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头部 > 口腔 > 过度通气 > 内容

过度通气内容

关于肺结节胸腔镜微创手术后的...

病请描述:随着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胸腔镜微创手术因其独特的优势,已逐渐成为肺结节治疗的首选方案。与传统开胸手术相比,胸腔镜手术不仅切口小、不损伤肋骨,还能大大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减轻疼痛、促进伤口愈合。然而,尽管胸腔镜手术带来了诸多益处,但术后的观察、护理与处理依然至关重要,不容忽视。 一、术后症状解析:胸闷、气促是否正常? 在胸腔镜微创手术后,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胸闷、气促的症状。这主要是因为手术切除了一部分肺组织,导致肺功能有所下降。在手术前,医生会对患者的心肺功能进行全面评估,确保剩余的肺组织能够维持正常的日常生活。因此,术后出现的胸闷、气促大多是暂时的,不必过于担心。 一般来说,术后肺功能下降的程度在15%左右,这部分下降通常在6个月左右可以逐渐恢复。在此期间,患者可能会感到轻微的呼吸困难或气促,尤其是在进行体力活动或上楼时。如果症状轻微,且没有伴随其他不适(如口唇发绀、心率增快等),则属于正常现象,无需特殊处理。只需保持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随着身体的逐渐恢复,这些症状也会逐渐消失。 然而,如果胸闷、气促症状持续加重,或者出现口唇发绀、心率增快等严重症状,则可能是病情恶化的表现。此时,患者应立即就医,接受医生的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二、咳嗽原因探究:为何出院后还会咳嗽? 胸腔镜微创手术虽然切口小、创伤小,但仍然会对患者的呼吸道造成一定的刺激。因此,术后几乎每个患者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咳嗽症状。这种咳嗽主要是由于术中双腔气管插管、残余胸腔积液及手术创伤刺激等因素引起的。 对于轻度的咳嗽,患者可以通过多喝水、保持室内空气湿润等方式来缓解。如果咳嗽症状较为严重,影响到睡眠和日常生活,则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止咳药物。常用的止咳药物包括止咳糖浆、复方甘草片等。同时,患者还可以继续加强呼吸功能锻炼,如深呼吸、吹气球等,以帮助肺部恢复正常的通气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咳嗽症状持续加重或伴有发热、胸痛等症状,可能是出现了气胸、肺炎等并发症。此时,患者应立即就医,接受医生的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三、治疗决策依据:术后是否需要进一步治疗? 肺结节胸腔镜微创手术后的治疗决策主要依据术后的病理结果。如果病理结果显示为良性病变、早期的原位癌、微浸润癌等恶性程度较低的肿瘤,且手术切除范围足够广泛,那么术后一般不需要进一步治疗,只需定期随访即可。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随访计划,一般包括定期复查胸部CT、肿瘤标志物等检查项目。 然而,对于那些病理结果显示为侵犯胸膜或存在淋巴结转移的中晚期肺癌患者,治疗策略就需要更为复杂和精细。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肿瘤的大小、位置、分期以及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等,制定相应的进一步治疗方案。这些方案可能包括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的综合应用,以确保最大程度地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四、伤口护理要点:拆线时间有何讲究? 胸腔镜手术的切口通常在术后10-14天可以拆除缝线。然而,对于放置引流管的切口来说,由于愈合速度较慢,拆线时间可能需要延长1周左右。在拆线前,患者应保持切口干燥、清洁,避免感染。如果切口出现红肿、渗液等异常情况,患者应及时就医处理。医生会根据切口愈合情况来决定最佳的拆线时机。 五、生活调理建议:如何更好地恢复? 除了上述注意事项外,患者在术后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生活调理建议: 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的心态对于身体的恢复非常重要。患者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和紧张。可以与家人、朋友交流分享心情,或者参加一些轻松愉快的活动来放松心情。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术后患者需要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等不良作息习惯。同时,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和适当的运动时间。 注意饮食卫生:术后患者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和过期食品等。同时,要保持饮食规律、定时定量、细嚼慢咽等良好的饮食习惯。 定期复查随访:术后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和随访,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同时,要与医生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反馈身体情况和治疗效果等信息。 总之,肺结节胸腔镜微创手术虽然具有诸多优势,但术后的观察、护理与处理同样重要。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饮食调整、适度运动、定期复查和心理调适等方面的注意事项,以促进身体恢复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如有任何疑问或不适,应及时就医咨询医生并进行处理。

张百华 2024-07-25阅读量1921

小儿肥胖并发症——呼吸系统疾...

病请描述:小儿肥胖并发症——呼吸系统疾病 小儿肥胖引起呼吸系统疾病的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肺功能损害:肥胖会导致胸廓呼吸运动减弱,从而引起肺通气下降。同时,肥胖儿童的胸壁脂肪增厚,使得胸壁肌肉承受更大的压力,容易造成胸壁肌肉劳损或功能减退,进一步影响肺部的通气和换气功能。 2.   呼吸道障碍:肥胖儿童的脂肪堆积在呼吸道的周围,容易造成呼吸道障碍,如扁桃腺腺样增生或增殖体肥大,导致上气道梗阻,引起肺通气不良。此外,颈部脂肪堆积也会压迫气道,导致气流不畅,引发睡眠中短暂的呼吸停止,即睡眠呼吸暂停。 3.   免疫力下降:肥胖儿童的免疫力下降,使呼吸道抵抗力低下,容易感染病菌,如感冒、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这些疾病也会影响肺通气功能。 小明是一个10岁的男孩,由于长期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缺乏运动,他的体重迅速增加,最终被诊断为肥胖症。近一年来,小明的家长发现他经常出现呼吸急促、打鼾等睡眠问题,白天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家长带他去医院检查,发现小明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 医生告诉家长,小明的OSAHS与他的肥胖症密切相关。由于肥胖导致他的胸腹部脂肪积聚过多,使得胸腔、腹腔容积缩小,膈肌运动障碍,影响肺部的通气、换气功能。同时,他的颈部脂肪堆积也压迫了气道,导致气流不畅,引发睡眠中短暂的呼吸停止。长期的夜间脑缺氧导致小明白天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等问题。 医生为小明制定了一套治疗方案,包括控制饮食、增加运动以减轻体重,同时使用呼吸机进行睡眠辅助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小明的体重逐渐下降,睡眠问题也得到了改善,白天的学习状态也有所好转。 对于小明来说,要控制体重并减轻呼吸系统疾病的风险,他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健康饮食: o 控制总热量摄入,避免过量饮食,选择低热量、高营养价值的食物。 均衡膳食,多食用新鲜的蔬菜、水果、全谷类和豆类食品,减少高糖、高脂肪和高盐食物的摄入。 限制零食和含糖饮料的摄入,尤其是碳酸饮料和甜点。 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尽量不吃夜宵。 2.   增加运动: 鼓励小明多参加户外活动和体育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这些运动可以帮助他消耗多余的脂肪,增强心肺功能。 设定合理的运动目标,逐步增加运动量,让身体逐渐适应运动负荷。 运动时要穿着合适的运动鞋和服装,确保运动安全。 3.   改善睡眠: 保持规律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和睡眠不足。 睡前避免过度兴奋的活动,如看电视、玩电子游戏等,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如果小明存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使用呼吸机进行睡眠辅助治疗。 4.   减少压力: 学会放松自己,避免长时间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 可以通过听音乐、阅读、绘画等方式来放松心情。 鼓励小明与家人、朋友多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减轻心理压力。 5.   定期监测: 定期监测小明的体重、身高、BMI等指标,以及呼吸系统的健康状况。 如果发现体重增加或呼吸系统疾病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并调整治疗方案。 6.   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小明在控制体重和减轻呼吸系统疾病风险方面遇到困难,可以寻求专业医生或营养师的帮助,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通过以上措施,小明可以有效地控制体重,减轻呼吸系统疾病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也提醒各位家长,小儿肥胖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外貌和心理健康,还可能引起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因此,家长应关注孩子的体重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帮助孩子控制体重增长,避免肥胖带来的健康风险。

