荐意见14:慢性胰腺炎患者推荐胰腺癌起始筛查年龄为40岁。 证据质量:B 推荐强度:弱 推荐意见15:BD-IPMN患者诊断明确后,推荐开始接受胰腺癌早期筛查。 证据质量:B 推荐强度:强 四、胰腺癌高危人群的随访间隔时间 推荐意见16:在没有胰腺异常,或无报警征象的情况下,对满足筛查条件的遗传性胰腺癌高危个体、新发糖尿病患者、慢性胰腺炎患者的监测间隔时间为12个月。若存在实性病变直径<10 mm或可疑实性病变;主胰管直径5~9.9 mm;无明显病变情况下主胰管局限性狭窄或扩张≥6 mm等报警征象,则监测间隔时间为3~6个月。 证据质量:B 推荐强度:强 推荐意见17:对于BD-IPMN患者,在没有报警征象的情况下随访间隔取决于肿瘤大小,肿瘤长径<2 cm者随访间隔时间为12个月,直径2~3 cm者随访间隔时间为6个月。若出现新发糖尿病,IPMN所致的复发性胰腺炎,囊性肿瘤≥3 cm,增强的壁结节直径<5 mm,囊壁增厚强化,主胰管直径为5~9.9 mm,主胰管直径改变伴远端胰腺萎缩,血清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升高,囊性肿瘤增长速率>5 mm/2年和淋巴结肿大,则筛查间隔应缩短为3~6个月,同时报警征象为相对手术指征,可以经多学科讨论后,结合患者意愿,必要时择期手术切除。 证据质量:B 推荐强度:强 推荐意见18:对于手术切除后患者,随访策略为(1)如果无残余病变,推荐术后每年复查CA19-9及MRI、EUS或CT检查;(2)对于切缘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患者,推荐每年至少进行2次CA19-9检测及MRI、EUS或CT检查。 证据质量:B 推荐强度:强 五、胰腺癌高危人群筛查项目 推荐意见19:初次检测使用空腹血糖和(或)糖化血红蛋白A1c(hemoglobin, A1c, HbA1c)+血清CA19-9联合MRI、EUS或CT检测。 证据质量:A 推荐强度:强 推荐意见20:随访中定期检测空腹血糖和(或)HbA1c+血清CA19-9,并交替使用MRI、EUS或CT检测。 证据质量:B 推荐强度:强 推荐意见21:在随访监测中若发现胰腺实性病变或有报警征象的胰腺囊性肿瘤,建议采用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术(endoscopic ultrasound-guided fine needle aspiration, EUS-FNA)。 证据质量:B 推荐强度:强 六、胰腺癌高危人群的手术指征 推荐意见22:EUS-FNA病理结果为恶性或可疑恶性,推荐进行多学科讨论后择期手术切除。 证据质量:A 推荐强度:强 推荐意见23:当实性病灶>10 mm,MPD狭窄或扩张≥10 mm,但EUS-FNA不能明确病变性质,推荐进行多学科讨论及手术探查进一步明确病变性质,必要时对病灶进行切除。 证据质量:A 推荐强度:强 推荐意见24:对具有高危征象(出现实性病变、肿瘤相关的黄疸、增强的壁结节≥5 mm、MPD≥10 mm)的BD-IPMN患者推荐进行多学科讨论后择期手术切除。 证据质量:A 推荐强度:强 七、针对胰腺癌高危人群的生活习惯建议 推荐意见25:建议患者戒烟戒酒,均衡健康饮食,并适度进行体育锻炼,避免肥胖。 证据质量:B 推荐强度:强 八、早期胰腺癌的筛查机构 推荐意见26:满足筛查条件4 类高危人群(遗传性 胰腺癌高危个体、新发糖尿病、慢性胰腺炎和胰腺囊性肿瘤)的胰腺癌监测应在胰腺专科中心进行。 证据质量:B 推荐强度:强推荐 九、早期胰腺癌筛查未来发展方向 本共识制定的高危人群胰腺癌筛查处理决策流程见图1。但胰腺癌总体发病率较低,筛查成本高,因此如何更有效地富集高危人群进而使他们在后续的监测中获益是胰腺癌筛查的关键。未来的胰腺癌筛查应考虑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和大规模数据库,应用液体活检和影像组学等。同时胰腺癌筛查也应兼顾成本与效益,优化胰腺筛查程序,降低医疗成本。 CP:慢性胰腺炎;NOD:新发糖尿病;PCN:胰腺囊性肿瘤;PanIN:胰腺上皮内瘤变;MRI:核磁共振成像;MRCP:磁共振胰胆管成像;EUS:超声内镜;CT:计算机断层成像;HbA1c:糖化血红蛋白;EUS-FNA: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MPD:主胰管 图1 胰腺癌高危人群筛查的处理决策流程图
