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头部 > 口腔 > 咽部充血 > 内容

咽部充血内容

感冒第一期小科普

病请描述:        感冒,是由一种或多种病毒引起的呼吸道常见疾病,多表现为鼻咽部干、痒、烧灼等不适,随后出现打喷嚏、流鼻涕、鼻塞、流眼泪等症状,后续可出现咽痛、发热、咳嗽咳痰,全身酸痛包括头痛、肌肉酸痛,食欲减退,乏力,恶心呕吐等类似中暑症状。一般感冒具有自限性,若无合并症,5-7天可痊愈。不论年龄大小、男女老少,均可出现感冒,且不分时节,但多见于秋冬、冬春季节交替时。       前文已述,若无合并症,一般5-7天可自行好转,或服用如芙朴感冒颗粒、复方氨酚烷胺胶囊等感冒药物可缓解;其中咳嗽咳痰,咳嗽不剧痰多的情况下可以选择氨溴索口服液化痰,痰多咳嗽又厉害的情况下先化痰,避免止咳治疗后影响排痰,若是咳嗽剧烈影响睡眠、工作,那需要止咳治疗,可以加用止咳糖浆,如果咳嗽厉害痰不多,我们可以选择苏黄止咳胶囊、急支糖浆、复方甲氧那明胶囊等药物来减轻症状;若出现肌肉酸痛、头痛,可以适当止痛处理,比如布洛芬缓释胶囊。不同情况选择适宜的药物,建议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切不可自己当医生哦。         很多朋友经常会问感冒了喉咙痛咳痰,能不能用消炎药?直至今日,仍有不少医生或者药店会给你配用抗菌药物,也就是消炎药。实际上,使用消炎药物需要有明确的感染指征:咳嗽咳痰加重,痰白变黄,痰量增加;有发热;血常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RP、降钙素原、白介素6等炎症指标高,换句话说需要检查评估过才能使用,切记凭自己感觉或者说看到咽部充血、疼痛,就觉得自己发炎了!不然就是不合理用药了!

周嘉斌 2025-01-21阅读量1652

感冒第一期小科普

病请描述:        感冒,是由一种或多种病毒引起的呼吸道常见疾病,多表现为鼻咽部干、痒、烧灼等不适,随后出现打喷嚏、流鼻涕、鼻塞、流眼泪等症状,后续可出现咽痛、发热、咳嗽咳痰,全身酸痛包括头痛、肌肉酸痛,食欲减退,乏力,恶心呕吐等类似中暑症状。一般感冒具有自限性,若无合并症,5-7天可痊愈。不论年龄大小、男女老少,均可出现感冒,且不分时节,但多见于秋冬、冬春季节交替时。       前文已述,若无合并症,一般5-7天可自行好转,或服用如芙朴感冒颗粒、复方氨酚烷胺胶囊等感冒药物可缓解;其中咳嗽咳痰,咳嗽不剧痰多的情况下可以选择氨溴索口服液化痰,痰多咳嗽又厉害的情况下先化痰,避免止咳治疗后影响排痰,若是咳嗽剧烈影响睡眠、工作,那需要止咳治疗,可以加用止咳糖浆,如果咳嗽厉害痰不多,我们可以选择苏黄止咳胶囊、急支糖浆、复方甲氧那明胶囊等药物来减轻症状;若出现肌肉酸痛、头痛,可以适当止痛处理,比如布洛芬缓释胶囊。不同情况选择适宜的药物,建议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切不可自己当医生哦。         很多朋友经常会问感冒了喉咙痛咳痰,能不能用消炎药?直至今日,仍有不少医生或者药店会给你配用抗菌药物,也就是消炎药。实际上,使用消炎药物需要有明确的感染指征:咳嗽咳痰加重,痰白变黄,痰量增加;有发热;血常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RP、降钙素原、白介素6等炎症指标高,换句话说需要检查评估过才能使用,切记凭自己感觉或者说看到咽部充血、疼痛,就觉得自己发炎了!不然就是不合理用药了!