生长发育 2024-05-06阅读量2552

伴有心肺合并症的肺动脉高压管理

病请描述:肺动脉高压(PAH)和与左心和肺疾病相关的肺动脉高压通常易于区分并相应治疗。然而,随着PAH流行病学的变化,越来越多的患者在诊断时呈现不同程度的合并症。除了传统的PAH外,还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表型:一种类似于保留射血分数的心力衰竭表型和一种肺表型。重要的是,目前提出的PAH治疗算法的证据主要来自于PAH临床试验,其中心肺合并症患者往往被低估或排除在外。然而,与心血管代谢和肺部合并症相关的严重肺动脉高压患者中面临的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相对来说证据较少,如: 1. 患者是否伴有一种慢性疾病,或者是与心脏或呼吸系统疾病相关的2型或3型肺动脉高压,而不是原发性肺动脉高压?2. 患者是否有足够严重或足够组合的心肺合并症,以定义为2型或3型肺动脉高压,而不是具有HFpEF样或肺表型的原发性肺动脉高压?3. 目前批准的血管活性药物在这种情况下是否有效且安全?4. 目前可用的风险分层工具在这些人群中是否经过验证?5. 在这些患者的基线和长期随访期间,治疗算法是否应进行调整? 因此,对于患有常见PAH并伴有心肺合并症的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法仍然大部分未知,并需要进一步研究。 PH的整体流行病学 肺动脉高压(PH)是一种相对常见的疾病,每10万人口中最低患病率为127例,影响全球总人口的1%。PH在血流动力学上定义为平均肺动脉压>20 mmHg,并分为五个不同的组别。肺动脉高压(第1组PH)代表了导致肺血管阻力逐渐增加的PA血管病变的原型,最常见的是特发性,但也可能与各种情况相关,如结缔组织疾病、遗传突变、HIV感染、药物和毒素、先天性心脏病和门静脉高压等。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第4组PH)的患者数量也在增加,因为对该病情的认识提高和更积极的筛查,影响1%至3%的急性肺栓塞幸存者。尽管如此,左心疾病(LHD,第2组PH)和肺部疾病(第3组PH)仍然是PH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在年长个体中,影响到HFpEF、严重瓣膜疾病和晚期梗阻性和实质性肺疾病的许多患者。无论基础疾病如何,PH的存在都与明显增加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关。 因此,在诊断时进行广泛的诊断性工作是至关重要的,以便进行精确的临床分类,从而进行适当的管理。在大多数情况下,第2、3和4组PH的患者在初始诊断算法中呈现出明显的异常。尽管如此,在确立与左心疾病相关的PH的诊断时可能会有挑战性,特别是在HFpEF伴有PH的情况下,患者接受利尿剂,肺动脉楔压(PAWP, 12-15 mmHg)边界性增高,有明显的肥胖影响胸内压力。同样,尽管与中度至重度阻塞性/限制性肺疾病相关的轻度至中度PH将始终被认为是第3组PH,但对于仅有轻度肺功能损伤的患者,第3组PH与与常见疾病(如COPD)的轻度形式同时发生的PAH之间的区别可能较为困难(这也是为什么新的指南将第2组或第三组更新为pulmonary hypertension associated with (而不是 due to) left heart disease/lung diseases and/or hypoxia)。事实上,并没有就足以定义第3组PH的肺疾病严重程度达成共识。这一复杂性在于在没有明显的实质性疾病或以前吸烟的情况下,PAH中反复报告了轻度阻塞性、限制性和混合通气障碍,被认为是PAH表型的一部分。因此,在某些患者中,个体分类并不简单。 PAH 流行病学的变化 特发性肺动脉高压(PAH)在历史上主要影响身体健康的年轻女性个体。然而,PAH患者的人口特征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特别是在工业化国家。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登记注册相比,最近的登记注册中,PAH患者的平均年龄从36岁增加到50至70岁,男女比例更加平衡,尽管在不同国家之间略有差异。随着年龄增长,合并症的患病率也在增加。在当前人口水平上,大约25%的成年人患有两种或更多种慢性疾病,65岁以上的患者合并症更多。 合并症对 PAH 的影响 尽管目前尚无共识如何描述PAH患者的合并症,但在PAH患者中,合并症的患病率正在增加。大规模的PAH登记注册已经记录了特发性PAH患者中心脏、呼吸和代谢合并症的高患病率,包括全身性高血压(27%-68%)、肥胖(18%-33%)、糖尿病(12%-31%)、冠状动脉疾病(9%-25%)、心房颤动(5%-27%)和阻塞性气道疾病(22%)。患有与特定心脏疾病和肺部疾病或共享危险因素相关的PAH患者的合并症比例可能更高。例如,多达90%的硬皮病患者在CT扫描上显示出间质性改变的证据,40%至75%的患者显示出肺功能测试异常。因此,PAH流行病学的变化使其与与左心疾病和肺部疾病相关的PH的区分变得更加具有挑战性,特别是对于那些具有更为边缘的血流动力学严重性和合并症增加的患者而言。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排除了患有2型至4型PH的患者后,PAH患者中存在几种不同的表型。已经确定了两种主要的表型,分别占特发性PAH患者的33%到50%。第一种是HFpEF样表型,通常涉及年龄较大、通常为女性的患者,其HFpEF的风险因素包括肥胖、糖尿病、全身性高血压和冠状动脉疾病,与传统PAH患者相比,其生存率较低。第二种表型是肺部表型,由年长、以男性为主、之前或现在吸烟的个体组成,其肺功能测试相对保留,但肺一氧化碳弥散能力(DLCO)显著偏低,肺部影像显示有轻度的实质受累,且频繁出现低氧血症,与较差的长期预后相关。详细的组织病理分析表明,这些患者可能存在一种与传统PAH不同的血管病变,其特点包括无丛状病变以及除微血管重塑外的血管稀疏化。此外,登记研究表明,定义为吸烟史和DLCO < 45%的特发性PAH患者与3型PH患者具有相似的特征,包括人口统计学、功能受损、对治疗的反应以及尽管肺动力学与经典特发性PAH相同,但特别高的死亡风险。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没有吸烟史,在同一登记簿中,大约33%的HFpEF样表型患者也表现出DLCO < 45%的情况,这一发现可能与肺静脉重塑有关。重要的是,因为与双等位EIF2AK4突变相关的放射学和组织学变化的范围比以前认为的更广,所以对于年轻人或具有其他PAH静脉/毛细血管受累风险因素的患者,应怀疑存在肺静脉闭塞性疾病。 图1. 对于患有肺动脉高压(PAH)的患者,心肺相关合并症与疾病表型之间的关系的示意图。即使在被认为患有PAH的患者中,随着年龄和合并症负担的增加,尤其是在血流动力学损伤较轻或肺动脉楔压边缘性增加的情况下,出现显著肺血管病的可能性会降低。在这种情况下,对PAH特异性治疗的反应可能会较不显著。相反,PAH的风险因素,如结缔组织疾病的存在,增加了相关的肺血管病的可能性,尤其是在与肺实质异常相关的肺血流动力学严重不一致的情况下。DLCO = 一氧化碳肺扩散能力;HFpEF = 保留射血分数的心力衰竭;PAWP = 肺动脉楔压力;PFT = 肺功能测试。 评估合并症对 PAH 特异性治疗反应的影响 支持当前提出的PAH治疗算法的证据主要来自于PAH试验,这些试验中心脏肺合并症患者通常被低估或排除在外。尽管如此,由于存在两种以上心脏代谢风险因素而被排除在AMBITION试验主要分析集外的105名患者的亚组分析提供了一些见解。总体而言,这些患者的联合治疗效果不太明确,对临床恶化和运动能力影响不显著,且由于不良事件而永久停药的比例较高。自那时以来,具有三个或更多HFpEF风险因素的患者通常已被排除在PAH试验之外。相反,在Selexipag (司来帕格,GRIPHON)研究的事后分析中,心脏代谢风险因素的数量对selexipag对临床恶化的治疗效果影响有限。重要的是,GRIPHON研究排除了肺血管阻力<5 Wood单位的患者,最终得到的患者人群与上文所述的HFpEF样表型不同。实际上,随机对照试验中严格的入选标准通常导致对轻度心肺状况和缺乏其他普遍合并症(如慢性肾脏疾病、神经认知功能障碍和全身虚弱)的受试者的显著选择偏倚。这在新启动的肺动脉高压治疗比较前瞻性登记(COMPERA)登记簿中得到了最好的体现,在该登记注册研究中,患有三种或更多合并症的特发性PAH患者比GRIPHON研究中招募的具有相同数量心脏代谢合并症的PAH患者年龄更大,运动能力更低。利用实际数据进行的研究也显示,心脏代谢风险因素在特发性PAH患者中日常过度代表性,并且在这些患者中,功能状态、N末端前脑钠肽和风险评分的改善不太明显。综上所述,这些发现表明,试验中观察到的合并症不太可能代表日常实践中观察到的合并症,这对上述亚组分析的外部有效性提出了质疑。 合并症数量、严重程度和可替代性 最近一系列研究表明,合并症数量的增加是一个相关的预后决定因素。然而,有趣的是,四分层风险工具预测了结果,而不管心脏代谢合并症的存在与否,这表明年龄和合并症,这些因素并未被专门纳入欧洲呼吸学会/欧洲心脏学会风险评分,通过对功能状态、运动能力和循环生物标志物水平的影响间接地影响风险分层。尽管提供了PAH治疗在这些感兴趣的亚组中的疗效证据,但探索心脏代谢合并症数量与治疗反应之间的关联缺乏足够的细微差别来真正理解同时存在的疾病类型和严重程度的治疗含义。更重要的是,特定的合并症及其组合可能不同程度地相关。例如,我们基本上没有关于PAH患者使用血管活性药物(VASP)安全性和疗效性的数据,特别是具有肺部表型的患者。值得注意的是,PAH关键的随机临床试验包括了FEV1和总肺活量分别低至预测值的50%至55%和60%至70%的患者,而直到最近,非常低的DLCO才成为PAH试验的排除标准之一。然而,导致PAH药物获批的关键试验中没有捕获到受试者的肺功能测试数据,从而阻碍了支持PAH治疗在可能进入关键试验的具有肺部表型的PAH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的亚组分析。