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 日前,在颅神经疾病专家王景教授的网上工作站,有患者留言:“我患有三叉神经痛已经五、六年了,发病时间间隔越来越短,一次比一次严重,现在不敢刷牙、洗脸、碰一下嘴唇就像过电一样疼痛难忍,请问这种情况能否手术根治?” 王景教授介绍:对于三叉神经痛,初期治疗以药物为主,如药物治疗无效时,经过严格的术前评估,可通过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是唯一针对三叉神经痛的病因进行治疗的方法,该手术能够保留三叉神经的解剖完整,因此三叉神经的功能可以保留。由于微血管减压术具有止痛效果明显、非破坏性、副损伤少、极低的复发率等优点,成为目前国际公认的治疗三叉神经痛最安全、最有效的方法。 三叉神经痛有什么明显特点吗? 1、疼痛发作是短暂的,一般疼痛一次持续几秒钟到几分钟,症状可自行缓解,不发作时跟正常人一样,大多数患者会反复发作。 2、病症发作是有周期性的,每有一段时间发病,其他时间不发作。 3、疼痛发作都是有“扳机点”,只要一不小心触动了某一部位,就能诱发疼痛。这些都是比较典型的特点,当然也有例外,症状严重的常年疼痛。 此病多发于40岁及以上的中老年人,年龄增大,病人血管硬化,容易对神经产生压迫。三叉神经痛在发病初期,疼痛并不是很剧烈,持续时间一般不会太久,发作也不会很频繁,日常生活中注意“扳机点”,一般是不容易发作的,可以得到缓解的,但是大多数也只是暂时缓解,没有祛除病因,所以是不能自愈根治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缓解期越来越短,而疼痛发作的时间却越来越长。当疼痛不能被触发时,往往已经进展到了难治期。三分之一的患者在夜间出现疼痛。单纯三叉神经第一支(眼支)疼痛不多见。 常规检测内容 1、运动检查 主要检查咀嚼肌群(咬肌、颞肌、翼内肌和翼外肌)的运动情况。因咀嚼肌群均止于下颌骨,在三叉神经运动支支配下,运动颞颌关节,参加咀嚼、言语运动,并在一定程度上参加表情的表达。 2、感觉检查 颜面部的皮肤感觉,主要由三叉神经感觉支分布,三叉神经感觉根粗大,胞体集中在三叉神经半月节内,从半月神经节发出三个大而粗的干:眼支、上颌支和下颌支。 3、颅神经检查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一般均含有相应分支神经损害的症状表现。 影像学检查 1、磁共振(MRI)检查 可帮助排除颅后窝、小脑脑桥角、海绵窦、Meckel腔等部位肿瘤性或血管性病变所致继发性三叉神经痛。MRTA更能清晰地发现压迫神经的血管及血管性病变,及显示三叉神经与邻近和血管性病变之间的关系。为术前首先检查项目。 2、CT检查 CT可用于排除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如脑部肿瘤、血管畸形、多发性硬化症等,亦可发现颅底畸形血管等。另外,在CT高精度下精准定位病灶下,对三叉神经痛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王景 2024-12-23阅读量1594
