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全身 > 血压偏低 > 内容

血压偏低内容

我在肾病水肿时使用利尿剂时应...

病请描述:       首先,您要知道,利尿剂大致分三种:一种是强效的,如呋塞米(速尿片)、托拉塞米。都会排钾。第二种是弱效的,如氢氯噻嗪(双克)。也是排钾。第三种,也是弱效,但保钾,如螺内酯(安替舒通)。       那您这三种药如何选择呢?您如水肿较重,选第一种。如较轻,可选第二种。第三种一般不单独用来利尿,多与前二种合用,一方面可增加疗效,另一方面,可抵消前二种利尿剂引起的低血钾。但仍需血钾监测。       您如肾功能好的,这三种均可选择。如肾功能差的(eGFR<30),宜选第一种!       以上三种药在单用时疗效不足时,可二联或三联(同一种利尿剂不可联用,如呋塞米联用托拉塞米)。       您在使用利尿剂时,应注意尿量、水肿状况、体重及血压。如很轻的水肿,不一定要用药!只要少吃盐就可以了。如较重,那要选用上述利尿剂。剂量可依上述几项指标调整。如增加剂量,不要放在一顿上,而应分顿(如12、或8、或6小时一顿)。另外,您应间断使用。如水肿巳明显消退,应及时停药。水肿逐渐又来了,可再用几天。       如您有非常严重水肿,口服单药或联合且已加量,仍效果不佳,那除了要更严格限盐(每天只能吃1一2克盐甚至更低),医生也可能会用静脉呋塞米或托拉塞米,可能分次,也可能用静脉泵持续维持。学术界公认不推荐合用白蛋白来对肾病水肿来利尿退肿,因会造成蛋白尿大量增加,损害肾功能。       您在用利尿剂期间,要定期查电解质、肾功能(血肌酐、尿酸)。利尿剂可影响血钾(低血钾。但螺内酯可致高血钾)。严重的血钾紊乱常可以是致命的!利尿剂还可引起尿酸升高,甚至诱发痛风发作。您如有痛风发作史,应加强降尿酸治疗。       您如血肌酐突然上升,要当心是过度利尿导致血容量下降、低血压,使肾脏缺血。如血压偏低,除及时停用利尿剂、降压药外,应卧床!可适当口服盐水补充血容量,使血压恢复正常。如同时还使用沙坦/普利药或解热镇痛药,也应即停!密切复查肾功能、血钾、钠、氯!自我监测血压、体重、尿量。如处理及时,血肌酐大都会恢复正常。       所以,正确合理使用利尿剂很重要。您可以在有经验的专家指导下使用,专业的利尿剂使用意见能使您的肾病水肿更好地消退、更少的併发征!

陆福明 2019-08-01阅读量1.1万

慢性肾病的保肾措施最重要是哪...

