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朋友们,特别是爱健康的姐妹们,听费医生聊一个罕见的甲状腺癌病例!大家好!我是费健,在上海瑞金医院普外科工作了30多年,既拿手术刀也做微创消融。这些年啊,线上线下和大家交流很多(线上咨询都超10万啦!),深知大家对甲状腺健康的关注。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个非常罕见但能给我们敲响警钟的病例报告,它来自《中华转移性肿瘤杂志》2025年最新一期。这个病例讲了啥?东阳市人民医院的医生们报道了一位66岁阿姨的病例。她在2019年底因为咳嗽做检查,意外发现肺里有个“占位”(就是长东西了),一查不得了——竟然是转移性甲状腺滤泡癌!源头在哪?后来证实是甲状腺本身出了问题。她在2020年初做了甲状腺全切手术,术后病理明确是甲状腺滤泡癌。最让人揪心的是: 这位阿姨的癌细胞非常“活跃”且“爱旅行”。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到2023年),她的癌症竟然全身多处“安家落户”了!报告里提到转移到了:骨头肺部 (导致她反复胸闷、气喘、咳嗽)肝脏和肝内胆管甚至乳腺!是的,你没看错,甲状腺的癌细胞转移到了乳腺!这真是非常、非常少见的情况。医生们强调,甲状腺滤泡癌本身发生远处转移的比例不算最高,但像这位阿姨这样,短时间内(几年内)出现全身这么多部位转移的案例,在国内外都极其罕见,治疗经验也非常有限。阿姨的治疗之路:面对如此复杂凶险的情况,东阳市人民医院的医生团队没有放弃。他们动用了“抗癌组合拳”:手术: 切除了原发的甲状腺肿瘤。化疗: 使用化学药物全身杀灭癌细胞。靶向治疗: 比如文中提到的“索拉非尼”,这是一种针对癌细胞特定“靶点”的药物,像精确制导导弹。阿姨在2023年2月开始口服这个药。处理并发症: 比如阿姨因为肺部转移导致胸腔积液(肺被水“淹”了),医生们就给她做胸腔穿刺引流放掉胸水,还会往胸腔里灌注药物(胸腔灌注化疗药)来局部控制。综合治疗: 多种手段联合使用。值得欣慰的是: 经过这一系列艰难的治疗,报道中提到阿姨的病情最终有所好转。这真的很不容易!费医生划重点 & 给大家的贴心话:这个病例虽然罕见,但它像一面镜子,映照出甲状腺癌(即使是相对温和的类型)潜在的严重性,也给了我们非常重要的启示:甲状腺癌≠都是“懒癌”: 大家常听说甲状腺乳头状癌(最常见的类型)进展慢,是“懒癌”、“幸福癌”。但甲状腺滤泡癌是另一种类型,虽然只占甲状腺癌的10-15%,相对少见,但它的“性格”有点不同:转移途径: 它更喜欢通过血液转移,不像乳头状癌主要靠淋巴。这就意味着它更容易跑到远处器官,比如肺和骨头!像病例中转移到肝、胆管、乳腺就属于非常规路径,更罕见。诊断关键: 确诊滤泡癌,病理医生要非常仔细地在显微镜下看肿瘤细胞是否突破了包膜或者侵犯了血管,这是判断它是良性腺瘤还是恶性滤泡癌的金标准!所以病理报告至关重要。早期发现是王道!别忽视脖子: 养成习惯,洗澡时摸摸脖子前面(甲状腺位置),感觉有没有硬硬的、不痛的小肿块?定期体检时要求医生也摸摸。超声是利器: 甲状腺B超是筛查甲状腺结节(包括癌)最常用、最有效、无创的方法!别嫌麻烦,该做就做。费医生做了30多年手术,深知早期发现能省去后面多少痛苦和风险!“转移”很可怕,但并非无计可施: 像病例中的阿姨,即使发生了广泛转移,通过积极的多学科综合治疗(MDT),包括手术、放射性碘治疗(碘131,可惜病例中没特别强调这点,但滤泡癌对碘131通常有反应)、靶向治疗、化疗、对症支持等,依然可以控制病情、改善症状、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多学科协作(MDT)是制胜关键! 对付这种全身多处转移的复杂情况,单靠一个科室的医生“单打独斗”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病理科、影像科、核医学科等等专家坐在一起讨论(这就是MDT,瑞金医院卢湾分院就设有甲状腺MDT),为患者量身定制最优的、全面的治疗方案。