周嘉斌 2025-01-21阅读量1584

别让咽喉承担了呼吸的痛

病请描述:别让咽喉承担了呼吸的痛        从解剖位置上看,咽部是我们呼吸道的“门户”,会接触到大量的外界病原体。通常呼吸道感染后,咽喉肿痛是最常见的症状。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以病毒多见,占70%~80%,细菌感染占20%~30%。       由于抗生素对病毒感染无治疗效果,所以感冒、喉咙痛服用抗生素(头孢菌素、阿莫西林等)大概率无效。滥用抗生素,反而容易导致抗生素耐药及肝肾功能损伤。       应对病毒感染引起的咽痛,例如流感病毒,可在出现症状48小时内使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扎那米韦、帕拉米韦)或聚合酶抑制(玛巴洛沙韦、法匹拉韦)治疗,改善症状、缩短病程。其余常见呼吸道病毒,目前并无特异性的抗病毒药物,临床治疗以对症处理为主。        细菌感染也可引起咽喉肿痛,或者继发于病毒感染后。不同于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常伴有咽扁桃体脓性分泌物,喉部充血、肿胀明显,吞咽时疼痛加重,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增高。链球菌是细菌性上呼吸感染常见的病原体,临床首选青霉素类药物(阿莫西林)口服治疗。青霉素过敏患者可首选大环内酯类(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等)药物口服。        中医认为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咽痛,大多属于“风热犯肺”证型,治疗上以“清热宣肺”为主,可使用“银翘散”加减治疗。并可以加用清热利咽的药物,如:射干、山豆根、西青果、牛蒡子、薄荷、木蝴蝶等药物,组成泡茶方频频饮用,以加强利咽效果。

陈旋 2024-04-07阅读量1306

“咳嗽&rdqu...

病请描述:“医生,我前两天发热,现在烧退了,咳得肺都要出来了”。 “医生,我前几天打喷嚏流鼻涕,现在喉咙痒,半夜咳个不停……”。 你是不是最近也有同样的困扰? 早春时节是季节交替的时候,气温波动明显,如不及时添加衣物,很容易受凉感冒。同时春季又是季节性流感高发的季节,流感一般表现为发病急,由发热、乏力、头痛,全身酸痛等全身症状。通常普通感冒及流感后都会出现咳嗽、咳痰等症状。我们可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引发的咳嗽,称为“感染后咳嗽”。 感染后咳嗽又叫感冒后咳嗽,感冒后咳嗽是指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好了以后,还遗留有迁延不愈的咳嗽,胸片检查无异常,有时感染后咳嗽可以持续4-8周个月的时间。其症状顽固,病情迁延不愈,常伴有气道反应性增高,常常在感冒当日或数日后紧接着出现的刺激性咳嗽、干咳,咽部燥痒难耐、异物感,或痰白量少难咯。外界因素变化会诱发加重:比如像出门吸到冷空气、闻到热饭的蒸汽、大声说笑、语速加快、厨房中炒菜油烟、烟味以及在空气污染较重的地方,常常都会引起咽痒难忍,诱发咳嗽加重。2009年中国《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建议:感染后咳嗽通常不必使用抗生素,具有一定自限性。对部分咳嗽症状明显的患者可以短期应用镇咳药(右美沙芬、那可丁)、抗组胺药(扑尔敏)加用减轻充血剂(麻黄碱)。 感染后咳嗽,是否会导致肺炎呢?首先咳嗽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射,有利于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或异物。咳嗽本身不会引起肺炎,但如咳嗽持续加重,并伴有发热持续不退,或喘闷,或乏力,或有大量的黄粘痰等,或者食欲严重下降,如出现这些症状建议去医院就诊。 中医认为《黄帝内经》:肺为娇脏,外感内伤等诸多因素均可引起肺气上逆,引发咳嗽。感冒后咳嗽,根据其病程特点认为,其由于外感风寒湿热之邪气,表邪未净,而引邪入里,痰、热余邪留恋肺部;口干咽燥而咳嗽者,则由肺燥津伤所致,或由于感染后咳嗽的迁延,致使正气不足,无力祛邪,邪气留滞,致咳嗽迁延不愈。 治疗上,针对痰热余邪未净的咳嗽,症见咳嗽气促,咳嗽咯痰量多质黏厚,色黄,咯吐不爽,或咯痰有血,胸胁胀满,咳时胸痛,面赤,口干口苦,欲饮水,舌质红,舌苔薄黄腻,脉滑数。治法为清热肃肺,化痰止咳。方用清气化痰丸加减。肺阴不足的咳嗽,症见干咳,咳声短促,痰少或痰中带血丝,口干咽燥,潮热颧红,盗汗,神疲气短,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治法为滋阴润肺,宣肺止咳。方用沙参麦冬汤加减。燥热伤肺的咳嗽,症见咳嗽痰少或干咳无痰,痰少不易出,鼻燥咽干,或痰中带血丝。舌红少津,苔薄黄,脉细数。治以清热润燥,宣肺止咳。方用桑杏汤。当然临床患者症状往往比较复杂,伴有各种夹杂症状,需要仔细辩证,并在基础方上加减,以取得良好效果。