病请描述:案例1 术前:这位姑娘存在唇裂鼻畸形的情况,虽然畸形的程度并不是很严重,但是仍然存在鼻部偏斜,双侧鼻孔不对称,鼻小柱发育不良的情况,鼻子整体发育的偏小,在姑娘的脸上的存在感不强,显得不协调。 方案:唇裂鼻畸形矫正 术后:首先处理了唇裂的疤痕,重新将断裂的肌肉对位缝合,然后对鼻子的形态以及对称性做了系统性的优化,改善了鼻孔、鼻尖的形态,鼻部偏斜的情况也得到明显的改善,同整个鼻子更立体精致。 案例2 术前:这是一位面诊咨询鼻修复的姑娘,自述鼻部假体显形、显棍感,鼻梁在视觉上呈现出过细的问题,想改善鼻部形态,考虑取出或者更换假体,但其实姑娘的鼻尖形态并没有明显的问题,单纯的假体显形问题其实并不一定需要取出或者更换。 方案:鼻部脂肪填充 术后:通过脂肪填充的方式,增加鼻部皮肤的厚度,弱化显形的问题,同时在两侧做适当的衔接,增加两侧坡度,显棍感的情况得到了明显的缓解,而且适当的增加鼻梁的宽度,视觉上过细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鼻子在面部更协调。 案例3 术前:有很多咨询鼻整形的求美者,单看山根、鼻梁的高度,其实并不低,问题是在于鼻尖的形态,像这位姑娘,鼻尖下旋、塌陷,鼻子整体的走势朝下,而且面中部鼻基底也存在凹陷的情况,鼻部整体呈现出陷在面中部的感觉。 方案:鼻综合+轮廓软雕 术后:通过软骨材料对鼻尖进行支撑,与山根、鼻梁做衔接,鼻尖的形态更显精致立体,表现点清晰,同时面中部和鼻基底整体被拉起来,弱化了月亮脸的情况,即使鼻尖的高度得到了增加,在面中部也不会显得突兀。
魏皎 2024-12-14阅读量1920
病请描述:案例1 术前:姑娘的鼻子从侧面看,在脸上的存在感并不高,鼻尖塌陷,鼻梁低,同时面中部鼻基底凹陷,呈现去轻度月亮脸的感觉,显得不够精致,呈现出与年龄不符的面部状态,同时眉弓扁平,眼球显得突出。 方案:鼻综合+脂肪软雕 术后:通过支撑性最强的自体软骨材料抬高鼻尖,面中部鼻基底也做适当的补充,鼻尖更精致的同时面中增加立体度,鼻梁通过假体材料在山根做起点,衔接鼻尖,鼻梁更立体!眉弓在填充之后不仅弱化了眼球的凸度,鼻额角也跟接近美学标准。 案例2 术前:姑娘自述鼻子不好看,鼻尖形态圆钝不精致,视觉上呈现出鼻翼宽大、外扩的情况,眉心三角区扁平,鼻梁高度不足,而且面中部鼻基底扁平凹陷,法令纹明显,显得土气,同时也削弱了鼻子的存在感。 方案:鼻综合+轮廓软雕 术后:抬高鼻尖,增加了精致度和圆润度,视觉上缩窄鼻翼,鼻子更秀气立体,同时补充了面中部鼻基底的容量,弱化了苹果肌的下垂感,淡化法令纹,内轮廓更饱满,鼻子和面中整体抬高,协调更显自然。 案例3 术前:这是一位面裂鼻畸形的小伙子,在鼻裂畸形中划分为鼻正中裂,眶距增大,鼻梁扁平开裂,鼻背增宽,鼻中隔呈现出双层,鼻尖正中有一条沟壑般的凹痕,鼻子看起来凹凸不平,鼻部结构紊乱,一定程度上影响美观。 方案:面裂鼻畸形修复 术后:手术通过软骨复位、缝合、固定以及局部皮瓣游离等方式,再结合假体以及自体肋软骨材料重建鼻部形态,鼻梁得到抬高,眼间距适当的拉近缓解,鼻尖形态更圆润立体,鼻小柱和鼻中隔得到支撑,整个鼻子更接近正常的外观形态。
魏皎 2024-12-05阅读量1715
病请描述: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常因为无法明确发病原因,而不能根治。三叉神经痛多好发于中年及老年人,患病率为182/10万人,其中患者女性多于男性,男女比例为2:3。同时有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等慢性疾病的人更易患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发病年龄较广,从10-90岁发病均有报告,近来儿童发病也有所增加。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多好发于中年及老年人,患病率为182/10万人,年发病率为4~4.7/10万人,70%~80%的病例发生于40岁以上,高峰年龄50岁组。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多发于中青年人,临床上非常少见,发病率很低。 