这令人担忧,因为安普利生坦和利奥西瓦坦与特发性肺纤维化和与特发性间质性肺疾病(ILDs)相关的PH患者的不良事件风险增加有关。类似地,PAH患者使用PAH治疗时会导致气体交换进一步受损,而登记簿数据表明,特发性PAH患者具有肺部表型对治疗的反应有限。 现行指南和心肺合并症患者 目前对不同PH群体的治疗管理策略基本不同。PAH特异性治疗的组合,无论是初始联合治疗还是序贯治疗,已经被充分证明可以显著改善PAH患者的运动能力,并延缓临床恶化。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证据主要来自于招募特发性(以及较小程度的遗传和药物/毒素相关)PAH或与结缔组织疾病相关的PAH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而其他类型的PAH在大多数PAH治疗试验中未被纳入或低估。尽管如此,当前的指南建议增加治疗以达到低死亡风险的目标,意识到这样的风险评分可能并非所有患者都能达到。因此,在年长患者中,对于具有重大虚弱或伴发严重疾病的患者,对于更积极的治疗,包括使用静脉前列环素和前列腺素受体激动剂,常常会有所保留。相反,非严重PH(例如,目前定义为肺血管阻力<5 Wood单位)、中度至重度实质性疾病、边缘性肺毛细血管压(13-15 mm Hg)以及缺乏PAH风险因素对经典PAH不利。除了吸入曲前列醇被证明可以改善与ILD相关的PH患者的运动能力外,PAH治疗在与LHD和肺部疾病相关的非严重PH患者中,通常是无效的或与液体潴留、增加的不良事件和增强的失配相关。甚至在组合的前/后心内膜PH或成功主动脉或二尖瓣置换或修复后,优化基础疾病的治疗和保守措施仍然是管理2型和3型PH患者的关键因素。虽然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有时被考虑用于与合并的前/后心内膜PH或伴有重大肺部疾病的选择性患者,但基于非对照研究,专家中心内的个体化护理是推荐的。符合这种谨慎的方法,最近的指南提出了一种独特的方法,用于具有同时存在的轻度心肺合并症但不足以引起严重PH的PAH患者,对于这些患者,无论其风险类别如何,都建议初始PAH单药治疗,并对随后的治疗方法提供有限的指导。 当前指南和患者护理的细微差别 传统PAH和严重LHD(2型)及肺部疾病(3型)相关的非严重PH通常很容易加以区分,并相应进行治疗。随着当前长期存活率的提高,患者以前的经典PAH发展出合并症并不罕见,增加了疾病管理的复杂性。尽管如此,它们的适当管理可能已经有助于改善观察到的结果。相反,对于在诊断时具有PAH和伴发心肺合并症的患者,最佳治疗方法仍然大部分未知,需要进一步研究。这一复杂性由这些个体患者的独特表型加剧,合并症的数量、严重程度和关联/协同作用的变化给肺循环带来了异质性的负担。在缺乏强有力的基于证据的指导下,对于具有心肺合并症的患者的治疗仍然主要是经验性的,并且在各个中心之间可能会有所不同。 图3. 对于患有传统肺动脉高压(PAH)、2组和3组肺动脉高压(PH)、以及合并心肺合并症的患者的治疗方案。对于患有传统PAH的患者,最常见的是建议采用PAH特异性治疗的组合治疗,根据需要进行额外治疗,以达到低风险评分的目标。对于某些患有传统PAH的患者,在个体化的基础上优化治疗,同时认识到并非总能达到低风险的状态,尤其是在年龄较大、体弱或存在其他非心肺合并症的患者。相反,对于2组和3组PH患者的治疗通常限于优化治疗基础的左心疾病和肺部疾病,例外情况是与间质性肺病(ILD)相关的PH。已经证明吸入曲前列醇可以在16周内改善ILD患者的运动能力并可能延缓临床恶化。虽然长期数据尚不清楚,但最近的指南建议在这些患者中考虑使用吸入曲前列醇。值得注意的是,肺功能检测显示存在肺梗阻的患者被排除在研究之外,亚组分析显示肺血管阻力(PVR)升高、肺的一氧化碳扩散能力(DLCO)低下和运动能力低下的患者可能会从吸入曲前列醇中获益最多,而在具有纤维化和肺气肿的患者中,运动能力的改善是温和的,需要极度谨慎解释亚组分析。尽管已批准的PAH药物不建议用于2组和3组PH,但建议在专家中心内个体化治疗这些患有严重前颈前后颈PH(例如PVR > 5 WU)的患者。已使用多个心力衰竭保留射血分数(HFpEF)的风险因素来定义患有严重前颈前后颈PH的患者,其中包括肥胖、糖尿病、系统性高血压和冠状动脉疾病。重要的是,社会性慢性疾病在普通人群中非常常见。在明确前颈前后颈严重PH的存在的情况下,这些风险因素的患者可能会考虑采用组合疗法。否则,最常见的是使用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单独治疗。对于在单药治疗中表现出持续的前颈前后颈PH且客观临床和血流动力学改善的患者,将提出额外治疗,而对于在随访中临床恶化或出现明显的后颈PH的患者,将提出保守治疗方法,因为他们通常不是肺移植的最佳候选者。最后,与非常低的DLCO和/或肺实质异常相关的严重PH的患者将被认为患有肺表型的PAH。由于其对治疗的有限反应、预后不佳以及存在PAH治疗导致氧合受损的风险,最初将提出单药治疗,最常见的是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除非患者存在明显的与PAH相关的风险因素,如结缔组织疾病。尽管没有证据支持,但在ILD孤立情况下,吸入曲前列醇也可以考虑。值得注意的是,吸入曲前列醇只在与西地那非或波生坦的背景治疗一起使用时显示出益处,而在INCREASE试验中招募的患者表现出与肺表型而不是PAH相关的2组3组PH相兼容的中等到严重的实质性疾病。值得注意的是,安立生坦和利奥西胍已与原发性肺纤维化和与原发性ILD相关的PH患者的不良事件增加有关,因此通常不使用。对于在治疗中持续恶化的患者,将考虑保守治疗并转诊至姑息治疗,除非符合肺移植的条件。 在加拿大的中心,对于表现为HFpEF样或肺部表型的严重前毛细血管PH的患者的治疗与经典PAH的管理明显不同(图2)。全身性高血压、糖尿病、脂质代谢紊乱和肥胖是人群中普遍存在的情况。虽然据报道这些心脏代谢合并症的数量增加与血流动力学改善的减少、在治疗中达到/维持低风险状态的可能性降低以及在糖尿病存在时的预后更差,但在明确的前毛细血管PH背景下,包括升高的肺血管阻力、PAWP < 12 mmHg、负液体负荷试验和超声心动图上无明显舒张功能障碍或中度至重度左心房扩大,这些病人通常会被视为经典PAH进行治疗。这一方法得到了AMBITION试验的亚组分析的支持,该分析表明在这种情况下,联合治疗有一定的益处。然而,在标记的肥胖影响血流动力学曲线的情况下,将特别注意初始诊断工作。相反,在存在边缘性PAWP、超声心动图显示有临床意义的左心病变或在诊断时不太常见的PAH风险因素(如心房颤动)的情况下,即使在存在严重前毛细血管PH的情况下,也会优先采用保守治疗。最常推荐的初始单药治疗是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因为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可能与液体潴留风险增加有关。也会向患者透明地披露实际治疗期望。尽管非侵入性评估已被证明在随访中适当地对PAH患者进行风险分层,但HFpEF样表型的患者将在3至4个月后进行全面重新评估,包括重复右心导管检查。如果初步治疗对前毛细血管PH的客观反应持续存在,则将建议通过添加内皮素受体拮抗剂来升级治疗。相反,对于明显的HFpEF样表型患者,在PAH治疗中心出现临床恶化或PAWP升高的情况下,特别是年龄较大、虚弱或伴有其他相关合并症的患者,则会提出保守治疗方法。 对于具有肺部表型的PAH患者的治疗甚至更加不明显。与PAH相关的情况,包括易于患PAH和ILD的结缔组织疾病,应进行密集筛查,因为这会增加存在重要的PA血管病变的可能性(图1)。尽管观察性研究表明,在这种情况下,对治疗的反应和长期预后仍然有限,但具有相对保留肺功能的患者很可能参与了以前导致PAH药物批准的关键试验,并且应该被类似地治疗。然而,在没有结缔组织疾病的情况下,最合适的一线治疗仍然是未知的。对于患有轻度ILD的患者,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考虑使用吸入曲前列素。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吸入曲前列素只在与西地那非或波生坦背景治疗相结合时显示了益处,而在INCREASE试验中招募的患者中,他们通常表现出与3型PH而非PAH的肺部表型相符的中度至重度实质性疾病。然而,亚组分析表明,在其中,那些在不存在伴发肺气肿的情况下患有最严重PH(肺血管阻力升高、DLCO低、运动能力低)的患者可能会从吸入曲前列素中获益最多,需要极度谨慎地解释亚组分析的结果。否则,在患者经过3至4个月的全面评估后,包括血流动力学评估后,通常会建议首先进行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的单药治疗。对于对初始治疗有反应的患者,将考虑治疗升级,权衡在吸入曲前列素不可用的情况下添加内皮素受体拮抗剂的个体化风险与益处比。与以上情况类似,对于明显的肺部表型并在PAH治疗中出现临床恶化的患者,以及不适合肺移植的患者,将提出保守的治疗方法。 总结 随着PAH流行病学的变化,越来越多的患者在诊断时伴有不同程度的合并症。目前的证据显示,心肺合并症与治疗反应有限、达到低风险状态的可能性低和高死亡风险相关。尽管如此,迫切需要进一步的调查来确定哪种程度的严重性或心肺合并症的组合区分2型至3型PH与特发性PAH的HFpEF样或肺表型,以及这些特定表型的风险分层工具的相关性,以及这些患者最合适的治疗算法。这包括对当前PAH治疗及其组合的风险与收益评估,以及理想情况下解决这些复杂多样的疾病的血管、心肌代谢和实质组分的新靶点。 参考文献: Provencher S, Mai V, Bonnet S. Managing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With Cardiopulmonary Comorbidities. Chest. 2024 Mar;165(3):682-691. doi: 10.1016/j.chest.2023.08.023. PMID: 38461018.