陈旋 2023-03-28阅读量1784

幼儿持续发烧眼红手足肿|遇到...

病请描述:刚过4岁生日的小宝近一周持续发烧,没精神不爱动没胃口,眼睛总红红的像哭过一样,手背足背肿得老高,周边医院包括市里大医院也去过,看了儿科、眼科、皮肤科后,各说各的:可能是感冒了、结膜炎、手足部虫咬过敏? 又用了几天退烧贴、抗过敏药、眼药水,还是不见好转,该发烧还是烧,且手指脚趾开始蜕皮了,这可急坏了家里的老老少少。 晚间给小孩脱衣服时,细心的妈妈发现儿子背部多了一片片红斑,次日一大早,小宝体温再次烧到了39oC,家人们心急如焚,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挂了市里一个皮肤科专家的号。 这位擅长看皮肤过敏的专家询问了患儿的发病情况,仔细查看患儿的手足、眼睛和身体,验了血常规显示白血球和血小板均显著升高,当即对宝妈讲,小婴儿患的不是普遍过敏,而是高度怀疑一个叫川崎病的急性全身血管炎性疾病,需要及时办理儿科住院,检查评估病情,及时治疗。 皮肤病专家所说的川崎病,又称小儿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它是一种全身性血管炎性疾病,多发于 5 岁以下儿童和婴幼儿。临床有以下六大症状: 超过5天以上的发烧,退烧药、抗生素消炎无效; 手足肿胀,指头、趾头端蜕皮; 眼结膜充血但没啥分泌物; 红裂唇,草莓舌,咽部充血; 颈部淋巴结肿大; 身上发红疹等 文中小宝的病况均符合以上的标准。 尽管日本人川崎富作于1967年就报道了该病,但它的病因目前并不明确。多数患儿经支持治疗后预后良好,但本病的潜在危害在于可发生心脏血管增大导致动脉瘤产生。在发病后第2~4周,若发生心肌梗死和冠状动脉瘤破裂可致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 在发达国家,川崎病已经成为儿童获得性心脏病最常见病因,而在不发达国家,风湿热是儿童获得性心脏病的首要病因。 需要强调的是,国外对川崎病患儿的复查建议是:心脏彩超随访复查15年,病历资料注意保存,日后孩子心血管方面有任何问题留作参考资料。 有资料显示,6月~ 5 岁的儿童川崎病的发病率较高,而6个月以下的婴儿则较少患病。在此提醒年轻的妈妈们,学龄前婴幼儿如果持续发烧,眼红,嘴干舌鲜红,再出现手足背一起红肿脱皮和身上出红疹,就要多个心眼,及时送医。

赵玉磊 2022-09-19阅读量2860

宝宝耳朵痛到哭?警惕急性中耳...