三叉神经痛可分为原发性(症状性)三叉神经痛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两大类,其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较常见。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指找不到确切病因的三叉神经痛。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是指由于肿瘤压迫、炎症、血管畸形引起的三叉神经痛。此型有别于原发性的特点,疼痛常呈持续性,并可查出三叉神经邻近结构的病变体征。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多数认为其病变在三叉神经的周围,即在三叉神经半月节感觉根内。根据显微外科和电镜观察,可能与小血管畸形、岩骨部位的骨质畸形等因素有关,而引起疼痛发作。 发作时间方面,三叉神经痛属于阵发性疼痛。也就是一会儿疼、一会儿不疼,不会一整天或者几天连着疼,一般疼一会儿就好了。 疼痛性质方面,类似于“电击样痛”。疼痛沿着神经走形的方向,一发作就传到面部或者耳朵,感觉像过电一样。有些剧烈的疼痛像刀割一样,又叫“刀割样痛”。 疼痛位置方面,只在三叉神经分布的区域疼痛,才是三叉神经痛。其他部位的疼痛,不属于三叉神经痛。 诱发因素方面,三叉神经痛有些常见的诱发因素,比如洗脸、刷牙、吃饭、说话等。某些病人面部有些特殊的地方,一碰就疼,常见的部位有嘴唇上或者鼻子旁边。我们管这个地方叫“扳机点”,也就是可以触发疼痛的地方。 由于都是发生在面部的疼痛,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常常以几种“假面目”出现,从而导致患者“投错医”,医生“断错案”。 1、牙痛 三叉神经痛发病初期,最容易被误诊为牙痛,不少患者甚至将患侧的牙齿全部拔除,也没能缓解疼痛。“但事实上,三叉神经痛和牙痛很好区别,三叉神经痛的特点是电击样、刀割样和撕裂样疼痛,突发突止,而牙痛的特点是持续性钝痛或跳痛,而且,牙痛用X线或CT一检查,即可明确。” 2、三叉神经炎 患者通常有炎性感染史,病史短,疼痛通常是持续性的,如果压迫感染分支的局部,会使疼痛加剧。而三叉神经痛通常每次只持续数秒至数十秒。 3、中间神经痛 疼痛主要位于一侧外耳道、耳廓及乳突等部位,严重的可向同侧面部、舌外侧、咽部以及枕部放射,因而容易与三叉神经痛混淆。“但其实,中间神经痛通常只是发作性烧灼痛,持续时间往往数小时,短的也有数分钟。而且,中间神经痛局部常伴有带状疱疹,还可能有周围性面瘫、味觉和听觉改变。 4、蝶腭神经痛 虽然跟三叉神经痛疼痛的部位有些相近,但蝶腭神经痛发作时一般持续数分钟到几小时,而且伴有患侧鼻黏膜肿胀,会出现鼻塞、鼻腔分泌物增加。同时,可能会伴有耳鸣、耳聋、流眼泪、畏光及下颌皮肤灼热感和刺痛。而三叉神经痛没有这些症状。 5、偏头痛 虽然偏头痛的疼痛性质也为剧烈头痛,呈搏动性、刺痛及撕裂痛或胀痛,也会反复发作,但偏头痛一般是在疲劳、月经、情绪激动不安时诱发,每次发作前都会有先兆,如视物模糊、闪光、暗点、眼胀等。而且,一般会伴有恶心、呕吐、流眼泪、面色苍白或潮红等症状。 6、舌咽神经痛 疼痛性质也是突然发作、骤然停止,每次发作的持续时间跟三叉神经痛一样,也是数秒或数十秒,也是似针刺样、刀割样、烧灼样、撕裂样及电击样的剧烈性疼痛。但跟三叉神经痛不同的是,舌咽神经痛的疼痛部位在患侧舌根、咽喉、扁桃体、耳深部及下颌后部,有时以耳深部疼痛为主要表现。