姜蓉 2024-03-26阅读量1721

血压升高?可能是内分泌疾病在...

病请描述:     内分泌高血压是最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占所有高血压的15%~20%。      根据发病机制,常见内分泌高血压可分为儿茶酚胺过多、醛固酮过多、去氧皮质酮过多、糖皮质激素过多(或作用增强)、肾集合管上皮钠通道激活、综合作用、其他。 图1 内分泌高血压筛查 一、儿茶酚胺过多:嗜铬细胞瘤与副神经节瘤(PPGLs) PPGLs起源于肾上腺髓质(80%~85%)、交感神经节(15%~20%)的嗜铬组织,分泌过量儿茶酚胺,致动脉血管收缩,引发高血压、代谢紊乱,也可造成严重的心、脑、肾血管并发症,甚至死亡。典型症状为“头痛、心悸、多汗”三联征。但5%~15%的患者无症状,易漏诊。 二、醛固酮过多 1.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    PA是最常见的内分泌性高血压,因肾上腺皮质病变致醛固酮自主过度分泌,增强肾脏对钠离子及水分的吸收,血容量增加致高血压发生,以高血压伴或不伴低血钾为主要表现。  2.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各种病变导致肾素过度分泌,从而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引起继发性醛固酮增多。血管紧张素收缩血管、醛固酮致水钠潴留,均引起高血压。    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多由肾动脉狭窄、肾缺血等引起,也可见于肾素瘤。其临床表现和生化检查与PA相似,但血肾素浓度或活性增高,而PA的血肾素浓度或活性降低。但血容量不足(如利尿剂使用)、心力衰竭、肝功能衰竭等引起的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高血压少见。 三、去氧皮质酮增多     去氧皮质酮增多因脱氧皮质酮(DOC)过量,激活盐皮质激素受体(MR),肾小管保钠排钾,致水钠潴留,引起高血压,且反馈抑制RAAS系统。共同特点为高血压、低血钾、低醛固酮、低肾素。  1.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CAH)      CAH因基因异常致体内甾体激素主要合成路径的酶缺乏,合成DOC的通路活跃。能引起高血压的是11β-羟化酶缺乏症和17α-羟化酶缺乏症。  2.分泌DOC的肿瘤      这类肿瘤罕见,分泌大量DOC,表现为高血压伴低血钾、性发育异常等。通常体积巨大且具有恶性潜能。影像学显示较大肾上腺肿物。 3.原发性皮质醇抵抗(PCR)      发病机制是糖皮质激素受体(GR)基因缺陷致GR异常,糖皮质激素的作用减弱,负反馈产生过量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DOC,从而激活醛固酮受体。患者表现为高血压伴低血钾,血ACTH、皮质醇增高,血肾素、醛固酮降低,以及性发育异常等。基因检测可确诊。  四、糖皮质激素相关疾病  1.Cushing综合征(CS)      该病产生过量糖皮质激素,典型表现为满月脸、紫纹等,75%~80%表现为高血压。但6%~43%的患者可无明显CS表现,属于亚临床CS。CS高血压的发生与以下因素有关:过量糖皮质激素可激活醛固酮受体、DOC过多等。  2.表观盐皮质激素增多(AME)      先天性AME以幼儿和青少年多见。16号染色体上的11-β羟化类固醇脱氢酶2(11-βHSD2)基因点突变致皮质醇不能转变为无活性的皮质酮从而激活局部醛固酮受体,水钠潴留引起高血压;反馈抑制RAAS系统,引起低肾素、低醛固酮。获得性AME通常因甘草、唑类抗真菌药等抑制酶活性引起。  五、上皮钠通道激活: Liddle 综合征(LS) 基因突变致肾集合管上皮钠离子通道(ENaC)激活,过度保钠排钾,患者可表现为类似PA的症状。 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      OSA因睡眠中反复部分或完全气道关闭,引起低通气或呼吸暂停,对机体的影响是多系统和多机制的。30%~70%的患者有高血压,与交感神经激活、血管内壁损伤、代谢紊乱等多机制相关。  七、肢端肥大症      肢端肥大症患者体内有大量生长激素。作用在肝脏引起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升高,IGF-1及生长激素激活RAAS,或者IGF-1直接改变血管阻力等原因,8%~55%的患者可表现为高血压。 典型表现为肢体末端肥大、容貌粗化、视力及视野障碍等。临床表现可初步识别该病,推荐 IGF-1筛查,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  八、甲状腺/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轻度高血压。因内皮素-1及其受体活跃,直接影响血管张力,20%~68%的患者收缩压升高。典型表现为突眼、易激多汗、消瘦腹泻、甲状腺肿等。临床表现可初步识别该病,推荐血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和促甲状腺激素(TSH)筛查,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体内有大量甲状旁腺激素。47%~63%的患者有高血压,血压增高可能机制为高血钙收缩血管平滑肌,或者血管钙化引起血压升高。典型表现为骨质疏松、肾结石、消化性溃疡等多系统紊乱。推荐血清甲状旁腺激素和24 h尿钙排泄检测筛查。

俞一飞 2024-02-27阅读量2202

您了解空鼻症么?

病请描述:当你享受着清新的空气时,是否曾经想过,有一种疾病会让你的鼻子变得“空荡荡”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主题——空鼻症。 一、空鼻症是什么? 空鼻症,也称为空鼻综合征(ENS),是一种较为少见的鼻部疾病,主要表现为鼻腔过度通气、鼻黏膜萎缩和神经感觉迟钝等症状。据统计,全球范围内患病人数约为100万,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二、空鼻症的症状 空鼻症患者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 1.鼻腔干燥:由于鼻黏膜萎缩,患者可能会出现鼻腔干燥、疼痛等不适感。 2.嗅觉减退:空鼻症患者往往会出现嗅觉减退或丧失的情况。 3.呼吸不适:由于鼻腔过度通气,患者可能会感到吸气时缺乏空气的湿润和温暖,导致呼吸不适。 4.鼻腔阻塞:部分空鼻症患者可能会出现鼻腔轻度阻塞的情况。 5.面部疼痛:空鼻症还可能引起面部、头部疼痛等症状。 这些症状可能会因人而异,具体需要通过专业的医学检查来判断。 三、空鼻症的病因 空鼻症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涉及多个因素。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病因: 1.慢性鼻炎:慢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鼻部疾病,可能导致鼻腔黏膜萎缩,进而引发空鼻症。 2.鼻窦炎:鼻窦炎可能导致鼻腔黏膜受损,引起鼻腔过度通气。 3.鼻部手术:部分鼻部手术后,可能会导致鼻腔黏膜萎缩,从而增加患空鼻症的风险。 4.系统性疾病:某些系统性疾病(如干燥综合征、糖尿病等)可能累及鼻部,导致空鼻症的发生。 5.遗传因素:有研究显示,空鼻症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病因并非绝对,一个患者可能同时存在多种病因的作用。 四、空鼻症的治疗 空鼻症的治疗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 1.西医治疗:主要使用润滑剂、抗生素和激素等药物来减轻鼻腔干燥、疼痛等症状。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必要时可以考虑填充手术治疗。 2.中医治疗:中医认为空鼻症与肺、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治疗时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常用的方法包括中药内服、外敷和针灸等。 3.民间疗法:部分民间疗法也可用于辅助治疗空鼻症,如用温生理盐水冲洗鼻腔、食用苍耳子油等。 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五、关于空鼻症的思考 空鼻症是一种较为少见的鼻部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造成较大影响。虽然目前还没有完全明确其病因,但已有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许多线索。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综合措施,以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同时,我们也需要认识到,对于这种疾病的治疗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和长期治疗。未来,我们期待有更多的研究来深入探讨空鼻症的病因和治疗方法,为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和改善。