病请描述:你家宝宝是否出现过这样的情况:下午还好好的,晚上突然哭闹,还一直抓耳朵,或者宝宝突然说耳朵痛,甚至痛到大哭?(图1)遇到这种情况,爸爸妈妈们常常又心疼又心急,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很可能孩子得了急性中耳炎。图1 急性中耳炎常导致宝宝因为耳痛剧烈而哭闹 什么是急性中耳炎呢? 急性中耳炎是发生于中耳粘膜的急性炎症,多见于儿童,其特点是会引起明显的耳痛,大一点的孩子通常能比较清楚的说出来,但发生于婴儿或较小的孩子时,常常由于表达不清,令家长难以识别。 急性中耳炎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急性中耳炎多由细菌的急性感染引起。那么细菌是怎么进入中耳的呢?我们的中耳与鼻咽部之间有一条通道称为咽鼓管,在我们做张口、吞咽等动作时,咽鼓管在鼻咽部的开口开放,使空气可以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鼓室,从而达到调节鼓室气压,保持鼓膜内外压力平衡的作用。 小儿的咽鼓管接近水平,且管腔短而宽(图2),以下一些情况下,咽部细菌感染容易经咽鼓管进入中耳: ●感冒、流感等上呼吸道感染后 ●腺样体肥大 ●鼻窦炎 ●婴儿常常躺着吃奶,乳汁容易经咽鼓管反流入中耳图2-小儿的咽鼓管接近水平,且管腔短而宽,咽部细菌感染容易经咽鼓管进入中耳 孩子出现哪些情况时,我们需要警惕急性中耳炎呢?(图3) ●耳痛,多为单侧,有时可为双侧,有时可向头部或牙齿放射使人感到头痛或牙痛,严重时可导致烦躁不安,夜不能眠 ●婴儿或较小的孩子可能表现为反复哭闹不安、摇头、抓耳 ●耳闷堵感或耳闷胀感 ●听力下降(但会感觉自己讲话的声音变大了,即自听增强) ●耳内有响声,感觉耳内像有气泡一样的声音或低音调耳鸣 ●耳朵有黄水或脓流出 ●有时可伴有发烧、乏力、食欲减退、呕吐、腹泻等图3-急性中耳炎常表现为耳痛、听力下降、发热、耳内流脓 如果孩子夜间出现这些症状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耳鼻喉科急诊就诊 ●如果当天晚上不方便去医院,也无需过于焦虑,可先用干毛巾包裹冰袋冰敷疼痛的耳朵,或者暂时给孩子服用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等药物,帮助孩子减轻疼痛而不影响其睡眠,第二天再去耳鼻喉科门诊就诊。 如何确定孩子是不是得了急性中耳炎呢? 当孩子出现上述一些急性中耳炎的表现时,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去耳鼻喉科就诊,医生可能会通过询问病史并让孩子做以下一些检查来明确诊断: ●电耳镜检查(图4):外耳道没有明显炎症表现(说明耳痛不是由于外耳道炎症引起),鼓膜可表现为充血、向外膨出;中耳存在积液时可透过鼓膜看见液平面或气泡;有时还可看见鼓膜已经穿孔,有脓液经鼓膜穿孔处由中耳向外流出 ●声导抗:可了解中耳是否为负压状态或是否存在中耳积液等情况,鼓室图常常呈B型或C型。 ●听力检查:急性中耳炎可表现为传导性听力下降。图4-电耳镜检查 急性中耳炎要怎么治疗呢? 明确急性中耳炎诊断后,需要酌情采取以下一些治疗措施: ●抗生素:一般口服抗生素7-10天即可好转,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必要时需使用静脉用抗生素。 ●滴耳液:一般为含有糖皮质激素及抗生素的滴耳液,可在抗感染的同时减轻炎症起到缓解耳痛的作用。 ●解热镇痛药:若孩子耳痛剧烈不能忍受,可临时给予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等解热镇痛药物缓解疼痛。 ●保持鼻腔及咽鼓管通畅:可使用鼻用减充血剂(如麻黄素)及鼻喷激素等。 ●去除病因:若患儿存在鼻窦炎、腺样体肥大等需积极治疗,哺乳妈妈可改变哺乳姿势避免乳汁经咽鼓管流入中耳。 急性中耳炎虽然起病时症状较重,但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怕,如果及时发现和治疗,治疗效果通常较好,一般1-2周之内可以好转,因此家长不需过于焦虑。 但如果未能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病情可能会迁延反复,转变为慢性的分泌性中耳炎,必要时需要行鼓膜置管术治疗。若为腺样体肥大引起,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可能需行腺样体切除术协助治疗。