病例报告的作者们也特别强调了这一点。规范治疗和长期随访: 一旦确诊甲状腺癌(尤其是滤泡癌),务必遵医嘱完成规范化的初始治疗(手术+可能需要的碘131等)。之后,定期的、终身的复查随访绝对不能偷懒!抽血(查甲状腺功能、甲状腺球蛋白Tg等)、B超、必要时CT等影像学检查,都是为了第一时间发现任何复发的苗头,早处理效果才好。这位阿姨的病史就提示了随访的重要性。新药带来新希望: 像病例中使用的索拉非尼,以及现在还有更多针对甲状腺癌(包括晚期)的靶向药物(如仑伐替尼、安罗替尼等)和免疫治疗药物,都在不断研究和应用中,为晚期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和希望。医学在进步!费医生小贴士:别恐慌,但需重视: 看到这种广泛转移的病例,大家千万别过度恐慌!这种极端情况非常少见。但我们要从中认识到:甲状腺结节很常见,绝大多数是良性的,但筛查和明确诊断非常重要!发现了问题,科学规范地处理是关键。做自己的健康第一责任人: 关注身体发出的信号(比如不明原因的长期咳嗽、骨痛、或者像病例中阿姨的胸闷气喘),及时就医。定期体检,特别是甲状腺B超。信任医生,积极沟通: 如果确诊甲状腺癌,特别是滤泡癌,和您的医生充分沟通,了解疾病特点、治疗方案和随访计划。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对治疗也大有帮助!朋友们,健康是金!了解疾病,是为了更好地预防和面对它。希望今天的分享能让大家对甲状腺癌有多一分的认识,也多一分的安心。我是费健,咱们一起守护甲状腺健康!有疑问也欢迎在正规平台向我咨询(认准官方认证账号哦!)。文章来源: 《中华转移性肿瘤杂志》2025, 8(2): 240-242. 《甲状腺滤泡癌伴全身多发远处转移1例》作者介绍: 费健,上海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30年临床经验,擅长外科手术及微创消融,荣获中华医学科技奖、华夏医学科技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等多项大奖,百万粉丝科普达人,致力于提供专业、精准的医疗知识。推荐理由: 这个罕见病例像一堂生动的警示课,它用真实故事告诉我们:即使是相对少见的甲状腺滤泡癌,也可能有复杂危险的一面。了解它的特点(尤其是转移风险)、重视早期筛查(B超!)、坚持规范治疗和随访、以及认识多学科协作和新型治疗手段的价值,对每位关注甲状腺健康的朋友,特别是女性朋友们,都至关重要!知识就是力量,了解它,才能更好地战胜它!
费健 2025-06-03阅读量289
病请描述:前段时间,有一位年轻的女士因为在当地医院发现了肺里有磨玻璃结节在我这里来住院手术。住院后,我给她安排在我们医院复查了胸部CT。发现除了在左下肺有那个磨玻璃结节之外,在左上肺靠近边缘的位置,还有一个6毫米的实性肺结节。形态来看,这两处结节都考虑是恶性,需要手术切除。 她在我这里完成了手术,左下肺那个磨玻璃结节是一个浸润性肺腺癌,但不是这篇文章要说的重点。今天我们说一下她左上肺那个6毫米的实性肺结节,这个肺结节最终的病理显示是一个浸润性的肺腺癌,已经侵至脏层胸膜的内侧。也就是说,这么小的肺结节就是恶性的,正在侵犯胸膜。如果不及时切掉,任由其发展,把胸膜浸透之后,就会形成胸腔种植转移进而引起胸水,到时候就成了晚期肺癌了。 因此,对于比较靠近肺边缘的肺癌,还是要积极的手术,尽早的手术。
刘懿 2024-11-15阅读量1118
