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自诺和盈上市以来,其凭借在减重领域的显著功效,被众多渴望减重的人士视作“减肥神器”。此前,董志勇主任在视频中已针对诺和盈®的适应症、副作用等关键问题为大家做过详细解答。 为了让更多朋友能深入了解并正确使用诺和盈®,特以文字形式再次为大家进行全方位、细致入微的说明。 01 适用人群诺和盈®适用于成人长期体重控制,若您初始体重指数(BMI)满足以下情形:≥30kg/m²(肥胖),或≥27kg/m²至<30kg/m²(超重)且伴至少一种肥胖相关合并症,像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或心血管疾病等,在控制饮食与增加体力活动基础上可考虑使用。 02 禁忌情况 以下情况禁用诺和盈®:有甲状腺髓癌病史或家族史、胰腺炎病史、患2型多发性内分泌肿瘤综合征(MEN2)以及1型糖尿病患者。 03 检查评估 使用前需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填写减重中心药物减重使用评估表,了解生活习惯、减重经历、心理状态等;检验项目涵盖血常规、肝功、肾功、血糖、血脂、胰岛素、C肽、糖化血红蛋白、甲状腺功能;检查项目有甲状腺彩超、肝胆脾胰彩超。整套检查检验费用约500元。 04 安全性与不良反应 诺和盈®主要成分司美格鲁肽与人GLP-1同源性高达94%,全球广泛应用,安全性获广泛验证。常见轻中度一过性胃肠道不良反应,如呕吐、腹泻、恶心等,多在剂量递增期出现,也有其他并发症个案报道。 05 效果与使用周期 减重效果因人而异。建议每1-2周复诊称重,我们团队依此判断药物耐受、减重成效及是否调剂量。此为长期体重管理药物,具体使用时长依肥胖程度、药物敏感状况及并发症情况综合确定,每月需复诊一次(董志勇主任是周一上午门诊),也可在线问诊。 06 医保政策 依据《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暂行办法》,其用于减肥等“改善生活状态”,不在医保报销范围。 07 特殊情况处理 (一)甲状腺结节患者 多数良性甲状腺结节可用,若结节恶性或有恶性风险、有甲状腺髓样癌家族史则需谨慎,因其可能增甲状腺C细胞肿瘤风险。 (二)备孕或孕期女性 计划怀孕或已孕者应避免使用。动物研究显示其生殖毒性,虽研究数据有限,但可能危及胎儿发育、增畸形风险。使用者备孕前务必与医生充分沟通,权衡利弊,若计划怀孕,可能需提前停用并换用其他健康管理措施控体重。 08 与诺和泰区别及转换问题 (一)药物差异 诺和泰浓度低用于2型糖尿病治疗,诺和盈®浓度高针对超重、肥胖患者长期体重管理。包装、剂量也各有不同。 (二)转换问题 理论上诺和泰可转诺和盈®,但鉴于二者适应症与推荐剂量有别,实际转换需医生指导,患者应与医生详谈健康状况、治疗目标及潜在风险,以获个性化建议,确保安全有效转换。 09 注射要点及保管储存 皮下注射选上臂、大腿(距肚脐5cm以上腹部),每周同一部位但注射点应不同。 未开封时,2-8℃冰箱冷藏;开封后,30℃以下室温或2-8℃冷藏保存,针剂勿触冰箱电机,防有效成分冻坏。开封后有效期6周。 10 购买途径 推荐至公立医院减重中心,经专业医生评估个人情形开具处方,并在专业医师/药师指导下使用。 使用前检查评估、用药中保管储存与效果监测、特殊情形处理及与他药区别转换等皆有讲究。“减肥神针”需依专业指引,在科学轨道上谨慎前行,方能助力安全减重,否则可能暗藏风险,损及健康。 本文仅作健康科普,不用于任何商业广告目的,且不提供诊疗建议,也不能替代医院的检查和治疗。如有相关疾病,请及时去正规医疗机构就诊,谨遵医嘱。
董志勇 2025-01-23阅读量2298
