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头部 > > 不能眨眼 > 内容

不能眨眼内容

久违了~被面肌痉挛偷走了20...

病请描述:  医生:20年面肌痉挛,对你影响大吗?   王女士:肯定很大,女人嘛!都爱美,可是我做表情脸太丑了,不敢笑、不敢照相。我还是一名老师,有时候上课的时候脸一抽学生们都笑我。   医生:那你为什么不早早手术?   王女士:20年前就让手术,但是我害怕对身体有影响,还要生孩子、养娃,我们那怎么样都得生俩。现在我孩子生了,二胎也有了,人生大事圆满了,终于可以考虑自己的事情了。   医生:手术后脸还抽吗?   王女士:完全不抽了,得了20年的面肌痉挛,手术后终于好了,手术也没之前想的那么可怕,对身体没啥其他影响。   20年前脸抽以为是面瘫,针灸越扎越重!   榆林40岁的王女士,20年前左眼周不自主抽搐,当时并不知道是什么疾病,只是在当地小医院看了看,医生说是面瘫,让针灸,结果扎了几天越扎越重,才考虑去大一点的医院进一步检查,随后到北京检查后确诊为面肌痉挛,医生建议手术治疗。考虑到自己后期生育及家庭问题,决定往后拖一拖,没想到这一拖就20年。   谈到面肌痉挛对自己的影响的时候,她说“面肌痉挛虽然不要命,但是也太折磨人了,平时不敢做面部表情、不敢笑、不敢拍照,见到别人就自卑。”现在王女士二胎生完后,才正式考虑自己的问题,决定手术治疗。   姜海涛教授介绍:“面肌痉挛很容易被误诊,面瘫主要表现为面部表情肌运动功能的障碍,如嘴歪、做表情时眉头抬不起来、没有额纹、眼睑闭合不全、患侧鼻唇沟变浅、嘴歪向健全的一侧、不能鼓起、喝水漏等症状。而面肌痉挛是一种阵发性不自主的面部肌肉抽动和跳动,通常先出现眼睑的不自主跳动,进而发展到口角,严重时可扩展到整个半侧脸部。如果是面瘫的话可以针灸、贴膏药,但是面肌痉挛的话,针灸反而会加重抽搐。”   被面肌痉挛偷走了20年的笑容,在她40岁的时候终于回来啦!   王女士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颅底颅神经疾病专家组姜海涛教授门诊就诊,经过颅神经显像检查及评估,为她制定了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方案。7月24日进行手术治疗,王女士的责任血管是左侧小脑前下动脉,压迫面神经出脑干处,用微血管减压垫片垫于责任血管与脑干之间,术中用电生理检测,提示异常波消失,且没有神经损伤,术后王女士面部抽搐症状消失,进行龇牙、鼓嘴、眨眼的动作诱发时,没有面部抽搐及面部神经功能问题。   术前与术后的诱发测试   医生提醒:如果想要治疗面肌痉挛,最好的方法还是选择手术治疗。面肌痉挛抽搐一般呈现出阵发性,并且是不规则,程度不相等,可因疲倦、精神紧张以及自主运动等而加重。原发的面肌痉挛多数是因为面神经根有血管压迫,这类情况做显微血管减压手术的有效率是比较高的。

