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 脑膜瘤在治疗过程中,由于每位患者的年龄、症状不同,治疗方法也会不同。在颅底肿瘤赵天智主任的网上工作站,有两位脑膜瘤患者家属分享了患者的治疗经历及术后现状,同时对赵天智主任医生团队表达感谢。 第一位:家住陕西宝鸡,他说:“我是不是头晕头疼,到医院检查,头里面长了瘤子,医生建议到大医院做手术。家人打听到赵天智主任是全国最权威的脑膜瘤专家,我们就连夜赶往西安,慕名看病,经过赵主任详细诊断、安排手术,很顺利。我现在术后一周了,除了伤口有点木疼,其他恢复正常,病理结果也是良性,赵主任确实医术高明,住院期间每天下班前都要仔细查看我们病人恢复情况,很负责,让我们心里感到被重视,也很踏实,赵主任团队医生也很敬业,耐心服务,总之,这次看病一切顺利,非常感谢赵天智主任团队全体医护天使们!” 第二位:家住陕西汉中,他家属说:“我爱人体检发现脑膜瘤,没有症状,看了几个医院的大教授,建议手术,因为位置不好,在功能区,说等有症状了,比如说话不清,半身不遂等,再治疗就为时已晚。我们就怕这个位置敏感,必须找最权威专家手术,去了北京上海,经过对比,还是选择到唐都医院,选择赵天智主任手术。赵主任手术做的很精细,做了7个多小时,手术很成功,术后我爱人说话正常清晰,思维反应正常,肢体活动也正常,肿瘤切除也很干净,赵主任手术技艺高超,令人佩服,感恩感谢!” 脑膜瘤是颅内较常见的良性肿瘤,生长较缓慢,病程周期较长。部分患者发现症状时,已经生长10年甚至几十年。还有部分患者发现脑膜瘤后,观察20-30年后都不会生长。因此对于生长较慢的良性脑膜瘤,治疗方案有以下几种: 1、手术:治疗最彻底,根据切除程度,可以分为彻底切除、次全切和近全切。虽然手术治疗效果最彻底,但是手术也有缺点,理论上任何手术都存在一定风险,最严重的是生命危险。头颅手术风险相对其他手术更大,可能会引起昏迷、偏瘫,以及局部神经功能障碍,甚至感染、术后癫痫、头痛等。但是如果患者手术顺利,虽然上述风险理论上存在,并非一定会发生; 2、放疗:常使用伽玛刀治疗,如果脑膜瘤体积较大,可能需进行适形放疗。放疗优点在于无创,仅需使用射线进行照射,缺点是存在脑膜瘤控制不住再生长的情况。因脑膜瘤如果被放射线照射后再生长,局部如果有重要神经和血管,可引起粘连,如果再去做手术,会极大增加手术难度。医生在给患者选择伽玛刀时,需考虑到患者对手术能否接受,评估患者身体条件,如心、肺等其他基础器官能否耐受手术,以及是否有恐惧手术的情况; 3、观察:临床上通过影像学判断脑膜瘤,如果生长较缓慢,同时无明显临床症状,可以先观察。当患者出现临床症状,或在观察过程中发现脑膜瘤增大,此时再考虑手术或伽玛刀治疗。
赵天智 2024-09-02阅读量1724
病请描述: “我妹妹2年前间断头疼,也没重视,最近半年多视力下降,感觉手脚变大,去医院检查出垂体瘤,需要手术。她看了好几个大医院,后来听说唐都医院神经外科非常权威,就慕名到唐都看,在唐都医院也看了好几个大教授,看了赵天智主任后,感觉他很护专业,也很耐心。在他的门诊,找他看的病人超级多,别的医生都按时下班了,赵主任把病人看完都晚上7点了,我们是最后一个看的,他仍然很耐心、细致的给我们讲,让我们感受到他非常敬业负责。手术,赵主任给我妹妹做了4个多小时,肿瘤切除很干净,恢复也快,视力明显看东西清楚了很多,没有后遗症,非常满意,非常感谢!” 赵天智主任介绍:在临床中,原本精致的五官变得粗大,是因为吃多了不运动而发胖吗?月经不调四处看妇科却一直无法改善、视力却渐渐模糊……出现这些症状,很有可能是因为脑子里长了瘤。 垂体瘤是一组从垂体前叶和后叶及颅咽管上皮残余细胞发生的肿瘤。可分为功能性垂体瘤和无功能性垂体瘤,前者会分泌激素,后者不分泌激素,只压迫神经,根据分泌乳素的不同,又可分为多种,分泌激素最常见的三种:分泌生长激素、泌乳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患者出现的症状也不相同。 垂体瘤有哪些症状? 