冯佳鹏 2023-10-25阅读量6434

如何确定腺样体肥大 

病请描述:腺样体肥大是指腺样体因炎症反复刺激,形成病理性增生肥大,并引起鼻部症状、耳部症状、咽喉和下呼吸道症状、颌面骨发育异常以及全身症状的一种疾病。 腺样体肥大常见症状 1、鼻塞:如果患儿出现腺样体肥大的情况,会对鼻咽部位造成阻塞,导致鼻腔通气异常,继而引起鼻塞,甚至在说话时会出现闭塞性鼻音; 2、听力下降:腺样体肥大还会对咽鼓管的咽口部位造成压迫,使咽鼓管阻塞,如果患儿在之后出现急性鼻咽炎,会导致炎症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耳痛、听力下降; 3、咳嗽:腺样体肥大会导致分泌物无法通过鼻腔流出,而分泌物向下流可能会刺激咽部黏膜,使患者出现咽部不适,并且过度刺激还会引起阵发性咳嗽; 4、睡觉打鼾:腺样体过度肥大也会导致气道长时间阻塞,使患儿在睡觉时发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出现睡觉打鼾的症状; 5、腺样体面容:腺样体肥大时患者在平时经常用嘴呼吸,使患者出现上颌骨变长以及上切牙突出的症状,还会导致上嘴唇变厚,引发腺样体面容,对患者的外貌造成影响。 如何确定腺样体肥大 仁树医疗耳鼻喉科沈伟指出:确定腺样体肥大多数需要到医院做鼻内镜检查,可以有效的诊断出腺样体所处在的状态,有没有肥大的情况,也可以在平时生活当中观察症状。 1、鼻内镜检查:确定腺样体肥大可以选择到医院去做,鼻内镜检查,通过做鼻内镜检查,可以明确看到咽喉部位的状况以及鼻子内部的状况,诊断出有没有腺样体肥大的情况。  2、观察症状:可以在平时生活当中观察症状,比如有没有张口呼吸的表现,有部分的人群在出现腺样体肥大之后,会伴随着有鼻塞的症状,或者合并着出现鼻窦炎,还有过敏性鼻炎等一些病理性状态。 腺样体肥大多会出现在儿童时期,特别是10岁以下的儿童会并发比较多,可以到医院做出有效的诊断。 确诊后如何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腺样体肥大的程度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1、保守治疗:鼻腔做一些鼻喷的药物,比如糖皮质激素类的鼻喷剂,有儿童适用的,包括鼻腔的冲洗,有一部分的孩子可以缓解腺样体肿胀。    2、手术治疗:对于中重度的腺样体肥大者,特别是病程长、打鼾明显、呼吸不畅,出现呼吸暂停现象时,应及时采取手术治疗。 另外,对于反复发作或者伴有慢性分泌性中耳炎、鼻窦炎患者,应尽早行腺样体切除术。如果同时伴有扁桃体肥大,也可与扁桃体切除术一起进行。全麻下鼻内镜直视下进行切除手术以及等离子消融术,是目前主要的手术方式。

微医健康 2022-12-01阅读量2526

医生需要做哪些检查明确肺动脉...