姜海涛 2024-08-08阅读量1378

抽动障碍的临床表现

病请描述:1. 抽动障碍有哪些分型?(1)根据抽动部位的不同,分为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2)根据抽动复杂程度可分为简单抽动及复杂抽动,有时简单和复杂之间的界限是不易分清的;(3)根据临床特点、病程长短和是否同时伴有发声性抽动的不同,抽动障碍分为短暂性抽动障碍、慢性运动性或发声性抽动障碍和Tourette综合征三种类型;(4)从病因学的角度来讲,抽动障碍可以被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2. 抽动障碍的常见首发症状是什么?通常以眼部、面部或头部的抽动作为首发症状,如眨眼、咧嘴动作或摇头等,而后逐步向颈、肩、肢体或躯干发展。以眼部抽动作为首发症状占38%-59%,眨眼被认为是抽动障碍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发声性抽动作为首发症状占12%-37%,通常表现为清嗓子、干咳、嗅鼻、犬吠声或尖叫声,秽语仅占1.4%-6%,其中以清嗓子最为常见。如果您的孩子有以上症状,您定要引起重视,及时到相关科室就医,尽量做到首发首诊。3. 感觉性抽动都有哪些症状?        大约40%~55%的抽动障碍于运动性或发声性抽动之前表现有感觉性抽动症状。可以表现为嗓子痒、眼不舒服、脖子痒、脖子痛、头晕、头痛、胸闷、有东西压着肩膀和具体不能说出的躯体不适感,其中以嗓子痒比较常见。但感觉性抽动常常被误诊或漏诊。4. 如何区分发声抽动和运动抽动?运动性抽动是指头面部、颈肩部、躯干及四肢肌肉的不自主、突发、快速收缩运动。通常始于头面部肌肉,可出现眨眼、摇头、扮鬼脸等动作,随着病情发展,逐渐累及身体各部位,可出现耸肩、蹦、跳、打自己等。发声性抽动是累及呼吸肌、咽肌、喉肌、口腔肌和鼻肌的抽动,这些部位的肌肉收缩通过鼻、口腔和咽喉的气流产生发声。比如频频发出“喔、嗯、啊...”等声音,或者清嗓声、吸鼻声、犬吠声、动物叫声等,还有说脏话、重复或模仿语言等。5. 抽动障碍临床症状轻重的演变规律?        根据归纳临床问诊时患儿家长和老师的回忆以及医生的临床经验总结,一般抽动障碍患儿病情发展规律为:患儿在发病之初,其症状以眨眼、清嗓等头面部症状为主,发病半年至2年,患儿病情逐渐加重,依次出现颈项肩部症状、四肢抽动、腹部抽动等。根据观察数据显示,此阶段抽动症状中,以头面部抽动为主,身体上部抽动较身体下部为多,抽动范围较局限。发病2~9年,患儿病情可能进一步加重,此时患儿的抽动症状有下行趋势,头面部症状比例进一步减少,腹部症状比例增多,颈项肩部症状及四肢症状,尤其是下肢症状比例,均有明显增加,抽动范围较病初扩大,甚至涉及全身。部分患儿出现发声抽动,可能出现共患病,如ADHD、癫痫、情绪障碍、学习困难等。6. 抽动障碍轻重程度如何划分?        抽动障碍的病情有轻重之分,国外学者将其病情按轻重程度分为3级:Ⅰ级指抽动轻微,不影响学习与生活,无须治疗;Ⅱ级指抽动严重,需要治疗;Ⅲ级指抽动严重并影响患儿学习与生活。临床上通过抽动严重程度量表对抽动障碍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定量评估。当然,伴随抽动障碍的一系列行为问题,也相应地增加了病情的复杂性和严重性,所以,应对抽动障碍的病情进行全面的评估,不仅要进行症状评估,还要对抽动的性质、病程、当时的功能状况以及对社交、家庭、学校生活的影响程度进行评估。7. 抽动障碍各部位的抽动特点是怎样的?1)抽动障碍各部位的特点一:①面部肌肉抽动表现为眨眼、斜眼、扬眉、咧嘴、耸鼻、做怪相;②颈肩部肌肉抽动则为点头、摇头、挺脖子、耸肩等;③躯干部肌肉抽动则为挺胸、扭腰、腹肌抽动;④上肢肌肉抽动表现为搓手、握拳、甩手、举手、扭胳膊;⑤下肢抽动则抖腿、踢腿、踮脚甚至步态异常⑥喉肌抽动则表现为异常发音,如干咳声、吼叫声、吭吭声,或表现随地吐痰、说话时语调重音不当或不分场合不自主骂人等。以上各组抽动症状可同时出现,亦可交替出现。2)抽动障碍各部位的特点二:①运动性抽动:眨眼占56.04%,努嘴和咧嘴占23.07%,点头或者是摇头占56.04%,耸肩占39.56%,躯干抽动占6.5%,腹部肌肉抽动占2.02%,腹部动主要表现为挺腹、吸气。②共存症状:有强迫观念以及行为占5.49%,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占47.25%脾气急躁占12.08%,学习困难或者是厌学占2.19%。8. 不同年龄的抽动患儿临床表现有什么不同?有研究表明抽动障碍患儿的抽动症状一部分延续到青春期,也会一部分延续到成年。就抽动障碍本身而言,发声性抽动通常比运动性抽动在临床上出现得要晚,平均发病年龄为11岁。而秽语的起病年龄通常又比简单发声性抽动要晚,平均起病年龄为13~14.5岁,并且病程中大约1/3的病人秽语症状可以自然消失。在疾病早期易怒及行凶现象很少见,大多随着年龄的增长,自身体力的增加,病情又反复发作,难以控制,当外界有激怒因素时,患儿容易以攻击性行为发泄自己的内心郁闷,攻击及破坏行为会时有发生,而且越来越常见,甚至造成行凶及法律问题。年龄越大,此类行为也会相对增加。9. 抽动障碍患儿为什么会出现怪异的动作?        患儿为了掩饰抽动症状往往快速做出另一组动作,使动作呈现得很怪异。患儿有时可能因感觉局部不适而出现一个抵抗动作,如感觉咽部不适而清嗓子,眼不适而眨眼等。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在没有任何诱因或无意识情况下出现重复多变难以自制的肌肉群抽动。连续发生时即表现为复杂的抽动表现。患儿自己会意识到抽动动作但因为不被别人理解,所以试图用夸张的面部动作加以掩饰。面部肌肉不自主抽动与试图掩饰的面部表情交织出现,别人看来就是一些怪异的表情。在坐位时,患儿为了掩饰面部的抽动可表现为不住地点头;颈部的抽动则表现为下颌不停地接触膝盖;为了掩饰手指的抽动可用两手互相扭动;站立时患儿以用力跺脚来掩饰腿部的抽动;行走时突然双脚向前蹦一下,其实也是掩饰动作。这些掩饰动作比实际抽动动作相对要大。由于这些掩饰动作与不自主抽动动作频繁交替出现,又不被别人理解,所以就被误认为是怪异动作。10. 什么样的情况下可判断小孩出现了秽语表现?           童言无忌,这是令人称道和赞美的。可是,如果孩子满口粗话、脏话,特别是在大庭广众之下且屡劝不改,这就要另当别论了。秽语的特点是在最不适宜的场合和地点以罕见的、高亢的语调,毫无道理地大声表达淫秽词语。本病患者有良好的自制力,但对秽语几乎无自制力,有时为了控制秽语的出现反而呈现连串的脏话。为了防止秽语,患者常自行修正文字或乔装字语,以摆脱难堪境地。另外还有精神秽语和秽语行为。孩子不会无缘无故说脏话,出现上述情况时,有经验的大夫一定会告诉您,这很可能是儿童常见病—Tourette综合征在作祟。11. 抽动障碍患儿会出现怎样的模仿行为?           抽动障碍患儿模仿别人最常见的形式是模仿别人的语言。与他人对话时,不自主地重复对方刚刚说过的话。也有部分患者模仿曾经听到过的声音,如动物的鼻音、动物的叫声、电视中特殊的声响等,还有重复叫喊自己的名字。其次是反复进行别人认为愚昧、可笑的动作,如致意性接吻、象征胜利的V形手势等,由此又引起抽动障碍的行为紊乱问题。12. 抽动障碍患儿为什么有时容易头痛?国内外专家研究认为伴头痛的抽动障碍可能代表此病的一个亚型。主要发病原因是与5-羟色胺代谢功能障碍有关的神经递质紊乱,与偏头痛的发生机制基本相同。所以抽动障碍和偏头痛同时出现在某些儿童身上,可能基于两者有相似的生理代谢和解剖学异常。在临床中见到的抽动障碍患儿有偏头痛时,要想到是其伴随症状或共患病。13. 抽动障碍患儿为什么有时容易腹痛?           抽动障碍的患儿可叙述腹痛。腹痛可以是此病的并发症状。因为抽动障碍是多组肌群不自主抽动,躯干部肌肉包括胸部及腹部肌肉等,由于肌群的不停收缩、放松频繁运动,用意识难以控制时肌群已疲劳也不停止抽动,产生大量乳酸,不能及时消散、分解,刺激肌内神经而感到酸痛。同样原理,肌群抽动也可引起相应的肌群酸痛,如腹痛、胸痛、颈痛、上下肢痛等。抽动障碍孩子的腹痛特点是随抽动加重,而放松时减轻,无呕吐、大小便无异常。触诊时腹壁肌肉压痛,疼痛位置比较肤浅,各脏器部位无压痛及反跳痛。听诊无肠鸣音异常。化验检查无阳性发现轻症不用特殊处理,重者可让患儿平卧,深吸气放松,家长或医生轻轻按摩痛处即可随着治疗病情的好转,抽动症状的减轻,疼痛症状亦相应好转或消失。14. 抽动患儿为什么大都脾气不好?一般来说,患有抽动障碍的孩子有很大一部分是脾气不好的。其主要原因包括:1) 家长一味地溺爱孩子,对孩子有求必应、百依百顺会使孩子的脾气越来越暴躁。2) 家长脾气暴躁给孩子树立了不好的榜样。3)家庭教育缺乏一惯性和一致性。今天禁止的事,明天便鼓励去做,这样就会使孩子的心理过分压抑。教育方法不统一,孩子对软弱的一方容易发脾气,从而导致烦躁和暴躁。4)父母对孩子要求过分严格。孩子稍有过错或没有按要求去做或做得不好父母就严加训斥甚至把孩子狠狠地揍一顿。这种做法会造成两种不良结果。其一,使孩子感到不满和压抑,这种不满和压抑会在以后的某种场合中表现出来其二,父母的举动,为孩子提供了一个效仿的榜样,一旦环境适当,孩子也会表现出同样的暴躁和攻击性行为。5)一些小的孩子有时不会表达自己的愿望,由于孩子的语言尚处在发展期,有时不能将自己的想法、要求和愿望明白地表达出来。自己的意愿家长不理解孩子着急易发脾气。6)孩子的第一个“反抗期”出现,易出现脾气暴躁。除此以外,疾病与生理条件也是引发坏脾气的原因之一。抽动障碍儿童本身就容易兴奋、发脾气,处于疾病和疲劳状态中的孩子也常常有烦躁不安、易于发火的表现。15. 抽动障碍对患儿性格会造成什么影响?在抽动障碍患儿中,以内向型性格和心理防御水平偏高的性格多见。抽动障碍患儿会感觉社会压力很大,在众人面前抬不起头。为了不引起人们的注意,每到公共场合就想控制自己,而越是紧张抽动越难以控制,结果还是成为众人的笑柄。反复的刺激过程,使患儿形成自卑心理及自闭现象,不敢与人交往,不敢到人多的地方去。人格心理越来越内向。病情的加重比较严重地影响了患儿的心理行为,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所以,注意孩子的性格变化,引导孩子主动地消除心理压力在孩子生长过程及治疗过程中非常重要。16. 抽动患儿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抽动患儿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主要取决于抽动症状和其共患病。抽动症状主要包括:抽动的严重度、抽动的先兆冲动等。有研究表明,抽动障碍患儿的秽语症的发作、抽动相关的活动受限与生活质量密切相关;抽动先兆冲动是指抽动障碍患儿在抽动之前出现频繁的、不适的感觉现象,也与生活质量相关;抽动的严重度能显著预测患儿成年后身体、心理和认知领域的功能,与生活质量相关。共患病指伴发的各种精神、行为障碍。80%~90%的抽动障碍患儿有并发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强迫障碍、抑郁症、焦虑症等。这些并发症常损害患儿的生活质量,比抽动造成的损害更严重,所以并发症变成了治疗的主要目标。17. 如何区分正常活泼儿童和抽动障碍患儿?正常活泼儿童的“好动”和抽动障碍的症状似乎一样,但并不难区分。首先,正常活泼儿童的好动,其活动是有目的的、有序的、行为可被理解,而抽动障碍患儿的行为呈无目的、杂乱的,表现得比较唐突、冲动、无法理解;其次,正常活泼儿童的活动虽多,但在活动内容和场合上具有选择性,比如在学习活动中表现“抽动”,而在看电视或做游戏等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上,则能专心致志;而抽动障碍患儿的“抽动”在活动内容和场合上没有选择性,不论什么场合什么活动都不能使其安静下来全神贯注,都会表现出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最后,正常活泼儿童在特别要求下能约束自己;而抽动障碍患儿则无法控制自己。本文为转载内容,旨在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微医药 2024-07-08阅读量2405