费健 2022-05-02阅读量1.1万
病请描述:脱发竟与甲状腺疾病相关,有这种情况需要特别注意 ! 甲甲 甲状腺饮食健康 2022-05-01 21:01 很多朋友抱怨脱发问题,一梳头,头发便大把大把的往下掉,都快成秃子了。 对于脱发,的确是非常恼人的,到底这脱发现象属于正常现象还是确实与某方面疾病如:甲状腺疾病有关呢? 问:脱发与甲状腺疾病有关吗? 专家介绍:脱发分为生理性脱发和病理性脱发两种。 生理性脱发每个人都会有,正常人每天会有约50~100根数量不定的头发脱落,秋冬季会更加明显些,这是头发新陈代新中正常的反应。而病理性脱发多与遗传、精神/神经失调、免疫功能异常、局部病灶感染、内分泌紊乱、外界因素(如染发)等有关。 在高发的甲状腺疾病中,无论是甲状腺功能亢进或是减退(甲亢或甲减),都有可能伴有比较严重的脱发。 这是因为当甲状腺激素分泌失衡致使生长头发的毛囊受到新陈代谢紊乱的影响而出现整体头部脱发的现象。 问:如何判断甲状腺脱发? 甲状腺脱发就是属于病理性脱发的一种,它的症状与令人头疼的雄性激素脱发类似,所以单看脱发症状,很容易和雄脱混淆。 除了脱发,甲状腺疾病还伴随着其他症状,甲状腺疾病比较常见的两种分别是甲亢和甲减。 甲亢可使头发变细变软,油脂增多,过多的甲亢腺激素可以缩短毛囊的的生长周期,让毛囊变得和甲亢患者一样急性子,加速掉落,让头发长的没有掉的快; 而甲减则会导致头发干燥、脆弱易折、色泽灰暗,并伴有休止期脱发,有些人还会出现头发提早变白。 甲亢在脱发的同时还伴有怕热,食欲增加,体重减轻,易激动、焦虑、失眠等症状;甲减在脱发的同时则伴有畏冷,食欲减少,体重增加,记忆力减退,嗜睡。 问:甲状腺疾病患者该如何防止脱发? 一、维生素A 虽然《大力水手》中卜派也是属于“顶上无毛”一族,但大力水手卜派最爱吃的“菠菜”可是养发的好食材,。 菠菜是非常健康的深绿色蔬菜,含有叶酸、铁和维生素A和C等营养素,而这些营养成分都有助于促进头发生长,30克的菠菜可提供每日人体维生素A需求量的50%,除了菠菜以外,牛奶、鸡蛋、胡萝卜、南瓜、番薯….都是很好的维生素A来源。 二、维生素B群 维生素B群参与人体许多生理代谢活动,属于水溶性维生素,具有促进细胞生长和分裂、调节新陈代谢、协同皮肤与肌肉的健康、促进免疫系统与神经健康…..等作用。 另外,B群与红血球生成亦有重要关联,红血球可将养分与氧气携带至头皮和毛囊,与头发生长息息相关,富含维生素B群的食物包含:全谷类、杏仁、肉类、鱼类、海鲜和深绿色叶菜.…等。 三、维生素C 维生素C是强大的抗氧化剂,有助于屏蔽自由基的攻击,避免头发毛囊老化的问题。 除此以外,维生素C与体内的胶原蛋白生成密不可分,而胶原蛋白更是组成头发的重要元素之一,另外维生素C有助于身体从饮食中吸收铁质,当铁质缺乏时,恐有脱发危机; 富含维生素C的养发食物包括:草莓、辣椒、番石榴、西红柿、芦笋、深绿色蔬菜和柑橘类水果….等等。 四、维生素D 研究发现维生素D与体内许多激素的生成有关,当体内缺乏维生素D时,可能引起落发危机。 海鲜中的虾子,富含许多营养素,包含:蛋白质、维生素B群、锌、铁和维生素D,皆有助于促进头发生长,100克的虾子可提供人体每日维生素D需求量的3~4成,另外经日晒的菇类(EX:香菇、木耳、金针菇…)、鳕鱼、鲑鱼、鲔鱼、鱼肝油都可补充维生素D,每天日晒15分钟(须避开中午前后日照强烈的时段),身体也会自行产生维生素D。 上述营养素,对甲状腺疾病患者养发都大有帮助,但适量摄取也是王道,每日适量摄取的效果远大于一口气吃一堆来的更好,过犹不及,中庸之道更是保健秀发的不二法则。
费健 2022-05-02阅读量9640