王景 2024-11-08阅读量2256
病请描述: 颅神经疾病专家王景教授的网上工作站,有患者留言:“我左脸疼痛的情况已经持续两年多了,偶有一段时间轻微疼痛,感觉牙齿发凉,严重时无法张口说话及进食,期间也看过很多医生,说是三叉神经痛引起的,也去过了检查,明确是三叉神经痛,打针,吃药以及面部打封闭针都效果甚微,现在该如何治疗?是否必须要手术治疗?手术效果如何?” 王景教授介绍:对于三叉神经痛,初期治疗以药物为主,如药物治疗无效时,经过严格的术前评估,可通过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是唯一针对三叉神经痛的病因进行治疗的方法,该手术最大的优点就是在保证患者三叉神经的完整的同时,解决血管压迫,真正的根治病痛,此术式是国际公认的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最安全、最有效的方法。术后三叉神经痛急性期的有效率95%以上,并发症发生率将至2%以下。 影响三叉神经痛手术成功率的因素 1、术前的明确诊断 三叉神经痛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初期确诊时一般建议患者先进行CT/MRI检查,排查占位性病变,常见的听神经瘤常见的初期症状就是三叉神经痛,这部分患者就需要进行切除手术治疗了,针对原发性患者,显微血管减压术是目前最佳的手术方法。 2、术中病灶明确 术前的核磁共振薄层扫描、电生理监测、术中导航及高倍显微镜,明确责任血管位置,直达病灶,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 那么,诊断三叉神经痛需要做哪些检查? 常规检测内容 1、运动检查 主要检查咀嚼肌群(咬肌、颞肌、翼内肌和翼外肌)的运动情况。因咀嚼肌群均止于下颌骨,在三叉神经运动支支配下,运动颞颌关节,参加咀嚼、言语运动,并在一定程度上参加表情的表达。 2、感觉检查 颜面部的皮肤感觉,主要由三叉神经感觉支分布,三叉神经感觉根粗大,胞体集中在三叉神经半月节内,从半月神经节发出三个大而粗的干:眼支、上颌支和下颌支。 3、颅神经检查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一般均含有相应分支神经损害的症状表现。 影像学检查 1、磁共振(MRI)检查 可帮助排除颅后窝、小脑脑桥角、海绵窦、Meckel腔等部位肿瘤性或血管性病变所致继发性三叉神经痛。MRTA更能清晰地发现压迫神经的血管及血管性病变,及显示三叉神经与邻近和血管性病变之间的关系。为术前首先检查项目。 2、CT检查 CT可用于排除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如脑部肿瘤、血管畸形、多发性硬化症等,亦可发现颅底畸形血管等。另外,在CT高精度下精准定位病灶下,对三叉神经痛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王景 2024-11-01阅读量2045
病请描述:1. 孕早期(妊娠6~13周+6): - 确认怀孕检查:一般在孕6周左右,通过血检检测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确认是否怀孕。若HCG值隔天翻倍良好,提示胚胎发育正常。同时,可进行孕酮检测,了解黄体功能,判断是否存在流产风险。 - 超声检查: - 孕6-8周时,经腹部超声需憋尿,经阴道超声无需憋尿,主要查看是否为宫内妊娠,排除宫外孕,确定胎儿的数量、胎心胎芽情况。 - 孕11周至13周+6,进行NT(颈项透明层)检查,NT值小于2.5毫米为正常,这是早期筛查胎儿染色体异常的重要指标。 - 全面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 - 体格检查包括测量血压、体重、心肺听诊等,了解孕妇的基本身体状况。 - 实验室检查有血常规、血型(ABO和Rh)、空腹血糖、肝功能、肾功能、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梅毒螺旋体、HIV筛查、甲状腺功能(甲功)等,评估孕妇的健康状况及是否存在传染病、内分泌疾病等。 2. 孕中期(妊娠14~27周+6): - 唐氏筛查或无创DNA检测: - 孕15-20周左右可进行唐氏筛查,通过抽血检测评估胎儿患唐氏综合征的风险,准确率在60%-80%。35岁以上的孕妇或唐筛结果为临界风险、高风险的孕妇,可进一步选择无创DNA检测,其准确率更高,但费用也相对较高。 - 大排畸检查:孕20-24周进行胎儿系统超声筛查,即大排畸,全面检查胎儿的各个器官、肢体、面部等结构,排查胎儿是否存在畸形,如无脑儿、脊柱裂、唇腭裂、心脏畸形等。 - 胎儿超声心动图:孕24-28周左右,进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筛查胎儿是否有先天性心脏病。 - 糖耐量筛查(OGTT):孕24-28周进行,检查前需空腹8-12小时。先空腹抽血,然后喝糖水,之后分别在1小时、2小时后抽血,检测血糖值,排查孕妇是否患有妊娠期糖尿病。 3. 孕晚期(妊娠28周及以后): - 小排畸检查:孕28-32周进行小排畸检查,是对大排畸的补充复查,进一步查看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胎位、胎盘、羊水等状况。 - 胎心监护:一般从32周开始,每周进行一次胎心监护,监测胎儿的心率、胎动等情况,评估胎儿在宫内的状况,预防胎儿宫内缺氧。 - B族链球菌筛查:孕35-37周左右进行B族链球菌筛查,若孕妇感染B族链球菌,胎儿在分娩过程中可能会受到感染,需提前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 产前大检查:孕36-37周左右进行全面的产前大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功能、生化全项、心电图、胎儿B超等,评估孕妇的身体状况及胎儿的发育情况,为分娩做好准备。 整个孕期的产前检查具体需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若孕期出现异常情况,如腹痛、阴道出血、胎动胎盘脐带羊水异常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并增加检查次数。
王丽丽 2024-10-28阅读量2849
病请描述:案例1 术前:这位小伙子自述面部不立体,看起来没有轮廓感,面诊咨询时不清楚令其困扰的矛盾点在哪,其实这就是很多人忽略的内轮廓中轴线的立体度,鼻骨宽,显得鼻子高度不够,而且下巴后缩,两侧衔接也出现了断层的情况,看起来偏柔和,少了些许硬朗的轮廓感。 方案:隆颏+鼻综合 术后:通过手术缩窄了鼻骨,同时鼻背填充脂肪,增加皮肤厚度,正面看鼻子更立体,轮廓感的更强,同时适当的延长和加翘了下巴,侧面看鼻尖、嘴唇、下巴更接近一条直线的美学标准,整体轮廓感相比于之前得到了提升,更加凸显了男性的帅气! 案例2 术前:这是一位鼻部发育差、畸形程度较为严重的的小伙子,之前在外院做过肋软骨鼻综合,但是改善的程度不够,仍然存在鼻部组织缺失的问题,鼻翼组织缺失,疤痕问题明显,出现了明显的露鼻孔的问题,对于鼻畸形的患者来说,每一次的调整都是在不断的修补、重建鼻部的结构。 