容貌越长越丑——垂体生长激素瘤如果发生在成年人,会导致肢端肥大,表现为手脚、头颅、胸廓及肢体进行性增大,手足掌肥厚,手指增粗,远端呈球形,前额隆起,眼眶、颧骨即下颌明显突出,牙缝增宽,口唇变厚,鼻梁宽而扁平,耳廓变大等。如果发生在少年儿童(多在15岁以前),则会导致巨人症,患者不仅有上述肢端肥大症的表现,还表现出生长迅速,身高最终可达1.8m(女)-2.0m(男)以上。因此,患有分泌生长激素的垂体瘤患者,经常描述自己是越长越丑,越长越粗暴,哪儿都又大又凸。 体型越来越胖——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瘤的患者往往表现为向心性肥胖,即脸部及躯干部胖,但四肢包括臀部不胖。满月脸、水牛背、悬垂腹和锁骨上窝脂肪垫是库欣综合征的特征性临床表现。除了越来越胖的外观表现,患者常常还会出现糖尿病、高血压、低血钾、骨质疏松、生长发育障碍、女性月经紊乱、男性阳痿等诸多健康问题。 大姨妈越来越“不准时”——垂体泌乳素瘤发生在青春期前女性,表现为青春期延迟、生长发育迟缓及原发性闭经。若发生在青春期后女性,表现为经期缩短、经量稀少或过多、月经延迟、性欲减退或缺如、性感丧失、交媾痛、流产、不孕、非哺乳期乳汁分泌等。垂体泌乳素瘤在男性患者中较为少见,主要临床表现为完全性或部分性性功能减退,如性欲减退、阳痿、男性乳腺发育、男性不育症、精子数目减少等。 视力越来越差——垂体瘤压迫视交叉会造成视野缺损,患者早期表现为双眼外上视野缺损,逐步扩大,最终失明。 经常感到头疼——垂体瘤生长造成脑膜受牵拉而产生头疼。早期患者表现为持续钝痛,可呈胀痛伴阵发性加剧。突然严重头痛伴恶心、呕吐及意识障碍可能是由于肿瘤出血梗死,需立马送至医院抢救。 当出现了上述症状的类似情况,提醒大家一定要及时去正规肿瘤医院进行诊治,警惕垂体瘤的发生,可到医院做以下的检查:视力视野检查、垂体瘤内分泌检查、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 垂体瘤及时治疗,患者需坚持随访 如果患者不及时治疗垂体瘤,会对人体产生很大的危害,一方面是激素水平异常升高所造成的危害,如轻者导致体力精力下降、不孕不育、性功能障碍等生活质量不佳,重者导致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严重后果。另一方面是大的肿瘤会对周围组织产生压迫或侵犯,最常见的就是对视神经的压迫。 此外,垂体瘤长到一定程度可以往上下、左右、前后、周围扩散,而且在垂体周围都是脑的中央部位,还有中枢神经最重要的那些结构都在附近。所以,及时诊断与治疗垂体瘤是非常关键。
赵天智 2024-08-21阅读量2289
病请描述: 在颅内肿瘤中,脑膜瘤很常见,占颅内肿瘤的19.2%。发病以成人多见,儿童较少,女性多于男性。脑膜瘤原发于蛛网膜内皮细胞,颅内蛛网膜颗粒与蛛网膜绒毛分布较多之处,都是脑膜瘤的好发部位。脑膜瘤在颅内分布很广,几乎各部位都可发生。此外,脑膜瘤有多发的特点,大的如拳头,小的如核桃或粟粒。赵天智主任介绍:脑膜瘤生长较缓慢,病程周期较长。部分患者发现症状时,已经生长10年甚至几十年。还有部分患者发现脑膜瘤后,观察20-30年后都不会生长。因此对于生长较慢的良性脑膜瘤,治疗方案有以下几种: 1、手术:治疗最彻底,根据切除程度,可以分为彻底切除、次全切和近全切。虽然手术治疗效果最彻底,但是手术也有缺点,理论上任何手术都存在一定风险,最严重的是生命危险。头颅手术风险相对其他手术更大,可能会引起昏迷、偏瘫,以及局部神经功能障碍,甚至感染、术后癫痫、头痛等。但是如果患者手术顺利,虽然上述风险理论上存在,并非一定会发生; 2、放疗:常使用伽玛刀治疗,如果脑膜瘤体积较大,可能需进行适形放疗。放疗优点在于无创,仅需使用射线进行照射,缺点是存在脑膜瘤控制不住再生长的情况。因脑膜瘤如果被放射线照射后再生长,局部如果有重要神经和血管,可引起粘连,如果再去做手术,会极大增加手术难度。医生在给患者选择伽玛刀时,需考虑到患者对手术能否接受,评估患者身体条件,如心、肺等其他基础器官能否耐受手术,以及是否有恐惧手术的情况; 3、观察:临床上通过影像学判断脑膜瘤,如果生长较缓慢,同时无明显临床症状,可以先观察。当患者出现临床症状,或在观察过程中发现脑膜瘤增大,此时再考虑手术或伽玛刀治疗。