病请描述:甲减时!患者需要长期服用优甲乐,有哪些注意事项?哪些讲究? 原创 小核医生 甲状腺Doctor 2019-11-05 09:02 如何正确服用优甲乐困扰了很多患友,网络上关于优甲乐服用方法五花八门,甚至有些不一致,相信也有不少患友因为不能完全按照那些很严格的服用方法而苦恼,忧心忡忡。 下面刘医师就以日常工作中遇到最多的几个问题谈一谈到底如何服用优甲乐,为患友们答疑解惑,解除你们的顾虑。 1、到底我这种情况需不需要吃优甲乐? 适应症:广泛用于各种原因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替代治疗、甲状腺癌术后的抑制治疗、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甲亢的辅助治疗、治疗甲状腺功能正常的良性甲状腺肿等。 禁忌症:对本品的辅料过敏的患者,未经治疗的肾上腺功能减退、垂体功能不全和甲状腺功能亢进。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 2、优甲乐什么时间吃最好? 最好的服用时间依次是早餐前 60 分钟、晚餐后3-4小时(睡前)、早餐前 30 分钟。三种服用时间均可选取,效果依次降低、吸收效率依次降低。 一般选择早上服药,空腹将一天的剂量一次性用清水送服。早上吃药能让患者养吃药的习惯,避免漏服、忘服导致甲功波动。但早饭前半小时或60分钟可能较难把握且易忘,因此以刘医生建议早上起床后马上服药,然后再洗漱等等,等到吃早饭时间起码在半个小时以上了。还有,现在很多年轻患者起床较晚,又需要在上班前完成进餐,建议临睡前服药。但是晚上吃对于一部分甲癌全切术后的患者可能有一定影响。因为这部分患友服用的甲状腺激素剂量偏大,TSH处于抑制水平,即处于轻微甲亢状态,这时可能影响睡眠质量,出现如失眠,或睡眠质量差等情况,甚至影响第二天的工作与生活。因此,如果发现晚上吃药影响睡眠,那就改到早上吃,患友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服药时间,不必一味追求最好的方式,只要不忘记服用就好。 3、优甲乐能不能和其他食物同吃?忌口有哪些? 与食物同服可能会影响优甲乐的吸收,研究表明与食物同服其吸收率仅约 64%,而空腹状态下可达到 80%。因此,建议空腹服药。服用优甲乐时最好与下列食物错开1-2小时。豆类包括黄豆、黑豆及豆制品如豆浆、豆腐、豆渣等。另外就是高纤维食物、葡萄柚、油脂性物质、浓咖啡、小麦麸皮。 如果迫于时间紧急,或不小心吃了豆制品也没有关系。它只是对药物发挥作用有一点阻碍,不会让药物完全无效化,更不会产生有毒有害物质,偶尔遇到一两次这种情况完全无伤大雅,患友们不用过于紧张。 4、优甲乐能不能和其他药物同吃? 许多患者需要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很多药物会与左甲状腺素钠片形成不可溶性或者不可吸收性复合物,改变左甲状腺素钠片的生物等效性,影响其吸收,影响优甲乐的药效,又可能造成其他药物体内吸收的变化。因此,应尽可能的避免与之同服。 (1)钙片:目前虽然没有明确的研究证据来证明,但有一部分学者认为最好不要和钙同吃,所以医生通常会建议患者将甲状腺激素和钙片稍微错开时间吃,只需要前后错开半小时即可。 (2)降脂药:炭和胆汁酸螯合剂,比如考来烯胺、考来替泊,用药应间隔4小时以上,可有助于减少两药的相互作用。 (3)胃药:甲状腺素一般在小肠吸收,所以胃内的PH影响其吸收。胃黏膜保护药硫糖铝、抗酸药氢氧化铝、质子泵抑制剂、补铁补钙的药物(比如铁剂、钙剂)等可妨碍优甲乐的吸收,应至少 2 小时后再服用这些药物。硫糖铝及氢氧化铝等需每日服用 3-4 次,且要求餐前口服,为避免相互作用可将优甲乐安排在睡前服用。若与治疗胃病的质子泵抑制剂同服,应尽可能间隔 4 小时以上。钙剂及铁剂通常只需每日服用 1 次,与优甲乐同服时可在清晨空腹口服优甲乐,钙剂、铁剂安排在睡前服用。 (4)降糖药物:优甲乐可能降低降糖效果,导致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因此,糖尿病患者在开始进行优甲乐治疗时,应监测血糖,及时调整治疗。 (5)抗凝药物:甲状腺素能增加抗凝药物的作用,从而导致出血事件的风险增加。