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头部 > > 焦虑 > 检查

焦虑检查

焦虑检查相关内容 更多>

甲状腺结节的“侦...

病请描述:文 | 费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 大家好,我是费健医生。作为从医30多年的“甲状腺健康守护者”,我既拿手术刀,也玩微创消融,还拿过不少医学奖项。但比起这些,我更想和大家聊聊一个“神奇的小针头”——甲状腺细针穿刺(FNAC)。它看似普通,却是诊断甲状腺癌的“关键侦探”。今天,我就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带大家看懂它的“破案”过程!同时也介绍一下,“神探”也有跌落神坛的一刻。 一、甲状腺癌:为什么需要“侦探”? 甲状腺结节就像藏在脖子里的“小疙瘩”,大多数是良性的,但约有5%-10%可能是癌。尤其女性朋友更需警惕——女性甲状腺癌发病率是男性的3倍!而“细针穿刺”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侦探,能在不手术的情况下,快速判断结节是“好人”还是“坏人”。 二、细针穿刺(FNAC)的“破案秘籍” 1. 如何操作? 工具:一根比头发丝还细的针(23G),在超声引导下精准“扎”进结节。 过程:像吸奶茶里的珍珠一样,轻轻抽取少量细胞,涂片染色后显微镜观察。 优点:无创、微痛,准确率高达90%以上! 2. 为什么有时会“误判”?即使是最强侦探,偶尔也会“看走眼”。研究显示,FNAC的误诊率约2%-5%,漏诊率约4%-10%。常见原因有: 假阴性(漏诊癌症):✅ 结节太小(<0.5cm),针头“抓”不到癌细胞。✅ 癌细胞藏在正常细胞堆里,像“披着羊皮的狼”。✅ 穿刺时出血太多,细胞被“血海”淹没。 假阳性(误判良性为癌):✅ 炎症或腺瘤细胞“模仿”癌细胞特征(如核变形)。✅ 穿刺太用力,正常细胞被“挤”得面目全非。 3. 如何提高“破案率”? 超声引导:像给针头装“GPS”,精准定位可疑区域。 多次穿刺:不同角度“取样”,避免遗漏。 联合检测:基因检测(如BRAF突变)辅助诊断,让癌细胞“无处可藏”。 三、超声报告里的“危险信号” 如果您的超声报告出现以下特征,穿刺时更需警惕“假阴性”风险:🔴 纵横比>1:结节“竖着长”(像立起来的鸡蛋),穿刺难度大。🔴 低回声+钙化:像“石头里藏钻石”,针头可能被钙化挡住。🔴 富血供:结节血管丰富,抽到的全是血,细胞量不足。 四、费医生的暖心建议 定期检查:每年一次甲状腺超声,尤其女性、有家族史者。 理性看待结节:90%以上是良性,无需过度焦虑。 穿刺后注意:按压穿刺点15分钟,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 选择靠谱医院:经验丰富的医生+规范操作,是精准诊断的关键! 五、为什么推荐细针穿刺? 省钱省时:费用低,无需住院,门诊即可完成。 避免过度治疗:明确良恶性,减少不必要的手术。 指导手术方案:若确诊癌,帮助医生制定精准切除范围。 结语甲状腺癌不可怕,早发现、早诊断是关键!细针穿刺就像一位“无声的英雄”,用最小的代价守护我们的健康。同时也要多跟专科医生沟通,全面分析穿刺结果,必要时重复穿刺。 我是费健医生,如果你有甲状腺相关问题,欢迎留言或到我的门诊聊聊。记住:健康路上,你从不孤单! (本文基于多篇权威研究及临床指南整理) 作者简介:费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擅长甲状腺疾病微创治疗,全网粉丝超100万,坚持用“听得懂的语言”做科普,让医学知识温暖每一个人。  

费健 2025-05-21阅读量8

甲状腺滤泡性肿瘤别慌!微创消...