病请描述:甲状腺疾病,只做超声就够了吗? 有人经常问我,费医生!甲状腺疾病只做超声就够了吗? 超声只是诊断参考指标之一,可以判断甲状腺结节是良性还是恶性,临床还要根据具体情况结合其他检查,比如化验指标:癌胚抗原,癌胚抗原和甲状腺髓状癌的诊断有关,甲状腺髓状癌的病人甲状腺功能可能是正常的,但癌胚抗原的指标有问题。在制定甲状腺癌病人的治疗方案时,在参考超声结果的同时,还要结合甲状腺结节的大小、特殊的化验指标,只有这样,才能给出一个精准的治疗方案。 还有些病人问费医生,超声看颈部淋巴结很准,那还有做增强CT的必要吗?费医生告诉大家:有必要!对于临床上怀疑是甲状腺癌的病人,做增强CT可以精准定位淋巴结病变的精确位置。增强CT的另一个好处是,即使病人在手术前没有做穿刺活检,也可以取淋巴结的细胞组织去做进一步化验,超声只有超声医生能看见,增强CT对于外科医生看诊是非常重要的。
费健 2025-01-21阅读量1149
病请描述: 说到甲状腺疾病啊,很多人对甲亢、甲减、甲癌或多或少都有了解,但还有一种甲状腺疾病,大家却相对比较陌生。这,就是桥本氏甲状腺炎。所以,费医生收集了有关它的9个问题,进行解答。 问题一:什么是桥本氏甲状腺炎?桥本氏甲状腺又叫作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或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因为这个病是1912年被一位叫桥本的日本学者首先发现的,所以就叫它“桥本氏病甲状腺炎”或“桥本病”。 问题二:容易引发桥本氏甲状腺炎的危险因素有哪些?容易引发桥本氏甲状腺炎的危险因素主要有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如过量摄入碘、硒缺乏、精神压力过大、怀孕、吸烟、感染、颈部过量辐射等。 问题三:哪些人容易得桥本氏甲状腺炎呢?桥本氏甲状腺炎的高危人群呢是30-50岁的女性,占到了90%以上。一般来说,有家族史更容易患病一些。 问题四:桥本氏甲状腺炎有什么症状?桥本氏甲状腺炎不太容易发现,病人比较明显的特征是“脖子变粗了”——其实这是甲状腺逐渐肿大的表现。偶尔还会伴有疼痛、声音嘶哑、呼吸或吞咽困难等症状。早期可能会出现短暂的甲亢症状,后期多表现为甲减。 问题五:得了桥本氏甲状腺炎会有什么后果?得了桥本氏甲状腺炎后,人的甲状腺体会被破坏,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这也是引发原发性甲状腺机能减退症(也就是“甲减”)最常见的原因。 问题六:得了桥本氏甲状腺炎需不需要治疗?费医生建议定期观察,情况严重的话,需要用药物干预甲状腺功能。是否需要治疗要根据甲状腺功能综合判断。 问题七:得了桥本氏甲状腺炎,超声报告上有什么体现?费医生这里提醒大家,注意报告单有没有甲状腺回声不均匀、减低、网状这样的关键词,另外,在患病初期甲状腺通常弥漫性增大,多数还伴有颈部淋巴结增大,但是后期甲状腺体积反而会缩小。 问题八:如何分清桥本氏甲状腺炎和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结节和桥本氏甲状腺炎有时长得很像,想要知道到底是什么,费医生建议结合多种手段来进行判断,包括弹性检查、超声造影以及穿刺活检。 问题九:得了桥本氏甲状腺炎后,也更容易得甲状腺癌吗?费医生要告诉大家的是:桥本甲状腺炎和甲状腺癌的确密切相关。当桥本氏甲状腺炎发展到后期(也就是甲减期)时,是甲状腺癌的高发时期。
费健 2025-01-21阅读量1722
病请描述:有一位家住天津的男士在我门诊时找我,说没有挂上我的号,能不能给他加一个号?我问他是看什么病?他说自己最近肺里面发现一个结节,我说加号可以,但是要排到最后,得五点来钟才能看上。他说没有问题,可以等。我给他开了加号条,按照顺序也看上了病。 他几年前体检发现了甲状腺结节,做了甲状腺手术,病理是恶性的。前几天在家附近的医院拍胸部CT,发现了肺里有结节,这让他非常担心,一是担心肺里面这个是不是原发性肺癌,二是担心有没有可能是甲状腺癌转移。他说自己已经好几天没睡着觉了,在网上看我治疗肺结节比较专业,特地过来找我。 我仔细阅读他带过来的片子,他的肺结节位于左肺上叶胸膜下,直径接近一厘米,宽基底面对胸膜,是个实性肺结节。给我的感觉,这个结节恶性的概率比较低,首先考虑是一个炎症性的结节。我建议他吃一段消炎药,再来我们医院复查,目前看不需要那么紧张。