因此,应该定期监测凝血指标,必要时调整抗凝药的剂量。 (6)服用避孕药的妇女或采用激素替代疗法的绝经妇女对甲状腺素的需求量可能会增加。 总之:尽量避免优甲乐和其他药物同时服用。如果需要服用多种药物,尽量间隔几个小时再服用。还有,定期复查,检查优甲乐的效果,个体化调整药量。 5、有哪些疾病会影响优甲乐的吸收? 乳糜症、肝硬化、胃酸缺乏等吸收障碍综合征;吸收不良的原因还有炎性肠病、溃疡性疾病、乳糖不耐症、幽门螺杆菌感染等。 6、服用优甲乐后多长时间复查? 一般在手术后或碘131治疗后第4周左右复查甲功。在术后或碘131治疗后一年内一般3-6个月复查一次,手术或碘131治疗后一年后可每6个月复查一次。需要注意的是,只要服药剂量发生变动,均需4周左右后复查甲功。复查的时间是从开始服用优甲乐计算的,待甲功指标稳定后再延长复查时间。 7、吃优甲乐会有哪些副作用(不良反应)? 在医师指导下,服用优甲乐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安全的。只有服用过量的优甲乐后才会出现副作用,过量优甲乐会引起药物性甲亢症状,如:心律失常、心动过速、心悸、头痛、肌肉无力、皮肤潮红、腹泻、呕吐、月经紊乱、坐立不安、失眠、体重下降。出现上述症状,及时就诊,减少优甲乐剂量,症状即可完全消失,所以要遵医嘱服用适当的剂量。 8、优甲乐忘记吃了怎么办?要不要补服? 对于很多刚开始吃优甲乐的患友来说,还没有养成习惯,忘记吃是常事。需要注意的是,偶尔忘记了一天没有吃,不必补服,更不要在第二天把药加成两倍剂量想把昨天份的补回来,这种做法是不靠谱的。因为甲状腺激素在身体里的半衰期是7天,偶尔一天没有吃,对甲状腺功能影响不大。当然,不能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否则吃药也几乎无法达到补充甲状腺激素的效果。 9、优甲乐每天吃1次还是2次、3次?为什么说法不一。 由于左甲状腺素钠片半衰期约7天,故一天仅需服用一次便能获得稳定的血药浓度。有些临床医生通过每日多次的服药频率试图获得更平稳的血药浓度,这是没有必要的,同时也会造成患者较差的依从性。 10、优甲乐到底要不要放冰箱? 优甲乐的储存和多数家庭用药没有区别。通常建议放在干燥、通风、阴凉避免太阳暴晒的地方储存。即使到了夏天,室内的温度都会低于室外温度,即使不用空调室内温度也不会高到让优甲乐失效的程度,因此通常不建议将优甲乐放在冰箱储存。冰箱属于潮湿环境,还有其他杂物放置,容易滋生细菌,且药片容易受潮,影响药效。 11、市面上买不到优甲乐怎么办?甲状腺激素是不是只能吃优甲乐? 左甲状腺素钠片有几个产家生产,几种品牌,优甲乐只是众多品牌之一,并不是唯一选择。除了优甲乐以外,市场上还有雷替斯、加衡等品牌,优甲乐和雷替斯是进口的,加衡是国产的,差别并不大。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品牌产品剂量都是50ug/ 片,有的产品剂量为25ug,或100ug/ 片。患友们在接受医嘱时,最好具体问清楚医生:处方剂量具体指多少微克?买到药物时,也要认真看药物说明书,尤其是看清楚每一片的含量。比如一个医生开的医嘱是每日口服甲状腺激素1片(25ug),而患友经常买到的是50ug的,这时候需吃半片即可,吃多了会引起药物性甲亢哦。另外,更换不同品牌时,虽然所用剂量一样,但也需要在换药后4周复查甲功,及时调整药量。优甲乐和雷替斯的成分有一点不同,对乳糖不耐受的病人推荐使用雷替斯更好。 12、优甲乐可以用于减肥么? 优甲乐不适用于减肥!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朋友服用生理剂量不会引起体重减轻,服用超生理剂量则会引起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的不良反应。同样,也不用于治疗男性和女性的不育症,除非不育症是甲状腺功能减低引起的。
费健 2022-05-01阅读量1.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