赵天智 2024-08-21阅读量1211
病请描述: 在赵天智主任的网上诊室,有位脑膜瘤患者家属分享了自己经历,他是这样说的:“我老婆头疼半年多,时重时轻,最近一个多月加重了,到医院看,检查出脑膜瘤,当地医生说需要到大医院手术,我和老婆连夜赶往西安,路上我在网上查找看脑膜瘤的专家,看到了赵天智主任,详细了解后,决定就挂他的号,刚要挂,发现已挂满,来都来了,就到赵主任诊室诉说了我们从千里之外慕名求医看病,慈眉善目的赵主任给我们加了号,安排了预住院,后来手术,很成功。术后赵天智天天查房很仔细,说话和气,我们术后恢复也很好,说话,吃饭,思维都正常,没有后遗症,赵天智主任是德艺双馨的好医生,有幸找到赵主任手术,很幸运,非常感谢!” 脑膜瘤是颅内较常见的良性肿瘤,生长较缓慢,病程周期较长。部分患者发现症状时,已经生长10年甚至几十年。还有部分患者发现脑膜瘤后,观察20-30年后都不会生长。因此对于生长较慢的良性脑膜瘤,治疗方案有以下几种: 1、手术:治疗最彻底,根据切除程度,可以分为彻底切除、次全切和近全切。虽然手术治疗效果最彻底,但是手术也有缺点,理论上任何手术都存在一定风险,最严重的是生命危险。头颅手术风险相对其他手术更大,可能会引起昏迷、偏瘫,以及局部神经功能障碍,甚至感染、术后癫痫、头痛等。但是如果患者手术顺利,虽然上述风险理论上存在,并非一定会发生; 2、放疗:常使用伽玛刀治疗,如果脑膜瘤体积较大,可能需进行适形放疗。放疗优点在于无创,仅需使用射线进行照射,缺点是存在脑膜瘤控制不住再生长的情况。因脑膜瘤如果被放射线照射后再生长,局部如果有重要神经和血管,可引起粘连,如果再去做手术,会极大增加手术难度。医生在给患者选择伽玛刀时,需考虑到患者对手术能否接受,评估患者身体条件,如心、肺等其他基础器官能否耐受手术,以及是否有恐惧手术的情况; 3、观察:临床上通过影像学判断脑膜瘤,如果生长较缓慢,同时无明显临床症状,可以先观察。当患者出现临床症状,或在观察过程中发现脑膜瘤增大,此时再考虑手术或伽玛刀治疗。 因此,脑膜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
赵天智 2024-08-19阅读量1205
病请描述: 脑膜瘤是常见的良性颅内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5%~20%,仅次于胶质瘤。矢状窦旁,大脑凸面,大脑镰旁者多见,其次为蝶骨嵴、鞍结节、嗅沟、小脑桥脑角与小脑幕等部位,生长在脑室内者很少,也可见于硬膜外。其它部位偶见。 脑膜瘤生长较缓慢,病程周期较长。部分患者发现症状时,已经生长10年甚至几十年。还有部分患者发现脑膜瘤后,观察20-30年后都不会生长。因此对于生长较慢的良性脑膜瘤,治疗方案有以下几种: 1、手术:治疗最彻底,根据切除程度,可以分为彻底切除、次全切和近全切。虽然手术治疗效果最彻底,但是手术也有缺点,理论上任何手术都存在一定风险,最严重的是生命危险。头颅手术风险相对其他手术更大,可能会引起昏迷、偏瘫,以及局部神经功能障碍,甚至感染、术后癫痫、头痛等。但是如果患者手术顺利,虽然上述风险理论上存在,并非一定会发生; 2、放疗:常使用伽玛刀治疗,如果脑膜瘤体积较大,可能需进行适形放疗。放疗优点在于无创,仅需使用射线进行照射,缺点是存在脑膜瘤控制不住再生长的情况。因脑膜瘤如果被放射线照射后再生长,局部如果有重要神经和血管,可引起粘连,如果再去做手术,会极大增加手术难度。医生在给患者选择伽玛刀时,需考虑到患者对手术能否接受,评估患者身体条件,如心、肺等其他基础器官能否耐受手术,以及是否有恐惧手术的情况; 3、观察:临床上通过影像学判断脑膜瘤,如果生长较缓慢,同时无明显临床症状,可以先观察。当患者出现临床症状,或在观察过程中发现脑膜瘤增大,此时再考虑手术或伽玛刀治疗。
赵天智 2024-08-09阅读量1590