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

病请描述:首先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是在眼药水的表面麻醉下进行,白内障患者等候在手术室外,医生或者护士会给来点眼药水进行表面麻醉(现在已经不做打针注射的麻醉,规避心脑血管意外),麻醉充分后,患者进入手术室,仰卧平躺在眼科手术床上,躺好后护士进行患者身份和手术眼的确认,避免出现开错刀或者开错眼的可能性,然后护士进行眼部的冲洗消毒,之后医生再进行一次眼周消毒(消毒液略有刺激性,会觉得有点辣眼睛),为了确保无菌操作,避免眼内炎的发生,脸部和非手术眼都会盖上无菌手术单,此时可能会觉得鼻子呼吸困难,可以张开嘴巴正常呼吸,随后会给眼睛上一个开睑器把眼皮撑开(眼睛想闭也就闭不上了),因此也不必担心闭眼睛影响手术,接着开启术中光源,此时患者的眼睛需要盯住光源,保持不动,注意千万不要自己移动头,然后进入正式的手术操作。 A.手术中怕眨眼,怕不能控制住自己的眼睛,会乱动怎么办?   首先眨眼不怕,因为前面我提到了会用一个开睑器把眼睛撑开,眼睛没办法眨,也闭不上。但是手术中确实希望大家的眼睛不要乱动,尽量放空状态,自然盯着三个亮点光源,但是我也做过帕金森的患者,头部就是不由自主的轻微抖动,但是患者又不想上全麻,就只能在这种颤抖中做手术,所以手术技巧还是蛮重要的。 B.手术中禁忌做什么? 术中眼睛的抖动转动不是最可怕的,因为这些我有信心控制,但是手术中突然的动头、咳嗽这个才是最可怕的,因为动作幅度很大,而且不能预见。手术中有些步骤因为要对眼睛形成些压力,所以会有胀的感觉,有的患者很紧张就会动头躲避,这个动作一定不能出现,因为手术器械在眼睛里,这样的动作会导致器械扎破眼睛血管,大出血的话,眼睛视力会受到严重影响。另外就是禁止突然咳嗽,如果要咳嗽要跟医生说一声,医生把器械从眼内取出后,患者才能轻轻咳嗽。当然如果在术前吃些止咳药,避免术中咳嗽是最好的。 C.无处安放的小手,怎么办?   首先禁止小手摸耳朵、眼睛、鼻子,因为已经做好消毒,不可以随便摸,否则小手上的细菌进入眼内导致感染,眼内炎,眼睛就没有什么视力可言了,所以双只手就放在身体两边不动。 D.手术中可以要求听音乐吗?   手术可以放些舒缓的背景音乐,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因为也有比较多的国外研究证明,术中播放音乐能够改善患者精神状态、消除病人的紧张焦虑和恐惧心理、维持较好的血压和心率、减轻疼痛感等,所以提倡手术过程来一点音乐。