刘懿 2024-11-18阅读量1904
病请描述:2024年7月,林女士走进我的诊室,她是一位外科医生朋友介绍来的,在瑞金医院查出来甲状腺结节(22*13*14mm,4B),做了穿刺活检,未检到肿瘤细胞,因为西医并无合适的治疗,所以推荐她来寻求中医帮助。之前其实有过多次甲状腺结节治疗的验案,但林女士的结节比较大,而且分类是4B,所以能不能有效,也并没有一定的把握。问诊下来,林女士平素容易发怒,容易发口腔溃疡,其余均正常,舌淡红边有齿印,苔薄。 甲状腺结节属于中医学“瘿病”“瘿瘤”的范畴,2023年《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第二版)》中指出成人(>18岁)甲状腺结节(直径大于0.5cm)的患病率高达20.43%。由于现代社会竞争激烈,长期的生活工作压力所产生的抑郁情绪日益增多,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升高,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心理负担。 从现代医学解剖部位来看,甲状腺是足厥阴肝经循行经过之处,而且瘿病的发病与情志失调关系最为密切。肝属木,主疏泄,其气升发,喜条达,恶抑郁,甲状腺结节总由肝气郁滞、痰瘀壅结颈前而发病者多见。中医治疗肝气郁滞经典名方逍遥散,逍遥散最早记载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调和肝脾”之经典名方。由柴胡、当归、芍药、白术、茯苓、甘草、薄荷、煨姜共八味药物组成,诸药合用,肝脾同调。本病例依据林女士烦躁易怒,易发口腔溃疡,以疏肝健脾逍遥散为主方,兼清心火。 林女士服用中药之后,口腔溃疡发作次数减少,烦躁易怒也得以减轻,三个月后复查彩超,惊奇地发现甲状腺结节变小了(22*13*14mm→9.4*4.7*11.2mm),而且分类也从4B变成了4A。逍遥散在治疗甲状腺疾病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以治疗各类甲状腺疾病。基础研究也证实全方及单味药有抑制炎症反应、调节免疫失衡的作用,中医治疗疾病强调整体观,注重人本身的内调,也是我们现代医学所说的内环境,包括炎性和免疫的内环境,内环境调好了,从量变到质变,疾病也就迎刃而解了。
方志红 2024-11-06阅读量1947
病请描述:感谢信任、共同战“癌” ——来自越洋信息和卫生热线的鼓励 刚刚过去的2024年的国庆节,我过得很开心,一方面是祖国的75华诞,另一方面是因为就在过节前,收到了两份大“礼包”。 先来看看第一份大礼包!这可是来自于万里之外的大洋彼岸。 这是一位从美国回沪找我手术的年轻女性患者,两周前体检发现甲状腺结节,当时就怀疑淋巴结转移,非常果断地回国就医。 根据她的疾病情况,我们选择了甲状腺全切除+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右侧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手术后的病理报告显示了多个淋巴结存在转移。 对一名外科医生而言,来自患者的满意和同行的认可,就是最好的回报! 第二份大礼包来自上海的12320卫生热线,门诊办公室的领导转发给我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有投诉? 我再仔细看看内容,其实是我的一位消融病人对于消融效果满意的一个反馈。这是一位中年女性,2022年底体检发现了甲状腺小结节,穿刺细胞学证实甲状腺乳头状癌,基因也有突变。 我仔细分析了患者的超声图像,病灶非常小,直径只有5毫米左右,位置也非常合适,距离气管、血管、喉返神经都有一定的安全距离,所以我建议她首选微创消融治疗。 现在患者随访了1年多,超声显示:病灶已经完全消失了,所以患者拨打了12320热线表达了她的感谢,这是费医生除了感谢信、锦旗以外,收到的第三种感谢方式。 其实,不管是手术切除还是微创消融,关键是医生要对患者的病情做出精准的判断。作为一名既开刀又做消融的外科医生,我相信我从医30年的经验可以给到您一个放心的选择。