病请描述:      上文已讲到,慢性肾病造成的肾脏纤维化(硬化)是不可逆的。但现在还是有办法使肾脏这种慢性纤维化过程減慢发展,使肾功能下降速度減缓,甚至慢到有可能在您有生之年还远未到达肾病终末期(尿毒症期)。这些办法也可以说是"保肾"措施。那除了上文讲到的规范治疗慢性肾病的原发病,能起到"保肾"作用以外,还有哪些措施能起到延缓肾功能下降的作用呢?目前肾病学术界公认下列这些措施对不管何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肾病都有延缓肾功能下降的作用!这些措施按其对"保肾"的重要性可依次分列如下:       1,控制血压!       因为,现在有大量研究证据证明,严格控制血压,能明显减慢各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肾病的肾功能下降!可以说是"保肾"最重要的措施!除了保肾,降压还能"保命"!(具体降压的重要性、监测及用药方法、降压目标、原则、注意事项等可参阅巳发下列短文:为什么降血压对保护肾及心、脑这么重要?慢性肾病患者如何正确地降压?除了药物,还有哪些有助降压?血压控制不下来怎么办?如何正确地知道自己血压是否正常?)       2,长期使用普利/沙坦类药物。       现在有大量研究证据证明,使用这二类药,不光能控制血压、减少蛋白尿,还能明显减慢各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肾病的肾功能下降!另外,对心血管也有明确的保护作用!(具体使用方法、原则、剂量如何调整、需定期监测项目及相关注意事项可参阅巳发下列短文:慢性肾病患者使用沙坦或普利类降压药须注意哪些?用沙坦类或普利类降药时还应知道什么?)       3,避免使用加重慢性肾病进展的各种药物。       有很多药物都有肾损害作用,如解热镇痛药、造影剂、某些对肾功能有损害的抗菌素(庆大霉素一类、第一代头孢、磺胺类、万古霉素等)、偏方草药、化疗药(如万柯、顺铂等)、免疫抑制剂(如环孢A、普乐可复)、某些抗病毒药(如更昔洛韦、阿德福韦)等等。应尽量不用那些可用可不用的药物包括保健品。每次医生开药前,告知医生您的肾功能分期,以便医生可尽量选择无肾毒性药物。如病情需要必须使用,也应根据肾功能调整剂量。(可参阅巳发短文:为什么慢性肾病用药要特别当心?)       4,避免脱水、低血压。       慢性肾脏病病人的肾脏很脆弱,对脱水、低血压很敏感。用速尿等利尿剂时,不要过度利尿使血压偏低;很多时候,哪怕是不算太严重的呕吐、腹泻,往往有可能使已有损害的肾功能急剧下降。所以,一旦有呕吐、腹泻,一定要及时补液并监测血压。(具体内容可参阅巳发短文:为什么慢性肾病患者,一旦拉肚子,补液很重要?)       5,饮食控制。       饮食应低盐(高盐可致高血压难控制)、低钾(高钾易致高血钾,对心脏有可能致命危险)、低磷(高磷会致高血磷,对肾、心血管、肾性骨病、皮肤均有损害)、适当低蛋白(高蛋白可增加肾负担,但过低可致营养不良、心血管死亡上升)。(具体上述饮食控制内容及注意事项可参阅巳发下列短文:除了药物,还有哪些有助降压?慢性肾病高血钾会致命!如何防治?慢性肾脏病为什么血磷会升高?怎么治疗?慢性肾病不能吃豆制品、海鲜和肉吗?慢性肾病长期严格低蛋白饮食,血肌酐会下来吗?)       此外,血脂升高的病人应低脂饮食。如糖尿病病人,还须按内分泌医生要求作相关糖尿病饮食控制       6,纠正酸中毒、低血钙、高血磷、高甲状旁腺素(PTH)、贫血、缺铁。       随着肾功能下降,应定期监测上述项目。如出现,应积极在专家指导下规范用药,加以纠正。现在有大量研究证据证明,纠正上述紊乱能明显减慢各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肾病的肾功能下降!另外,对心血管也有明确的保护作用!(具体内容及相关注意事项可参阅巳发下列短文:慢性肾脏病为什么要吃小苏打?慢性肾脏病为什么血磷会升高?怎么治疗?为什么不能长期服罗钙全而不定期查血钙、磷、PTH?慢性肾脏病为什么会贫血?要紧吗?怎么治疗?为什么我在打促红素,血红蛋白还上不去?)       7,防治心血管事件。       因为慢性肾病病人随着蛋白尿增加,尤其是肾功能下降,心血管併发征如心肌梗塞、心衰、脑中风发生率会急剧升高。如一旦发生,既使万幸经抢救死里逃生,肾功能也会因此而加重损害。故除控制血压、血糖、普利/沙坦、低盐饮食及纠正上述代谢紊乱外,应强调长期使用他汀、阿斯匹林。(具体内容可参阅巳发短文:慢性肾病要用他汀、阿斯匹林吗?)       以上各项"保肾"(很多时候也是"保命")措施,都是有很强临床研究证据支持有效的!故作为慢性肾病的您,如果能在有经验、负责任且又充满同情心的肾病专家指导下,坚持规律随访、严格遵医嘱执行,那一定能使您的肾功能下降速度大大延缓,同时,心血管併发征的可能也大大减少!

陆福明 2019-07-20阅读量1.5万

慢性肾病患者用沙坦类或普利类...