王海燕 2024-06-06阅读量1334

近视手术后会出现干眼吗?

病请描述:近视激光手术,包括全飞秒激光、半飞秒激光、表层准分子激光,都是通过改变角膜厚度的方法重塑角膜表面形态,从而使进入眼内的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在这个手术过程中,会损伤部分角膜基质、神经纤维、眼表和泪液分泌系统,使得我们术后泪液分泌的质和量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泪液分泌减少、泪膜破裂时间缩短、泪膜不稳定、眨眼频次减少、不完全眨眼,导致泪液蒸发过快,从而出现眼干的症状。 其实近视手术后出现的干眼,大多数都是在手术恢复期内。通常手术后1-2周出现症状,不影响日常生活用眼,根据医生的建议做好护理,按照医嘱用药,一般术后1-6个月内症状逐渐好转,恢复到手术前的水平。因此,大家不必过于担心。   如何预防术后干眼呢 1.术前检查 术前我们必须做一系列的眼部检查和干眼评估,排除一些影响术后干眼的危险因素,比如停戴角膜接触镜、隐形眼镜2周以上,有睑板腺功能障碍MGD的做热敷按摩理疗,有轻度干眼症状的术前治疗2-4周后重新做术前评估。 2.手术方式选择 对于有术后干眼倾向的患者,我们一般选择小切口的全飞秒激光矫正手术,它对角膜神经的影响更小,术后角膜表面的完整性更好,术后干眼的风险更小,干眼的程度更轻。也可以选择对干眼完全没有影响的ICL晶体植入手术。 3.手术配合 手术过程中患者的配合也很重要,配合好,可以避免过量使用表面麻醉滴眼液,减少负压吸引次数和时间,缩短手术器械在角膜上的操作时间,这些都可以降低术后干眼的风险和程度。 4.术后护理 术后一定要按医嘱规范用药,不能擅自加药、减量、停药。要合理用眼,电子产品的使用要控制节奏,使用30分钟要休息3-5分钟,在比较干燥的空调房间要增加用眼环境的湿度。均衡健康饮食,睡眠充足也很重要。如果术后干眼症状不缓解或者加重,要及时就医,不能硬撑着或者自行买药,以免造成一些不可逆的损伤,影响术后视力和生活质量。 术后干眼的治疗 如果术后出现了干眼症状,也不要过于担忧,有很多药物和理疗方法可以治疗术后干眼。 1.人工泪液 一般术后第2天我们就会给患者使用人工泪液,帮助在恢复期内稳定眼表泪膜,减少干眼的症状,人工泪液的种类和浓度有很多种,用法和用量因人而异,即使对于同一个患者,术后不同的恢复阶段,人工泪液的用法和用量也会有所调整, 2.热敷按摩理疗 有的干眼患者主要是因为出现了睑板腺功能障碍,脂质分泌出现问题,导致泪液蒸发过快。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做蒸汽熏蒸,睑板腺按摩理疗,改善脂质分泌,稳定泪膜,延长泪膜破裂时间。 3.OPT光脉冲治疗 对于严重的干眼患者,我们也是有办法的。OPT光脉冲干眼治疗是目前比较先进的治疗方法,它是通过瞬间的光热效应,直接改善睑板腺功能,减轻炎症,改善循环,从而减轻干眼的症状。

赵立全 2024-01-22阅读量1143

关于全飞秒手术过程的一些问题。

病请描述:       许多人会好奇,全飞秒手术的过程是怎样的?需要多长时间?手术当中会感觉到痛吗?手术过程中万一眨眼了怎么办?         全飞秒手术的过程很短,激光扫描的过程只需要20多秒,整个手术过程两个眼睛10分钟内就可以完成。因为手术前我们会点麻醉眼药水进行麻醉,所以手术过程中是感觉不到痛的。手术过程中,会有一个专门帮助撑开眼皮的器械叫开睑器,去帮助把眼皮撑开,所以手术当中是没有办法眨眼睛的。虽然手术过程中不能眨眼,但是可以上下左右正常转动的,所以手术过程中是需要患者自己控制眼球不要转动,尤其是在激光扫描的过程中。

张传伟 2023-12-20阅读量887

眼睑痉挛是什么?怎么治疗?