费健 2024-10-08阅读量3335
病请描述:最近和一位同道聊及甲状腺结节的事,聊到食管憩室与甲状腺结节的鉴别诊断问题。尽管食管憩室相对比较少见,但在众多就诊病例中,食管憩室可能与你擦肩而过。为什么说是“擦肩而过”,因为你稍不注意,就可能入坑,摊上大事。 近些年我遇到过两例病例。第一个病例是一男性病人,左甲状腺囊肿在外地医院手术,术后不能进食,喝水都吐。当参加手术的医生在办公室找到我商讨怎么办时,我立马意识到,这个”甲状腺囊性结节“可能是食管憩室,果然,经钡餐透视,证实的确是将食管憩室误认为是甲状腺囊性结节,而做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手术。另一个病例是青年女性,左甲状腺结节,超声检查诊断“甲状腺癌不除外”,由于以前有这方面的经验,我想到了食管憩室的可能性,后来在北京协和医院,再次行甲状腺超声专科检查确诊食管憩室,并经钡餐透视确诊。值得庆幸的是,这个病例没有手术,避免了误诊误治。 卡通图示:咽食管憩室 食管憩室分为三种,咽食管憩室、食管中段憩室和隔上憩室,需要和甲状腺结节鉴别的主要是位于食管上段的咽食管憩室。咽食管憩室(Zenker diverticulum)是一种良性疾病。是由于咽食管壁的黏膜和黏膜下层组织,局部穿过肌肉、膨出食管壁外,形成与食管腔相通的,具有完整上皮覆盖的盲袋状结构,类似于我们常见的“疝气”。咽食管憩室是食管的一部分,不是甲状腺结节更不是甲状腺癌。 咽食管憩室疾病发现的历史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300多年前。1704年意大利解剖学家Antonio Valsalva首先详细描述了咽食管交界处的解剖结构。1769年英国外科医生Ludlow首次报道了咽食管憩室。1874年德国病理学家Zenker首次对咽食管憩室进行系统阐述,因此被命名为Zenker憩室。 咽食管憩室多为后天性疾病,发病年龄以50~80岁的病人为主年轻患者很罕见,男性比女性常见,多发在食管左侧。 对咽食管憩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说难也不难,说容易也不容易。一旦误诊误治,后果严重。 首先是对这种憩室要有警惕和认识。 其次借助于辅助检查可能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1.超声检查:看起来位于甲状腺内,而实际上不是。这个所谓的结节和食管相联通,憩室局部挤压甲状腺。病灶周边低回声和食管壁近似,病灶可以随吞咽饮水改变,喝一口水病灶可以增大。对患者颈部加压“结节”的容积会变小,嘱患者吞咽“结节”会随着空气进入形状发生变化。 2. 钡餐检查:可见明确憩室,并判断憩室的形状大小等,还可以发现甲状腺被挤压前移。 钡餐透视所见咽食管憩室(注意剪头所示) 3.CT检查:CT对咽食管憩室也有一定的鉴别价值。在CT之下咽食管憩室呈混合密度,可见不规则的气体影。甲状腺密度较高可见甲状腺被挤压前移。 CT是咽食管憩室(注意剪头所示) 4.穿刺检查:由于憩室里面是食管壁细胞混合着食物残渣,可穿刺到鳞状细胞、植物细胞等。 提醒和建议:当你遇到一个年龄50+的患者,特别是男性,主诉左侧甲状腺结节(右侧少见),超声下提示“被膜侵犯”,周边还有低回声的完整“声晕”。要想到咽食管憩室的可能性。一旦有这种诊断意识,余下的诊断检查手段,一步一步完成就行了。 尽管咽食管憩室是良性疾病,并不是癌,但也是有明确的治疗方案和手术指征,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个体化方针处理。 参考文献: 1.Jeff卸甲而行,咽食管憩室(Zenker diverticulum)与甲状腺癌的鉴别 2.国家癌症中心2022版甲状腺癌指南