病请描述: 南京市胸科医院院从2000年在江苏省首家开展内科胸腔镜以来,为无数患者搞清了胸腔积液病因。内科胸腔镜在诊治不明原因胸腔积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主要优势和应用如下: 诊断优势: 内科胸腔镜能够直接观察胸膜腔的变化,并进行胸膜壁层和/或脏层活检,显著提高胸膜疾病诊断的阳性率 。 它对于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敏感性为92.6%~97%,特异性为99%~100%,是诊断不明原因胸腔积液的“金标准” 。 内科胸腔镜可以提供镜下的线索来寻找病因,例如类风湿性胸腔积液、胰腺炎所致胸水、肝硬化性胸腔积液等 。 治疗应用: 内科胸腔镜可用于胸膜固定术,通过向胸腔内吹入滑石粉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和复发性良性积液(如乳糜胸) 。 对于顽固性气胸、脓胸等复杂胸腔积液的处理,内科胸腔镜也显示出其治疗价值 。 操作特点: 内科胸腔镜操作相对简单,通常无需进入手术室,患者可以在局部麻醉下保持清醒状态进行手术。 仅需在患侧胸壁开1-2cm的微小腔镜切口,即可全面探查胸膜腔内的病变。 适应症: 内科胸腔镜常用于不明原因胸腔积液的病因检查,如果经过常规检查及胸腔穿刺等方式仍不能明确胸腔积液的原因,可考虑进行内科胸腔镜检查 。 也适用于肺癌或胸膜间皮瘤的分期,以及对恶性积液或复发性良性积液患者进行滑石粉胸膜固定治疗。 禁忌症: 内科胸腔镜不适宜人群分为绝对禁忌症和相对禁忌症,对于无胸膜空间和不明原因的胸膜增厚是绝对不能行胸腔镜手术;对于心血管状态不稳定、凝血功能障碍、顽固性咳嗽和一般状态差的病人,需专业老师评估是否可以行胸腔镜手术 。 综上所述,内科胸腔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诊疗技术,对于不明原因胸腔积液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李田 2024-11-04阅读量3484
病请描述:前两天,有一位家住天津的患者家属带着母亲的片子过来找我。她母亲今年七十多岁,一年半前在其他医院诊断为恶性胸膜间皮瘤。当时胸水控制不住,隔几天就要抽一次水。如果不抽水的话,就会出现憋气呼吸困难的症状,由于频繁的到医院抽水,所以生活质量很差。这位家属过来找我,问我有没有什么办法。我说这种情况,我可以用微创胸腔镜的方法把胸水控制了,虽然不可能把恶性胸膜间皮瘤根治性的切除,这个我没法办到,但达到控制胸水的目标应该没有问题。 这位患者在我这里做了微创胸腔镜手术,然后又给予比较先进的双免治疗。让恶性胸膜间皮瘤这么恶性的疾病,控制的还算满意,并且胸水从手术之后也就不再生长了。 现在家属又来找我,说最近发现了腹水,肚子胀,抽腹水后症状能够缓解,问我有没有办法通过手术控制腹水?控制腹水我的经验不多,我建议他看看消化科和普通外科有没有办法。
刘懿 2024-10-08阅读量1611
病请描述:肺结节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指的是直径不超过三厘米的肺部占位。有些朋友对磨玻璃结节了解的比较多,会认为所有的肺结节恶性程度很低,对身体影响不大,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印象。 有一位家住河北省的患者家属把母亲的病历资料发给我看,他母亲今年75岁,前段时间在当地医院体检,发现了肺部有一个结节。我仔细阅读他递交过来的电子图像。在他母亲的右肺上叶贴近胸膜的地方有一个直径两厘米出头的实性肺结节。看起来像是典型的肺癌,建议住院系统检查,争取手术。 这位患者来我们科室住院,经过系统检查,其他部位没有转移,接下来就把手术做了。病理显示这个肺结节是浸润性肺腺癌,主要是实体型和微乳头型的腺癌。大家知道实体性和微乳头类型的肺腺癌是恶性程度比较高的,发展速度也是比较快的。如果这位患者不是在偶然间体检发现了这个肺结节进而及时做了手术,再过段时间很有可能就会突破胸膜,造成胸腔种植转移引发胸水,从早期肺癌变成晚期,失去了根治的机会。 虽然这位患者诊断了肺癌是不幸的事,但是能够在早期发现,并做了根治性的手术,还是比较幸运的。