病请描述:眼睑痉挛是什么?怎么治疗? 眼睑痉挛是一种以眼轮匝肌和眼周其他肌肉过度活跃为特征的运动障碍,是成人局灶性肌张力障碍的一种形式。尽管眼轮匝肌的长期痉挛仍然是眼睑痉挛的临床标志,但眼睑痉挛患者的特征可能是各种类型的眼周肌不自主激活。除了运动特征外,眼睑痉挛患者还可能有非运动表现,包括精神、轻度认知和感觉障碍。眼睑痉挛女性偏多,发病高峰年龄在50到70岁之间,有扩散到邻近身体部位的趋势,以及可能与头部或上肢震颤有关。 根据地理区域,报告的眼睑痉挛患病率在每百万20至133例之间。通常认为眼睑痉挛比喉部或局灶性手部肌张力障碍更常见,而眼睑痉挛和颈部肌张力障碍的国际患病率趋势似乎不一致,据报道,在美国和北欧,颈部肌张力障碍比眼睑痉挛更常见,但在意大利和日本则较少。研究表明女性眼睑痉挛占优势,发病高峰年龄在60岁,更年期可能是老年女性易患眼睑痉挛的一个因素。 临床表现 运动方面:眼睑痉挛不仅以眼轮匝肌不自主痉挛为特征,还以其他运动表现为特征,包括眼睑张开失用和眨眼频率增加等。 1)眼轮匝肌痉挛:眼睑痉挛的特点是眼轮匝肌 (OO) 肌肉的定型、双侧和同步痉挛。 痉挛可能是短暂的或持续的,并可能导致眼睑变窄或闭合,需要注意的任务通常会减少眼睑痉挛的持续时间和频率。 2)眼睑张开失用症:许多眼睑痉挛患者可能有“眼睑张开失用症”(AEO),其特征是暂时不能自愿重新睁眼,而眼轮匝肌没有明显的痉挛,尽管额肌持续收缩。 AEO是由眼轮匝肌的前睑部分的不自主收缩引起的,该肌肉拮抗眼睑重新打开。在眼睑痉挛患者和一些孤立性 AEO 患者中,睑前注射肉毒杆菌毒素对AEO的有益作用强烈表明,这些患者实际上有睑板前睑痉挛。当AEO单独发生时,也可能是提肌收缩失败的结果。 3)眨眼次数增加:眼睑痉挛患者在休息和谈话期间的眨眼率高于健康对照组。眨眼增加可能先于眼轮匝肌痉挛的出现,因此代表了眼睑痉挛的一种形式。 4)其他身体部位的肌张力障碍:与其他局灶性肌张力障碍患者相比,眼睑痉挛患者的肌张力障碍可能更容易扩散到邻近的身体部位(最常见的是下颌和颈部区域)。一项回顾性分析确定肌张力障碍通常在2/3眼睑痉挛患者出现症状后的前5年。 非运动症状 1)感觉症状:眼睑痉挛患者报告的感觉症状包括眼睛灼热感和砂砾感、干眼症和畏光。 在不同的系列中,22%至57%的患者主诉有感觉症状。眼部症状通常在眼睑痉挛发作前数月或数年出现,并且对局部治疗有抵抗力。眼部症状可能属于眼睑痉挛的临床表现,也可能由眼部疾病引起。干眼是一种特别常见的症状,但泪液产生的客观测量通常是正常的。眼科疾病可能会在相当大比例的易感患者中引发特发性眼睑痉挛。这可能是由于重复执行特定任务而导致的感觉症状反射性眨眼增加的结果,类似于特定任务的手肌张力障碍。眼睑痉挛患者对光敏感,眼睑痉挛患者的畏光症状可通过光普变色调节显著减轻,眼睑痉挛患者的畏光可能与丘脑异常过度活跃有关,高达70%的眼睑痉挛患者会发生这种情况。缓解动作的例子包括轻触面部的某些区域或拉动上眼睑或眉毛、戴有色镜片、说话、唱歌或咀嚼/进食等。 2)精神障碍:眼睑痉挛患者可能存在抑郁、强迫、焦虑等精神症状。抑郁症状的研究表明,眼睑痉挛患者的终生抑郁风险高于受疾病影响的健康对照组。抑郁和强迫/强迫症状可能代表眼睑痉挛固有的特征,而与焦虑的关系不太确定,需要进一步评估。 3)睡眠异常:早期对颅肌张力障碍患者的多导睡眠图观察表明,异常肌张力障碍运动在睡眠期间仍然存在,尽管其频率和持续时间可能显着减少。相比之下,至少50%的颅肌张力障碍患者睡眠质量受损,白天过度嗜睡在眼睑痉挛中似乎并不常见。 4)认知功能障碍:一些研究发现眼睑痉挛可能存在在几个特定认知领域的损害,这与明显的痴呆症不一致,但与多领域的轻度认知损害一致。改变的认知测量与运动障碍的严重程度或疾病持续时间无关,因此增加了认知功能改变是特发性眼睑痉挛临床谱的一部分的可能性。 诊断 眼睑痉挛的诊断基于临床依据,因此存在分歧。误诊的最重要原因可能是眼睑痉挛现象学变异性以及存在许多模仿眼睑痉挛的神经和非神经系统疾病。最近制定了基于客观标准的敏感和具体的诊断指南。第一步是确认“刻板、双侧和同步的眼轮匝肌痉挛” ,下一步是识别“感觉诡计”或“增加眨眼”。 该算法在区分眼睑痉挛与其他不自主眼睑闭合疾病(例如眼睑抽搐、面肌痉挛、面部舞蹈症、单纯的眼睑张开失用、频繁眨眼或因肌无力导致的眼睑下垂等)的敏感性为93%和特异性为90%。 病因 原发性眼睑痉挛 遗传因素:虽然主要是散发性疾病,但高达25%的眼睑痉挛患者有1个或多个家庭成员患有肌张力障碍。在一些大家族中检测到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和外显率降低相一致的遗传模式。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可能产生保护作用或有害作用。 三项病例对照研究发现眼睑痉挛与眼前节疾病之间存在显着关联,眼睑痉挛与干眼症之间的关联。两项病例对照研究未能发现眼睑痉挛与先前头部外伤之间的关系。调查吸烟和咖啡的研究显示,咖啡摄入量与眼睑痉挛之间存在负相关(可能是保护性的),而吸烟与眼睑痉挛之间的潜在关联,至少部分地被咖啡迷惑了。 继发性眼睑痉挛 继发性眼睑痉挛远不如特发性眼睑痉挛常见。然而,继发病例对于提供有关疾病起源的线索可能很重要。眼睑痉挛可能继发于多个大脑区域的局灶性病变,包括丘脑、基底神经节、下脑干、小脑、中脑和皮层或可能在PD或迟发性运动障碍患者中发生。最后,继发性眼睑痉挛可能由相关疾病引起。 眼睑无力,例如面瘫和肌无力。PD 和迟发性运动障碍患者出现眼睑痉挛可能表明多巴胺可能在眼睑痉挛的病理生理机制中发挥作用。 眼睑痉挛的治疗 1)肉毒素注射:A型肉毒杆菌神经毒素被认为是治疗眼睑痉挛的一线药物,短暂上睑下垂、视力模糊或复视等副作用相对少见,通常会在几周内自发改善。A 型肉毒杆菌神经毒素治疗眼睑痉挛的长期疗效也有记载。 2)药物治疗:使用常用药物如抗胆碱能药物(如苯海索)、苯二氮卓类药物(如氯硝西泮和劳拉西泮)、巴氯芬和丁苯那嗪,通常只能获得适度的改善,而且有明显副作用。 3)脑深部电刺激治疗(DBS):近年来,DBS已广泛性应用于肌张力障碍,局灶型肌张力障碍包括受眼睑痉挛也已经证明DBS的疗效。大多数患者接受了GPi/STN的双侧DBS,DBS对肌张力障碍的益处通常在几个月内逐渐发展,随访(6-84 个月),所有患者的肌张力障碍严重程度都有显著改善,副作用很少见。