汪毅 2021-05-28阅读量1.1万

宋医生有问必答(二十二):发...

病请描述:小孩发热总是事出有因的,有时发热之所以找不到病因,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一是许多小孩感染性发热临床表现不典型,例如小儿尿路感染发热,婴幼儿这一年龄段常常缺乏尿路刺激症状,临床需要借助于尿常规检查才能找到发热的症状所在。二是有些小孩的发热,炎症常常在隐秘的部位,如咽部充血或溃疡等,临床如果不仔细检查,很容易误诊、漏诊。三是有些小孩发热的病因,只有在疾病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来,例如幼儿急疹,通常表现为热退疹出,虽然有时全身皮疹很明显,但疾病正趋于稳定好转。因此,对于小孩不明原因的发热,临床需要仔细检查,也需要借助一些实验室检查来协助诊断,更重要的是分析判断。

宋善路 2020-05-13阅读量8500

宋医生有问必答(十四):宝宝...

病请描述:临床上所谓低热是指体温在37.5以上至38度之间。对于小孩来说,低热的反应也许并不明显,但家长还是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的。低热多半和体内感染有关,因此积极寻找感染源常常是当务之急。小孩抵抗力薄弱,呼吸道常常感染首当其冲,因此低热的发生常常和咽部的充血,扁桃体的炎症和牙龈的红肿有关,如果家长细心观察,低热常常是能够找到病因的。其次还要想到尿路感染,由于小孩尿路刺激症状常常不明显,临床常常会误诊或漏诊,如果多做几次尿常规检查,低热的原因也就真相大白了。当然,小孩这一特殊的年龄段,由于新陈代谢旺盛,内热较重,加上小孩体温很容易受到外环境的影响,所以对有些波动于临界水平的低热,如果经过临床的就诊和实验室检查确实没有发现有感染的迹象,则应该密切观察、多做随访。

宋善路 2020-05-13阅读量8054

宋医生有问必答(十一):小孩...

病请描述:家长发现小孩好好的突然发热常常不可思议,其实小孩的发热都是事出有因的,临床有几种情况值得家长注意:一是有些小孩突然高热,而感染的前驱症状只是在口腔和咽部,只有当医生检查时才会发现咽部或扁桃体充血,口腔溃疡或牙龈红肿,至此发热的原因才会真相大白。二是有些小孩太小,他们不善于表达也无法和家长沟通,体内的感染如肠道的炎症,使得小孩只是一味的哭闹,一旦家长疏忽,很难早期发现发热的问题所在。三是有些疾病的特点表现为先发热后出现症状,如幼儿急疹,临床上常常莫名其妙地发热,当热退后出现多样性的皮疹,临床发热的原因才真正找到。因此,对于小孩无缘无故的发热,家长需要细致的观察,更需要去医院及时就诊。

宋善路 2020-05-13阅读量8081

鼻塞、咽痛、打喷嚏一定是感冒...