王石林 2024-09-02阅读量1773
病请描述: 发现甲状腺结节怎么办?您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如今,随着国家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都会采用定期体检的方式来帮助自己及早的发现疾病。而在这些体检当中,甲状腺结节越来越常见了。发现率已经超过了70%以上,但万幸的是,在这么多甲状腺结节中,恶性的仅占5%~10%。 发现甲状腺结节,不要慌张,首先你得这么做↓ 甲状腺结节就是甲状腺里面出现了异常增生肿块,打个比方,好比一片麦地里长出来了一块不一样的农作物。 当发现结节时,不要想着一定是癌,慌着做决定切除。而是先研究一下报告单,在报告单中你会发现,医生会对结节有所描述和分级。 (1)了解结节分级 在超声探查中,一旦发现甲状腺结节,医生会给结节做TI-RADS分级。一般0、1、2级肯定是良性的,3级恶性率只有5%,4级恶性程度是5%-95%,5基本上确定是恶性的。 所以在拿到彩超报告时,先直接去看结果提示,如果没有“癌”“恶性”“4a、b、c”字样出现,暂可放宽心,接着再仔细去阅读报告中对结节的描述。 (2)解读彩超结节描述 超声作为一种高分辨率检测甲状腺疾病最敏感的手段,会对甲状腺结节的位置、大小、数量、形态、质地、边缘、包膜、血供、有无钙化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进行描述。 一般恶性结节的超声特点包括:质地硬、微小钙化,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晕环缺失、纵横比>1等。 良性结节的超声特点包括:形态规则、环状血流、中等回声、囊性液区、多发等。 但是高分辨率超声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准确率74-82%,临床还是要通过细针穿刺活检来明确。 甲状腺细针穿刺活检(FNA)——病理是鉴定结节良恶性的“金标准”。 什么是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活检(FNA)? 细针穿刺活检(FNA)就是用一根很细的针(头发丝般)通过皮肤扎到结节里,反复抽吸取出部分细胞出来,通过病理学来诊断结节究竟是良性还是恶性的。 细针穿刺活检到底有没有必要? 超声检查虽然可对结节的恶性风险程度进行评估,但是从结节的“长相”上来判断他是个“良民”还是“暴徒”。往往有时候不能太“以貌取人”。如果通过超声筛查后,结果显示恶性可能性较大或患者有特殊要求的,行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穿刺活检是很有必要的。高分辨率超声+FNA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准确率高达95%以上。 【目的】对甲状腺结节或颈部淋巴结进行定性诊断,指导临床治疗方案。 【FNA需要打 麻药吗?疼不疼?】 甲状腺结节FNA用的细针,比一般注射器针头还要细,且穿刺过程短暂,无需打麻药,仅有轻微疼痛。据了解,大多数病人还没感受到疼痛就已经完成了穿刺。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ineneedleaspiration,FNA) 细针穿刺细胞学是指用细针抽吸获取细胞,在病理科显微镜下进行检查,获得病理诊断的一种方法,与静脉采血相似,属于超微创检查。 甲状腺细针穿刺有没有风险? 细针穿刺只是简单的在脖子上扎一针。由于在超声引导下能实时监测,颈部的重要结构均能清晰可见。且穿刺针特别细,一般不会有风险。 【适应证】 1.TI-RADS分级4级以上的结节,有恶性风险的结节 2.临床需要确诊的结节。 微创治疗—超声引导下甲状腺射频消融术 如果病理结果确定是恶性的该怎么办? 