病请描述:医生会做哪些检查来判断是否有肺动脉高压?以下是肺动脉高压专科医生应用的经典方法,但诊断程序在各个医生之间互不相同。体格检查:常规检查很少能发现肺动脉高压,因此经常漏诊。由于肺动脉高压症状在很多疾病中都很常见,因此个人史和家族史很重要。你的医生会用听诊器来聆听不正常心音如肺动脉瓣第二心音(肺动脉瓣关闭所产生的声音)亢进,收缩期杂音(通过三尖瓣的血流返流所产生的whooshing声音),以及奔马律(右室充盈期产生的柔和的砰击音,提示心室功能减退)。这是一种技术性很强的素质,但对于一个会问“嗨,医生,听到收缩期杂音了吗?”的患者,他(或她)更有可能是积极参与自己治疗的人。上海市肺科医院肺循环科姜蓉医生为你查体时还会感觉到右室或胸骨旁有抬举样搏动、肝脏增大(甚至搏动)、腹部出现液体(腹水)。你的脚踝和小腿出现肿胀(水肿),颈静脉怒张。医生还有可能看你的手指,因为(长期的心内分流,或者肺内分流所造成的)低氧血症会引起甲床淡蓝色(紫绀)或手指末端形成膨出(杵状指)。心电图:这是可能患肺动脉高压患者最早需要进行的检查之一。在皮肤上粘上电极片,记录心脏的电活动,结果发现由于压力负荷过重导致右心肥厚。但是注意,心电图本身不能诊断肺动脉高压。医生可能会要求你蹬车或进行活动平板运动,同时连接心电图机来进行心电图负荷试验。在进行这样的试验时可能有心脏病发作或严重心律失常等情况的发生,但旁边会有训练有素的医护人员来处理上述紧急情况(当然,如果医生认为你可能出现上述情况,则不会申请上述检查)。对心电图的结果进行分析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问,并且我们不能根据基线不稳的图形而对其波峰波谷进行解释。图解:作者在对自己的肺动脉高压进行正规治疗以前的心电图,不是很漂亮 血液化验用来检查血氧是多少(动脉血气),肝肾功能如何(重度肺动脉高压所致后递性压力或有限的心输出量会影响肝肾功能),以及用来发现是否患有胶原性血管疾病(象红斑狼疮或硬皮病等等),甲状腺问题,感染征象,或HIV抗体。如果你的红细胞数过多(红细胞增多症),你的体内会代偿性减少氧气的携带量。如果发现体内二氧化碳过多,则可能是由于呼吸频率和深度降低(低通气)(低通气可以导致血中氧气减少,继而导致或者加重肺动脉高压 )。如果你的血液不能正常凝集,不能服用抗凝剂,则提示肝病,白蛋白水平低。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可以降低也可以不低;在严重的患者中低氧血症更常见。肺动脉高压的患者低氧血症意味着存在心内的右向左分流或者肺内分流。然而对于某些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患者血氧饱和度正常也是可能的。如果发现血氧饱和度降低,则可能是下列因素所致,包括间质性肺病(肺泡囊的慢性炎症和破坏)以及心脏缺损,后者可以导致患者即使仅有轻度肺动脉高压也出现血氧饱和度降低。血氧饱和度也可以通过佩戴指尖夹子般仪器(脉搏血氧定量仪)来测量。该仪器发出一束光透过你的皮肤,通过这个新发明来判断你的血液红的程度。血液越红表明红细胞携带的氧气越多。Certs形状的血细胞携带氧气。有时会做通宵佩戴脉搏血氧定量仪的研究。做该项检查的人会说他们有“一只E.T.的手指”。即使血气和血氧定量仪检查显示血氧水平正常,医生还要进一步了解你运动或睡眠中的血氧饱和度情况。许多肺动脉高压的患者静息状态下血氧饱和度正常,但在起床活动时、做更紧张的活动时、或睡眠时却需要吸氧。在2002年肺动脉高压协会的讨论会上,一名患者询问小组医生为什么她的血氧饱和度很好,却还感到气短。医生告诉她尽管缺氧会引起气短,但气短通常与右心衰竭和心输出量更有关,而不仅仅与红细胞结合了多少氧气有关。比如当你上一层台阶时,即使你的血液与所需要的氧气充分结合,血流却不能及时为所需要的部位输送氧气来避免气短。核磁共振图象,左图显示严重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严重增厚扩张,将左心室挤压成D字型,而右图显示正常人右心室壁薄,呈C型,左室切面圆形。 胸部X线可以暴露扩大的右心室和增宽的肺动脉(连接右心室和肺的主肺动脉,以及该动脉的一级左右分支)。外周肺血管如果再细些,在X线(或造影)上肺野区域则看不到。血管树发生截断现象是肺动脉高压的征象,提示肺血管从右心发出后到肺内分支很快变细。医生也会从胸片中寻找提示肺气肿或肺间质纤维化等疾病的线索。由慢性血栓引起的肺动脉高压的表现是肺内疤痕组织形成的三角形或楔形片状影,它是因可疑血栓堵塞引起,X线片上几乎看不到血管影。 图解:左侧是肺动脉高压肺血管示意图,右侧为正常人肺血管分布图,与右侧相比,肺动脉高压起到修剪“树支”的作用,当然是两侧都修剪的。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该检查无创,经常被用来进行初步诊断和以后对患者病情的监测。在2002年2月呼吸病杂志的文章中“肺动脉高压的分类方法” ,Gordon Yung 和Lewis Rubin (both at UC San Diego)强调凡是疑诊肺动脉高压者,都应行胸部X线片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也能提示患者是否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它也可引起肺动脉高压。在这儿需要对该项检查进行解释:技师会将一些电极片粘到你的皮肤上,你躺在暗室里,技师应用跳动的声波(声纳或超声)来获得心脏运动的影像(该机器工作特点象渔夫的深度和鱼探仪,与产科医生用来获得母亲子宫中胎儿图象所使用的机器一样)。冰冷的“探头”和用来增强探头拾波能力的胶状物一起(看起来象连有电线的麦克风)压在你的胸前。这个“麦克风”首先发送声波进入你的身体,当碰到诸如心脏瓣膜等表面,则回收它们的回声。由于有些肺动脉高压患者仅在活动时出现肺动脉压力升高,因此许多专家对一些在半立或仰天的自行车上进行运动的患者做运动负荷超声。即使运动负荷超声在患者停止运动的即刻进行,其结果的准确性也会降低。迄今所知,高频声波通过身体时对身体无害。在该过程中没有X线或针头侵入。这也是为什么它被称为“无创”的原因。在进行超声检查过程中,右心腔是否扩大、右心室壁的厚度、心脏的任何结构异常(比如瓣膜狭窄或先天性心脏病)或心脏血流量的任何异常等情况均可记录下来。如前所述,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腔往往扩大,运动减弱。右心室室壁肌肉由于工作负荷过大而比正常变厚。如果将两心室中间的室壁划分为左室空间,则有另外的指征提示肺动脉高压是否严重(见核磁共振扫描的相关解释,见第6页)。左室心腔较正常小也是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征象。超声还能提示右心室收缩是否正常或减低。还可以通过超声来估测心输出量,不过这种测量不总准确。超声还能测量通过心脏瓣膜的血流量。比如,当一位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右心室收缩时,有些血液不能正常进入肺动脉而是通过三尖瓣返流(喷射)进入右心房(三尖瓣返流)。多普勒原理(与用来解释当火车朝你驶来时的喇叭声与远离你驶去的声音为何不同的原理一样)可以用来估计肺动脉高压的严重程度。血液通过三尖瓣反向喷射的速度取决于心室与心房间的压力不同,该压力差可以反映肺动脉压力。检查结束后,专家们通过数学计算估计肺动脉收缩压(PAP)。它不是在每个人身上均可测量。注意:超声心动图提供肺动脉收缩压的估测值,比平均肺动脉压高30-50%。为了计算平均肺动脉压,你还需要知道肺动脉舒张压,仅仅在肺动脉瓣存在返流时才能通过超声来获得。即使得到数值,也不总是可靠。唯一能得到精确测量的方法是应用心导管(见下)。你的超声与别的肺动脉高压患者比较结果如何呢?在密执根大学对51例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有超声结果)进行的研究发现,在他们被诊断时,96%患者的肺动脉收缩压已经超过60毫米汞柱,76%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已经减退(右心功能减退)。超声心动图对于大部分患者来说是相当准确的,但不如心导管精确。当压力非常高时(超过100毫米汞柱),超声的数据更容易发生偏离。由于超声与心导管相比危险性更小,更易于被患者接受,因此医生会应用超声对肺动脉高压患者进行监测。不过,也有必须重复导管检查的情况。如果是没有经过专门训练或对肺动脉高压患者有经验的技师来做超声,结果可能会严重错误。有许多基于差的超声结果得出错误结论的事情发生。这就意味着你需要了解技师的培训和经验情况(也需了解解释检查结果的医生的经验)。没有专家提供的临床信息,往往不能正确解释超声结果。专家还可通过超声来寻找其他可引起肺动脉高压的心脏病。比如,如果你的左心房过大,可能是由于你的肺静脉压力过高。你还可能有心脏瓣膜问题,或先天性心脏病。为了寻找后者,你在做超声时可能会做“气泡”试验,它是应用被搅动的盐水,通过静脉注射进入静脉内,来发现血流是否出现在不应出现的地方(比如心内缺损)。这种情况称为分流。如果看起来像分流,医生会让你做经食管超声来获得更好的图像,因为食管(是连接咽部和胃部的管道)距离心脏更近。这可不是件有趣的事情,因为你必须咽下末端带有小超声麦克风的狭长管子。不过这个检查的风险很低,在检查时,应用镇静和局部麻醉药物可以让你舒服些。如果是小孩需要做该项检查,可以在使咽部麻木的麻醉药药效消失后给他吃冰淇淋。计算机断层扫描是带有X线机的计算机,它可以围绕你快速旋转从多个角度获得图像。计算机将这些图像细化,三维切分你的身体,展示通过普通X线不能看到的图像。CT扫描作为一个诊断工具发展得越来越好,它能够检出肺内大动脉内的血凝块,提供心脏和诊断肺部疾病的相关信息。CT扫描有时还可发现引起症状的其他疾病如肺纤维化或肺气肿(这些疾病可导致肺动脉高压)。CT扫描可以发现血块(慢性血栓栓塞)问题(尽管扫描结果阴性并不能完全排除血栓栓塞),肺静脉阻塞(静脉阻塞性疾病),肿瘤,血管炎,或纵隔纤维化(在第三章中列举更多可导致肺动脉高压的疾病)。有些肺动脉高压的专家如今除了应用超声心动检查,还应用超高速CT扫描(称为电子束CT)来监测患者右心房和右心室的大小。它获得图片的速度比传统CT扫描要快,因而能更好地“冻结”运动的心脏。核磁共振(MRI) 扫描应用于肺动脉高压的技术也有进展。像CT扫描一样,它是无创检查(没有东西进入你的身体)。核磁场和无线电波产生心脏和动脉图像;没有辐射,整个过程没有危险。没有痛苦,但价格昂贵。图像有点像X 线,但往往可以显示一些X线不能显示的组织。申请MRI的目的是用来寻找大的血块(尽管它不是总能检测出来),了解肺动脉结构方面的问题,右心室大小和形态,右心室室壁厚度(在MRI中与平均肺动脉压相关)和其他有关的情况。平均肺动脉压可以通过MRI提供的信息来估计。以下告诉你这项检查如何进行:你躺在一个又大又白的管道里做这项检查,而且听着古怪的噪音,有的还像网球鞋在干燥机中摔打的声音。有些机器一面是开放的,有些是封闭的。如果你所在的仪器是后者,而你又有恐怖症,则可以让你戴上睡觉用的面罩或在你的眼睛上铺上折叠的毛巾。在进行该项检查前需要拿走所有金属物品;所用的磁场很强大。它会扯掉你耳朵上的耳环,所以你不能在磁场中摘下它们。而且在距磁场50英尺的距离以内不要携带你的信用卡——否则他们会立即被退磁。如果你装有起搏器或体内有战争弹片,则不能进行该项检查。通过陪伴女儿进行MRI扫描,妈妈第一次了解她女儿的身体竟然有过纹身。 核素扫描(通气/灌注扫描或V/Q 扫描)该项检查用来观察肺内“管道”情况,以了解大小血管有无问题,通气/灌注扫描中的灌注扫描:具有放射性活性的同位素注射进入外周静脉,然后扫描你胸部的放射性活性。通常在门诊患者中进行。同位素在肺动脉中直至排出体外的运动轨迹通过特殊照相机记录(有点像盖氏计量器)。医生观察血流被血块阻断或减少的区域。如果没有这样的区域,则意味着问题可能发生在小血管。如果发现在大的动脉中有显著阻塞,则可能是个好消息,因为这样的慢性血栓栓塞性疾病往往可以通过外科手术治愈。