刘懿 2024-09-25阅读量1060
病请描述:有一位家住天津67岁的女士在半年前参加体检,发现了肺部有一个阴影。半年后她来我们医院复查,我看到了她的胸部CT,在右肺下叶脊柱旁边有一个直径一厘米的混合密度磨玻璃结节。从形态来看,考虑典型的恶性肿瘤,建议手术切除。 放射科报告里面描述这个病灶为亚实性斑片影,说斑片状磨玻璃密度影内可见少量实变。如果大家不看片子,只从报告看,很容易就觉得这个病灶是一个炎症。 这位女士后来来我们医院做了手术,这个肺结节的病理是一个粘液腺癌,这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的肺癌。幸亏她做手术还算比较及时,因为这个肺癌所在的位置特别靠近胸膜,如果进一步生长,有可能会造成胸腔种植转移产生胸水,这时肺癌就变成晚期了。 通过这个病例我们可以知道,大家在阅读放射科报告的时候,虽然里面没有提任何一个癌字,但也要请经验丰富的肺外科医生看一看,到底自己肺里的病变是不是恶性的?不要耽误了病情。
刘懿 2024-09-18阅读量801
病请描述:有一位家住天津77岁的大娘,前段时间出现胸闷憋气的症状,家属带着她到医院来看病,拍胸部CT,发现了右侧胸腔大量积液。 胸腔积液就是我们大家俗称的胸水,如果胸水特别多,会挤压正常的肺组织,肺组织受到挤压之后,就会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这种情况应该把胸腔积液抽出来,一方面送化验,另一方面再看一看引出胸水来之后,胸腔里面有没有什么占位?胸水排出来之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就会好转。 这位患者在胸水排出来之后,可以看到肺里面有结节,考虑恶性的可能性很大,但已经没法做手术了。因为除了肺里有结节之外,在胸膜上还有很多的结节,考虑肺癌多发胸膜腔转移,这种情况根治性手术已经无法完成,因为切不干净了。 这位患者最终诊断为肺腺癌,和推测的一样,目前正在接受药物治疗,病情稳定。
刘懿 2024-09-11阅读量1994
病请描述: 2024-8-6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肺部肿瘤外科副主任医师 有一位患者家属在线上问诊平台联系到我,把父亲的病历资料发给我看,他父亲今年还不到60岁,前段时间因为出现了胸腔积液,到当地医院就诊。当地的医生给进行了胸腔引流。发现引出来的积液都是红色的,引完积液之后复查片子,发现了胸膜有异常的增厚,进一步做了穿刺,最后病理经过免疫组化证实为恶性胸膜间皮瘤。家属想了解一下这个病后续应该怎么样治疗?根据家属提交过来的资料,我提出了自己的诊疗意见。 恶性胸膜间皮瘤是恶性程度比较高的一种疾病,虽然发病率比较低,但我国人口基数比较大,所以发病的绝对数也不少。有朋友会问,是不是恶性胸膜间皮瘤胸腔积液都是红色的?就像这位患者一样。如果不是红色的,就肯定不是恶性胸膜间皮瘤,是不是这样呢? 答案是否定的,有些恶性胸膜间皮瘤的胸水引出来之后并不是红色的,而是黄色,深棕色的都有,所以不能根据胸水的颜色不是红色来排除是这种疾病。
刘懿 2024-08-06阅读量1714
病请描述: 各位朋友,大家好!李医生为您带来看图识肺结节系列科普文章,帮助大家一起提高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诊断水平,尤其是肺磨玻璃结节的风险预测,以及疑难肺结节的鉴别诊断,欢迎大家关注、点赞、讨论、拍砖! 明辨肺结节(一一三)双侧斑片实变并胸水,考考您病原体! 男性,22 岁,出现高烧、咳嗽,有长期酗酒。( A ) 显示右肺下叶实变(白色箭头)伴有隆起的水平裂隙和左肺浸润(黄色箭头)。对比增强CT显示双侧胸腔积液(黑色箭头)、气管旁淋巴结肿大( B、C )。肺窗 ( D–G ) 显示广泛的双侧斑片状实变,伴有空气支气管征(红色箭头)。 诊断结果: 血培养:假单胞菌和葡萄球菌 在肺结节的临床诊疗过程中,肺结节的影像诊断是最关键的核心!