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红眼病”是急性结膜炎的俗称,是常见的疾病。一部分红眼病是过敏性的,而大部分是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结膜造成的。感染性的红眼病有传染性,病人的手、毛巾、手帕、脸盆以及病人用过的洗脸水、衣服、被褥上都会含有病原体,病原体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健康人的眼睛(包括病人自己的健眼),便把红眼病传播开来。往往病人的两眼都患上红眼病。在自然灾害期间,环境卫生条件较差,如果再不注意个人卫生,红眼病就更容易蔓延。红眼病的症状是眼睛发红,发热,发痒,疼痛,怕光,流泪;分泌物(眼屎)多,早晨起床时分泌物可将上下眼睑粘住,但视力不受影响;有的病人还会感到头痛。 首先把眼部清洗干净,可以用消毒(如煮开过的)棉花或干净的毛巾、手帕蘸加少量食盐的温开水洗眼,把眼里的分泌物擦去;然后往眼里滴入眼药,如氯霉素滴眼剂、新霉素滴眼剂、利福平滴眼剂、庆大霉素滴眼剂、磺胺醋酰钠滴眼剂等,用法是每眼1~2滴,每2小时一次或一日4~6次。晚上可涂用眼膏(如金霉素眼膏、红霉素眼膏),或每天涂用两次。夜间涂眼膏既可控制感染,又可避免眼屎粘住眼皮。切记不要用眼罩、纱布等遮住患眼,因为患眼被遮盖之后,局部湿度和温度增高,病原体得以大量繁殖。医务人员检查、治疗病人后都要把手洗净或用酒精棉球擦手,以免把疾病传给别人。为预防红眼病,应当把病人隔离,病人不要去公共场所。平时人人都应注意手部清洁,不用手;尤其是脏手揉眼睛。各人的毛巾、脸盆、手帕应当单用,如果不得不与病人共用脸盆,则应让健康人先用,病人后用,用完以肥皂将脸盆洗净。文章参考:CDC(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微医健康 2021-07-21阅读量1.0万
病请描述:我在工作中偶而会遇到一些家长经常来门诊配药,因职业习惯,再忙也会随便问一句:"为什么老来配药,是什么病呀,这么长时间还好不了吗?"答:“经常来看,说是炎症"。“找我们眼科医生看过吗?",“看过…,嗯,以前好像是倒睫毛,……不过,医生说是长大可能会好,唉,以为早好了,这些年,只要一发红就消炎,没办法呀”,甚至有些家长支支吾吾,说不清楚。问到病史,大多会说,“我家孩子总是不停地揉眼睛,而且还眼泪汪汪的”,说到这儿,我一般会认真而又满脸严肃地交待一句,“让家长带孩子来看”,过几天,认真的父母会把孩子带来,在裂隙灯显微镜下一检查,果不其然,我猜中了,又是"倒睫毛"惹的祸,角膜上皮都磨得脱落了,甚至形成角膜斑翳。生生错过和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倒睫毛在婴幼儿里多见,即睫毛生长方向异常,尤其是倒向角膜表面生长的睫毛,经常摩擦角膜上皮,引起宝宝眼睛有异物感、怕光、流泪等症状。宝宝在发育过程中,鼻梁根部宽塌,易使下眼睑睫毛内翻。有的孩子较胖,更易形成倒睫毛。在后天因素中,发炎、烧伤、外伤等也会导致倒睫毛。 细心的家长会在宝宝四五个月的时候发现有倒睫毛,因为这时宝宝活动量较大,睫毛也长得硬了,宝宝会有明显的不舒服感觉。轻度的倒睫不需要治疗,随着宝宝鼻梁的不断发育,倒睫会自行消失,但也有不少儿童的倒睫会持续存在。如果宝宝到3岁以后仍有明显的倒睫,严重刺激角膜,引起明显的症状,检查发现角膜受损,视力不正常或下降,可考虑早点进行倒睫的矫正手术。一般来说,切开法成功率较高,复发率较低,缝合法复发率较高。 儿童一般需全麻下完成此类手术,手术时间不定,一般约需30分~1小时,取决于做单眼还是双眼,是否有内眦赘皮等。 若家长长期给孩子用抗生素滴眼液不仅会造成耐药,还会加重损伤眼表(角膜等),雪上加霜,最后即使手术成功,也已造成不可逆的损害,角膜斑翳严重影响视力,所以遇到所谓的"慢性病",长期反复发作的“炎症”,要多留个心眼,不要耽误孩子。
王俊芳 2018-08-06阅读量5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