病请描述:除上篇介绍的内容外,病人还应知道下列注意事项: 1,一般情况下,这二类药不同时用!尤其是糖尿病、冠心病、老年、心衰等。因同时用,可使急性肾损伤、高血钾危险增加。如您的医生为了更好地降低尿蛋白而让您同时用这二类药,您须更警惕地注意肾功能及血钾的监测!如您又属上述那些心血管高危的病人,最好立即停用其中一种! 2,如果医生诊断您是肾血管狭窄引起的高血压,如果是双侧狭窄,那千万不能用(无论沙坦类还是普利类),因为这会引起急性肾衰甚至会要血透!如果是单侧,那你仍可使用!但仍需经常监测血肌酐及血钾变化。 3,如使用该类药物后,您的血压一直正常,甚至偏低,需要调整所服几种降压药,能把这沙坦或普利完全停掉吗?不能!因为,慢性肾病患者除了高血压,往往还有蛋白尿!肾脏大多有慢性化趋势,肾功能有逐步下降趋势!所以,哪怕血压完全达标了,也不能停这二类药(之一)!因为它还会持续降蛋白及保护肾功能!血压如太低可先减或停其他种类降压药(如地平类、利尿剂等)。 4,如您的蛋白尿较高(1g甚至3g/天以上,您的医生选择用这二类药来降低您的蛋白尿到最理想水平(越低对保肾越好)。那这药物剂量越大,降蛋白尿幅度会越大!故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步加到最大耐受量!其剂量可能是常规降压剂量的二倍、三倍甚至四倍!逐步加量时应密切自测血压(早、晚),定期查尿蛋白定量、血肌酐、血钾。如出现明显低血压及头晕、站起眼花等症状,可暂停加量甚至略减量!待几天或1一2周时间,血压基本恢复了,而此时蛋白尿仍未下降到满意水平,可再次小心地增加剂量。每次加1/2片,2一4周加一次。如蛋白尿数值比原来用药前下降了50一70%或巳小于0.3g/天,那属巳满意水平,维持当时用药剂量即可,无需再加剂量了! 如定期查血肌酐有突然较前明显上升超过30%或高血钾,应大幅减量甚至暂停!让专家详细检查原因并密切复查至恢复正常。高血钾严重的医生会用相应降血钾治疗。 5如您有心衰、肝硬化腹水、严重水肿、低血白蛋白、正用强烈利尿剂退肿、正在呕吐腹泻,正在用解热镇痛一类的药物,记住!只要您有上述一种情况,您就要在服沙坦或普利时特别警惕肾功能(血肌酐)急性损伤的可能!要密切监测血肌酐及血钾变化!能避免上述高危因素更好!

陆福明 2019-06-16阅读量1.2万

心脏不好的9个表现

病请描述:        心脏负荷加重或肌肉损伤时,其泵血功能降低,输出血量不能满足器官及组织需要,同时它们中的血液也不能顺利回流到心脏,这种状态称为心力衰竭,简称“心衰”。如果出现以下一些症状,可能表明心功能受损。   第一,一躺下就气短。患者平卧几分钟后出现气短,坐起后才可稍微缓解。此时应考虑患者可能出现了心衰。这是由于平卧时回心血量增多,导致气道阻力增加,患者出现气短。此时应及时到心内科就诊,同时排除肺源性疾病的可能。        第二,胸口沉重如有大石。就是平常所说的“胸闷”,若排除情绪因素及其他脏器如呼吸系统功能改变,此时应考虑患者可能存在心肌缺血。如胸闷持续数分钟不能缓解,甚至出现胸口剧烈疼痛,则很可能出现了心绞痛甚至急性心肌梗死(简称“心梗”)。应尽快拨打120,赶往最近医院,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先自行含服硝酸甘油片或速效救心丸等药。   第三,衣服和鞋子突然变紧。衣服、鞋子变紧,不少人第一反应可能是自己胖了,但对心脏疾病患者来说,可能提示心功能受损。这是由于心排出量(心室每分钟射出总血量)血下降,肾脏血流量减少,排出体外水分减少,出现下肢浮肿、体重增加(尤其3天内增加超过2公斤),需及时就医。   第四,食欲不振。心脏功能受损的患者除了有食欲不振的表现,还可能出现腹胀、恶心呕吐、便秘、上腹痛等症状,多是由于右心功能衰竭,胃肠道淤血引起。        第五,头昏头晕。头昏头晕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睡眠差、颈椎病、高血压等是较常见原因。但伴随血压明显偏低的头晕头昏,可能是心功能受损等所致,严重者还可能出现晕厥、心源性休克等危及生命的情况,此时应迅速就医。        第六,焦虑不安。正常人焦虑不安大多与情绪有关,而有人在情绪稳定时仍觉心悸、心慌、坐立不安,这要考虑是否存在心脏疾病。心率增快、心律不齐是心慌焦虑常见原因,多由心脏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导致,应早期干预,防止症状进一步加重。        第七,咳嗽不止。多数人感冒会出现咳嗽、发烧等症状,且咳嗽在白天黑夜不会有很大差别。但一些人没有发烧等其他 类似感冒症状,唯独咳嗽不 止,夜间多于晚上,平卧时比坐起时明显,此时要警惕是否心功能受到损伤。这可能是肺淤血使气道受到刺激,可伴随咳白色泡沫痰、痰中带血丝,急性发作时甚至 可出现粉红色泡沫样痰。        第八,容易疲劳或终日乏力。很多心脏病患者起病便是以乏力或易疲劳开始,多是由于左心功能受损,心排出量降低,不能满足外周组织灌注所致。        第九,少尿且下肢浮肿。出现少尿和下肢浮肿,很多人常认为是肾脏出了问题。实际上,心脏功能受损会导致肾脏血流不足或体静脉压力过高,常出现少尿及下肢浮肿等。肾脏长期缺血,可致肾功能恶化,出现蛋白尿,血肌酐上升,并形成心衰加重的恶性循环。        一旦出现上述“伤心”症状中任何一种或几种,应及时就医。遵医嘱排除相关疾病。明确诊断后应严格按照医嘱用药等治疗,切忌自行更改或停用药物。

张彦彩 2016-05-13阅读量6693

降压药到底应该什么时间吃?