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中西医肺结节中心,采用最先进的CT机器和扫描技术,AI辅助读片,MDT讨论,牵头制定肺结节专家共识1部,多中心RCT研究2个,已为数千例疑难肺结节患者提供精准的影像诊断,病理符合率超过98%。 肺结节消融,肺磨玻璃结节消融,精准精确才会有完美的结果!不手术治疗肺结节,肺结节消融,小李飞针一直在努力!要感谢患友的信任,感谢团队的支持,感谢科室和医院的平台,我们可以尽心尽力,为患友解除病痛烦扰!小李飞针,向着下个目标…… 李明,博士,副主任医师。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中西医肺结节中心,专家门诊,门诊5楼,周一下午,周四下午,周五上午。电话,021-66301250。 附:小李飞针的由来, 李医生是一名呼吸科医生,擅长精准定位,肺结节消融,尤其是肺磨玻璃结节消融。从刚毕业的时候李医生就一直被叫小李,小李,小李,当然也有人叫我老李,一直叫到了今天。 虽然小李是一名呼吸内科医生,但是我们一直在不断的思考,不断的探索,怎么样用最微创、损伤最小的办法,解决肺结节患友的难题。 庆幸的是现在医学技术不断发展,我们掌握了肺结节消融的技术,经过不断的手术磨练,肺结节消融技术越来越成熟,肺结节消融针也越来越准!因此常被打趣,小李,你这针越来越准,跟小李飞刀似的,指哪打哪!
李明 2023-01-02阅读量1293
病请描述:肺癌基因检测的作用与意义?需要做哪些项目?做几项最合适?费用是多少?能报销吗? 上海市肺科医院 胸外科 谢冬 一、 什么是肺癌基因检测,肺癌基因检测的作用与意义?是不是所有肺癌患者都需要做肺癌基因检测? 什么是肺癌基因检测 肺癌基因检测是针对肺癌癌组织中发生突变的癌基因进行检测,不是正常细胞的基因检测。经常有患者搞不清楚,是不是我做了基因检测,就能知道,我得肺癌的风险是多少啊?实际上,不是那么回事,肺癌基因检测,是针对肺癌组织的。肺癌细胞一旦有了基因突变,它的增殖速度以及繁衍速度就犹如登上了快车道,发展迅猛,但这也是它的弱点,一旦被我们发现它有基因突变,我们可以应用相应的靶向药物克制它的突变。 2,肺癌基因检测的作用与意义? 肺癌实际上一大类癌症的统称,各种不同基因突变的肺癌具有不同的生物学行为与特性。分析基因状态即可预判出,患者对于各种抗癌靶向药物的有效概率,从而判断药物治疗的疗效。肺癌基因检测是靶向治疗的前提。 既往没有靶向治疗的时代,对于晚期肺癌,传统的化疗只能维持10个月左右的寿命(即使是初始治疗,也只有50-60%的肺癌患者,化疗有效),而靶向治疗可以把这个时间提高到平均2-3年左右的程度。可想而知,靶向治疗在肺癌领域的颠覆性作用。因此,目前所有规范的肺癌药物治疗,都会把基因突变检测作为治疗的前提。在肺癌中,常见的基因突变有EGFR、RET、MET、BRAF、ROS1和ALK等。只要查出其中一个,就建议患者接受相应的靶向治疗。如果患者的癌细胞表面有PD-L1蛋白高表达,则可考虑将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作为首选治疗措施。由于这些新疗法更精准,所以与化疗相比,这些治疗通常有效率更高,而且对正常组织的影响更小,患者遭遇的副作用也比化疗更小。 (1)可以判断能否使用靶向药物 (2)可以用于指导肺癌术后的辅助治疗,包括肺癌靶向治疗以及肺癌免疫治疗 (3)辅助判断肺癌的预后 3.是不是所有肺癌患者都需要做肺癌基因检测? 并不是的,浸润性肺腺癌、鳞癌以及其他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常规推荐做基因检测,小细胞肺癌一般没有明确的靶点,一般不常规推荐做基因检测。还有就是原位腺癌,微浸润腺癌,术后多数不需要靶向治疗,因此,也不是常规推荐基因突变检测。 二、 肺癌基因检测要把病人带过来吗?肺癌基因检测的标本是什么?