病请描述:甲状腺滤泡性肿瘤别慌!微创消融术来帮忙作者:费健 主任医师 | 上海瑞金医院普外科 | 从医30年微创手术专家 大家好,我是费健医生。在瑞金医院工作的30年里,我做过上万台甲状腺手术,也亲手用微创技术帮许多患者“融化”了结节。今天想和大家聊聊一个让很多女性朋友纠结的问题——查出甲状腺滤泡性肿瘤该怎么办?尤其是3厘米以下的结节,是开刀还是微创? 一、甲状腺里的“小泡泡”:滤泡性肿瘤是什么? 甲状腺就像脖子上的蝴蝶结,而滤泡性肿瘤是甲状腺里最常见的结节类型之一。这类结节有个特点:长得像泡泡,但可能藏着危险。 每10个甲状腺结节中,约有1-3个属于滤泡性肿瘤 关键难点:穿刺检查很难区分良恶性,传统做法是“宁可错切,不可放过” 患者痛点:开刀可能损伤甲状腺功能,术后需终身服药 二、热消融术:不用开刀的“精准狙击” 最近上海、北京等8家顶级医院联合研究发现(数据来源:2025年《Discover Oncology》《Endocrine》多中心研究),对于≤3厘米的滤泡性肿瘤,热消融术可能是更优解。 核心优势(划重点!)  ✅ 效果显著 12个月体积缩小78%,≤2厘米的结节完全消失率高达27.6%(像冰块融化一样) 疾病进展率仅2.5%,与手术相当✅ 安全性高 并发症率3.1%(主要是暂时性声音嘶哑),远低于手术的8%-15% 保护甲状腺功能,避免终身服药风险✅ 微创便捷 操作便捷,30分钟完成 颈部不留疤,第二天就能正常活动 三、哪些人适合微创消融? 根据最新研究和我30年临床经验,以下情况优先考虑热消融:1️⃣ 结节≤3厘米,尤其是≤2厘米的“小个子”2️⃣ 穿刺提示良性或性质不明(Bethesda III-IV类),基因检测阴性3️⃣ 拒绝手术或有基础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4️⃣ 爱美人士(疤痕体质、注重颈部美观) 四、关于热消融的常见疑问 ❓ 消融后结节会复发吗? 研究显示,多灶性肿瘤(同时长多个结节)复发风险是单发的3.5倍。因此这类患者需更密切随访。 ❓ 会损伤喉咙吗? 通过液体隔离技术(像在结节周围筑起“护城河”),喉返神经损伤率仅1.9%,且3个月内自行恢复。 ❓ 恶性结节能用吗? 目前研究主要针对良性或低危肿瘤。如果确诊恶性,仍需手术为主(但早期微小癌可个体化评估)。 五、费医生的健康建议 20岁以上女性每年做一次甲状腺超声(男性可延长至2年) 发现结节先别慌,记住“3厘米分水岭”: ≤3厘米:密切观察/微创消融 3厘米或怀疑恶性:优先手术 微波VS射频:两者效果相当,具体选择由医生根据结节位置决定 最后的话作为一名外科医生,我既拿手术刀,也握消融针。医学进步给了我们更多选择,但早发现、早评估才是关键。如果你正在为甲状腺结节纠结,欢迎来我的线上科普平台(全网粉丝超100万)提问。记住:健康路上,你永远不是一个人! 推荐理由:本文结论基于中国8家三甲医院最新研究,结合费健主任30年临床经验,用数据破除焦虑,用科学指导选择。 (本文涉及医学结论来源于2025年《Discover Oncology》《Endocrine》发表的161例及375例多中心研究,数据经临床验证)  

费健 2025-05-21阅读量12

甲状腺癌:为什么越来越多人中...