病请描述:前言 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来说诱导治疗后手术是一种可选的治疗方案。一项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回顾性研究显示与单纯靶向治疗相比,靶向后手术切除的患者有更好的无病生存期PFS(23.4月vs 12.9月,P<0.001)[1]。 免疫治疗在晚期NSCLC的巨大成功,也给早期以及局部晚期NSCLC提供了新的治疗指导。对于可切除的NSCLC,在肿瘤免疫微环境未受影响下予以新辅助免疫治疗,有使患者建立长期肿瘤免疫应答的潜能[2],并起到使肿瘤缩小、提高手术完全切除率、清除微转移灶等作用。 虽然肿瘤大小的变化为衡量病情进展的指标之一,但在接受免疫治疗的部分患者中,有可能会出现肿瘤增大而后减小的情况。这其实并不是药物无效的表现,而是因炎症反应出现免疫细胞浸润,这被称为假性进展[3],而这反而是治疗效果较好的表现。临床上尤其需要注意要与真实的肿瘤进展进行判断,以免导致当前有效的治疗方案被抛弃。 本次推文我们将展示一例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诊疗经过,该患者经历了原发病灶的假性进展。 患者基本情况 基本信息:女性,65岁。 主诉:体检发现右中叶结节7月,近日淋巴结增大。 现病史:患者于2023年1月体检发现右中叶结节,近日复查胸部CT发现纵膈淋巴结多发肿大。患者自发病以来一般情况良好。后续诊疗计划见下文。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5年,无糖尿病病史、无冠心病病史,无慢性支气管炎病史。否认肿瘤史等其他病史。 个人史:否认吸烟及饮酒史。 家族史:否认家族遗传史。 辅助检查 2023.8.28 胸部增强CT :右肺中叶结节,恶性可能;右侧锁骨上、纵隔及右肺门多发肿大淋巴结。 2023-8-25 PET-CT:1、右肺中叶MT可能; 右肺门、纵隔、右侧锁骨区淋巴结转移可能,请结合病理检查; 2、肝囊肿可能。 2023-9-1头颅MR:脑内少许缺血灶。 2023-8-23肺功能:肺通气功能正常。FEV1:2.23; FEV1实测值/预计值:98.4% 2023-8-31病理:(右锁骨淋巴结)转移性癌,倾向非小细胞癌,待免疫组化。 2023-5-6基因检测: ROS1:融合型;EGFR、 KRAS、 BRAF、 ALK、 RET、NRAS、PIK3CA、HER-2和C-MET(14EXON跳跃突变)基因检测结果:均为野生型 诊断 1.左肺中叶非小细胞癌cT1bN3M0-IIIB期,ROS1融合 2.高血压 治疗方案 多学科讨论后结合患者及家属意愿,予诱导免疫联合化疗: 2023-9-7予斯鲁利+PC-T1:斯鲁利单抗 319.5mg d1,PC-T1: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 462mg d1,卡铂 580mg d1 2023-10-8予斯鲁利+PC-T2:斯鲁利单抗 319.5mg d1,PC-T2: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 462mg d1,卡铂 615mg d1 诱导治疗后评估 2023-10-31胸部增强CT复查发现肿瘤明显增大 但是仔细对比治疗前后的淋巴结大小发现:右锁骨上、2R、4R和7组淋巴结均缩小。 进一步治疗方案 综合考虑,原发灶可能是假性进展,但是无法确定。多学科讨论后制定治疗方案:再评估后手术。 2023-11-8锁骨上淋巴结穿刺病理:见少量淋巴细胞及组织细胞。 2023-11-9 EBUS病理:11R淋巴结,见少量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其他淋巴结未见肿大,未行穿刺。 