听说抽血就可以做基因检测,为什么还要做组织穿刺? 1.肺癌基因检测要把病人带过来吗? 开完刀了,患者需要做肺癌基因检测,需要把病人带过来吗?其实,这是不需要的,因为手术后,患者的手术标本保存在病理科,一般只需要在病理科切几张白片,就可以开展基因突变检测。 肺癌基因检测的标本,包括大体标本(就是手术切下来的肿瘤),穿刺标本(气管镜、经皮肺穿刺,或者EBUS,或者电磁导航支气管镜下获取的标本),或者体液标本(血液、胸水、心包积液等)都可以作为检测标本。癌组织是最好的检测标本,大体标本优于穿刺标本,体液标本中,恶性胸水,恶性心包积液的阳性率高于血液。当然,如果癌组织穿刺获取不到的话,血液也不失一种较好的选择。 2.听说抽血就可以做基因检测,为什么还要做组织穿刺? 明明抽血可以做基因检测,为什么还要做穿刺或者活检,让病人受苦还要承担风险?很多老年病人,特别是基础病较多的病人,都会感到疑惑。利用手术或穿刺取得的组织进行基因检测准确度最高,也是业内公认的金标准。基因检测的前提是要有肿瘤细胞,但并不是所有癌症患者都可以在血液、痰液和尿液中检出肿瘤细胞,特别是在肿瘤早期阶段检出率更低,没有肿瘤细胞就做不了基因检测。所以说,仅仅靠抽血做基因检测还不够“靠谱”,抽血做基因检测的准确性只有肿瘤组织做基因检测准确性的30-40%左右。临床上,通常对于那些癌症晚期无法进行组织活检的患者,才会优先考虑用血液检测代替组织检测。 3.何时做基因突变检测合适? 对于一些I期肺癌患者,术后不需要辅助治疗,这些患者经常有疑问,我们是立刻做基因突变检测呢?还是将来万一复发了,再做基因突变检测呢? 面对这些疑惑,实际上组织标本用作基因突变检测,也是有时效性的,过去研究表明,如果基因突变检测延误到术后3-5年左右,再进行的话,检测的阳性率会下降到40-50%左右,这就会导致本来能够发现阳性突变的患者因为组织长期保存而丧失了检测阳性以及靶向治疗的机会。一般而言,术后患者,建议可以早期进行基因突变检测。 三、 肺癌基因检测要做哪些项目?做几项最合适? 肺癌基因检测一般一定要检测的项目包括:EGFR, ALK, ROS1, KRAS,MET, BRAF,NTRK,以及HER2等检测,因为这些经典的突变往往是有对应的靶向药物,有机会接受靶向治疗。 还有一种称之为NGS,第二代测序,是用最新的测序方式,可以检测一个大panel,评估很多可疑的基因位点。费用贵,检测更全面。 四、 为什么有些患者需要做第2次基因检测 有些患者在使用靶向药物的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靶向耐药,而靶向耐药的机制很多,有很多不同方向的耐药机制,只有再次检测明确耐药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有效克服靶向耐药。因此这部分病人就特别需要二次基因检测评估。 五、 肺癌基因检测应该术前做,还是术后做? 如果患者能够直接手术,那么可以考虑术后做基因突变检测,如果患者病灶比较晚期,不能直接手术,应该先做检测,有了靶向位点,再进行进一步治疗,治疗后,如果病灶缩小,降期,那么才有可能进行进一步的手术治疗。 六、 肺癌基因检测的费用是多少?能报销吗? 目前多数医院的基因检测费用没有纳入医保,不能报销,费用还是比较昂贵的,在7000-2万不等。这些基因突变检测费用昂贵,大大影响了,患者应用的积极性,希望能够早日实现检测费用的降低以及纳入医保报销范畴。 七、肺癌基因检测多久出结果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一般3天--2周左右可以出结果。 对刚确诊肺癌的人有什么建议? 不要急于开始治疗。一次化疗可能会改变你的靶向治疗选择——有时会使你失去参加某些临床试验的资格。所以,一定要清楚,做分子检测的那点时间并不会耽误治疗。
谢冬 2022-07-31阅读量1.7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