潘宜新 2023-04-23阅读量2252

如何诊断抽动症?

病请描述:       简单说来,抽动症的诊断既简单又复杂,这个怎么讲呢?对于诊断这个病来说,只要我们反复看到孩子一些怪异的行为,具有某些特点,就可以做出诊断了,并不需要依赖大量的检查手段,也不需要查血查尿,做心电图,拍X光等检查来确诊,当然实验室检查也是很重要的,通过检查,可以除外其它系统疾病,了解孩子身体健康情况,为安全用药做准备,临床的检查手段就是通过医生肉眼观察,通过临床现象进行诊断,这应该说很简单,但是,恰恰相反,临床上对这个病的认识和诊断,却经常容易误诊和漏诊,所以我们认为诊断又是很复杂的,在临床工作中,经常看到这些病人,早年多次就诊于眼科,耳鼻喉科,呼吸科,内科,骨科等等,反复会去按结膜炎,咽喉炎,反复呼吸道感染,气管炎,心肌炎,心肌受损等疾病,反复的就诊和治疗,也有些病例,按颈椎病在骨科进行治疗,由于抽动症发作的特点是反复性,周期性,发作性的,所以在治疗过程中,病情也会好好坏坏,时轻时重,始终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疗,浪费了大量时间、精力和财力,延误了治疗,使得病情迁延,反反复复,不断的发展加重。对于一些家长来说,由于对孩子这个病存在误区,往往认为孩子是坏习惯,坏毛病,有些家长甚至认为是故意装出来的,学习别人的坏毛病等等,从而进行不正确的管理和控制,使得病情越来越严重,延误了诊断和治疗,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影响了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鉴于此,建议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一些“坏毛病”,也就是一些抽动的症状,比如说眨眼,做鬼脸,耸肩,胸腹的抽动,四肢抖动,还有一些发声等怪异的行为,具有反复发作,紧张劳累,情绪波动,休息少的时候加重,放松,心情愉快,休息的时候减轻,睡眠后消失等特点,需要尽早到专科医院就诊,看精神心理科,进行评估诊断,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陆小彦 2022-04-20阅读量9247

该如何配合医生做白内障手术 ?

病请描述:    虽然白内障手术是很普及的一个手术,而且即使我的手术大部分在10分钟内就结束了,但是我发现对于不明情况的患者来说,仍然是会引起恐惧的一件事,手术中甚至害怕到眼睛一直往上翻,严重影响手术操作以及手术的安全性,所以我想很有必要跟大家讲一讲白内障手术的流程,让大家对手术有个充分的认识,缓解大家的恐惧感。 首先介绍一下白内障手术的流程:     白内障患者等候在手术室外,医生或者护士会给患者点眼药水进行表面麻醉(我已经不做打针注射的麻醉,规避心脑血管意外),麻醉充分后,患者进入手术室,仰卧平躺在眼科手术床上,我还会为患者垫一个高级的凝胶枕头(枕头中的天花板吧,大家可以感受一下),躺好后护士进行患者身份和手术眼的确认,避免出现开错刀或者开错眼的可能性,然后护士进行眼部的冲洗消毒,之后医生再进行一次眼周消毒(消毒液略有刺激性,会觉得有点辣眼睛),并为患者盖上手术巾,随后会给眼睛上一个开睑器把眼皮撑开(眼睛想闭也就闭不上了),接着开启术中光源,此时患者的眼睛需要盯住光源,保持不动,然后进入正式的手术操作。手术过程会做切口,超声乳化器械进入眼内进行超声,然后植入晶体,手术结束。 常见问题解答: 1.手术中怕眨眼,怕不能控制住自己的眼睛,会乱动怎么办?     首先眨眼不怕,因为前面我提到了会用一个开睑器把眼睛撑开,眼睛没办法眨,也闭不上。但是手术中确实希望大家的眼睛不要乱动,尽量放空状态,自然盯着三个亮点光源,但是我也做过帕金森的患者,头部就是不由自主的轻微抖动,但是患者又不想上全麻,就只能在这种颤抖中做手术,所以手术技巧还是蛮重要的。 2.手术中禁忌做什么?     术中眼睛的抖动转动不是最可怕的,因为这些我有信心控制,但是手术中突然的动头、咳嗽这个才是最可怕的,因为动作幅度很大,而且不能预见。手术中有些步骤因为要对眼睛形成些压力,所以会有胀的感觉,有的患者很紧张就会动头躲避,这个动作一定不能出现,因为手术器械在眼睛里,这样的动作会导致器械扎破眼睛血管,大出血的话,眼睛视力会受到严重影响。另外就是禁止突然咳嗽,如果要咳嗽要跟医生说一声,医生把器械从眼内取出后,患者才能轻轻咳嗽。当然如果在术前吃些止咳药,避免术中咳嗽是最好的。 3.无处安放的小手,怎么办?     首先禁止小手摸耳朵、眼睛、鼻子,因为已经做好消毒,不可以随便摸,否则小手上的细菌进入眼内导致感染,眼内炎,眼睛就没有什么视力可言了,所以双只手就放在身体两边不动。 4.手术中可以要求听音乐吗?     我的手术过程会放些舒缓的背景音乐,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因为也有比较多的国外研究证明,术中播放音乐能够改善患者精神状态、消除病人的紧张焦虑和恐惧心理、维持较好的血压和心率、减轻疼痛感等,所以我提倡手术过程来一点音乐,患者如果有喜欢听的音乐可以跟我说,我会在手术中为您播放。     希望通过我的讲解,大家能够对白内障手术有些熟悉和了解,增加信心轻松应对手术。