因此,对所有肺动脉高压的患者都需要查明有无这些血块阻塞血管。如果通气/灌注扫描正常,通常(但不总是)可以排除慢性血栓栓塞性疾病。图解:图A是一位慢性血栓栓塞肺动脉高压患者,可以看到很多灌注缺损区;而图B是一位PPH患者的肺扫描,稍微稀疏,几近正常。 通气/灌注扫描中的通气扫描:在这个检查过程中你需要吸入具有放射性活性的气体,让其充满肺内的气道。然后医生比较肺内动脉血流与邻近气道的气流。如果是肺动脉高压引起,则由于动脉堵塞血流减低区域的气流可能很正常。    偶尔遇到那些从通气/灌注扫描来看很像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情况最后可能被证实为肺动脉肿瘤或炎症压迫肺动脉,或肺静脉阻塞性疾病(因纤维组织附着肺小静脉的一种罕见疾病)。 肺功能检测 这些检查是测量肺总容量,肺活量和时间肺活量,以及氧气和二氧化碳交换能力的检查方法。可以用来评价肺动脉高压的严重程度以及寻找引起肺动脉高压的线索。    在该检查中,深吸气然后用最快的速度呼出。这反映你的肺活量。很多肺动脉高压的患者肺活量轻度下降,可能由于肺动脉高压而导致肺顺应性下降。(注意,如果测得肺容量少于正常的70%,则可能是其他原因导致肺容量过度降低而不是肺动脉高压的问题。)    另一项检查中,你尽可能快速而且用力深呼吸。该检查可能让你产生压迫感,尤其是当技术员喊着让你使劲时。    肺功能检查还能了解气道内有无阻塞,有无神经问题,或者肌肉无力引起呼吸困难,以及是否高通气(呼出过多二氧化碳引起头晕眼花)。图解:做肺动能检查前,千万不要使用昂贵的口红,以免浪费;而且记住要用力吹气呀,把鼻子夹住,不要漏气; 一氧化碳弥散容量试验(DLCO)。DLCO 可以了解氧气通过肺泡囊进入血液的过程是否正常。因为应用氧气本身来测量这个过程很困难,所以用一氧化碳代替。吸入少量一氧化碳,摒住呼吸10秒钟,然后向一氧化碳检测器呼气。如果没有检测到一氧化碳,则意味着被肺很好地吸收(氧气也被肺很好地吸收)。如果在你呼出的气体中仍能检测到一氧化碳,则反映它通过肺泡囊没有很好地进入周围的毛细血管中。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家族性肺动脉高压患者或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经常不能很好地进行氧气交换。然而,许多除肺动脉高压以外的肺部疾病也可引起弥散功能减低。该项检查正常者强烈提示患者的肺动脉高压不是由肺纤维化,肺气肿等引起。氧气交换能力通常与血管阻力具有相关性。纽约心功能分级或世界卫生组织肺动脉高压功能分级,以及作为内科医生所具有的经验可用来评价肺动脉高压的严重程度。Harbor-UCLA医学中心的研究者们认为测量DLCO可以帮助专家对那些有气短和乏力主诉的患者进行判断。如果患者的氧气交换减低,可以让医生更多地想到肺动脉高压,那么会更早发现肺动脉高压。    如果你患有系统性硬化或硬皮病(见第三章),那么肺动脉压力越高,DLCO 就越低。医生可能让你一年复查一到两次DLCO试验以观察你的肺血管有没有变得越来越糟。 运动耐量试验 医生可能会让你进行踏车运动或6分钟步行试验来了解你的运动耐量。健康人在6分钟内至少可步行500米;患有中度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可能仅能步行300-400米。对于儿童患者,可能会以骑静止的自行车来试验。    由于我们的症状每一天都在变化,这些试验是否准确呢?医生告知如果你不是刚从飞往澳大利亚的飞机上下来,或者前一天站立数小时的话,检查结果则是可以重复的,变异度为15%。如果你正在参与一项药物试验,你可能会进行一系列运动耐量试验以得到准确的基线值。体重、身体状况、没有努力以及肺动脉高压等因素可能会影响你在这些检查中的表现。 心肺运动试验(CPET)CPET可供专家了解病情及治疗效果。在CPET中,行心电图的同时吸一口气(可能在你正骑静止的自行车和在踏车上行走的时候这么做)。这项检查尽管没有痛苦,但也不是一项很舒服的检查。需身穿运动服和运动鞋。由于鼻子被捏住,嘴巴被一个管子固定,所以可能会流很多口水。自行车座往往不舒适。如果车座太硬,可以要一个凝胶垫。如果你觉得嘴里有个管子呼吸起来感到恐慌,你就当作自己在潜水好了。    如果在做运动试验那天你感觉到了疲劳,你会发现这些试验确实会耗尽你体力,而不仅仅是一种感觉。试验结束后,你可能已经没有力气开车,只希望有人开车送你回家。 多导睡眠监测 如果怀疑有睡眠呼吸暂停,则需要做这样的一组检查(睡眠呼吸暂停是指晚间睡眠时周期性停止呼吸)。该检查检测脑电波活动(应用脑电图,EEG),检测血中氧含量(用脉搏血氧定量仪),还检测呼吸时气体进出鼻腔的运动以及胸廓起伏的运动。(睡眠呼吸暂停可引起轻到中度的肺动脉高压,译者注) 右心导管 这项检查仍是检测肺动脉高压最准确有用的检查,所有患者至少应接受一次右心导管检查,以明确诊断(除非是因为一些特殊的安全方面的因素而不这么做)。如果医生有高度怀疑肺动脉高压,而静息或运动超声心动图检查没有显示肺动脉高压,则有必要申请行右心导管检查。因为该项检查准确性高,有些医生不仅应用它来进行诊断,而且用来随诊那些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同时当注射造影剂来进行肺动脉造影后,可以鉴别肺动脉高压的原因是否是由于慢性血栓栓塞所致。进行右心导管、 血管扩张试验以及造影时患者通常是清醒的,因为医生需要你进行深呼吸等配合。儿童和有些成人可能会进行麻醉以减少紧张。你可能需要在硬质床上躺很长时间(因此医护人员会称赞你很“耐心”),但大多数患者感觉这一过程是不舒适,但并非痛苦。为防止X线辐射,在Lisa进行导管检查时,我曾被允许从透明塑料“指示”屏后面观看。她从头到脚被盖上无菌铺巾,仅能看见她的脸部,甚至靠近她的机器也被罩上了塑料布。华盛顿医院医生干练而自信地操作。他应用一台小而轻便的X线“荧光屏”来准确了解导管路径。一根头端带有可充气球囊的细软导管(Swan-Ganz导管)通过颈部静脉(通常经由股静脉)进入Lisa体内,通过右心系统进入肺动脉,很快测到压力(血流动力学)。Lisa认为这一过程中患者的感受更多的是被牵拉和压迫感,而不是痛苦。心导管检查可测得肺动脉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平均压,右心房压力,心输出量,和肺毛细血管楔压(不过,小动脉狭窄可导致肺毛细血管楔压不准确)。肺血管阻力可通过其他数值计算出来,它是血流通过肺血管床所受阻力的指标。心导管检查还是发现心脏先天缺陷的方法,比如心腔或大动脉之间的缺损。(遗憾的是,心导管检查不能检测先天性心脏病的每一种类型。)有时候在进行心导管检查的同时做肺动脉造影。通过导管注射造影剂,然后对肺动脉进行X线摄影以发现肺血管树有无被血块“截断”或阻塞。这是定义解剖意义上的血栓最好的方法。(如果肺扫描或CT扫描已排除肺血栓,则不一定需要进行肺动脉造影。) 左心导管  与右心导管类似,不过导管通过动脉而不是静脉进入体内。这项检查可以测量左心的压力以及可以得到冠状动脉的图象(冠状动脉造影)。在肺动脉高压的患者中,做该项检查的目的是为了排除左心压力不正常是导致肺动脉压力升高的原因或参与因素。由对肺动脉高压患者有经验的内科医生来进行心导管检查通常是安全的,但同时也有风险。尽管大部分并发症都较小而且大部分医院都具备处理它们的设备,但仍有感染(低于千分之一)以及其他少见问题的风险(包括心脏病发作,卒中,甚至死亡)。《Mayo 临床心脏病学》一书中对心导管检查做了概述,以及与进行导管操作的动脉(动脉血压比静脉高)相关的风险进行了讨论,包括出血、损伤、血栓以及偶尔会出现动脉或心脏穿孔。与医生探讨该检查的利与弊,并向那些接受过导管检查的肺动脉高压患者咨询。如果医生对右心导管检查没有经验,出现并发症的风险就比有经验的医生要高。血管扩张试验(即急性药物试验)。如果你患有肺动脉高压,你宁可吃药(如钙通道拮抗剂)也不愿接受更复杂的治疗。在进行心导管检查时,使导管固定在肺动脉内,医生可以评价患者对药物在降低肺动脉压力方面的反应。有时候,医生对下列类型的肺动脉高压患者则不进行这一步试验:钙拮抗剂效果不好和/或不能很好耐受的患者;患有结缔组织病的患者;心功能IV级的患者;明显右心室衰竭或那些病情进行性恶化的患者。有关在血管扩张试验中应用哪种药物最近有许多热烈的讨论。依前列醇(Epoprostenol)、万他维(iloprost)、一氧化氮、腺苷(是一种生化特性与epoprostenol相同的血管扩张剂)、西地那非以及钙拮抗剂在血管扩张试验中均有应用。一氧化氮、万他维(iloprost)、依前列醇(epoprostenol)可通过面罩或鼻导管给药。由于吸入的气体仅影响肺循环系统而且能很快从体内排出,因此应用得越来越多(尽管吸入用的epoprostenol尚未注册商标)。其它治疗肺动脉高压的药物给药途径是经静脉,钙拮抗剂还可经口服。钙拮抗剂在该项试验中已很少使用,因为它在肺循环中存留的时间长,对那些药物反应差的患者更容易导致休克或持续低血压。尽管大部分对一种血管扩张剂反应好的患者对另一种反应也好,但也有例外。有些对一氧化氮无反应的患者对前列环素有反应。有些对钙拮抗剂无反应的患者对前列环素、腺苷或一氧化氮有反应。如果对前列环素、腺苷或一氧化氮反应好,则更有可能对钙拮抗剂的片剂反应好。试验者正在尝试应用越来越高剂量的试验药物,在每一剂量水平上观察患者对药物的反应。当出现明显反应或副作用严重,试验则宣告结束。通过记录应用血管扩张剂后肺动脉压力和心输出量的变化,医生来决定最适合患者的药物种类和最佳起始剂量。即使在短期试验中患者对这些药物均无反应,但延长观察期后他们仍可能象那些对急性药物试验有反应的患者一样对依前列醇(epoprostenol)或波生坦有很好的反应。医生对有关“血管反应性”或反应性好的定义意见不一。过去认为是肺血管阻力下降15-30%。但最近OlivierSITBON(法国巴黎南大学ANTOINE BECLERE医院肺血管中心)医生认为应用血管扩张剂后,患者平均肺动脉压下降到40mmHg甚至更低的水平才是真正反应好的表现。如果你在不是肺动脉高压中心(肺动脉高压协会未推荐的)设备上进行试验,需要了解医生是否知道如果患者心输出量增加时,肺血管阻力的下降与肺动脉压下降并不一致。可能有10-15%的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对血管扩张剂反应很好。继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中很少有人对血管扩张剂有反应。不过在儿童中,30-35%患者对血管扩张剂有反应。那些少数的幸运者被称为“有反应者”。他们为什么对血管扩张剂有反应呢?目前认为在肺动脉高压的早期,肺动脉的结构变化少,因而更有可能对血管扩张剂有反应。如果发展到了重度肺动脉高压,则肺小动脉结构的破坏可能已经发展到血管肌层(血管扩张剂使血管的肌层舒张)以外,血管壁变得僵硬而不易舒张。 急性药物试验“有反应者”通常可以回家服用钙拮抗剂治疗。Mayo 临床中心对10-15%的进行过药物试验的肺动脉高压患者应用钙拮抗剂。(在患者出院回家前,或心导管检查时,调整好用药剂量。)但是那些右心衰竭以及右心房压力增高(大于或等于20mmHg)的“有反应者”即使血流动力学反应很好,也会开始应用依前列醇(epoprostenol)或波生坦。患者回家后的治疗一定要小心地监测,如果对药物耐受性好则定期逐渐增加钙拮抗剂的剂量。 肺活检仅在特殊情况下进行。因为它提供的信息很少而风险较大(这个观念也在变化,很多肺血管疾病现在需要活检才能确诊,但需要专业的病理医师,译着注。) 将来有关肺动脉高压的新试验?如果你读到此处,你可能会琢磨寻找用来诊断肺动脉高压,以及鉴别不同患者具有不同病因更好的方法。这是对的,我们确实需要一种更简单的试验研究方法,它能以相同的标准,在所有的治疗中心进行,结果能被重复,与生存率相关性好,而且创伤小,花费少。这种试验方法寄托了我们许多希望,我们希望它要比目前所有的那些可应用于各种类型肺动脉高压的研究方法都要好。不过当前的诊断系统确实需要改进,而且我们也具备改进的可能性了。 