2023-11-10 VATS右肺中叶切除术,术后病理:(右中叶)病灶内见肺组织炎性实变机化,淋巴细胞浸润,内见小灶浸润性腺癌残留,中分化(Ⅱ级)(腺管型100%),残留肿瘤细胞约占原瘤床10%,可符合新辅助治疗后主要病理缓解(MPR)。淋巴结未见癌转移:第2组(0/1);第4组(0/2);第7组(0/5);第10组(0/2);第11组(0/2);第12组(0/1);第13组(0/3) 根据以上主要病理缓解(MPR)的结果可以看出,残留肿瘤细胞仅有10%,说明治疗效果很好,确定原发病灶为假性进展。术后继续给于两周期免疫联合化疗,其后单免疫治疗维持治疗最长12周期。患者至今无复发。 总结 综上,该患者为初始不可切除且伴有ROS1融合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在经过诱导免疫联合化疗后出现假性进展,锁骨上淋巴结复查穿刺活检阴性,纵膈淋巴结已缩小至无法穿到,转化为可手术状态并行手术切除,初步术后病理结果提示达到MPR,提示患者大概率能够获得较好的生存预后。 参考文献 [1] Li K, Cao X, Ai B, et al. Salvage surgery following downstaging of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by targeted therapy. Thorac Cancer. 2021 Aug;12(15):2161-2169. [2] Forde PM, Chaft JE, Smith KN, et al. Neoadjuvant PD-1 Blockade in Resectable Lung Cancer. N Engl J Med. 2018;378(21):1976-86. [3] Gonugunta AS, von Itzstein MS, Gerber DE. Pseudoprogression in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treated with combination chemoimmunotherapy: a case report. J Med Case Rep. 2022 Jul 25;16(1):289.
张鹏 2024-07-29阅读量2158
病请描述: 颅底肿瘤赵天智主任的网上工作站,有患者留言:“我体检时,做颅脑CT发现右额部颅内板下可见最大径约1.1cm类圆形稍高密度影,邻近颅骨凹陷,诸脑裂、脑沟无增宽。考虑脑膜瘤可能,行MRI检查示:右侧额部可见类圆形短T2信号,界清,增强扫描明显均匀强化,可见脑膜尾征。平时,我也没有症状或不舒服的地方,现在想咨询下,该怎么处理?是否需要手术切除?” 赵天智主任介绍:根据患者提供的检查仔细,从患者的角度出发,对于没有症状、考虑良性的病变,一般建议观察,观察到60岁的时候再手术,这样可以保持现在良好的生活质量,让可能发生的手术风险(虽然不一定会发生)来的更晚一点,但需要提醒的是: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现肿瘤有长大或者患者出现明显的症状,随时需要手术治疗。 脑膜瘤是颅内较常见的良性肿瘤,生长较缓慢,病程周期较长。部分患者发现症状时,已经生长10年甚至几十年。还有部分患者发现脑膜瘤后,观察20-30年后都不会生长。因此对于生长较慢的良性脑膜瘤,治疗方案有以下几种: 1、手术:治疗最彻底,根据切除程度,可以分为彻底切除、次全切和近全切。虽然手术治疗效果最彻底,但是手术也有缺点,理论上任何手术都存在一定风险,最严重的是生命危险。头颅手术风险相对其他手术更大,可能会引起昏迷、偏瘫,以及局部神经功能障碍,甚至感染、术后癫痫、头痛等。但是如果患者手术顺利,虽然上述风险理论上存在,并非一定会发生; 2、放疗:常使用伽玛刀治疗,如果脑膜瘤体积较大,可能需进行适形放疗。放疗优点在于无创,仅需使用射线进行照射,缺点是存在脑膜瘤控制不住再生长的情况。因脑膜瘤如果被放射线照射后再生长,局部如果有重要神经和血管,可引起粘连,如果再去做手术,会极大增加手术难度。医生在给患者选择伽玛刀时,需考虑到患者对手术能否接受,评估患者身体条件,如心、肺等其他基础器官能否耐受手术,以及是否有恐惧手术的情况; 3、观察:临床上通过影像学判断脑膜瘤,如果生长较缓慢,同时无明显临床症状,可以先观察。当患者出现临床症状,或在观察过程中发现脑膜瘤增大,此时再考虑手术或伽玛刀治疗。