病请描述:甲状腺癌:为什么越来越多人中招? 【文章出处】本文内容整理自《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25年5月刊发的综述《甲状腺癌病因学研究现状》,由孙海林、武振、崔兆清教授团队撰写,结合最新研究数据与临床经验,全面解析甲状腺癌的致病因素。 【作者介绍】👨⚕️ 费健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从医30余年,专注甲状腺疾病诊疗。✨ 个人标签:手术与微创消融“双料专家”、科普达人🏆 荣誉墙:中华医学科技奖、华夏医学科技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等💡 线上影响力:全网粉丝超100万,线上咨询超10万人次,用专业与温暖守护大众健康。 【推荐理由】为什么推荐这篇科普?1️⃣ 权威可靠:基于专业医学期刊最新研究,数据扎实。2️⃣ 贴近生活:揭秘甲状腺癌与熬夜、饮食、辐射等日常因素的关联。3️⃣ 实用指南:教你避开健康雷区,从预防到治疗全面覆盖。尤其适合关注自身与家人健康的女性朋友! 大家好,我是费医生。最近在门诊,总有人问我:“医生,我体检查出甲状腺结节,会不会癌变?”“身边得甲状腺癌的人变多了,到底为啥?”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悄悄变多”的疾病——甲状腺癌。 一、甲状腺癌:女性更需警惕的“温柔杀手” 数据显示,甲状腺癌已跃居女性恶性肿瘤第3位!它早期症状隐蔽,多数人通过体检才发现。但别慌!90%的甲状腺癌(如乳头状癌)生长缓慢、预后良好。早发现、早干预是关键! 二、揪出病因:这些因素你中招了吗? 科学家发现,甲状腺癌是基因、环境、生活习惯“联手作案”的结果。 🔍 基因篇:身体里的“程序bug” “信号通路失控”:某些基因(如BRAF、RAS)像失控的开关,让细胞疯狂生长。 家族风险:若亲属患甲状腺癌,你的风险比普通人高9倍! 小贴士:有家族史建议定期做甲状腺超声+激素检查。 🌍 环境篇:看不见的“致癌推手” 辐射伤害:长期接触CT、X光等电离辐射,风险增加! 空气污染:PM2.5、汽车尾气中的NO₂可能诱发细胞突变。 冷知识:适度晒太阳可能有保护作用,但过量紫外线反而有害! 🥗 生活篇:吃错、睡不好也危险? 碘的“双刃剑”:长期缺碘或过量补碘(如狂吃海带)都可能诱发疾病!✅ 建议:普通人每日碘盐≤5克,孕妇、甲亢患者需遵医嘱。 熬夜党注意:夜间光线会打乱生物钟,增加女性患癌风险! 饮食红黑榜:❌ 少吃:油炸食品、腌腊制品(含亚硝胺)✅ 多吃:深绿色蔬菜、奶制品、深海鱼 🩺 疾病篇:代谢异常暗藏危机 肥胖是帮凶:脂肪细胞分泌的“坏物质”会促进肿瘤生长。 糖尿病、高血压:影响免疫力,女性患者患癌风险更高! 三、预防指南:5件小事护甲状腺 1️⃣ 体检别偷懒:每年一次甲状腺超声,结节患者每6个月复查。2️⃣ 远离辐射源:避免频繁CT检查,必要时穿戴防护铅衣。3️⃣ 吃碘有分寸:普通人每日碘盐一啤酒瓶盖(约6克)足够。4️⃣ 规律作息:晚上11点前睡觉,睡前少刷手机!5️⃣ 管理情绪:压力大时试试深呼吸、瑜伽,焦虑也会扰乱内分泌! 四、费医生暖心总结 甲状腺癌不可怕,但忽视预防代价大!👉 记住: 大多数甲状腺癌进展缓慢,手术或微创消融可有效控制。 健康生活是最好“防癌药”——吃好、睡好、心态好,疾病自然绕道走! 如果你有甲状腺结节、激素异常等问题,欢迎随时留言咨询。科学护甲,我们一起行动! (本文内容由费健主任审核,参考文献详见《中华普通外科杂志》原文)  

费健 2025-05-21阅读量14

甲状腺癌术后:你的健康保卫战...