方案:鼻畸形修复 术后:通过皮瓣转移、植皮的方式,修复了鼻翼缺失的组织,同时对上一次手术的疤痕进行了适当的修补,不仅塑造了鼻翼的亚单位结构,鼻背抬高,鼻尖通过软骨结合假体的形式进行支撑,而且在接近鼻部美学标准的前提下,塑造了海鸥线,鼻子形态更进一步的优化,鼻孔两侧的对称性也更接近。 案例3 术前:这位唇裂鼻畸形的患者虽然早期进行过唇部的修复,但是随着身体的发育,仍然存在凹陷疤痕以及不对称的情况,而且存在双侧鼻孔不对称、鼻翼、鼻小柱、鼻中隔偏斜的情况,而且鼻骨发育不良也存在歪斜的问题,鼻尖塌陷、不成形。 方案:唇裂鼻畸形修复 术后:手术改善了两个大方向,首先对唇裂的疤痕进行处理和缝合,调整上唇的对称度,淡善了疤痕;其次通过对鼻尖进行抬高和支撑,同时将歪斜塌陷的鼻小柱进行复位,歪斜的鼻梁和鼻中隔得到矫正,整个鼻部形态变得立体,鼻孔和鼻翼的不对称明显好转,鼻子外观更接近正常的形态。
魏皎 2024-10-01阅读量1791
病请描述: 颅神经疾病王景教授的网上工作站,有患者留言:“三年前,我发现右眼抽搐,连带这右边脸也跟着抽搐,开始没在意,后来抽搐的次数多了,就到医院去做检查,说是面肌痉挛,该如何治疗?” 王景教授介绍:诊断为面肌痉挛,目前,临床中,对于面肌痉挛的治疗有三种方法:第一种药物治疗,卡马西平,奥卡西平之类的抗癫痫药物和甲钴胺,谷维素之类的B族维生素,但治疗疗效比较有限,控制症状的效果会比较差;第二种针灸或肉毒素,针灸就是直接在脸上操作,对面部神经进行扎针,扎到神经上,对神经轻度的破坏,形成轻度面瘫;肉毒素(美容针):类似封闭的效果,面神经封闭,自然就不抽不跳了,但它们的控制时间比较短,两三个月不超过半年;第三种手术,显微血管减压术,就是在耳后开颅,把责任血管和相应的面神经之间置入神经垫棉隔开,是针对病因的治疗方法,术后有效率98%以上,在神经内镜下进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更具有手术切口小,出血量少;全方位观察神经与血管关系;抵近观察,不遗留责任血管及降低术后并发症的优势。 面肌痉挛的诊断主要靠医生看到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但患者仍需要进行头颅磁共振检查。有条件的医疗单位有专门针对面肌痉挛的磁共振检查方法(3D-TOF和FIESTA检查序列)。如果没有这方面的条件,也应该行头颅磁共振平扫检查,其目的在于:(1)了解有无导致继发性面肌痉挛的颅内病变,如肿瘤、脑血管畸形(AVM)、颅底畸形等;(2)明确有无与面神经存在解剖接触的血管,显示出血管的类别、粗细以及对面神经的压迫程度。 有这些症状者要警惕患面肌痉挛,应及早到正规医院检查诊治: 1.以一侧眼睑开始的阵发性不自主的抽搐,随着时间延长可扩展至同侧面部的其他面肌,伴有口角抽搐极为常见; 2.抽搐反复发作,自己不能控制,多在情绪激动、紧张、劳累或与人交谈时加重; 3.严重者山治会睁眼困难、口角歪斜,无法正常工作或学习; 据统计,临床上有85%的面肌痉挛患者在治疗上存在误区,如盲目轻信广告、迷信一些偏方等,还有些患者及家属害怕进行手术治疗,造成久病不愈,患者十分痛苦。 面肌痉挛在诊断时,需要与双侧眼睑痉挛、梅杰综合征、咬肌痉挛、面瘫后遗症等面部肌张力障碍性疾病进行鉴别。 1.双侧眼睑痉挛:表现为双侧眼睑反复发作的不自主闭眼,往往双侧眼睑同时起病,患者常表现睁眼困难和眼泪减少,随着病程延长,症状始终局限于双侧眼睑; 2.梅杰综合征:患者常常以双侧眼睑反复发作的不自主闭眼起病,但随着病程延长,会逐渐出现眼裂一下面肌的不自主抽动,表现为双侧面部不自主的异常动作,而且随着病情加重,肌肉痉挛的范围会逐渐向下扩大,甚至累计颈部、四肢及躯干的肌肉; 3.咬肌痉挛:为单侧或双侧咀嚼肌的痉挛,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上下颌咬合障碍、磨牙和张口困难,三叉神经运动支病变是可能的原因之一; 4.面瘫后遗症:表现为同侧面部表情肌的活动受限,同侧口角不自主抽动以及口角与眼睑的连带运动,依据确切的面瘫病史可鉴别。