赵天智 2024-07-25阅读量1109
病请描述: 脑膜瘤是起源于脑膜及脑膜间隙的衍生物,发病率占颅内肿瘤的19.2%,居第2位,女性:男性为2:1,发病高峰年龄在45岁,儿童少见。许多无症状脑膜瘤多为偶然发现。多发脑膜瘤偶尔可见,文献中有家族史的报告。 内皮细胞型包含砂粒型脑膜瘤,瘤内钙化形成砂样体为特征,x线平片可显示肿瘤钙化影像。脑膜瘤多属良性,呈球形或结节状,生长于脑实质外,但常常嵌入大脑半球之内。脑膜瘤多发部位为矢状窦旁、大脑凸面及颅底。后者包括蝶骨嵴、嗅沟、鞍结节、桥脑小脑角等部位,生长于脑室内者很少。 脑膜瘤的血运极丰富,因为肿瘤常接受颈外动脉、颈内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等多来源的供血。这类肿瘤生长很缓慢,所以有时肿瘤长到很大仍不出现症状。 临床表现依据肿瘤部位而定。位于大脑半球者,常引起癫痫、偏瘫及精神障碍。位于颅底者,常出现相应部位颅神经与脑部受累的症状。颅内压增高症状通常出现较晚。病人可因长期的慢性颅内压增高而致两眼视力减退甚至失明。 治疗时争取将肿瘤完全切除治愈。但肿瘤特别大或已累及重要的脑部中枢如丘脑下部、脑干以及将颈动脉、基底动脉,或颅神经包绕在肿瘤之中者,手术有时困难。手术中应特别注意止血和防止伤及重要的神经与血管。良好的手术显露对脑膜瘤切除成功十分重要。 大脑凸面脑膜瘤:病史一般较长,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头痛,精神障碍,肢体动动障碍及视力、视野的改变,多半患者半年后可出现颅压增高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局部癫痫,面及手抽搐,大发作不常见。 矢状窦旁脑膜瘤:瘤体生长缓慢,一般患者出现症状时,瘤体多已很大,癫痫是本病的首发症状,为局部或大发作,精神障碍表现为痴呆,情感淡漠或欣快,患者出现性格改变,位于枕叶的矢状窦旁脑膜瘤可出现视野障碍。 蝶骨嵴脑膜瘤:肿瘤起源为前床突,可出现视力下降,甚至失明;向眶内或眶上侵犯,可出现眼球突出,眼球运动障碍,瞳孔散大;癫痫,精神症状、嗅觉障碍等鞍结节脑膜瘤:视力视野障碍,80%以上患者以视力障碍为首发症状;头痛,少数患者可出现嗜睡,记忆力减退,焦虑等精神症状;有的患者可出现内分泌功能障碍,如性欲减退、阳痿、闭经等;亦有患者以嗅觉丧失,癫痫、动眼神经麻痹为首发症状就诊。 嗅沟脑膜瘤:早期症状即有嗅觉逐渐丧失,颅内压增高可引起视力障碍,肿瘤影响额叶功能时可有兴奋、幻觉、妄想,迟钝,精神淡漠,少数患者可有癫痫。 桥小脑角脑膜瘤:此部位肿瘤以听神经瘤多见,占70-80%脑膜瘤,占6-8%,胆脂瘤4-5%,临床表现为听力下降,耳鸣,面部麻木,感觉减退,三叉神经瘤,走路不稳,粗大水平震颤,患侧共济失调。 岩骨—斜坡脑膜瘤:常表现为头痛,但往往不被引起注意,Ⅲ—X颅神经受损症状明显。 脑室内脑膜瘤:因在脑室内生长,早期神经系统功能损害不明显,就诊时肿瘤多已较大,常表现为头痛,视乳头水肿,癫痫,同向性偏盲,对侧肢体偏瘫. 中颅窝脑膜瘤:表现为三叉神经痛,眼球活动障碍,眼睑下垂,复视,神力下降,同向性偏盲等。 小脑幕脑膜瘤:患侧粗大水平震颤及共济失调,视野障碍等。 海绵窦旁脑膜瘤:表现为头痛、视力视野改变,眼肌麻痹,三叉神经一二支分布区域疼痛。 枕骨大孔脑膜瘤:早期表现为颈部疼痛,手和上肢麻木,易被误诊。 眼眶及颅眶沟通膜瘤:眼球突出,眼球运动障碍,视力下降等。 生长较缓慢,病程周期较长。部分患者发现症状时,已经生长10年甚至几十年。还有部分患者发现脑膜瘤后,观察20-30年后都不会生长。