王海燕 2022-01-15阅读量9040

早产儿生长发育的特点

病请描述:早产宝宝刚出生时从外观看头比较大,头长为身长的1/3,囟门大,头上的骨缝常是裂开的,头发像是短绒毛,皮肤鲜红薄嫩,皮下脂肪少,看起来瘦瘦小小的样子。生后第一周会有生理性体重下降,俗称“掉水膘”,体重可以比出生时降低10%~15%,出生体重小于1500g的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可降低达20%。一周后体重开始恢复,至2~3周可恢复至出生体重。早产宝宝过早离开了母体,与足月儿相比器官系统都没有发育成熟,因此出生后还会继续发育。胎儿在母体内时所有营养物质都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生后离开母体一切营养都要靠自己摄取。由于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很多早产宝宝吃奶少,吃奶慢,甚至容易呕吐,加之早产父母缺乏育儿经验,因此越小的早产儿生后早期体格增长速度越达不到胎内生长的速度,可出现体格发育迟缓,医生称为宫外发育迟缓。对早产儿要加强营养,保证充足的能量摄入,才能使早产宝宝生后体格正常增长。生后早期体格增长慢的早产儿以后可能出现体格发育增快现象,既追赶性生长。此时宝宝家长会非常高兴,希望自己的孩子长的越快越好,谁不希望自己宝宝长得白白胖胖呢。此时提醒家长注意早产儿生后并非体重增长越快越好,体重过快增长的早产儿长大后容易出现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代谢综合征的风险。因此早产宝宝生后应该定期用早产儿生长曲线监测体格生长发育速度,既不能过快,也不能过慢。胎龄越小的早产宝宝生后各种神经反射越差,例如觅食、对光、拥抱、眨眼反射均不敏感,觉醒程度低,睡眠比足月儿多。早产儿脑血管自主调节功能发育不完善,更易发生缺血性脑损伤和脑室周围白质病变,这些病可导致远期神经系统不良预后,因此早产儿生后早期做头颅B超非常重要,可以及早发现异常而及时治疗。总之,出生体重小于2000g的早产儿生后最好先在医院内监护数日,由儿科医生对宝宝做全面检查和评估,待生命体征平稳、吃奶顺利后再回到父母身边。转载自袋鼠妈咪