姜蓉 2018-08-06阅读量1.0万

重视肺动脉栓塞影像诊断的评价

病请描述:肺动脉栓塞是常见的心血管病,死亡率达20-30%,在西方国家仅次于肿瘤和冠心病居第三位。在我国虽然没有确切的流行病统计学报告,但是可以肯定,并不少见,只是对其认识不足。绝大部分肺动脉栓塞生前未能得到正确诊断,根据国内外尸检报告,误、漏诊率高达67-79%。如果生前能作到及时诊断,得到正确的、有效的治疗,病死率可以下降5-6倍。误、漏诊的主要原因是医生对该病的认识不足,其次是缺乏必要的诊断检查手段和正确认识、合理地应用这些检查手段。长期临床实践发现核素肺通气/灌注(V/Q)扫描诊断肺栓塞的缺陷,肺动脉造影检查的有创性,以及近年来,CT和MRI技术发展,使肺动脉栓塞现代影像诊断策略逐步形成。上海市肺科医院肺循环科姜蓉普通X线胸片是重要的检查手段,对典型病例,可见到区域性肺血管纹理的稀疏、纤细,肺透过度增加。未受累部分可呈现纹理相应增多。如果发生肺梗死,可有特征性影像。如果累及范围较大可出现肺动脉高压征象。但是,平片不能直接检出肺栓塞,仅能提示肺动脉栓塞之可能,对临床典型的病例可提示诊断。虽然其敏感性、特异性较低,但是,X线胸片可以提供心胸全貌,有助于对心肺做出全面评价,有助于鉴别诊断,是重要检查手段。放射性核素肺通气及肺灌注扫描(V/Q)结合下肢深静脉g照像,是非创伤性诊断肺动脉栓塞方法,应用较广泛,其敏感性与特异性可达85%。但是,1995年Teigen 38例肺动脉造影与放射性核素(V/Q)对照研究证明V/Q高度可能性诊断肺动脉栓塞的敏感性仅为20%,特异性为52%。存在假阳性、假阴性,而且,放射性核素检查不能直接显示栓塞部位、形态。因此仅仅依靠核素(V/Q)诊断,使肺动脉栓塞的诊治也颇受限制。肺动脉造影在临床上始终是“金标准”,是最终诊断的依据,其诊断肺栓塞敏感性、特异性达94%、96%。但实际上,也并未能作到广泛的应用,在英国也只有三分之一的医院可以做此项检查,在我国更少。且导管及造影检查有6%并发症,0.5%的死亡率。对于急性肺栓塞,病人处于紧急状态下,此项检查几乎不可能实现。血管的重叠,外围肺动脉栓塞显影受到限制、胸肺疾病可以造成诊断困难,而产生假阳性是其缺点。作为有创性检查方法,仅用于复杂病例的鉴别诊断影及获得血流动力学资料。螺旋CT、电子束CT或多层CT是近年发展起来的计算机断层技术,特别是电子束CT问世以来可以直接显示肺血管,由于扫描速度快,没有移动伪影图像更加清晰,更有利于三维重建,直接显示到肺段血管,CT可以清楚显示血栓部位、形态,与管壁关系及内腔受损状况。其与有创性肺动脉造影比较,对肺栓塞诊断的敏感性为94%(80-100%),特异性为96%(86-100%)。其最大的优点是无创,对急症尤为有价值。CT检查除碘过敏外几乎没有并发症。CT可以很好地鉴别出胸肺疾病对肺动脉栓塞诊断带来的影响。对指导治疗(急性肺栓塞作溶栓治疗,慢性中央型肺栓塞作手术治疗)及评价治疗效果是可靠的诊断方法,目前已经可以替代常规肺动脉造影,作为二线甚至于作为一线检查方法。其缺点是得不到血流动力学资料,对肺段以下的外围肺栓塞诊断尚存在困难。幸好,段以下发生栓塞的机会仅占6%,而其临床意义如何还需进一步评价。核磁共振(MRI)常规采用自旋回波和梯度回波脉冲序列对主肺动脉,左、右肺动脉主干的栓塞诊断有一定价值。平扫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包括时间飞跃(TOF)和相位对比法(PC),使肺动、静脉同时显示,影响因素多,诊断有一定限度。采用静脉注射(钆)Gd-DTPA增强MRA(采用三维TOF技术),由于扫描时间长,使肺动、静脉同时显影,呼吸、心动伪影,使诊断受到限制。目前采用闭气超高速扫描序列应用首次通过造影增强法,仅采取肺动脉期影像,用以检出肺栓塞,其敏感性、特异性可达85%及96%;3D-MRA可以很好显示外周血管,是有发展前景的无创检查方法。但是,Bergin一组手术与诊断对比研究报告,螺旋CTA与MRA肺栓塞诊断比较,对中央型肺动脉栓塞诊断,MRA敏感性仅为36%,特异性为65%。Gupta一组对照研究,MRI诊断20%肺段级、60%亚段级肺栓塞漏诊。Yucel(1999),Ruehm(2000)一致认为,MRI的敏感性尚不足以指导临床肺栓塞治疗。在没有螺旋CT设备时,MRI可以作为二线检查方法用于诊断。超声心动图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也在应用,对于中央型肺动脉栓塞诊断有一定价值。但其受到检查方法及机器质量限制较大,经胸超声检查,影像分辨率低,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受到限制。对于急诊病人,可以作为床前筛选检查方法,但是,检出率低。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以较好探测到主肺动脉和左、右肺动脉近心段,对该段肺动脉栓塞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可达90%以上;对于远离中心的肺栓塞则不能诊断。值得提出的是,经食管超声检查对重症病人几乎不能接受。医生对肺栓塞影像学检查的策略:首先应熟悉各种影像诊断方法,同时还应该有综合应用和分析的能力。凡是怀疑有肺栓塞的患者,X线平片是不可缺的。同位素V/Q检查是传统常规检查,结合下肢深静脉g照像,有助于筛选病人。凡是要确诊,并要进一步治疗时(如溶栓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EBCT或螺旋CT血管造影,应作为二线筛选方法,作为确诊手段,以至于急诊患者可直接用于一线筛选方法,及时指导治疗和评价治疗效果。由于设备条件因素,MRI可以作为二线筛选方法。急诊病人床旁超声心动图可以作为一线诊断方法,但是检出率低。作为有创性肺动脉造影仅用于复杂病例的鉴别诊断及获得血流动力学资料,但是,其对于急症、重症几乎无法实施。因此,对于具体病人,根据具体条件,按照不同的治疗要求,选择相宜的检查方法,由无创到有创性,既避免漏、误诊,又避免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经济损失。

姜蓉 2018-08-06阅读量8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