病请描述:        降压药到底应该早上服还是晚上服呢?这里,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血压的变化规律,也就是昼夜血压节律。        如同人体一天活动的生物钟和其他代谢活动一样,血压在24小时内的变化也是有规律的。正常成人的昼夜血压节律表现为“两峰一谷”(两高峰一低谷),即6点~10点期间为第一高峰,16点~20点期间为第二高峰,夜间0点~4点为明显低谷,画出来的曲线就像一把长柄勺子,医学上称为“勺型血压”:勺子的长把是日间血压,勺子是夜间血压,底部就是最低血压。而老年人则不同,老年人昼夜血压节律除了前面的“两峰一谷”外,在中午12~14时还有一个低谷,比较成年人多出一段血压低谷期,呈现为“两峰两谷”(两高峰两低谷)。        看了血压的变化规律后,我们再来了解一下人体神经内分泌系统对血压调节的影响。人体内调节心血管系统的神经主要是植物神经系统,也就是交感神经和副交感(迷走)神经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直接或通过对神经内分泌递质和激素的影响来调节心血管系统的活动和功能。比如,交感神经兴奋时可以增快心率、增强心肌收缩力、收缩血管等使血压升高;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则相反。这两种神经作用对立统一、相反相成地协调着人体。一般情况下,在日间,在我们工作、学习和活动的时候,交感神经起主导作用,因此这个时段我们的血压相对较高,心率相对较快;而在夜间,在我们休息、睡眠的时候,体内的副交感神经起主导作用,所以夜间人体的血压降低,心率减慢。        高血压的病人,也是容易在峰值的时段血压升高。然而,随着动脉硬化的进展和合并其他疾病,这种血压的昼夜节律变化可以被改变,夜间的血压可以升高,甚至可以高过白天,勺型曲线变成了“非勺型”甚至“反勺型”,这就是出现了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当然也有夜间血压特别低的,称为“超勺型”。所以说,诊断高血压时,有条件的患者应该做一做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为医生的诊断和用药选择提供帮助和参考。        夜间血压异常增高是需要找找原因的。是夜间睡眠不好?频繁起夜?还是有夜间打鼾,睡眠呼吸暂停?或者降压药吃得不合适,作用时间太短,控制不住夜间血压?等等。        看了血压的昼夜节律和变化以及调节就可以知道,一般来说,一天一次的降压药应该白天吃,早上起床或醒来就吃。而且应该选用长效的、降压作用平稳的有效药物。长效,就是药物降压作用的时间要足够长,能够覆盖24小时;作用平稳,就是降压的强度要均匀些,从服药的开始到最后,降压的水平都差不多,避免血压忽高忽低。降压药中抑制交感神经兴奋的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倍他乐克)、比索洛尔(康忻,博苏)等]、利尿剂类药物也适宜在早上服用。        清晨高血压是高血压的一种表现类型。正常人在早上醒后血压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升高,但是这类高血压患者清晨血压升高过快或幅度过大,这样就会增加发生心脑血管事件如脑卒中、心脏病的危险。研究发现,清晨高血压与心脑血管病的事件高发和靶器官损害有关。        对于夜间高血压或清晨高血压的患者、单次用药不能很好控制血压的患者、口服多种降压药物的患者,可以调整药物在晚间服用。利用药物服用后吸收达到高峰的时间差(不同的药物时间不同),使药物作用比较强的时段和血压升高的时段契合,以更好的控制血压达标。有些清晨高血压的患者甚至可以在下半夜(凌晨)起夜时服药。        提醒中老年男性患者注意,治疗前列腺增生的药物特拉唑嗪(高特灵)、多沙唑嗪(可多华)、阿夫唑嗪(桑塔)等药物都是晚间服药,这些药都有降低血压的作用。        如果患者本身夜间血压偏低,晚间服药可能使得血压过度降低,导致心、脑等重要脏器供血不足,引发其他问题。这样的患者就不适宜晚间服药。        高血压总的发病规律是共性的,但人有个体差异。每个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化都有自己的特点,降压治疗要在遵循总体原则的基础上个体化地治疗。降压药物服用的时间应当根据病情、遵从医嘱。总之,我们应当根据控制血压。

张彦彩 2016-04-27阅读量5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