很多人看到甲状腺结节就心慌,急慌慌就想去割了,割完就没事啦?就能免除后顾之忧啦?非也。甲状腺这块地割没了,身体就“断粮”了。怎么办?得吃药,还是终生吃,药不能停。那我不割还有法治不?有滴,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射频消融治疗。 什么是超声引导下甲状腺射频消融术?它是指在超声引导下将消融针刺入病变部位,利用针尖产生100°C左右的高温烫死肿瘤细胞,使其失去活性,最后坏死组织被吸收,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甲状腺的优势? 超声介入微创治疗无须将病灶切除,而是通过热量将病灶原位“烧死”。用于介入的穿刺针只相当于10毫升的注射器针头,创伤和抽血差不多,做完按压15-30分钟即可出院,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针眼第二天就愈合了。最主要的是消融后能保留甲状腺功能,不用终生服药,免除了因长期服药而带来的痛苦,即使复发,也可反复消融。 由此不难看出,射频消融治疗有快捷、美观、创伤小、费用低、无需住院、可反复治疗的绝对优势。 【适应证】 良性结节: (1)结节4cm以下,但有压迫感,呼吸和吞咽困难等。 (2)结节4cm以上,出于个人美观或者整容的需要。 (3)全身状况差,不能耐受手术或拒绝手术。 大于2cm的良性甲状腺结节、多发结节,如的确需要处理,也可一次消融彻底。 恶性结节: (1)FNA证实为甲状腺乳头状癌。 (2)肿瘤直径≤10mm,无淋巴结或远处转移。 (3)甲状腺癌术后复发,术后淋巴结转移可行消融治疗。 (4)患者主观要求微创手术治疗或身体不耐受外科手术。 甲状腺结节术前、术后: 如何预防甲状腺疾病? 1.饮食方面 饮食中的碘元素对甲状腺的影响最大,碘过量会导致甲亢,碘缺乏会引发甲减。所以饮食应注意: ①增加蛋白质,比如,新鲜的肉类,蛋类,牛奶豆浆等 ②补充维生素B类的食物,比如绿叶蔬菜,芹菜,油菜,油麦菜等。 ③避免一些海产品的摄入,比如,鱼,虾,蟹等, ④避免刺激性食物的摄入,比如,茶,咖啡,烟酒等 2.避免过度劳累 过度劳累会导致内分泌系统的失调,降低人体免疫力,使甲状腺容易发生病变。因此要劳逸结合,保持健康的生活与工作方式。 3.注意情绪 情绪起伏不定严重的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进而诱发甲亢等甲状腺疾病的发生,所以应该反复的提醒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态、乐观的生活态度。 4.远离辐射及污染 远离辐射,如CT、放射线等,远离工业生产中的废水、废物污染饮用水源。 5.运动锻炼 适当的运动,提高自身免疫力,可有效的减少甲状腺疾病的发生。 说了这么多我想更多人清楚了对于良恶性甲状腺结节,应该如何沉着应对。所以,如果发现自己有甲状腺结节,千万不要有太大的心理压力。先在医生的指导下完成必要的检查,初步判断结节的良恶性,再积极配合治疗,定会恢复健康。
董刚 2024-08-16阅读量1857
病请描述:大的甲状腺良性结节,必须要开刀吗? 在甲状腺结节中,除了少数恶性病变外,其实大多数甚至绝大多数还是良性的,只不过这些良性结节有大有小,小结节由于看不见摸不着,大家往往不会介意,可是一旦大结节超过了2厘米或者3厘米,脖子上就会鼓出一个包,患者自己也能摸得到,去医院一看,不少医生就会建议:这么大了,开掉吧! 于是,不少病人千里迢迢(也有万里迢迢从国外回来)地来找费医生,其实就问一句话:费医生,你说要不要开刀? 费医生回答地也很干脆,就两句话,第一句:如果结节比较大,特别是持续增大吗,的确要引起重视,因为结节太大,要么影响颈部功能,要么可能恶变。第二句:虽然结节比较大,但是如果穿刺确认是良性的,通常不用开刀,做个微创消融治疗就可以。 对于甲状腺手术来说,结节越大,挑战越大,风险越大。首先,刀口就会比较大,出血也会多一些,象巨大甲状腺伴甲亢的手术,有时候我们还要输血。