因此对于生长较慢的良性脑膜瘤,治疗方案有以下几种: 1、手术:治疗最彻底,根据切除程度,可以分为彻底切除、次全切和近全切。虽然手术治疗效果最彻底,但是手术也有缺点,理论上任何手术都存在一定风险,最严重的是生命危险。头颅手术风险相对其他手术更大,可能会引起昏迷、偏瘫,以及局部神经功能障碍,甚至感染、术后癫痫、头痛等。但是如果患者手术顺利,虽然上述风险理论上存在,并非一定会发生; 2、放疗:常使用伽玛刀治疗,如果脑膜瘤体积较大,可能需进行适形放疗。放疗优点在于无创,仅需使用射线进行照射,缺点是存在脑膜瘤控制不住再生长的情况。因脑膜瘤如果被放射线照射后再生长,局部如果有重要神经和血管,可引起粘连,如果再去做手术,会极大增加手术难度。医生在给患者选择伽玛刀时,需考虑到患者对手术能否接受,评估患者身体条件,如心、肺等其他基础器官能否耐受手术,以及是否有恐惧手术的情况; 3、观察:临床上通过影像学判断脑膜瘤,如果生长较缓慢,同时无明显临床症状,可以先观察。当患者出现临床症状,或在观察过程中发现脑膜瘤增大,此时再考虑手术或伽玛刀治疗。
赵天智 2024-07-22阅读量1720
病请描述:性早熟儿童大年龄治疗病历 摘要:本病历介绍了一位大年龄性早熟儿童的诊断、治疗及随访过程。通过全面的评估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患儿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生长发育逐渐回归正常轨道。 一、基本信息 患儿姓名:小丽 性别:女 年龄:10 岁 就诊日期:24.6.10 二、主诉 患儿家长发现患儿 8 岁时乳房开始发育,9 岁半出现阴毛生长,月经初潮提前,身高增长过快,担心影响最终身高前来就诊。 三、病史 1. 个人史:患儿为足月顺产,出生体重 3.1kg,出生身长 50cm,自幼身体健康,无重大疾病史。 2. 家族史:父母身高正常,母亲月经初潮年龄为 13 岁,父亲青春期发育正常,无家族性遗传疾病史。 四、体格检查 1. 身高:145cm(超过同年龄、同性别儿童第 97 百分位数) 2. 体重:40kg 3. 第二性征:乳房发育达到 Tanner Ⅲ期,阴毛 Tanner Ⅱ期,外生殖器发育较同龄儿童成熟。 4. 其他:心肺腹检查未见异常,神经系统检查正常。 五、实验室检查 1. 性激素六项: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升高,雌二醇(E2)水平明显增高。 2. 骨龄测定:骨龄 12 岁,明显超前于实际年龄。 3. 盆腔 B 超:子宫体积增大,卵巢内可见多个直径大于 4mm 的卵泡。 4. 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未见下丘脑-垂体异常。 六、诊断 中枢性性早熟 七、治疗方案 1. 药物治疗 -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选用曲普瑞林,每 28 天皮下注射一次,初始剂量为 3.75mg。 - 根据治疗反应和性激素水平调整剂量,以达到抑制性腺轴过早启动,延缓骨龄进展的目的。 2. 生活方式干预 - 饮食调整:控制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分食物的摄入,避免食用含激素的食物和保健品。 - 增加运动量:鼓励患儿每天进行至少 1 小时的有氧运动,如跳绳、游泳、跑步等。 - 保证充足睡眠:每天保证 8-10 小时的睡眠时间,晚上 10 点前入睡。 八、治疗过程及随访 1. 治疗 3 个月后随访 - 患儿乳房发育有所减缓,阴毛生长速度减慢。 - 复查性激素六项,FSH、LH、E2 水平较治疗前下降。 - 身高增长速度较治疗前减慢,为 3cm/3 个月。 2. 治疗 6 个月后随访 - 乳房发育基本停滞,阴毛无明显变化。 - 骨龄测定显示骨龄进展减缓,与实际年龄差距缩小。 - 身高增长 4cm/6 个月,生长速度在正常范围内。 