王景 2024-09-29阅读量1522
病请描述:面部解剖的医学术语,是指口角外侧与下方形成的凸起物。由于很像羊腮部,所以又被形象叫做“羊腮畸形”。 (口角囊袋呈现形式以及示意图) 从成因上来说,口角囊袋的形成较复杂,并不是简单的凹陷,而是面部容量缺失、脂肪堆积以及皮肤松弛的多重结果。‘ 随着年纪增大,胶原蛋白流失,皮肤组织缺乏支撑,导致组织出现的口角囊袋应该如何解决问题呢?可以分三步走: (一)脂肪堆积 脂肪过剩(口轮匝肌发达)导致的单纯性膨出,在脸上的状态是肉嘟嘟的,挂在嘴角附近,看起来像两个装了食物的小袋子,俗称嘟嘟肉! (二)皮肤松弛 面部胶原蛋白流失、皮肤松弛后往往伴随韧带肌肉拉扯,口周很容易出现皮肤松弛凸显了脂肪的膨出,进而形成口角囊袋,特别是在进行爆瘦、快速减肥后,口角囊袋往往变得更明显。 (三)面部衰老 随着年轻的增长,筋膜出现了松弛下垂,面部缺乏支撑,兜不住现有脂肪,导致饱满高位的脂肪室下移形成口角囊袋,进而堆积在嘴角两侧,并且伴随着皮肤的松弛。 想要改善其实很简单!记住轮廓软雕的改善思路!1、减容,减少口角囊袋赘余的脂肪;2、紧致,通过黄金v雕或者钻石精雕以及肉毒素将松弛的皮肤进行收紧,面部更贴合;3、提升,补充外轮廓的容量以及内轮廓的高光点,让面部提升,减少面部下坠的力量。 (轮廓软雕改善口角囊袋提升下颌线)
魏皎 2024-09-26阅读量1002
病请描述:案例1 术前:这位姑娘自觉鼻子不够立体,一直想调整,但是由于害怕做手术,所以一直选择注射的方式进行改善,在最近一次注射不明注射物后山根、鼻梁出现了异常凸起,而且向内眼角弥散,而且伴随着红肿的情况,山根通天,鼻子出现了轻度的畸形。 方案:鼻畸形矫正 术后:由于姑娘本人并不明确材料性质,在拍摄核磁后能够看到填充材料堆积在山根及周围,所以想要改善只能通过微创的方式进行尝试取出,目前来看山根的高度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宽度也得到了改善,鼻额角明显,鼻子更接近自然、正常的状态! 案例2 术前:姑娘经历过一次鼻部整形手术,但是自己并不满意,自述鼻尖圆钝没有表现点,鼻小柱下旋明显,正面海鸥线的比例失调,虽然眉弓并不低,但是没有明显的鼻额角,山根与鼻梁的衔接不自然,显得通天。 方案:鼻修复 术后:重新调整鼻子的结构,降低山根的起点,重塑鼻额角,让鼻梁和山根的衔接自然,鼻梁线条柔和平滑,改善了不流畅的问题,下旋的鼻尖和鼻小柱得到明显改善,鼻尖表现点更清晰,鼻子更精致秀气,无论是正面还是侧面都能看到鼻子更立体,虽然是二次修复,但是鼻子自然更接近妈生。 案例3 术前:对于鼻子发育比较差的求美者来说,并不适合进行大刀阔斧的调整,首先鼻部基础较差,改善的程度有限,其次面部轮廓协调,变化过大反而显得突兀,像这位姑娘,鼻子低平,鼻尖塌,鼻子虽然在面部的存在感低,但是搭配肉肉的脸型并不是很突兀违和。 方案:鼻综合 术后:首先抬高鼻尖,重塑了鼻尖形态,更显精致,其次增加了鼻梁的高度同时进行适当的延长,面中部更显立体,增加了鼻子在面部的存在感,同时不显违和感,和肉肉搭配更协调,鼻子变好看了,脸也显得更幼态自然。
魏皎 2024-09-25阅读量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