结节太大,有时候会包绕喉返神经或把它推移到非常规区域,这样就容易导致神经损伤,术后会出现声音嘶哑。较大的结节同样也会增加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低发生的风险。所以无论是为自己还是为医生考虑,都不建议把结节养的太大才下定决心进行治疗。 近年来,微创消融手术已经被越来越多地应用,长期随访下来的效果也是非常的理想。大家想想,不用开刀,脖子上没有刀疤。消融消的是结节,保留了甲状腺,那就不用终身吃药。 根据费医生的经验,直径2-5cm的良性结节都可以优先考虑消融治疗,如果结节实在太大,我们可以选择分次消融。 跟开刀后的立竿见影不同,消融治疗后结节有个缓慢吸收、变小的过程。通常消融后一年,结节的体积会缩小80%左右,有些病人甚至消融后2~3年,结节还在持续变小。 下面介绍一个费医生的经典案例。年轻女性,甲状腺结节多年,不停地长大,由于害怕留疤一直不敢治疗,但是由于结节太明显,严重影响颈部的美观,2023年初来找费医生消融,去年7月复查,结节明显缩小,年底费医生又帮她做了第二次消融,最近复查下来费医生和她都感觉很满意。 大家看看图片,是不是判若两人?如果您觉得也不错的话,请给费医生点个赞吧!
费健 2024-07-16阅读量1301
病请描述:穿刺会不会引起甲状腺癌细胞的转移? 穿刺会不会引起甲状腺癌细胞的转移? 费医生相信,只要跟甲状腺结节病人提及穿刺,他/她脑海中第一个跳出来的就是这个问题,那么排名第二的是那个问题呢?看到最后,费医生给大家揭秘。 越来越多的朋友在常规体检后,发现她/他的体检报告单上有一个刺眼的词语“甲状腺结节”,其中又以女性为多。因此,很多女士非常恐慌,不知道这个结节是好的还是坏的。这时候,如何判断这些结节的性质就成了一个重要问题。 那么,什么情况下你的甲状腺结节需要穿刺? 首先,费医生要明确告诉大家:不是所有的甲状腺结节都需要穿刺。大多数结节是良性的,一般只需要定期观察就可以。但是当出现以下三种情况时,费医生可能会建议你进行细针穿刺活检: 1、结节大小:当结节直径大于2厘米,或者是结节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大,费医生会建议穿刺活检。 2、结节特征:如果结节在B超下表现出低回声、边缘不规则、钙化等恶性特征,超声评级达到4级以上,那么大概率费医生会建议穿刺活检。 3、临床症状:如果你出现了颈部疼痛、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症状,并且这些症状高度怀疑与甲状腺结节有关,那么费医生会建议穿刺活检来帮助明确诊断。 好吧,如果费医生强烈建议穿刺,病友们总担心穿刺会把肿瘤弄破,癌细胞便会到处扩散,这是真的吗? 穿刺,全称叫做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是一项非常成熟的医学诊断技术,全世界都在广泛应用,它是唯一可以再手术前明确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方法。 那么,那么一根又细又长的针通过皮肤插入到甲状腺结节内部,抽取一些细胞出来,真的不会引起甲状腺癌的细胞转移? 既然大家都非常关心这个问题,费医生就详细介绍3点理由: 1.进行肿瘤穿刺的针头较小,对正常组织和肿瘤的创伤很小; 2.穿刺后很快能明确诊断,尽快进行治疗,肿瘤也来不及转移; 3.超声引导下穿刺,一般会避开血管,不会造成癌细胞入血。 实际上,细针穿刺活检引起甲状腺癌细胞转移的风险是极低的,虽然文献上有个别报道,但是费医生干了30年,瑞金医院一年20000多例穿刺,真还没碰到过。 差点忘了,排名第二的问题是:穿刺痛不痛? 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病人说一点都不疼,也有人说很痛,大家大都抽过静脉血吧?估计跟那个差不太多。如果你是一位超级怕痛的人,可以跟穿刺的医生说一下: “嗨,麻烦多给点麻药!”
费健 2024-07-16阅读量1343