病请描述:甲状腺癌术后:你的健康保卫战,需要这份“持久战”指南!——上海瑞金医院费健主任的贴心科普作者介绍大家好,我是费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从医30年,做过上万台甲状腺手术,也帮助许多患者通过微创消融重获健康。曾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等荣誉,但最让我自豪的,是每天在线上和百万粉丝分享靠谱的医学知识。今天,我想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和你聊聊甲状腺癌术后的那些关键事——“术后随访”。为什么说甲状腺癌术后≠万事大吉?如果把甲状腺癌比作一场“健康保卫战”,手术只是打赢了第一场战役。但敌人(癌细胞)可能还有“潜伏小队”,术后复查就是你的“侦察兵”,帮你早发现、早歼灭!数据说话:约30%的患者术后可能出现复发或转移,而规范化随访能让复发风险降低50%以上!血的教训:我曾接诊一位患者,术后3年没复查,再就诊时肿瘤已从“小米粒”长成“大苹果”,甚至转移到肺。如果定期复查,本可避免!术后复查时间表:你的“健康闹钟”该何时响?划重点!复查频率不是“一刀切”,要根据术后风险分层(医生会结合肿瘤大小、是否转移等评估):必查项目清单:这些“武器”帮你揪出隐患!甲状腺功能检查(抽血):TSH(促甲状腺激素):像“油门”,数值越低越能抑制癌细胞(但太低会心悸、骨质疏松,需医生精准调控)。FT3、FT4:反映优甲乐剂量是否合适,防甲亢或药量不足。甲状腺球蛋白(Tg):全切术后应接近“0”,若升高≈亮红灯,提示复发风险!颈部超声:无创又高效,连2-3mm的异常淋巴结都能揪出!其他检查(必要时):CT/MRI:怀疑肺、骨转移时用;全身碘扫描:评估碘131治疗效果。术后生活管理:吃对、吃药、心态好!饮食篇:低碘 or 高碘?看治疗阶段!✅ 需碘131治疗前:严格低碘(无碘盐、不吃海鲜、蛋黄只吃蛋白);✅ 无需碘治疗:正常饮食,但少吃海带紫菜。用药篇:优甲乐:早晨空腹吃,和钙片、豆浆隔4小时!漏服一次别慌,第二天正常吃。抽血当天:可以吃好药吃好早饭验血,不用空腹!心态篇:焦虑会影响内分泌,试试瑜伽、冥想或找病友群倾诉!记住,甲状腺癌大都是“最温柔的癌”,科学管理就能和它和平共处。费主任的特别提醒复查前别熬夜!睡眠不足可能让指标“演戏”;带上“健康档案”:病理报告、用药记录、既往检查单,医生一看就懂;别怕问问题:比如“药量要不要调?”“能不能吃火锅?”,医生喜欢主动的患者!推荐理由这篇文章融合了国内五大三甲医院的权威指南,结合我30年临床经验,用“说人话”的方式帮你避开术后误区。如果你是甲状腺癌术后患者,或身边有亲友正在经历,转发这篇文章,就是送TA一份“健康保险”!最后一句暖心话:抗癌路上,你从不孤单。定期复查、科学管理,我们一起把“持久战”打成“胜利战”!(本文由费健主任原创,首发于“今日头条”,转载需授权) 

费健 2025-05-21阅读量11

焦虑检查相关医生 更多>

评分:10
问诊量:32
头昏,头痛,失眠,眩晕呕吐,焦虑抑郁,晕厥,麻木,面瘫,肌跳,乏力,走路不稳,抖动,脑梗塞脑缺血脑供血不足,脑出血,脱髓鞘,脑炎,癫痫,运动神经元病(渐冻症)以及其他神经系统问题和疑惑,罕见病的科学前沿动态,检查和核磁等影像结果解读(脑白质病,脑缺血灶,腔隙性脑梗塞,脱髓鞘等),满足相关医学信息的咨询,相关问题的尽可能符合科学的解释和处理建议,力求患者获得高端精细的医疗服务,避免利益捆绑式医疗,受益最大化,少走弯路。
评分:10
问诊量:16
各类临床常见症状诊疗分析,常见检查报告解读。为微医各位患者提供最专业,负责的诊疗建议。
评分:0
问诊量:2
神经内科疾病诊治,脑梗塞,脑血栓,中风后遗症,眩晕耳鸣,颈椎病关节疼痛,手脚麻木,偏瘫,头晕头痛,失眠睡眠障碍,焦虑抑郁幻觉,脑血管病,癫痫,帕金森,周围神经病,腕管综合征,神经衰弱,神经损伤,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以及常见其他心脑血管疾病,并进行神经肌电图检查及报告解读等!
评分:0
问诊量:0
曾先后两次赴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进修学习,擅长:消化内科各类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消化内科危重病人的抢救以及感染性疾病的诊治;特别在胃镜检查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焦虑检查相关医院 更多>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503.3万

心理医学科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505.0万

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