母婴育儿健康号 2020-11-26阅读量1.0万

传统医学对小儿抽动症的认知

病请描述:自从上周在微博发布了一个有关小儿抽动症的医案,最近收到了一些年轻妈妈的私信咨询。事情是这样的,国庆节前一位老患者带着小孙子来门诊看过敏性鼻炎,一直吸扭鼻子并且嗓子发出“吭吭”声,还伴有眨眼睛,从进门到结束没停过。外婆焦虑地说这样子已经1个多月了,看了很多医院,拿出一大堆药,有止咳药、化痰药、抗过敏药、鼻喷激素,甚至头孢、阿奇霉素,还有口服很多维生素、钙、锌都无济于事,很是发愁。每次都是开学的时候发病,睡觉前吭吭声特别明显,睡着后就消失了。追问发病原因,这位外婆说小家伙在附近国际学校上小学,小朋友机灵活泼,父母对孩子学业要求高,周末都在课外辅导班学习,有网课也有现场上课,几乎没有业余时间,平时睡觉不踏实,翻来覆去,查体舌质红,苔腻,典型的心肝火旺,给于清肝泻火,息风止痉。二诊,家属代诊,症状明显好转,第三次复诊,症状就基本消失了。孩子奶奶直夸中医真很神奇。 生活中有这样一些孩子,他们会有不自主眨眼睛,吸鼻子,清嗓子,耸肩等小动作,最初有些家长并不在意,认为只是孩子不良的行为习惯,不停地纠正孩子的行为,更有甚者大声呵斥并打骂孩子以让其改正,却不知这样反而更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最后形成恶性循环,孩子的大动作越来越多。经过了解,孩子出现这样的情况,可能是得了小儿抽动症。 什么是抽动症呢?抽动症是一种儿童时起病,原因未明的神经精神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身体某部分肌肉或肌群突然、快速、不自主、反复收缩运动或不自主发声,症状此起彼伏,间歇性反复发作,少数可持续到成年。发作时一般先从面、颈部开始,逐渐向下蔓延。眨眼、斜视、撅嘴、摇头、耸肩、缩颈、伸臂、做出咳嗽声、清嗓声、鼓肚子等是常见表现。此病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很多医生和家长可能会误诊为其它疾病,如结膜炎、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等,很多家长认为是孩子的坏毛病。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反复出现某一个动作,紧张时加重,或者家长老师批评时可以稍加控制,注意力转移后可以减轻,入睡后症状消失。动作此起彼伏,反复发作。或伴异常的发声,或者结巴、重复别人或者自己语言,排除其他疾病后,都要考虑。 有些家长私信我,也提到一开始他们并不大相信中医的治疗,但是西医治疗方法实在有限,西药比如硫必利、可乐定贴剂、氯硝安定都是一些抑制神经的药物,真的不敢轻易使用。事实上我们也不能否认,尤其是在一些不够规范的地方,可能会给孩子用一些麻痹神经的药物,这也是一部分家长所担心的,毕竟小儿抽动症,西医上没有一个明确的病因解释,但在中医经典上其实有根可循的。 中医治疗小儿抽动症有独特的优势,中医治病与西医不同,西医采取的是对抗疗法,就像高血压、糖尿病等采取压制、对抗的办法一样,控制抽动症状用的是抗精神病类的药物,但是治标不治本。而中医是全身调理,可以调理体质,使孩子达到阴阳平衡。孩子服用中药后,家长普遍反映孩子脾气好了,性格活泼,体质增强了,也很少感冒了。而且中药也都为天然的植物或矿物,毒副作用比较小。除了药物以外,中医还有一些特殊疗法,配合治疗效果更好,比如推拿、针灸、耳穴压豆、穴位埋线等,这些治疗没有任何毒副作用。 为什么近些年患抽动症的小患者越来越多,呈现高发趋势?为何城市里的孩子居多?先来了解下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小儿时期处在不断生长发育过程中,在形体结构,脏腑功能,生理病理,发病和恢复等方面都有明显的特点,与成人有所不同。其生理特点主要表现为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病理上又表现为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等特点。 1. 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小儿“稚阴未充,稚阳为长”,按照中医理论,阴为人体“精”“血”“津”“液”等具体物质性的东西。阳是指身体内各个生理功能的活动。小儿无论在物质基础和生理功能方面,都是稚嫩和不完善的,形与气相对不足,尤以“肺”、“脾”、“肾”三脏更为突出。 2.发病容易,传变迅速:小儿身体机能脆弱,抵抗疾病能力差,寒暖不能自调,饮食不知自节。一旦护理失宜,较成人更易发病。比如本来肠胃功能不足,若再加上饮食失调,就会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紧接着又易感受风寒出现咳嗽,哮喘 ,发热等并发症。 3.“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小儿为纯阳之体,神气怯弱,常易发生高热,惊风,神昏,抽搐,便是我们所说热引肝风内动的病理特点。小儿脾胃虚弱,大家都能理解,下面重点谈谈“肝脏”与小儿抽动证的关系。《病机十九条》“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说的是什么呢?“掉”是指肢体震颤动摇,“眩”是指头目昏花。说的是肢体抽动,头晕都与肝脏有密切关系。肝脏又和肾脏,脾脏有直接的关系,我们说“肝肾同源””肾主水,肝主木,在五行相生相克中肝木需要肾水的滋养,人体的每个脏器要达到阴阳平衡,保持整个机体的健康。朱丹溪提出人体“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而小儿体质本是稚阴稚阳,最易损耗,加上后天喂养失当,比如现在孩子常吃肉食。大家都有一个认知,多吃牛肉,海鲜高蛋白类食物孩子体质好,吃的过多又加滋食其他肥甘厚腻,日久化热生火,伤及体阴。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孩子的时间排得满满的,各种补习班轮番上,作业做到很晚甚至十点钟以后睡觉的比比皆是。晚睡伤肾伤阴,实在是让人心疼。如果仔细观察,很多孩子下眼睑肉肉的,红红的,眼周明显的黑眼圈出来,这些都是脾肾阴虚的外在表现。另外孩子伸出舌头,舌尖红,甚至有草莓样红点,又表现出心火旺的症候,多是虚火上炎,虚实夹杂等表现。 4.“久视伤肝,伤血”,临床上遇到一些近视的小患者,我会加一两味养肝柔肝的药,都取得不错的效果。人体其实是一张全息图,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部位的疾病便能反应出身体其他部位出现的问题,便是“见一知著”。比如平时我们看书看的时间长了,双眼就会干涩模糊。“肝又主筋,开窍于目”,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造血生血和藏血的器官,眼睛的正常功能主要依赖肝血的滋养,如果长期用眼过度,就会耗伤肝血。肝血属阴 ,肝血不足又会导致肝木不能得到滋养,筋脉失养,从而出现,眨眼,鼻子抽动,清嗓,肢体抽动等症状。 5.孩子学业繁重,睡眠不足,熬夜伤及肝肾,肝肾阴虚内耗,加上外在家长们在孩子学习上的攀比心理,焦虑情绪,进一步对孩子进行压迫,孩子缺少玩伴,没有地方倾诉,也不允许反抗,孩子情绪得不到流动,肝气郁结,郁久化热生风,如此循环。这也是为什么城市里的孩子近年来抽动症会逐渐增加的原因。农村的孩子,走出校园,天大地大,视野宽阔,情绪得到舒展,即没有那么多作业,也少有家长在学习上过多的逼迫。加上农村土地多,孩子接地气,脾土收到补养,后天气血生化之源保持畅通,体质自然就相对好一些。 抽动证,不是孩子习惯不好,而是各种原因导致孩子阴血消耗太过,筋脉失去濡养,自身机体求救的一个信号。孩子是需要被理解的,孩子是需要被尊重的,孩子更是需要被看见的,看见即是爱。 另外我们会发现,此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但是春天最为多见。中医把宇宙间的万事万物,根据特征分成木、火、土、金、水五大类,也就是五行。春天属木,在五脏中对应的是肝;春天是肝气最旺的季节,每到春天,易出现肝风内动,扰动心神而发病。我们临床也观察到每到三四月份,新发病的病人特别多。 抽动症容易反复发作,该如何去调理患了抽动症的孩子呢? 首先帮助孩子正确认识本病,知道抽动症状的表现就象躯体感冒发烧一样是一种疾病,并不是坏毛病,家长要对孩子的抽动“视而不见”,不要提醒,不要对孩子说他这样是有病,如有必要和老师经常沟通,要增强克服疾病的信心,消除自卑感。 其次要合理安排患儿日常生活学习,劳逸结合,不要让孩子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适量户外活动,多接触大自然,少看或少玩过于刺激的电视、游戏,少接触电子产品。 营造轻松和谐的家庭气氛,让孩子放松紧张的心理,要尽量减少对孩子唠叨和训斥,要多鼓励,尽可能不要干扰孩子做他喜欢做的事情,给孩子营造一个宽松的生活学习环境。俗话说,欲速则不达,家长不要有断根的急迫要求,不要给孩子过多的关注,以防给孩子造成思想压力。 当孩子抽动发作明显时,不要强制其控制,可让孩子帮你做些轻松些的事,通过肢体有目的的活动而减轻和缓解抽动症状。比如打乒乓球、跳绳都是很好的使身体保持平衡的运动。特别注意预防感冒,现在发现很多孩子感冒发热以后会诱发或者加重本病。 饮食要注意少食肥甘厚腻如肉类、油炸类,少食海鲜、牛羊肉这些。因这些蕴而化痰生热,痰热扰神,就会病情更难控制。多食用百合莲子粥、茯苓山药粥等补肾脾、安心神、助运化、祛痰湿的药食同源类中药。

刘宝君 2020-11-08阅读量1.3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