病请描述:连日的阴雨天气,温度的下降,随之而来的,感冒人群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微医君就不小心中招了……然而,鼻塞、流涕、咽痛、发烧、咳嗽、打喷嚏……这些与普通感冒相似的症状,若不加以辨别,很容易让人误认为是普通感冒并采取错误的治疗方法,从而延误病情,诱发相关疾病并发症,延缓身体康复。那么,哪些疾病最容易与普通感冒混淆呢? 1.流行性感冒流感不是普通感冒,其主要特征为全身中毒症状,表现为高热(体温可达39℃~40℃)、头痛、乏力、全身肌肉酸痛等,而呼吸道卡他症状轻微。传染性强,婴幼儿、老年人及伴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心脏病者易并发肺炎、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而导致死亡。普通感冒,以咽干、咽痒、喷嚏、鼻塞、流涕、甚至鼻后滴漏感等鼻咽部症状为主要表现,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一个类型。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不适、轻度畏寒、头痛。如果后期无并发症,5~7天即可痊愈。 2. 急性病毒性咽炎和喉炎1)急性病毒性咽炎以咽痒或灼热感为主要症状,咽痛不明显,咳嗽少见。咽部检查时可见咽部充血及水肿,常伴颌下淋巴结肿大与触痛。2)急性病毒性喉炎主要特征为声音嘶哑、说话困难、哮吼样咳嗽、吸气性呼吸困难,可有发热、咽痛或咳嗽,咳嗽时咽喉疼痛加重。本病多见于小儿,易并发喉梗阻而危及生命。 3.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扁桃体炎最常见的症状为咽痛,咽痛剧烈者可致吞咽困难,言语含混不清,疼痛可向同侧耳部放射。可伴畏寒、发热(体温可达39℃以上)。儿童常发生呼吸困难,表现为睡眠打鼾或睡时憋醒。查体可见咽部明显充血,扁桃体肿大、充血,表面有黄色脓性分泌物,可伴有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其病原体多为溶血性链球菌。 4.急性疱疹性咽峡炎急性疱疹性咽峡炎以高热、咽痛、流涎、厌食、呕吐、咽峡部黏膜小疱疹和浅表溃疡等为主要表现,多发于1~7岁小儿,以婴幼儿多见,成年人偶见。查体可见咽部充血,软腭、腭垂、咽及扁桃体表面有灰白色疱疹及浅表溃疡,周围有红晕。该病多由柯萨奇病毒A引起。 5.急性鼻窦炎急性鼻窦炎主要症状为鼻塞、脓涕、局部疼痛和头痛、嗅觉减退,可伴有畏寒发热、全身不适、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等症状。该病是鼻窦黏膜的一种急性化脓性炎症,常继发于急性鼻炎,多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可影响病患生活质量,致下呼吸道感染,严重者有可能引起眼眶、颅内并发症。 6.过敏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即变应性鼻炎,以阵发性喷嚏、清水样鼻涕、鼻塞、鼻痒为典型症状,部分伴有嗅觉减退,无发热,咳嗽较少。多由过敏因素如螨虫、灰尘、动物皮毛、低温等刺激引起。 7.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临床表现主要为咳嗽和咳痰,常先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但较轻。咳嗽症状一般持续1~3周,吸烟者更长。受凉为主要原因,多发生于寒冷季节或气候突变时,小儿、老年、体弱者多见。 8.百日咳百日咳的临床特征为咳嗽逐渐加重,呈典型的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咳嗽终末出现深长的鸡鸣样吸气性吼声,病程可达三个月之久。该病是由百日咳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9.急性传染病前驱症状很多急性传染病前期常有上呼吸道症状,如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脊髓灰质炎、脑炎、心肌炎等,应予重视。如果在上呼吸道症状一周内,呼吸道症状减轻但出现新的症状,需及时就诊,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以免误诊。以上9种疾病的前驱症状与普通感冒的相似度都很大,但经仔细鉴别后,还是可以区分出来的。日常生活中,一旦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应初步判断自己的病情并及时就诊,以免延误最佳的治疗时机,使病情加重。*本文为微医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图片来源:123RF正版图库

健康资讯 2019-02-18阅读量2.3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