3. 治疗 12 个月后随访 - 第二性征发育得到有效控制,乳房回缩至 Tanner Ⅱ期,阴毛无进一步发育。 - 性激素水平维持在较低水平,FSH、LH、E2 接近青春期前水平。 - 骨龄 12.5 岁,与实际年龄差距进一步缩小。 - 身高增长 6cm/12 个月,生长曲线趋于平稳。 4. 治疗 18 个月后随访 - 患儿病情稳定,继续维持原治疗方案。 - 定期监测身高、体重、骨龄、性激素水平等指标,评估治疗效果。 九、讨论 1. 性早熟是指女童在 8 岁前、男童在 9 岁前呈现第二性征发育的异常性疾病。大年龄性早熟儿童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骨骺提前闭合,影响最终身高,还可能对心理产生不良影响。 2. GnRHa 是治疗中枢性性早熟的主要药物,通过抑制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功能,延缓性发育进程,从而为患儿争取更多的生长时间。 3. 治疗过程中,生活方式的干预同样重要。合理的饮食、适量的运动和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控制体重,调节内分泌,提高治疗效果。 4. 定期随访是治疗性早熟的关键环节。通过监测各项指标,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要关注患儿的心理变化,给予心理支持和疏导,帮助患儿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和健康观念。 综上所述,对于大年龄性早熟儿童,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和综合管理是改善预后、保障患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措施。
马可 2024-07-18阅读量1364
病请描述: “我母亲头里面长了一个瘤子,头疼、流口水,检查是脑膜瘤。当地医生让手术,头上的手术不敢随便坐,要做就得找手术技术好的医生做。经过全家人,亲戚朋友到处打听,看了好几个大医院,最后了解到赵天智主任做脑膜瘤手术全国第一,人称‘西北脑膜瘤第一刀’。我们慕名找赵天智主任团队,等了近两个月,手术终于做了,非常非常成功,没有任何后遗症,瘤子也切的非常干净。” 脑膜瘤是颅内较常见的良性肿瘤,生长较缓慢,病程周期较长。部分患者发现症状时,已经生长10年甚至几十年。还有部分患者发现脑膜瘤后,观察20-30年后都不会生长。因此对于生长较慢的良性脑膜瘤,治疗方案有以下几种: 1、手术:治疗最彻底,根据切除程度,可以分为彻底切除、次全切和近全切。虽然手术治疗效果最彻底,但是手术也有缺点,理论上任何手术都存在一定风险,最严重的是生命危险。头颅手术风险相对其他手术更大,可能会引起昏迷、偏瘫,以及局部神经功能障碍,甚至感染、术后癫痫、头痛等。但是如果患者手术顺利,虽然上述风险理论上存在,并非一定会发生; 2、放疗:常使用伽玛刀治疗,如果脑膜瘤体积较大,可能需进行适形放疗。放疗优点在于无创,仅需使用射线进行照射,缺点是存在脑膜瘤控制不住再生长的情况。因脑膜瘤如果被放射线照射后再生长,局部如果有重要神经和血管,可引起粘连,如果再去做手术,会极大增加手术难度。医生在给患者选择伽玛刀时,需考虑到患者对手术能否接受,评估患者身体条件,如心、肺等其他基础器官能否耐受手术,以及是否有恐惧手术的情况; 3、观察:临床上通过影像学判断脑膜瘤,如果生长较缓慢,同时无明显临床症状,可以先观察。当患者出现临床症状,或在观察过程中发现脑膜瘤增大,此时再考虑手术或伽玛刀治疗。 因此,根据每位脑膜瘤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
赵天智 2024-06-27阅读量1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